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初與研究所同期、學姊約出來聊八卦討論論文,跨別一個暑假久別重逢,自是有聊不完的話題、說不完的故事,可謂相談甚歡。從論文聊到生活及工作,大家顯然都按著規畫一步步向前,或快或慢罷了。而聊到工作時,我的困惑顯然與其他人想的有所不同...
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情,就只是一些權責、禮貌關係上的認知落差,對方一樣是想把事情做好,顯然只是比較我行我素些,讓我們比較難以掌控,從正面的角度來看是對方很積極,但讓我們費解的是為什麼行動前不能先跟我們確認?
我相信這是個簡單的「需求對齊」問題,但在職場上仍是會有許多光怪陸離的「不敢相信」。當我們要交付產品或任何項目前,不是應該先跟對方確認需求? 或有沒有進一步的要求嗎?
很顯然,對方關起了溝通的大門,回覆中出現的but.../可是...,我通常一律把它視作「拒絕溝通的藉口」。可是我們真的沒辦法(沒辦法的話,當初就不要答應呀...);可是,我們這樣會來不急(那你可以先跟我們討論呀...,怎麼先斬後奏呢)
一件事情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我可以完全不去溝通,等對方時間到教作業即可,但我心中的坎過不去。有些事情或許真的可以不去過問過程,而有些事情過程遠比結果重要,雖然同儕認為我管太寬,應直接坐收結果,依約辦事,但對我來說案子執行過程中的「互動」才是KPI底下真正的價值。
忙碌的九月,一個團隊一個案子,團隊在哪,我們就在哪。昨天活動結束,團隊拍攝著心路歷程的影片,很開心的與我們分享一路上的收穫,也對我們的陪伴給予感謝,並說了一句:「我們做XXX的案子,都沒人管我們欸,你們好精實喔!」
這時,我覺得我的堅持得到了我想要的答覆,所以別人說什麼也不那麼重要了。很多事情或許可以得過且過,但我深信也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花心思去多努力一些、雞婆一點。多一點堅持,人生才不會變得索然無味;也是這一點的堅持,讓我們能心安理得不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