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評小說:在時光的邊角,一碗麵的靜默溫柔——重讀李英華小說〈阿麗婆婆的午餐〉Reading Response

Eric H-avatar-img
發佈於心向上帝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評小說:在時光的邊角,一碗麵的靜默溫柔——讀李英華〈阿麗婆婆的午餐〉Reading Response for the Mini-Novel “ The Noodle Lunch for Grandma Ali”

raw-image


屋簷靜靜垂下,午陽斜斜落在舊式瓷磚地上,一如生命裡那些被人遺忘的靜默時刻。重讀李英華的小說〈阿麗婆婆的午餐〉,像是一道流經日常的細細暖流,輕輕淌過我們心中的柔軟角落。記得幾個星期前就已經寫過一篇讀後心得。今天想從另外一個perspective來說說新的感受。


小說的確沒有大悲大喜,也無驚天動地的情節,然而在那些看似瑣碎、微不足道的餐桌對話與電話響聲之間,一個關於老年、記憶、愛與包容的溫柔故事,在心裡悄然開展。


午餐,是最不喧囂的時刻之一。不是黎明的初光,也不是夜晚的歸寂,它正介於兩者之間,如老年人的餘暉時光——不再熾烈,卻仍有光。阿麗婆婆,一位失去烹飪能力的老婦人,在生活的午後時分,仍鍾情於自己記憶中那些有味道的食物:鱔魚麵、紅油抄手、豬肉麵……這些不是僅為填飽肚子的食物,而是一張張無聲的車票,引她穿越過往,一次次抵達那個被愛包圍、鍋氣飄香的時代。


她不說,她也不必說。她挑嘴,她偏執地選擇特定麵店的特定口味,是因為那裡曾有她的故事、她的歲月與被需要的證明。就像她早年為大女兒張羅三餐,市場裡每樣挑過的菜、每次細火慢燉,都是一種愛的形式——甚至,在愛的體溫裡,有一種甘之如飴的疲累,是她心甘情願地去成就的。


如今,愛的重心被生活的變奏打散,她不再是家人飯桌上的主角,只能透過那些熟悉的食物形狀,把散落的記憶重新拾起,用舌尖告訴自己:「我還記得,我還存在。」這是一場與衰老的溫柔對抗,不是激烈的掙扎,而是一碗湯麵裡的微弱火光。


而政賢與淑雲,這對看似生活平淡的夫妻,是這故事的另外兩道光。他們的對話像是生活裡不斷重複的水聲,時而激起波瀾,時而安然如舊。政賢的股票、跑腿與小費生活像極了我們認識的某個人——失業、尷尬、自尊在柴米油鹽中退化為一種沉默的體貼。而淑雲,她是故事裡的心,她那一聲「她會發現你騙她」不是責備,而是一種溫柔的恐懼——怕阿麗婆婆心碎,也怕日子的溫情裂開。


這樣的生活畫面,不僅僅是對老年孤寂的描摹,更是對生活裡愛與信任纖細紋理的輕拭。小說裡沒有誰是壞人,也沒有人真正失誤——即便是政賢買錯了麵,也只是生活的微小偏差。真正動人的是,那些嘗試讓別人快樂的小心思,那些縫合落差的善意謊言。愛,不正是如此嗎?一邊試圖誠實,一邊試圖不傷人。


小說的結尾,我們聽見電話鈴聲的迴響,那聲「難吃!難吃!」像是一場記憶的驟雨,落在時光模糊的邊界。阿麗婆婆分辨得出那碗麵不對勁,她的舌頭記得,那家蘭州拉麵店的味道。這一刻,我們忽然懂了:記憶,不是全然崩解,它只是穿過迷霧,選擇自己願意保留的光斑。


而我最愛的一筆,是阿麗婆婆分辨出「老闆的兒子煮的不好吃」,那一句話裡,不只是對味覺的固執,也藏著對舊日世界秩序的緬懷——她記得那位老闆的手勢、火候,記得他煮麵時的安靜堅定,那些記憶和她的生命緊緊連結,是她對這個世界尚未斷裂的情感細線。


這不是一篇訴苦的作品,也不是哀傷老年生活的控訴,它是一首非常寧靜的詩,在午後的陽光裡,輕輕織出一張舊毯,舊毯上是母親的影子、老人手中的麵碗、電話裡斷斷續續的呼喚與擔憂——以及,那些看似普通卻無比珍貴的日常對話。


我們總說,要「老有所養」,但真正的養,是一種愛的參與,是你願意蹲下來聽她說十遍「那家的豬肉麵比較好吃」,願意陪她找那本總會在抽屜出現卻她已忘記放哪裡的存簿。養,不是給她一個便當,而是與她共享那一碗她選擇的麵——即便你知道她可能會忘了今天吃了什麼,但你相信,愛留下的味道,她的心會記得。


這樣的故事,讓我想到《聖經》裡主耶穌在加利利湖邊煮魚給門徒吃的那幕景象。他明知門徒勞苦無獲,卻早早為他們預備了魚與餅,火爐上升騰的煙氣,不只是食物的香氣,更是一種靈魂的撫慰。人與人之間最深的關懷,往往不在於多大的行動,而是那些準備一碗麵、煮一尾魚的心意——那是愛,是信心,是活著的盼望。


〈阿麗婆婆的午餐〉的美,正在於它教我們用最簡單的事物,去看見最深的關係。在這個信息爆炸、情感稀薄的時代,這樣一篇寫給「日常」的作品,猶如一封被放在老抽屜裡的信——打開時,你會嗅到舊紙張的香氣,那是記憶,是柔情,是在生活風霜裡,仍選擇溫柔相待的心。


阿麗婆婆也許會忘記今天午餐的味道,但她不會忘記那個願意為她買麵、接電話、在她需要時出現在門口的身影。而我們,也不該忘記,在生命最細微的角落,有一種名為「愛」的東西,正以午餐為名,悄悄發芽。

2025-05-01

請讀李英華〈阿麗婆婆的午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ric H的沙龍
221會員
358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Eric 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詩人林漢清《惜春連日花墜紛》是一首表面古雅、內裡深情的詩作,字數短促卻意象奔湧,如細雨密語,將我們引入一條從季節之傷通向靈魂彼岸的幽徑。詩人以淡筆寫濃愁,將現實的勞苦與美的幻滅交融為一曲溫柔而超現實的嘆息,讓人在迷霧與光影中,感受那依然存在於人間深處的信心、盼望與愛。
Thumbnail
2025/05/05
詩人林漢清《惜春連日花墜紛》是一首表面古雅、內裡深情的詩作,字數短促卻意象奔湧,如細雨密語,將我們引入一條從季節之傷通向靈魂彼岸的幽徑。詩人以淡筆寫濃愁,將現實的勞苦與美的幻滅交融為一曲溫柔而超現實的嘆息,讓人在迷霧與光影中,感受那依然存在於人間深處的信心、盼望與愛。
Thumbnail
2025/05/03
在清晨尚未甦醒的亮光中,一台空氣清淨機緩緩從紙箱中被取出。塑膠袋的摺痕還留著長途跋涉的痕跡,網狀的濾網靜靜躺在指尖,像是女兒從遠方寄來的空氣,在抵達前早已被層層摺疊成愛的形狀——一種透明無聲、卻不容忽視的溫柔。李英華的小說,不是關於一台機器的故事,而是一首關於家庭、代溝、時間與愛的變奏曲。
Thumbnail
2025/05/03
在清晨尚未甦醒的亮光中,一台空氣清淨機緩緩從紙箱中被取出。塑膠袋的摺痕還留著長途跋涉的痕跡,網狀的濾網靜靜躺在指尖,像是女兒從遠方寄來的空氣,在抵達前早已被層層摺疊成愛的形狀——一種透明無聲、卻不容忽視的溫柔。李英華的小說,不是關於一台機器的故事,而是一首關於家庭、代溝、時間與愛的變奏曲。
Thumbnail
2025/04/21
小時候我以為人生是一條筆直的河,流向某個明確的終點。可如今才發現,它更像是散落一地的雨滴,各自折射不同的光線,彼此之間並無明確邊界,但都被同一片天空所涵蓋。人生沒有絕對的開始或終止,一切都是「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Thumbnail
2025/04/21
小時候我以為人生是一條筆直的河,流向某個明確的終點。可如今才發現,它更像是散落一地的雨滴,各自折射不同的光線,彼此之間並無明確邊界,但都被同一片天空所涵蓋。人生沒有絕對的開始或終止,一切都是「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兒時跟隨阿婆參與鄉下辦桌的經驗,藉由細膩的描寫,喚起兒時記憶,並引發對傳統文化與人情溫度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兒時跟隨阿婆參與鄉下辦桌的經驗,藉由細膩的描寫,喚起兒時記憶,並引發對傳統文化與人情溫度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阿嬤的生活智慧與愛,從她的慷慨待人,到獨特的飲食與健康觀念,無不體現了她的善良與關懷。作者分享了阿嬤在世的點點滴滴,並且懷念與阿嬤的共同成長與快樂時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阿嬤的生活智慧與愛,從她的慷慨待人,到獨特的飲食與健康觀念,無不體現了她的善良與關懷。作者分享了阿嬤在世的點點滴滴,並且懷念與阿嬤的共同成長與快樂時光。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Thumbnail
「阿嬤,你問我吃這個會不會吃飽,已經問過很多次了啦! 我會飽,我每天早上都吃牛奶麥片,或是麵包牛奶啦!」兒子轉向我:「阿嬤比妳還嘮叨…」我笑笑說:「阿嬤對你堂弟也問同樣的話,一視同仁、一樣的愛。」 我跟婆婆比手勢,噓,青少年脾氣不好。
Thumbnail
「阿嬤,你問我吃這個會不會吃飽,已經問過很多次了啦! 我會飽,我每天早上都吃牛奶麥片,或是麵包牛奶啦!」兒子轉向我:「阿嬤比妳還嘮叨…」我笑笑說:「阿嬤對你堂弟也問同樣的話,一視同仁、一樣的愛。」 我跟婆婆比手勢,噓,青少年脾氣不好。
Thumbnail
外婆的鹹粥 小時候外婆家擺小吃攤,就在捷運站附近。記得那時正讀高中,明明公車可以經過捷運站不須下車轉乘直達學校,我有時還是會冒著遲到的風險下車,找外婆要一份鹹粥做早餐。外婆不知道我的上課時間,看到我時總是很開心,當時近七十歲的她,手腳靈活地在百忙中幫我包好餐點,讓我吃好喝好好上課。
Thumbnail
外婆的鹹粥 小時候外婆家擺小吃攤,就在捷運站附近。記得那時正讀高中,明明公車可以經過捷運站不須下車轉乘直達學校,我有時還是會冒著遲到的風險下車,找外婆要一份鹹粥做早餐。外婆不知道我的上課時間,看到我時總是很開心,當時近七十歲的她,手腳靈活地在百忙中幫我包好餐點,讓我吃好喝好好上課。
Thumbnail
今天的媽媽午餐菜色是叉燒包、荷葉糯米雞,還有燉雞湯炒手。 媽媽看起來精神不錯,看到我就笑咪咪的,雖然還是無法下床,準備食物時,看護已經幫媽媽把床調至用餐角度。 媽媽現在吃東西很慢,也容易嗆到,所以要很小口的餵食,但是看媽媽吃得應該合胃口,食慾顯得還不錯。 媽媽細細的咀嚼、吞嚥,我想也是媽媽照顧自己的
Thumbnail
今天的媽媽午餐菜色是叉燒包、荷葉糯米雞,還有燉雞湯炒手。 媽媽看起來精神不錯,看到我就笑咪咪的,雖然還是無法下床,準備食物時,看護已經幫媽媽把床調至用餐角度。 媽媽現在吃東西很慢,也容易嗆到,所以要很小口的餵食,但是看媽媽吃得應該合胃口,食慾顯得還不錯。 媽媽細細的咀嚼、吞嚥,我想也是媽媽照顧自己的
Thumbnail
我們的#送餐大使們每天幾乎風雨無阻,在熾熱的盛夏裡,幫長輩送餐到府,解決溫飽的基本需求之餘,透過互動與交流,雙方都有所成長,這份情感與感受到的點點滴滴,都無比珍貴。 _______ 轉載自: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大使:詠樂 我們是『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不只是送餐, 更是送入健康、關懷與愛。
Thumbnail
我們的#送餐大使們每天幾乎風雨無阻,在熾熱的盛夏裡,幫長輩送餐到府,解決溫飽的基本需求之餘,透過互動與交流,雙方都有所成長,這份情感與感受到的點點滴滴,都無比珍貴。 _______ 轉載自: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大使:詠樂 我們是『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不只是送餐, 更是送入健康、關懷與愛。
Thumbnail
之前有提過我跟我姐姐差了十歲,因此到我國小接近國中時長輩陸續過世。不過大部分也都是過年才會見到外婆(先說明她住台北所以並不是在其他縣市不方便),跟朋友聊天才發現原來她們生活中外公外婆滿常出現。
Thumbnail
之前有提過我跟我姐姐差了十歲,因此到我國小接近國中時長輩陸續過世。不過大部分也都是過年才會見到外婆(先說明她住台北所以並不是在其他縣市不方便),跟朋友聊天才發現原來她們生活中外公外婆滿常出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