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凝思美這件事,人類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碰上世間最黑暗的思想。《金閣寺》

2023/09/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50年,鹿苑寺的見習僧人林承賢在寺內縱火,企圖燒毀金閣,此舉造成全日本轟動,也引發作者 三島由紀夫關注,親自深入考察、探討其犯案動機,並以此為題材撰寫出這部作品。

《金閣寺》/三島由紀夫 著/尤海燕 譯

《金閣寺》/三島由紀夫 著/尤海燕 譯

故事的主角 溝口因天生口吃,時常遭人取笑,加上自幼體弱,又面貌不揚,使之內心愈發自卑、扭曲。美,打自出生起就排斥了他,是他人生中最初碰到的難題,也因這些缺陷,使他對「美」懷著過分的執著與追求。而從小父親便不斷告訴他世上沒有比金閣更美的東西,於是乎、金閣成為美的化身,他對美的執著也化為對金閣的執著。

可縱然他如此癡狂地追求著美,美不僅從未接納他,還背叛他——「美就在那裡,我卻在這裡」。金閣免於戰火,成為永恆的存在,「我」卻不然。同為見習僧人的鶴川,令溝口一度相信自己有被明、善接納的可能,但當柏木揭穿鶴川真正的死因,美好幻想瞬間崩塌,猶如再度要他認清——自己始終不被美的事物接納。同時,他也不斷看見社會的惡——通姦的母親,倒賣物資的軍官,無情陰暗的柏木,偽善的老師。金閣阻止「我」墮入俗世的醜陋,然這卻也猶如詛咒,阻擋他追求未來,於是,他決定燒毀金閣。

他人必須全部滅亡。為了我能真正地面對太陽,世界必須毀滅。

燒毀金閣,令人聯想起戰後老師說的南泉斬貓的公案,且這個公案能有不同解讀。溝口的行動是無執,放下對美好事物的執著,是解脫,捨棄美好事物以迎向未來,又似柏木的理解,美好事物的形體化為無形,超脫為精神上的存在,火燒金閣便是成就破壞性美學的表現。但同時、「解脫」其實也是讓惡之花綻放,若世界盡是惡,「我」又何必受金閣束縛?

書中充斥著美與醜、善與惡、生與死、虛與實、永遠和瞬間的相對,如美突顯了醜,善突顯出惡,讀著讀著便陷入思辨當中,也隱約瞭解它為何會成為經典。

謝謝時報出版 瑋之的邀約,讓我一睹期盼已久的經典之作,感受到金閣寺的美,進入一場美學與毀滅的思辨當中´͈ ᵕ `͈ ♡°◌̊

-

✏️如果只凝思美這件事,人類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碰上世間最黑暗的思想。
✏️金閣不是無力,絕對不是無力。但他是一切無力的根源。

-

書名|金閣寺

作者|三島由紀夫

譯者|尤海燕

出版|時報文化 (2023年7月)

ISBN|9786263740549

喜歡這篇文章可以按下大大的讚、也歡迎在底下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呦!

您小小的鼓勵會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一杯咖啡的力量】

想看到更多精采好文與分享,追蹤我的Instagram:☞「安橙🌻|閱讀✖️文字✖️插畫✖️生活」

36會員
72內容數
目標是讓讀過的書能疊成一座高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