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因為年底要選舉了,所以就開始會有一些選舉前的說明會。先生被邀請去參加回來之後,他就說出他的感覺。他說有一些事情,難道一定要去攻擊別人,或者需要對立才行得通嗎?

 

這時我就想到我們最近上奇蹟課程,它的內容是:

 

那兒沒有任何參考指標能賦予你所見之物任何意義。只有身體才有攻擊謀害的可能。 但如果這是你的目的所在,表示你已與身體沆瀣一氣了。

 

老師說你看到身體造成攻擊,也就是說我們都具有攻擊傾向的。因為平常時候我們在想事情,講話的時候都會牽扯到別人,我們不是在講別人的閒話,就是在思考講別人閒話的當中。

raw-image


所以我們平常都是在講別人的閒話,在想別人的一些壞的事情。我們的腦袋本來都是在想這些東西,因爲我們的腦袋本來就有一種主動攻擊的東西。所以我們隨時腦袋裡面都充滿了攻擊的思想,自我批判攻擊的思想。

 

老師還說到,修煉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這個,不管自我衝突、兩面衝突跟多面的衝突。

 

例如:例如安倍的事你知不知道?知道。那麼就代表你內心充滿了自我的衝突,你跟隨潮流。

 

接下來下一段,那你知不知道安倍的事情?不知道。你不知道,你無知。連這種事情你都不知道,這就是兩面衝突,那到底我是該知道還是不知道?

 

然後知道又無明,不知道又無知,不然我去死好了,這是多面的衝突。

 

所以老師又說你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人身這麼難得,知道就是無明,不知道就是無知,想去死就是混淆,那你到底要我怎麼樣?

raw-image


所以說問題就是所有一切的衝突,因為你一直都站在一個當局者的角色,所以不管你怎麼看都是錯的。但是如果你能夠站在旁觀者的角色,你怎麼看都是對的。

 

所以說重點就是你是當局者,還是旁觀者?就如剛剛所說的,如果你是當局者,怎麼看都是錯的,如果是當旁觀者,那你就要學習如何內觀。

avatar-img
我啊!走自己的路的沙龍
14會員
8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年紀這麼大了,居然會被人家罵垃圾,這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我只是很無奈的看著罵我的人。因為我看他是個佛,但是他看我的角度是垃圾,所以說我覺得蠻可惜的。   就像《妙法蓮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品講的,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佛經,只是進行禮拜。凡是遇到任何人,不論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
現在是暑假期間,趁著孫子還沒上小三之前,就上了一趟台北,好好的跟孫子培養一下祖孫情。等我有空的時候,孫子就會請我跟他玩大富翁的桌遊。我在玩之前就會跟孫子約法三章,只玩幾局之後就結束不玩。 有一次玩到最後一局,孫子輸了他就不甘心說要再玩一次,我說我們不是已經講好了嗎?結果馬上孫子就哭了出來,這時沒有
我終於瞭解語言跟文字會帶來情緒,但是,沒想到會帶來這麼大的情緒。最近在fb上看到酸民的不當流言,引起我極大的情緒反彈,我心情鬱悶了一整天。整個過去所學的、所修煉的完全拿出來用,繞了一整天才走出來啊,我就在想,它刺激到我的那條神經,引起我這麼大的情緒反彈。 那其實仔細的觀照過之後,發現問題非常的簡單
年紀這麼大了,居然會被人家罵垃圾,這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我只是很無奈的看著罵我的人。因為我看他是個佛,但是他看我的角度是垃圾,所以說我覺得蠻可惜的。   就像《妙法蓮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品講的,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佛經,只是進行禮拜。凡是遇到任何人,不論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
現在是暑假期間,趁著孫子還沒上小三之前,就上了一趟台北,好好的跟孫子培養一下祖孫情。等我有空的時候,孫子就會請我跟他玩大富翁的桌遊。我在玩之前就會跟孫子約法三章,只玩幾局之後就結束不玩。 有一次玩到最後一局,孫子輸了他就不甘心說要再玩一次,我說我們不是已經講好了嗎?結果馬上孫子就哭了出來,這時沒有
我終於瞭解語言跟文字會帶來情緒,但是,沒想到會帶來這麼大的情緒。最近在fb上看到酸民的不當流言,引起我極大的情緒反彈,我心情鬱悶了一整天。整個過去所學的、所修煉的完全拿出來用,繞了一整天才走出來啊,我就在想,它刺激到我的那條神經,引起我這麼大的情緒反彈。 那其實仔細的觀照過之後,發現問題非常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