《芭比》 – 意識形態與如實的場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瑪格羅比飾演芭比本尊

瑪格羅比飾演芭比本尊

電影在Barie片頭之前,明顯致敬/諧擬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的男性導演、男性視角中本來是猩猩學會了用骨頭做為工具的「創世紀」:進化成人類的造物者。而《芭比》則是本來一群女孩扮家家酒,照顧娃娃,芭比誕生之後改變了女生兒時的玩具(同時影射女性從照顧娃娃進化到,操作芭比娃娃從事不同的角色扮演) 

《2001太空漫遊》與《芭比》的片頭對照

《2001太空漫遊》與《芭比》的片頭對照

電影大致上五階段的結構,意味著《芭比》的「進步史觀」。從一開始普普藝術表現的人工塑膠鮮豔感,芭比娃娃在粉紅泡泡的「芭比世界」中保持完美與永恆。泡泡的外面則是美泰兒芭比娃娃製造公司的市場導向、商業價值的樣板化:芭比娃娃以女生為主的各種角色扮演象徵,而男生肯尼娃娃只是附屬周邊。


階段二芭比本尊出現老化徵兆,開始與現實世界的交流,而肯尼在現實世界得知「父權」概念(或本文標題的「意識形態」一詞),回去之後把芭比世界變成現實世界的樣板化。階段三,芭比本尊回到芭比世界的父權世界:女性角色放棄不同職業身分成為一致性的男性樣板崇拜者。階段四,女性自覺用「民主制度」推翻父權世界,並且讓每個芭比娃娃意識到自己是誰。階段五,芭比本尊與芭比創造「聖母」協議讓芭比變成真人,擁有了記憶,並有懷孕的能力。


但《芭比》觀看特殊性並不像上述劇情的進展,而是「芭比」的符號性在於當代社群中政治正不正確的政治性框架,那些結構主義式的意識形態框架,在如此後設的媒體社會,人人皆是自媒體的生產者並同時是接受者(粉絲與酸民)並可以相互反串甚至在迷因化流變中,成了什麼?

保持完美與永恆且充滿象徵性的芭比世界

保持完美與永恆且充滿象徵性的芭比世界

Greta Gerwig身為時常關注女性生命的女導演,對於父權社會的「反應」無庸置疑,面對當下很懂政治正確的各式各類的象徵性「自助餐」,與女性主義本身相對強調「陰柔」不只是對於男子氣概的嘲諷,甚至它會是對於各種權力系統、去中心化的思考。(於是像是來到了傅柯的後結構思考)


《芭比》頂多是美國民主黨進步自由派的「個人主義」式宣稱:「獨立思考」、「活出自己,乃至於尊重多元族群諸如此類。頂多是(意識到)資本主義的收編各種新奇,甚至連平凡的素人芭比、過於怪奇、停產逼機(囧)的芭比也會被收編進來的「多元價值」。


雖然《芭比》談的不會是意義與象徵背後的本質(註)、各方政治角力的矛盾,甚至真理的探尋。但作為電影的物質性,於是政治與性別的笑話和表現方式依舊具有「效度」,就是它仍然「好笑」,別無其他。《芭比》在意識形態與如實的「場域」中:芭比世界的平滑鮮豔完美永恆與現實世界斑駁雜亂老化廢棄兩種畫質來回切換,最後選擇從政治的象徵性棲居(或像著床)在個體的生命記事,如同芭比本尊成為活生生的人之前,像是人類在臨死前閃回(flashback)一連串實實在在的生活片段,如實的在當下世界中擁有了女性成長歷程的喜怒哀樂,還有經痛、懷孕等天生的身體苦難。



(註)
進步自由派的「個人主義」式宣稱:獨立思考、活出自己。有時候難道不是種象徵性、雞湯式宣稱?當《芭比》中只是一段鼓勵提醒的話就可讓芭比娃娃成為真的人類就如同受洗,而並非需要複雜辯證,甚至到最後發現根本沒有「獨立思考」這一回事(ex:一切都是社會關係,如此社會主義式思考),當然這和《芭比》要談的無關,所以寫在備註。


avatar-img
26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三個小時的「史詩」長度,試圖在基本的親子關係中對美國國家的反諷,從開頭的神經病與藥物控制成癮、典型中產階級的虛假,中段影射宗教聖母主角像是耶穌受難,人類的七情六慾其實是母親身為資本家在後面「宏觀調控」,乃至於結尾像是法庭與直播頻道談論罪惡與救贖,嘲諷感的對立面,其實是說教意味十足。
2023台北藝術節的節目之一《百葉》視為一種思考如何創作的創作。以光線和空間(百葉窗的空間具像的抽象化)為索引,並非「再現」,而是劇場場所的揭露,逐一測量場所:空間深度、建築材質,外加表演者間的默契與即興方式與其互動。以上都以理解的拼裝式概念創作方式,乃至於不可得知的現場的氣氛,ㄧ切看來沒什麼問題。
電影藉由回溯前兩段結構的回憶敘事線的「自白」,在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之後充滿罪惡感的贖罪與告解。更明顯的是藉由鏡頭切換外遇女朋友裸體跨坐在奧本海默被審訊的超現實轉場,並恍若暗示整個審訊過程是對於研發核武科學家的精神分析式懺悔。
《惠子不能輸》影像刻意保持懷舊顆粒雜訊與泛黃色調,甚至片中穿插的街景還殘留過往的時代痕跡,與片尾強調著時間與地景:「歷程」的意義,無非反映著當代社會各種輕輕掠過的「表面」,而那種可能無人重視、乏人問津的默默耕耘,如同電影英文片名:微小又緩慢的堅持有什麼意義? 劇
稚氣少年之愛,像是尋求兒時無性別的「幻夢樂土」。那個始終無法達成的幻夢指的是,在標準雙親家庭的穩固社會基礎建立之下的無法撼動的社會現實,片中藉由單親家庭的裂縫,開展後續諸多的懷疑與猜想,同時也像是導演又重拾《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對於「無親家庭」,乃至於個人自由與日本集體關係的思考。
面對社會現實的沉重,只要點到為止(並要也深知揭弊的功能性與大快人心的有時只是一時激情的爽感),同時巧妙地安排女警在查訪案情二次回訪死者曾經到過的地方,同時在記憶中迴溯想像著那些看不見的線索。
三個小時的「史詩」長度,試圖在基本的親子關係中對美國國家的反諷,從開頭的神經病與藥物控制成癮、典型中產階級的虛假,中段影射宗教聖母主角像是耶穌受難,人類的七情六慾其實是母親身為資本家在後面「宏觀調控」,乃至於結尾像是法庭與直播頻道談論罪惡與救贖,嘲諷感的對立面,其實是說教意味十足。
2023台北藝術節的節目之一《百葉》視為一種思考如何創作的創作。以光線和空間(百葉窗的空間具像的抽象化)為索引,並非「再現」,而是劇場場所的揭露,逐一測量場所:空間深度、建築材質,外加表演者間的默契與即興方式與其互動。以上都以理解的拼裝式概念創作方式,乃至於不可得知的現場的氣氛,ㄧ切看來沒什麼問題。
電影藉由回溯前兩段結構的回憶敘事線的「自白」,在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之後充滿罪惡感的贖罪與告解。更明顯的是藉由鏡頭切換外遇女朋友裸體跨坐在奧本海默被審訊的超現實轉場,並恍若暗示整個審訊過程是對於研發核武科學家的精神分析式懺悔。
《惠子不能輸》影像刻意保持懷舊顆粒雜訊與泛黃色調,甚至片中穿插的街景還殘留過往的時代痕跡,與片尾強調著時間與地景:「歷程」的意義,無非反映著當代社會各種輕輕掠過的「表面」,而那種可能無人重視、乏人問津的默默耕耘,如同電影英文片名:微小又緩慢的堅持有什麼意義? 劇
稚氣少年之愛,像是尋求兒時無性別的「幻夢樂土」。那個始終無法達成的幻夢指的是,在標準雙親家庭的穩固社會基礎建立之下的無法撼動的社會現實,片中藉由單親家庭的裂縫,開展後續諸多的懷疑與猜想,同時也像是導演又重拾《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對於「無親家庭」,乃至於個人自由與日本集體關係的思考。
面對社會現實的沉重,只要點到為止(並要也深知揭弊的功能性與大快人心的有時只是一時激情的爽感),同時巧妙地安排女警在查訪案情二次回訪死者曾經到過的地方,同時在記憶中迴溯想像著那些看不見的線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鬼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執導的《芭比》(Barbie,2023)可能破解了長久以來困擾電影創作的再現(representation)之難。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原本以為是部超現實科幻片, 卻原來是部女性成長電影, 但整體風格仍舊大膽精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上一篇的【時寐】演唱會,提到安溥獻唱【女人花】給陪伴她從女孩蛻變到女人的妹妹和歌迷們。本篇來聊聊或許曾經是部份女孩夢想的芭比娃娃,如何巧妙連結舞台劇【完美咪咪】的靈感,一起認識更多美好的戲劇作品。 下一篇,我們將會從芭比的 Mattel 公司興衰史,來探討 IP 的經營之道。 綠獅去年接獲劇組【完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鬼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執導的《芭比》(Barbie,2023)可能破解了長久以來困擾電影創作的再現(representation)之難。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原本以為是部超現實科幻片, 卻原來是部女性成長電影, 但整體風格仍舊大膽精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上一篇的【時寐】演唱會,提到安溥獻唱【女人花】給陪伴她從女孩蛻變到女人的妹妹和歌迷們。本篇來聊聊或許曾經是部份女孩夢想的芭比娃娃,如何巧妙連結舞台劇【完美咪咪】的靈感,一起認識更多美好的戲劇作品。 下一篇,我們將會從芭比的 Mattel 公司興衰史,來探討 IP 的經營之道。 綠獅去年接獲劇組【完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