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社工,不是志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npost.tw/archives/32545

圖片來源:https://npost.tw/archives/32545


很多年以前。



「你大學考得怎麼樣?」一名親戚在家族聚會開啟話題。

「還可以啦。」

「考上什麼學校?」

「北大社工系。」我回答道。

「北大?你是說北京大學?」他露出疑惑的表情。

「不是,是台北大學。」

「我知道。北科大?還是台北商業大學?」

「都不是──是台北大學,以前叫做中興法商。我們學校在三峽,不過我是在台北校區。」

「噢,我知道了。」不,你不知道,你只是不想再爭辯了。

他決定轉個話題,既然不知道你到底念什麼學校,讀什麼科系總搭得上話吧?

「你是說社工系?我不知道當志工還要讀大學。」

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我猜至今爸媽可能也不知道我的工作內容到底是什麼,但至少他們不會再錯把社工唸成志工。熟能生巧嘛。

同事告訴我,她當社工已經三年了,家人偶爾還是會把社工唸成志工。

「再過幾年他們可能就不會唸錯了。」我再補充:「也有可能即便唸錯妳也懶得糾正了。」



我正準備去買電影票。

「先生,請問你辦卡了嗎?平日看電影享六六折喔!」

我身為社工,勤儉持家技能當然點到滿,當然不會放過省錢的機會,於是停下了腳步。

「請問你在工作了嗎?」

「對。」我心裡很急切,不是說辦卡看電影享六六折嗎?

「方便請問你是做什麼工作嗎?」

「我是社工。」

「志工?」

「不對,是社工。」

「噢,志工啊……那個有薪水嗎?」

「有。」我辦卡的意志已經開始動搖。

「是車馬費嗎?」業務員很努力想要拿到業績。

「不是,是月薪。」我說完後,他露出鬆了一口氣的表情。

「那應該沒問題,我不知道志工也有薪水呢!這邊幫我填辦卡資料。」

後來我當然辦了卡,畢竟不管被誤認為是志工或什麼的,看電影六六折還是比較重要



我跟同樣當社工的朋友填了餐廳的滿意度問卷。對,肯定又送了什麼東西,八成是提拉米蘇。

「哇!你們是社工呀!」

看來服務人員很懂社工啊!我差點感動落淚。

「你們一定很有愛心。」

我們沒有回應,這不過是大眾對社工無數的誤解之一。這麼多年過去,我們已經學會不爭辯了。

這位服務人員真的很熱情,沒有枉費我們在服務態度那欄打了五顆星。

「我媽退休後也去當社工,你們這麼年輕就當社工,很不簡單耶!」

大姊,我猜妳把社工跟志工搞混了——但我可是很會做人的。

「哈哈,妳媽媽一定很有愛心。」我乾笑。算了,有提拉米蘇比較重要



我跟當時的女朋友都是社工。

「你們兩個人都是社工?」

那場聚會是跟女朋友的同事一起吃飯,同事後來嫁給機師,明智的抉擇。

「你們以後會餓死。」對方下了結論。

是呀,社工就是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的工作。如果一對情侶都是社工,未來結婚、生孩子應該還不至於餓死——頂多吃飯時會習慣在價目表找最便宜的餐來點。



社工很常開會,對象或許是同行,或者是其他職業的夥伴,會議往往聚焦在如何促進特定服務對象的福利。

或者互踢皮球。

噢抱歉,不是互踢皮球,是「劃分權責」。

不過當天會議比較像是相互認識,介紹我們為身心障礙者辦的活動──我好像還沒說過,我在社工的領域是「身心障礙」。

一位社區發展協會的大姊上台致詞提到我們。她說:「我們都很感謝○○中心的志工們,很用心辦活動讓身心障礙者參加。」

「社工。」我們其中一位同事糾正道。

「他們志工真的很用心,辦的活動也都很豐富,每一位志工都很熱情!」

「是社工。」另一位同事拉高音量。

「我們○○社區有這群志工真的很棒。」

大姊下台以後,換我上台講話。

「其實○○社區發展協會的大哥大姐比我們更棒、更辛苦,很感謝她這樣稱讚我們。不過,我還是要強調,我們是社工,不是志工。

我下台後,同事都在偷笑。



「哇!你就是打電話來的王社工嗎?你看起來好年輕!」

事實上我當時真的還很年輕。

我眼前是一位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他們定期關懷的其中一個家庭是我的服務對象。當時我一知道對方是協會理事長,想也沒想就打電話表示想拜訪,畢竟「見面三分情」正是在社區走跳的必要法則。

「當社工很不錯呀!能夠積很多陰德,這是做善事耶!」他繼續說好話。說好話,做好事,這句話大家已經聽到耳朵長繭了。

欸不對,所謂做善事、積陰德,應該是不求回報的事,好比說扶老奶奶過馬路,或者當「志工」才對吧?我有領薪水,所以應該沒辦法積陰德吧?

難道我下班後也要去當志工積陰德嗎?這樣一定很混亂,我想像當志工時,以我健談的個性會遇見的情景:

「你晚上還來當志工,好辛苦喔!請問你白天是做什麼工作的?」

「我是社工。」

「什麼,你白天也是志工?」

「我……」

算了啦。




很多年以後。


這幾年間我做過很多事情,一度轉換跑道去當廣告AE,不過覺得似乎不大適合自己。

也跟公視導演還有大學同學「走狗」投入計畫搞紀錄片,主題是陪一位罕病服務對象徒步環島,籌備、實現到走完台灣一圈,直到服務對象私接電視台通告造成眾人不悅而破局。

當時走狗說:「真希望透過拍紀錄片讓大家知道社工是做什麼的。」

這句話,我一直放在心裡。

不過,我們的能力真的很有限......又能夠做什麼呢?

直到去年,走狗搞了一個協會,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做社會服務、做社工,順便靠募款的專長讓自己能夠賺夠錢活下去——社工實在太窮了。協會雖然看起來有特定的服務弱勢族群,但他更想服務的人是弱勢工作者——社工。他也能夠透過制度的縫隙從企業募到能自給自足的款項。

我們這些老同學們也都到了足夠貢獻所長的資歷,可以順勢賺賺講師費,噱他一筆。(?

(當然不是噱他,是噱那些企業。)

劫富濟貧,不過這次的貧是我們社工。)

我呢,那幾年半放棄社工,跑去買了函授準備考觀護人,不過一邊工作,一邊寒窗苦讀兩年後,第一次應試竟然讓我考到僅差不到1分就能進去複試階段(印象中好像差5名左右,畢竟我本來就很會考試)。沒想到白天工作竟因為突如其來的機會成為主管——「社工督導」(而且還需要代理一級主管職),忙得再也不可能繼續準備國家考試。

我有時候會想,如果那時候繼續考試,應該隔年就錄取觀護人了吧?(但事實上,觀護人隔年沒開缺,我放棄考試的正是時候。)

當了督導後,我從上班跟同事不認識,一到下班時間就立刻準時下班,竟然變成工作狂。也因為工作需要同仁相互合作,而不得不跟大家認真相處,只好呈現我根本就是個屁孩的本色。除此之外,龐大的工作量讓我發現——我很奴,奴得要命!工作秉持對主管跟任務都是「好」、「是」、「沒問題!」反正工作先接再說。

與其花過多拉扯與討價還價的成本,不如接下來快點做完讓長官安靜。

甚至還曾經過年前為了跟警衛打好關係,三不五時送飲料閒聊,只為了過年時他願意替我開門,讓我可以上班工作。

拚死拚活是為了底下的社工,每幾年一次的政府標案招標除了為了公司、為了延續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我不能讓任何人因為我的能力不足而丟工作

從曾經底下的社工離職而懊悔萬分,深刻檢討,或以一種超負荷,每天晚上都得靜坐冥想才能夠睡著的悽慘模樣。到現在,已經游刃有餘,我盡可能讓工作職場變得快樂,努力讓同事不討厭工作,近幾年鮮少人或者幾乎沒有人離職,這在社工職場(可能)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這種句法通常都會被編輯罵,但我就很喜歡這樣用,怎樣!!!)

同事曾跟我說:「我那些同學工作的地方都好慘,他們都很羨慕我有你這種督導。」


噢,其實我比想像中還適合當社工。而可能或許,我更適合當社工督導。



好啦我承認我大多數時候都很不正經,很不像一個主管。我也曾被外單位的人說不夠格穩重當主管,不過我照樣把我的工作幹好、幹得很屌。

誰管你怎麼說,反正我相信你最後一定會閉嘴。

現在,我相信說那些話的人,應該早就閉嘴了。



今年4月,出版社因緣際會看到我為小說《我不是怪物》自推。我在BBS的推薦文提到,希望讓大家知道社工除了做功德外也會寫小說。編輯讀了小說的試讀章回後,邀請我寫下一本書,我想起了走狗說的那句話。

「我也能夠讓大家知道社工是幹啥的。」

雖然書本的主體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但我半強迫加了很多關於社工的篇幅進去。因為我們的處境很多時候跟服務對象根本半斤八兩,他們可以投訴我們,但我們可幾乎是抱怨無門

(然後順便幹譙一下政府、民間社福單位還有那些刁民個案)

編輯抱怨:你真的很喜歡趁機透過寫文偷酸一堆人一堆事情。改你改得很辛苦耶!



啊,不知不覺過了這麼多年,自從當上社工督導以後,已經過了8年了。或許明年起,我會變成一個聽起來更老的職務「主任」。

或許,未來身後關於形象的枷鎖會更多,趁著還不那麼被束縛,腦袋還沒被位子汰換掉前,也想在方格子寫點東西,不過當然是符合我這個不大正經人寫的。

寫一些有趣又腦殘的事情,偶而寫些嚴肅一點的。(當然,只會是偶而)

反正,新開一個主題,好像可以把關於社工,關於社會工作的事情放在這裡。

那就,開始吧。




後記

「很多年以前」的段落節錄即將在2023年11月出版《我們被貼滿了標籤》的內容,作為這個專題《我是社工,不是志工》的開場首篇。

關於那本書的事情,等出版以後我再來寫個什麼自肥的推薦文,不過在那之前,我應該再寫幾本書的閱讀心得。不然「我讀、我推」專題要不自肥只推自己寫的書,或者推朋友寫的書也太像業配。而我可是曾經堅持不寫業配的文人背骨仔。

雖然該書的篇幅放在身心障礙工作跟社工的倡權,不過未來本專題應該會比較多節錄工作有趣的地方,少部分論述。

既然寫作大部分都在下班後,就跟推理應該要在晚餐後一樣,我就寫些有趣的事情兒,不然誰想看啊?

然後其實也有部分原因是發現白天工作時遇到的趣事除了粉專外沒處可放,但粉專的分類又不夠好,加上編輯曾經靠夭我的粉專只寫廢文,很不適合賣書,只好找個專題安放,便把歪腦筋放在已經完成的稿子上。

既然有現成的,何不拿來用呢?

(編輯表示:怎麼把我寫得只在乎書賣不賣?)

(啊靠,妳就是啊XDDD)


不過過陣子想要開始恢復寫中篇小說,應該要把故事補完然後整理整理再拿去交出版社了,但就,過陣子再說。

(反正賣書賺不到錢,既然賺不到錢,就不用太積極,降)


目前這樣偶而寫寫短文,為爽而寫,其實滿 爽der。



然後小聲說,這篇有請chatGPT幫忙檢查有沒有錯字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九的狗屁倒灶的沙龍
72會員
56內容數
「請問是王志工嗎」。不是哦,我們是社工不是志工。你是不是也有一樣的誤解......或者被誤解?社工不是志工,我們是「社會工作者」,不是志工。
2024/05/27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2024/05/27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2024/03/04
因為出版《我們都被貼滿了標籤》,受訪時,幾乎每一位主持人都會問。 你為什麼會想要當社工呢?你為什麼會走身障這個領域呢? ​ 我有一個制式且冠冕堂皇的答案。
Thumbnail
2024/03/04
因為出版《我們都被貼滿了標籤》,受訪時,幾乎每一位主持人都會問。 你為什麼會想要當社工呢?你為什麼會走身障這個領域呢? ​ 我有一個制式且冠冕堂皇的答案。
Thumbnail
2024/03/03
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也可能出現在任何社工的自我對話中。 但是,這裡並不是闡釋知識的地方,所以我想要談點中心的。 以社工為中心的。 ​
Thumbnail
2024/03/03
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也可能出現在任何社工的自我對話中。 但是,這裡並不是闡釋知識的地方,所以我想要談點中心的。 以社工為中心的。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很多年以前。 「你大學考得怎麼樣?」一名親戚在家族聚會開啟話題。 「還可以啦。」 「考上什麼學校?」 「北大社工系。」我回答道。
Thumbnail
很多年以前。 「你大學考得怎麼樣?」一名親戚在家族聚會開啟話題。 「還可以啦。」 「考上什麼學校?」 「北大社工系。」我回答道。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最近認識了一個社工妹妹,他讓我由衷的敬佩,也讓我知道認真的去愛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上個月我接了一個四天的工作,因為沒有問清楚,對方單位希望我除了帶團體還必須要寫紀錄,其實這在心理師的工作當中是很常見的啦,但我自己基本上只要要寫紀錄我就不會接(對,我傲嬌),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最近認識了一個社工妹妹,他讓我由衷的敬佩,也讓我知道認真的去愛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上個月我接了一個四天的工作,因為沒有問清楚,對方單位希望我除了帶團體還必須要寫紀錄,其實這在心理師的工作當中是很常見的啦,但我自己基本上只要要寫紀錄我就不會接(對,我傲嬌),
Thumbnail
這篇徵文也的確讓我很想動筆發發牢騷~~ 我的專業~~ 話說,我原本大學就讀心理學系,另外輔修國小教育學程,出了社會之後,由於小子化問題,導致正式教師的職缺相當短少競爭,又因為校方要節省費用,而幾乎都是請約聘老師,所以我畢業後並沒有打算去學校教書,而選擇了一樣的性質但是比較穩定的補
Thumbnail
這篇徵文也的確讓我很想動筆發發牢騷~~ 我的專業~~ 話說,我原本大學就讀心理學系,另外輔修國小教育學程,出了社會之後,由於小子化問題,導致正式教師的職缺相當短少競爭,又因為校方要節省費用,而幾乎都是請約聘老師,所以我畢業後並沒有打算去學校教書,而選擇了一樣的性質但是比較穩定的補
Thumbnail
今年9月,除了社畜這個身分外,又為自己安插了另一個身分,也就是菸酒生。位於新莊的天主教學校輔仁大學,一直是我兒時的後花園,已記不清過去有多少假日,我們全家都會到校園內走走、看書、吃學餐。而現如今,我卻以學生的身分,再次回到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開啟了上班工作,下班念書的生活。
Thumbnail
今年9月,除了社畜這個身分外,又為自己安插了另一個身分,也就是菸酒生。位於新莊的天主教學校輔仁大學,一直是我兒時的後花園,已記不清過去有多少假日,我們全家都會到校園內走走、看書、吃學餐。而現如今,我卻以學生的身分,再次回到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開啟了上班工作,下班念書的生活。
Thumbnail
原文轉載自我在Dcard的發文,見到迴響巨大,破千人按讚才發過來方格子。 主要是回應學弟此篇「台大根本不是給鄉下人讀的」發文。
Thumbnail
原文轉載自我在Dcard的發文,見到迴響巨大,破千人按讚才發過來方格子。 主要是回應學弟此篇「台大根本不是給鄉下人讀的」發文。
Thumbnail
1.社工有薪水,真的,只是不多。 2.社工跟志工不一樣,大大的不一樣。 3.想當社工不一定要念社工系。 4.考社工師未必要念四年社工系。 5.想當社工未必一定要有社工師證照。 6.社工不一定是公務員。 8.台灣戰後最早的社工1949年就有。 9.社會工作師已經在台灣考了25年。
Thumbnail
1.社工有薪水,真的,只是不多。 2.社工跟志工不一樣,大大的不一樣。 3.想當社工不一定要念社工系。 4.考社工師未必要念四年社工系。 5.想當社工未必一定要有社工師證照。 6.社工不一定是公務員。 8.台灣戰後最早的社工1949年就有。 9.社會工作師已經在台灣考了25年。
Thumbnail
每到畢業、升學考試時期,年輕學生需思考未來想從事行業、就讀大學科系。只是台灣官方的教育部曾想參考就業率、畢業薪資,當作大學退場、減招機制標準,讓人力長期不足、薪資偏低的台灣社工界擔心,社工系可能因此廢系?
Thumbnail
每到畢業、升學考試時期,年輕學生需思考未來想從事行業、就讀大學科系。只是台灣官方的教育部曾想參考就業率、畢業薪資,當作大學退場、減招機制標準,讓人力長期不足、薪資偏低的台灣社工界擔心,社工系可能因此廢系?
Thumbnail
近年常有人因人生經歷有感,或重新檢視本身的能力、個性、人生目標,想轉職從事社福工作,但沒相關科系學歷、工作經驗,不知從何做起。 以我從事多樣社福工作經驗觀察,想做社福相關工作,做法很多樣:
Thumbnail
近年常有人因人生經歷有感,或重新檢視本身的能力、個性、人生目標,想轉職從事社福工作,但沒相關科系學歷、工作經驗,不知從何做起。 以我從事多樣社福工作經驗觀察,想做社福相關工作,做法很多樣:
Thumbnail
「老師你念政大?阿你現在在這裡?」 「對阿,不然你覺得念政大應該要去哪裡?」 「念政大不是應該要走什麼法律還是政治嗎?」 「我念的是心理系(苦笑)。」 「心理系?是那個佛教的系嗎?」 「不是。」 「喔老師那你念政大,做這個工作好嗎?」 「不然你覺得我應該做什麼?」 「感覺就是要走軍公教才好啊。」
Thumbnail
「老師你念政大?阿你現在在這裡?」 「對阿,不然你覺得念政大應該要去哪裡?」 「念政大不是應該要走什麼法律還是政治嗎?」 「我念的是心理系(苦笑)。」 「心理系?是那個佛教的系嗎?」 「不是。」 「喔老師那你念政大,做這個工作好嗎?」 「不然你覺得我應該做什麼?」 「感覺就是要走軍公教才好啊。」
Thumbnail
講到這裡,好像社工人的職涯規劃,經過這幾十年,還是混沌一片,即使我們有了社工師證照,社政體系有了公職社工師,似乎也不保證什麼。歷史系不管怎樣,怎麼摸出一條生路,至少有點方向,社工連這點模糊的輪廓,似乎都沒有。
Thumbnail
講到這裡,好像社工人的職涯規劃,經過這幾十年,還是混沌一片,即使我們有了社工師證照,社政體系有了公職社工師,似乎也不保證什麼。歷史系不管怎樣,怎麼摸出一條生路,至少有點方向,社工連這點模糊的輪廓,似乎都沒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