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思想 | 除了生命,其它都是客旅的行李(2)All the Carry-on Except for Life

Eric H-avatar-img
發佈於心向上帝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命思想 | 除了生命,其它都是客旅的行李(2)

耶穌說,“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瀆,這都是污穢人的。”(馬太福音15:18-20)
from Google

from Google

由此我們知道,人非因犯罪才是罪人,而因是罪人才會犯罪。人人都有罪,人人都需要救贖,回到神的懷抱。很多的時候,我們停留在這樣一個認識的層面,而不親自進入生命的實踐,結果就有各樣的疑問和質疑。懷疑是人的天性,懷疑那不應該懷疑的真理,懷疑那明明擺在我們眼前的定規者和創造者,這都是人的罪;懷疑一切,卻不懷疑自己的懷疑是否也值得懷疑,這都是人的驕傲。在神的面前,我們只能像嬰孩一樣地,把自己完全交出去,這就是信心。

很多的時候,在我們周圍,那些靠錢在屬靈的世界裡,最強壯的人也是最脆弱的人。因著他們懂得來到神面前,站在神的面前,將自己內心的軟弱完全地表達和展示,完全地依賴和放下自己,所以當他們再一次站在人的面前就成就了神賜給他們的完全地滿足丶完全地信心,而且是內外的展示。我一直不懂耶穌基督為什麼選擇在十字架上流血受苦捨命,卻要去愛像我這樣一個不值得祂愛的人,也不懂得愛祂的人。但我知道祂的愛和恩典當耶穌基督為我和父神之間成為中保那一刻,就充充滿滿的進入了我的生命,一種我們心中從未想像過的恩典。那是一種干渴之後澆灌的滿足,那是一份困倦之後的放鬆,那是一份流浪漂泊之後回家的溫暖,那是烏雲散去光芒普照的藍天,那是無助之時重新得力的樣式,......。

我知道自從認識了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神以後,恩典的充滿是百分百的,可我們常常抱怨神的缺席,以為給的恩典不足以抵擋我們難處。感謝神,我現在明白,神的救恩將我帶入祂的家,祂的愛, 恩典,大能,信實,榮耀,憐憫,赦免,醫治,平安,預備,公義,聖潔,美善,計劃都百分百的就在那裡,只是看我們願不願意自己敞開我們的心靈去讓這一切來充滿。神每天顧念我們每一個人,為要我們回到永恆的美好之中,“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祂,因為祂顧念你。”(彼得前書5章7節)

人卻從神的形像樣式中靠著自己在追求神賜下的美善和美好,卻常常變樣。因為自身的努力往往事與願違。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張力和矛盾,以致看不到從其中走出的希望。過去人們靠著宗教,靠著自己努力的行善,今天人們以為有了知識,掌握了技術,卻發現還是達不到和走不出。為著這種目標人們努力爬坡,以為很容易就可以到達山頂,可是半山腰發現只能看到山頂,卻只有懸崖峭壁,人的能力努力還是停在那裡。神看到人靠著自己無法自救和救贖。

神明白我們人的有限,於是祂自己親自從山頂下來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的死贖回我們的生命,為我們能夠到達山頂搭成了一條獨一通道的天梯,進入父神的面前。耶穌基督說:“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當我們因著口裡承認心里相信就得著這位神的生命。神沒有為我們設立任何進入祂裡面的門欄,不需要我們做善事的積累,不需要我們燒香拜祂,不需要金錢的獻上,也不需要我們讀熟聖經,只有我們的心靈誠實,認識到我們的罪,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的代替,也知道祂叁天以後復活,回到父神那裡,將來他還要再來,將祂的兒女帶入到永恆的生命之中。

進入耶穌基督,成了神的兒女,苦難也還會陪伴而來,但和原來的情形完全不同。耶穌祂不僅比我們自己還知道苦難的沉重,更是一起和我們同行,祂量給我們的也是我們能夠擔當的難處,無論何種原因,都經過祂的許可。祂不會把我們擔不起的重擔給我們壓垮我們。祂安慰,祂鼓勵,祂在我們不能承受之時親自擔當,祂在我們憂鬱創傷時為我們醫治療傷, 祂的盼望是人在苦難中的安慰,是在困境中的力量,是在黑暗中的燈火,是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這樣的盼望並不是人所能給的,只有神讓我們 在真實的信心中來穿透苦難,也藉著苦難成全我們信仰,見證我們神的信實。今天我仍然不能完全明白上帝的恩典,那不是上帝的問題,是我們對神的心敞開不夠,是我們常常顧念自己,更是我們的有限渺小忽略上帝的教導。

“誰曾用手心量諸水,

用手虎口量蒼天,

用升斗盛大地的塵土,

用秤稱山嶺,

用天平平岡陵呢?

誰曾測度耶和華的心(或作“誰曾指示耶和華的靈”),

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

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

誰將公平的路指示他,

又將知識教訓他,

將通達的道指教他呢?

看哪,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

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

他舉起眾海島,好像極微之物。 “

(以賽亞書40:12-15)


Feb 19, 2017

from Google

from Googl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ric H的沙龍
222會員
358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Eric 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7
夜深了,我走在一條老街上,風吹過路燈下斑駁的牆。耳邊響起所羅門的低語:「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是啊,這世界上總有一種痛,是沉默的。貧窮者的眼淚無人擦拭,弱者的呻吟無人聆聽;連那欺壓人的強者,也不過是另一個沒有安慰的人。
Thumbnail
2025/05/07
夜深了,我走在一條老街上,風吹過路燈下斑駁的牆。耳邊響起所羅門的低語:「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是啊,這世界上總有一種痛,是沉默的。貧窮者的眼淚無人擦拭,弱者的呻吟無人聆聽;連那欺壓人的強者,也不過是另一個沒有安慰的人。
Thumbnail
2025/05/05
一篇關於李英華小說〈阿麗婆婆的午餐〉的讀後感,探討小說中關於老年、記憶、愛與包容的主題,以及小說細膩溫柔的寫作風格。文章讚賞小說中人物間細微的互動與情感表達,並藉由對食物的描寫,凸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連結。
Thumbnail
2025/05/05
一篇關於李英華小說〈阿麗婆婆的午餐〉的讀後感,探討小說中關於老年、記憶、愛與包容的主題,以及小說細膩溫柔的寫作風格。文章讚賞小說中人物間細微的互動與情感表達,並藉由對食物的描寫,凸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連結。
Thumbnail
2025/05/05
詩人林漢清《惜春連日花墜紛》是一首表面古雅、內裡深情的詩作,字數短促卻意象奔湧,如細雨密語,將我們引入一條從季節之傷通向靈魂彼岸的幽徑。詩人以淡筆寫濃愁,將現實的勞苦與美的幻滅交融為一曲溫柔而超現實的嘆息,讓人在迷霧與光影中,感受那依然存在於人間深處的信心、盼望與愛。
Thumbnail
2025/05/05
詩人林漢清《惜春連日花墜紛》是一首表面古雅、內裡深情的詩作,字數短促卻意象奔湧,如細雨密語,將我們引入一條從季節之傷通向靈魂彼岸的幽徑。詩人以淡筆寫濃愁,將現實的勞苦與美的幻滅交融為一曲溫柔而超現實的嘆息,讓人在迷霧與光影中,感受那依然存在於人間深處的信心、盼望與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Thumbnail
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豐盛和充滿冒險的人生聽起來是不是讓人覺得很興奮呢?神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放進祂獨特的計劃,大膽地活出豐盛的生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渴望。
Thumbnail
豐盛和充滿冒險的人生聽起來是不是讓人覺得很興奮呢?神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放進祂獨特的計劃,大膽地活出豐盛的生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渴望。
Thumbnail
耶穌說過祂是道路、真理、生命 ,我想這句話甚至連非基督徒都聽過,因為真的很常被引用。 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妙的一點其實是在於,這段話闡述的不但是耶穌他自己本質性的描述,也是一個進程,告訴我們如何「像耶穌一樣」。 以下的介紹會故意反過來講,許反而比較容易理解,雖說在執行的時候是照耶穌說的
Thumbnail
耶穌說過祂是道路、真理、生命 ,我想這句話甚至連非基督徒都聽過,因為真的很常被引用。 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妙的一點其實是在於,這段話闡述的不但是耶穌他自己本質性的描述,也是一個進程,告訴我們如何「像耶穌一樣」。 以下的介紹會故意反過來講,許反而比較容易理解,雖說在執行的時候是照耶穌說的
Thumbnail
真正的愛,都不是出於人,因為凡是出於人的愛,多少含有私情親誼、自逞英雄的虛榮心、或自我表彰的成分;然而神的愛,却完全沒有目的性,全然為人著想。就連當他變得極不可愛,仍能愛他,甚至可以為他犧牲,這就是真正的愛了。
Thumbnail
真正的愛,都不是出於人,因為凡是出於人的愛,多少含有私情親誼、自逞英雄的虛榮心、或自我表彰的成分;然而神的愛,却完全沒有目的性,全然為人著想。就連當他變得極不可愛,仍能愛他,甚至可以為他犧牲,這就是真正的愛了。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
Thumbnail
他並不希望有信徒,因為他的目的並非引導人們走向他,而是引導人們走向他們自己,發現他們自己。 蘊藏在他身上的力量非常神奇,因為除了他本人,誰也不知道他有什麼神通。 善於充分地表達自我,我們應當勇敢地認為,這種源於我們自身的觀念是非常適當的,而且一定會產生良好的效果,一種命中注定的和諧。 孩子
Thumbnail
他並不希望有信徒,因為他的目的並非引導人們走向他,而是引導人們走向他們自己,發現他們自己。 蘊藏在他身上的力量非常神奇,因為除了他本人,誰也不知道他有什麼神通。 善於充分地表達自我,我們應當勇敢地認為,這種源於我們自身的觀念是非常適當的,而且一定會產生良好的效果,一種命中注定的和諧。 孩子
Thumbnail
深愛主的誠懇之心,找到無窮幫助;耶穌再臨揭示共產世界真理,呈現神國深處奇蹟。與神同行,非追求神蹟,而是走入神國深處,近神認識祂的道與秘,將天國之道助人過有秩序的生活。人作弄世界,將遭報應,數百年後人口減少,為貪慾的報應。在基督信仰中,成為真認識基督的基督徒,不僅信仰更學習,成為神永生冊上的得恩者。
Thumbnail
深愛主的誠懇之心,找到無窮幫助;耶穌再臨揭示共產世界真理,呈現神國深處奇蹟。與神同行,非追求神蹟,而是走入神國深處,近神認識祂的道與秘,將天國之道助人過有秩序的生活。人作弄世界,將遭報應,數百年後人口減少,為貪慾的報應。在基督信仰中,成為真認識基督的基督徒,不僅信仰更學習,成為神永生冊上的得恩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