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放開緊握生命的雙手,相信有愛攙扶的軟弱──《投降的勇氣》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探索自相矛盾的智慧

每隔一段時間,我都因各種契機重新拾起《投降的勇氣》Courage To Surrender。看著以前寫下的筆記,無疑見證我從一知半解走向深刻體悟的生命旅程。這本小書跟我很有緣分。我原先將它拿來當作分析自我與伴侶的「工具」,而後成為我鼓起勇氣面對自我、提起分手的推動力,到現在化作我陪伴與牧養他人的養分。我不敢說這本是「經典」,但我每次翻閱,都能領受嶄新的信息,點亮生命的真諦。
《投降的勇氣》是由被芬蘭人尊稱「國家治療師」的湯米‧赫爾斯頓(Tommy Hellsten)所寫下的動人作品。他爬梳自己破碎的童年經驗,並分享在心理治療與靈性探索的旅程中,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他認為,真正的智慧無法藉由理性思考而獲得,而是去觀看與經歷生命中看似自相矛盾、不理性的事物。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的複雜,願意在追尋智慧的旅途中「迷路」,去聆聽、懷疑與提問,放下對生命的掌控與珍惜的安全架構,才得以聽見真理對我們的低聲耳語。
什麼叫做「自相矛盾的智慧」呢?作者以「軟弱」與「力量」兩個概念作為串連本書的軸線:真正的力量唯有在軟弱裡才能找到。這違反我們的直覺,因為我們認為這兩者是對立的。但是,我們可以想想,外表堅強的人,內心真的不軟弱嗎?願意坦承自己軟弱的人,真的不堅強嗎?

為了活下去,我們故作堅強

閱讀《投降的勇氣》,有好多道疑問閃過我的腦海:為什麼努力給人留下好印象,反而事後讓我感到更加空虛、孤單與寂寞?為什麼我很常想證明自己很有能力、很有知識?我是否一直逞強、否定自己的軟弱,但最後把能愛我的人推走?我是否為了遮掩羞恥,而不斷保持美好的形象,卻時常感到內心很不安?我真的是一個勇敢的人嗎?還是我只是抓著熟悉的安全感,提升社會對我的評價,以為這就是人生的意義?為什麼我沒辦法說出自己真正的感受,還假裝不在乎它?為什麼我不喜歡別人看見真正的自己?我真的愛我自己嗎?
《投降的勇氣》每個字句都在質問你的生命,或說,是讓生命來質問你:你到底在追尋什麼?我們為了要在這個社會中有「活下去的權利」,我們把學歷、薪水、車子、房子、身材看得無比真實。為了要吸引別人、變得迷人,我們花大量時間給人「留下好印象」,跟正確的人來往,跟隨最新的潮流,讓別人覺得在社群媒體上的自己過得還不錯。我們掩藏自己的軟弱,展現自己的堅強,拼命讀書、工作、獲得一個好位置,並隱隱地看不起那些「無能」的人。我們認為外在的印象比真實的自我還重要。處於世界這個大舞台,我們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往往「入戲太深」,誤以為這些社會角色就等同於我們本身。

愛養育出軟弱,接納真實的自我

於是,我們開始用各樣的標籤來定義自己。但內心深處,還是覺得自己不夠格、不完美、甚至一文不值。我們其實很常虧待自己。我們用大量的消費、過度的工作、華麗的外表來獲得他人的認同,卻忘記這些都沒有辦法填滿對於愛的渴望。但我們假裝不在意,不願意正視自已的故作堅強,還以為這就是人生應該要有的樣子。我們討厭軟弱,覺得它很礙事。究其原因,是因為軟弱刺穿了我們的內心,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自己需要依賴他人的事實。
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就會因著羞恥感,而不斷營造精美的假象,好保護我們不受傷。然而,正因我們不敢把軟弱讓別人知道,因此我們自我孤立,迴避真正的親密關係。我們讓自己看起來「很好」,卻總是因為無法獲得愛的渴望而感到焦慮不已。
作者邀請我們想一想,其實愛一個表面強悍又自負的人是很難的,但要愛一個軟弱的人(如兒童)是很容易的,因為他能喚起我們的惻隱之心,喚起了我們的愛。他說道:「愛會養育出軟弱,允許我們透露自身的無能為力。愛極為敬重我們,所以它接納我們真實的自我,任由我們做我們自己。愛並不會被軟弱嚇到,也不會覺得反感;恰恰相反,它會為軟弱挪出空間來。」[1]正是因為軟弱,我們才會有愛。

我們需要倚賴他人而活,倚賴愛而活

所以,面對自己的軟弱、坦承自己的無能為力,其實是在提醒我們都需要愛。作者提到,接納自身軟弱的人,其實就是走在真理的路上,因為真理會扯下我們的假象與面具,揭露真正的自我。源於愛的真理給了我們現實感,意識到人是有限又軟弱的,因此需要倚賴他人而活,倚賴愛而活。
真理揭開一切「不一致」的面紗,你不會在想哭的時候強顏歡笑,不會在需要他人的時候故作堅強,不會在緊張的時候假裝沒事,不會在缺乏的時候假裝已擁有了一切。事實上,追尋真理,就會帶我們走向生命的最深之處;真理要我們活得真實,經歷那些軟弱、無能為力與孤獨。追尋真理,就是追尋真實。
當感情走不下去,你願意點破表面維持的和諧假象嗎?當工作變得沒有意義,你願意不再逞強嗎?當忙碌無法填滿你的空虛,你願意給自己空白的沉思時間嗎?不過,習慣過度依賴自己的我們,可以從哪邊看見軟弱、看見愛呢?我認為,從生命的兩個端點,總是能給予我們許多啟發。一端是剛出生的嬰孩,另一端是臨終之人。

死亡是終極的軟弱,暗示生命的可貴

在嬰孩尚未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與被社會化前,他們完全地信任父母,不在乎自己的羞恥,坦然表達自己的軟弱。正是這樣的軟弱,我們才有辦法彼此相愛,去付出無條件的愛。他們的每個歡笑與哭泣,都在提醒我們身而為人最真實的樣子;他們的眼睛看出去的世界,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總不是如此的「理所當然」。孩子總能喚醒我們塵封已久的新奇,迫使我們面對時常隱藏的情緒,因為孩子離生命之源是如此地靠近。
臨終之人則因為身體的崩解,漸漸與所處的環境脫鉤。在死亡面前,他們不再在意賺了多少錢、自己好不好看,他們只是純粹的「感受當下」,坦露全然的無能為力,全然的倚賴。臨終之人喚醒了我們對於死亡的焦慮,因為他們也是離生命之源如此地靠近。正如精神分析家佛洛姆(Erich Fromm)所言,「雖然死亡的痛苦椎心刺骨,但想到沒有好好活過就必須死去,則更讓人難以忍受。」[2]
赫爾斯頓說:「死亡是終極的軟弱,意思是徹底失去對人生的控制──徹底的孤苦無依與認輸……說不定生命是在邀請我們放鬆控制權,在死亡奪走它之前,我們先學會放鬆。死亡本身就是在暗示生命的可貴。死亡提醒我們要好好過自己的人生,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因為死亡會剝除任何非必要的東西,它為我們的生命提供了底線。在死亡面前無法持久的東西都不是重要的。」[3]我們的人生,就是邁向徹底的軟弱,但也正是在這種軟弱中,我們找到了真正可貴與永恆的事物。

相信有愛攙扶著我們

處於兩端中的我們,似乎被推向一個離開生命之源的宿命。但正是這種內心不安的衝突,讓在面具下渴望真實、在逞強中渴望依賴的我們,擁有成長的機會,擁有被愛的機會。
「愛會提供安全,藉由平靜地容忍生命固有的不安全;有愛存在,我們就有勇氣真正去活,即使活著本身就是危險的事。」[4]
當生命在對你提問時,當你躊躇不知該往哪走時,當你受夠了堅強時,無論你經歷了何種人生,我相信你都能在《投降的勇氣》獲得屬於你的亮光。
或許,當我們放開緊握生命的雙手時,依然相信有愛攙扶著我們,我們才知道何謂真正地活著。
[1] 湯米‧赫爾斯頓(Tommy Hellsten),《投降的勇氣》(台北:大田,2010),頁39。
[2]佛洛姆(Erich Fromm),《自我的追尋》(新北:木馬,2015),頁198–199。
[3]湯米‧赫爾斯頓(Tommy Hellsten),《投降的勇氣》,頁53–54。
[4] 同上,頁73。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其實,我寫不出來 為了舉辦五月份的繪本講座,最近我又重讀新生代插畫家林廉恩的《母親記事》,對於書中刻劃不同世代的母職經驗頗有感觸。孕育一個孩子,似乎成為女性的「天職」,儘管社會對母親的期待變得不一樣了,但壓力從未減少。每天都要面對身旁各種「教養專家」的質疑,說孩子怎麼不這樣、怎麼不那樣,彷彿這些人比
突然人間蒸發 日前我在Dcard感情版看到一篇〈在一起後……突然人間蒸發〉[1]的文章,內容大概是這樣:原PO(女性)在交友軟體上認識一位男生,聊了兩個月相談甚歡。他們都有共識不是來約炮,而是來找交往對象的。到了第三個月,他們終於見面了,約會的過程很浪漫,也展開了親密的愛撫。有一次他們吃完甜點時,女
如果要發現色彩,就一定要去尋找 「有時候,他也想知道如果去外面看看的話,會不會發現更多的事物。可是他太害怕了,讓他不敢離開他小小的洞穴。」 亮粉色的吊燈是鼴鼠的唯一朋友,他常常告訴鼴鼠地上的世界是多麼美麗,太陽將盛開的花朵、曬在戶外的衣服與各式各樣的屋子照耀地如此色彩繽紛。「你一定要去尋找,才會發現
愛無能的世代? 在《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繫關係的一代》(Generation Beziehungsunfähig)中,作者米夏埃爾‧納斯特(Michael Nast)認為,當今的年輕男女在感情上遇到問題時,常常以「我就是愛無能,所以沒辦法維持情感聯繫」的自我診斷,以一種不傷害他
這次我要介紹一本非常有趣又具顛覆性的書,是由以色列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所著的《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愛情在人世間的糾葛,我們傳統都以為是心
「我看著他們付出自由的代價,看著他們拿不到好學歷,看著他們在現實和理想中泅泳。我憤怒地問父親:『你們要給他們自由,他們得到自由了,結果呢?你有沒有問過他們,問過你的孩子說,他們到底想不想自由?他們為你們給的自由付出多少代價,你們有想過嗎?』」[1] 讀到這段話,內心相當激動。 上述的引文是作者劉若凡
其實,我寫不出來 為了舉辦五月份的繪本講座,最近我又重讀新生代插畫家林廉恩的《母親記事》,對於書中刻劃不同世代的母職經驗頗有感觸。孕育一個孩子,似乎成為女性的「天職」,儘管社會對母親的期待變得不一樣了,但壓力從未減少。每天都要面對身旁各種「教養專家」的質疑,說孩子怎麼不這樣、怎麼不那樣,彷彿這些人比
突然人間蒸發 日前我在Dcard感情版看到一篇〈在一起後……突然人間蒸發〉[1]的文章,內容大概是這樣:原PO(女性)在交友軟體上認識一位男生,聊了兩個月相談甚歡。他們都有共識不是來約炮,而是來找交往對象的。到了第三個月,他們終於見面了,約會的過程很浪漫,也展開了親密的愛撫。有一次他們吃完甜點時,女
如果要發現色彩,就一定要去尋找 「有時候,他也想知道如果去外面看看的話,會不會發現更多的事物。可是他太害怕了,讓他不敢離開他小小的洞穴。」 亮粉色的吊燈是鼴鼠的唯一朋友,他常常告訴鼴鼠地上的世界是多麼美麗,太陽將盛開的花朵、曬在戶外的衣服與各式各樣的屋子照耀地如此色彩繽紛。「你一定要去尋找,才會發現
愛無能的世代? 在《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繫關係的一代》(Generation Beziehungsunfähig)中,作者米夏埃爾‧納斯特(Michael Nast)認為,當今的年輕男女在感情上遇到問題時,常常以「我就是愛無能,所以沒辦法維持情感聯繫」的自我診斷,以一種不傷害他
這次我要介紹一本非常有趣又具顛覆性的書,是由以色列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所著的《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愛情在人世間的糾葛,我們傳統都以為是心
「我看著他們付出自由的代價,看著他們拿不到好學歷,看著他們在現實和理想中泅泳。我憤怒地問父親:『你們要給他們自由,他們得到自由了,結果呢?你有沒有問過他們,問過你的孩子說,他們到底想不想自由?他們為你們給的自由付出多少代價,你們有想過嗎?』」[1] 讀到這段話,內心相當激動。 上述的引文是作者劉若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今天是要開箱我大學同學的新家,喜歡童趣、獨特設計的話,可以參考看看~我個人覺得很像小朋友的遊樂園,可以玩可以鑽,果然很有他的個性! 以下是同學角度,正文開始: 我覺得現在大部分裝潢看起來都很像,木紋啊、白色啊,而我和我老婆就是想和人家不一樣,所以先開了設計要求,才去找適合的設計公司。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在關係中,我們很怕遇到媽寶──這位媽媽的寶貝兒子或女兒,以對媽媽忠誠為己任,凡大小事,必先問過皇額娘的意旨為準;且不管幾歲,只要在問題或需求無法處理的時候,他們就會跑回去當個乖寶寶討拍拍。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 在實例上,媽寶們大概是在婆媳糾紛中傾向媽媽那邊(或總是保持沉默,無法給出個人意見)的那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因為專注在單一角色的狀態上,使人更能因為緩慢、演員表演與氛圍營造,發覺平靜底下的滾沸心境,無聲底下的放聲吶喊。
Thumbnail
⼀樣是⼩坪數設計,為什麼別⼈的空間看起來總是⽐較寬闊舒適?近年來隨著家庭⼈⼝結構及住宅型態的改變,⼩⽽溫馨⼜好打理的⼩坪數已成為主流。但讓屋主們較為苦惱的則是在客、餐、廚三者的空間安排,看似彼此緊密卻⼜截然不同!客、餐廳合⼀要如何順利融合?記得收藏本篇。 以客餐廳合⼀設計提升坪效 空間設計瞬間就變寬
Thumbnail
Hi 我是安娜媽咪,今天剛收到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2023第二季的收益分配通知書(如下圖),其中包含境內股利所得(佔總配息~48.0%)、相關利息所得(佔總配息~0.2%)與收益平準金(佔總配息~51.8%),其中收益平準金是不用繳稅的,而股利所得與利息所得會列入所得計算(應稅所得),那這邊想
Thumbnail
標題真的超級長。 但其實講的是同一個案子,來自北九州連續監禁殺人事件。 (莫名其妙的浪漫情懷...還是變態XDDD) 每個人遇事自保時都無法這麼坦誠吧?! 一定要為自己辯駁什麼的,但純子就輕輕一句帶過了,就像她在事件裡的存在感一樣。 人性很難懂,犯罪者的心理更難懂... 很一貫的園子溫。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今天是要開箱我大學同學的新家,喜歡童趣、獨特設計的話,可以參考看看~我個人覺得很像小朋友的遊樂園,可以玩可以鑽,果然很有他的個性! 以下是同學角度,正文開始: 我覺得現在大部分裝潢看起來都很像,木紋啊、白色啊,而我和我老婆就是想和人家不一樣,所以先開了設計要求,才去找適合的設計公司。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在關係中,我們很怕遇到媽寶──這位媽媽的寶貝兒子或女兒,以對媽媽忠誠為己任,凡大小事,必先問過皇額娘的意旨為準;且不管幾歲,只要在問題或需求無法處理的時候,他們就會跑回去當個乖寶寶討拍拍。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 在實例上,媽寶們大概是在婆媳糾紛中傾向媽媽那邊(或總是保持沉默,無法給出個人意見)的那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因為專注在單一角色的狀態上,使人更能因為緩慢、演員表演與氛圍營造,發覺平靜底下的滾沸心境,無聲底下的放聲吶喊。
Thumbnail
⼀樣是⼩坪數設計,為什麼別⼈的空間看起來總是⽐較寬闊舒適?近年來隨著家庭⼈⼝結構及住宅型態的改變,⼩⽽溫馨⼜好打理的⼩坪數已成為主流。但讓屋主們較為苦惱的則是在客、餐、廚三者的空間安排,看似彼此緊密卻⼜截然不同!客、餐廳合⼀要如何順利融合?記得收藏本篇。 以客餐廳合⼀設計提升坪效 空間設計瞬間就變寬
Thumbnail
Hi 我是安娜媽咪,今天剛收到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2023第二季的收益分配通知書(如下圖),其中包含境內股利所得(佔總配息~48.0%)、相關利息所得(佔總配息~0.2%)與收益平準金(佔總配息~51.8%),其中收益平準金是不用繳稅的,而股利所得與利息所得會列入所得計算(應稅所得),那這邊想
Thumbnail
標題真的超級長。 但其實講的是同一個案子,來自北九州連續監禁殺人事件。 (莫名其妙的浪漫情懷...還是變態XDDD) 每個人遇事自保時都無法這麼坦誠吧?! 一定要為自己辯駁什麼的,但純子就輕輕一句帶過了,就像她在事件裡的存在感一樣。 人性很難懂,犯罪者的心理更難懂... 很一貫的園子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