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讓?不讓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場景取材:新聞

事由:在捷運上或是大眾運輸上,博愛座到底是誰專屬?

人物:知名作家和三位同學


這件事,20年前和20年後的今天,依然常常上演!不是很清楚真實情形,就像上法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並非當事人,我這篇以親友和個人生活經歷,思考不同觀點。

A:博愛座是給需要的人坐

B:博愛座在我們那年代都是長輩優先坐,晚輩要讓座

C:棺材裡面裝的不分老人或年輕人,博愛座哪有必要分老人、年輕?


對於曾經經期疼痛的家人和朋友來說,她們是需要吃止痛藥才能上學和工作;

對開刀或慢性病的家屬或病患而言,他們的外觀和一般人並無差別,同樣也需要一個喘息的座位。


為什麼特別寫這一篇?


曾經在大眾運輸上,兩位坐在博愛座的乘客;一位是中年、些微白髮看著報紙,另一位臉色極差、戴口罩看似學生的女生;

一名自以為正義魔人的女性(外貌約30至40歲),朝著女學生大罵:

你不會讓位嗎?學校怎麼教的?

我心想:怎麼不叫看報紙的讓座?不忘把別人的祖宗十八代和學校扯出?偏偏欺負一個明顯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學生(目測她可能貧血暈眩)。

這時女學生站起來離開,在身體不舒服加上車子搖晃而重心不穩,起身時,跌跌撞撞的踩到那位破口大罵的女性;當時車廂擁擠的狀態,站在遠處的我想著如何幫助那位學生。

這下可好,該位女性更是發神經對她身邊的男性吼:

你沒看到她還敢踩我?博愛座又不是給她坐的!

(我看了看那位無動於衷的男性,真是可憐他的耳朵了。後來,那位女生難過地離開車廂)


原本美德美意文雅的「博愛座」,名詞的解讀和大眾的認知不太一致。

那麼,我們改成「需要座」,給需要的人坐。


大部分的人一進車廂,不管是公車、捷運、火車,像是沙丁魚一樣一窩蜂地獵殺座位;我自己很少坐,除非是非尖峰時段;疫情發生後,乾脆選擇人少時提早出門或避開尖峰時刻乘坐,不然30分鐘以內的路程,走路、腳踏車健康又環保。

歷經幾次醫院後,無論以家屬的身份陪伴家人整夜或自己成為病患住院,深刻體會:別人的需要,每個人不一定都能看得到。家人罹癌的前後幾年,同學們在討論未來如何展翅高飛,我一概推辭,封閉和療癒生命裡一切的傷痛!

目前我的心態調整__我們可以為其他真正有需要的人做的體貼:今天只要我體力都還行,我不去坐,有需要的人就能多一個位置坐的機會!


人生70才開始,當我們走入高齡化的時代,是不是以後要大家拿出身分證比較年紀?

有些年輕卻充滿重擔,白髮蒼蒼;大齡都可以唸書和發展其他專業;有些年紀60多歲的美魔女個個經歷非凡、生活多采多姿;有70多歲退休的前輩們,高齡伸展台走秀或是成為網紅!真的,年紀只是一個數字而已。用:我是老人家,你必須讓座。這是一種命令和道德責難,都是付一樣的車資,怎麼不說:我們繳的錢一樣,依照順序,公平起見?


曾經,一位需要座位的人,輕聲向周遭的人說:

不好意思,我身體不舒服,是不是可以坐?

這時,周遭的人也很有愛心的邀請對方入座


我也遇過臉色看起來不好的,上前詢問他是否要坐著?

(現在人手一機來說,沒有看手機的我,成了異類,同時也可以觀察大家的行為,練就察言觀色、催毛求疵的神秘客本事)


社會不是只有冷硬的法律和規定,文化未必都是正確的溫良恭儉讓,但是,什麼都要一個標準和爭論不休,這樣的美意也沒意義。

只知道:不管是讓或不讓座,都是個人選擇,沒必要道德綁架!

曾逼著學生們出遊放風整日後,我們一起站著將近半小時,從台北車站回到新北的某捷運站。那時我以自己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們,忽略了疲憊累倒的他們。

規定幾個人輪流數數,且只可以坐一個位置,還記得學生們問:為什麼不能坐博愛座?

我的回答很敷衍:因為那是博愛座!(真是亂七八糟的回復,有答=沒答)


WHAT?博愛座不能坐?博愛座是設立給誰坐的?誰才最應該坐?為什麼其他人坐不是博愛座的位置,可以不用讓座?


人總是會改變,文化的價值觀也是會改變,書蟲們覺得有更好的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D的沙龍
10會員
139內容數
人生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小品! 人生前期,我共學;人生的中期,我共情 兩者結合,在人世間與萬事萬物眾人共學,徜徉在天地有大美共情,觸碰常人無法且關閉的敏感心情。 明白天賦的獨特,內向有內向的好,不用太多社交和偽裝,像個向日葵默默地鼓勵人、如含羞草靜靜地仰望人間,係惟一生之路與奉獻!
LD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6
這篇文章討論了婚姻和家庭問題中的各種情況和情感,並提出了思考。文章中包括了對於離婚的看法,家庭成員之間的糾葛和所承受的壓力。文中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建議,讓人們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2024/08/06
這篇文章討論了婚姻和家庭問題中的各種情況和情感,並提出了思考。文章中包括了對於離婚的看法,家庭成員之間的糾葛和所承受的壓力。文中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建議,讓人們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2024/07/17
每一步的外交、每一次友誼 都是建立在互相 各取所需 的偽善?
2024/07/17
每一步的外交、每一次友誼 都是建立在互相 各取所需 的偽善?
2024/07/11
空空的感覺,非常討厭! 不是靠娛樂或是任何東西填補,嘗試過:音樂、藝術、書籍、各種學習和挑戰~ 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連平常最愛的事物,也可六親不認
2024/07/11
空空的感覺,非常討厭! 不是靠娛樂或是任何東西填補,嘗試過:音樂、藝術、書籍、各種學習和挑戰~ 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連平常最愛的事物,也可六親不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博愛座是一種被動的偏見運動 「造成對立和仇恨,真的是因為博愛座嗎?」     今天「又」看見一則因博愛座而延伸出的紛爭,距離上一次博愛座的風波,明明還不到三個月,相同的事件又擠入了我們的眼簾,讓人看了好無力啊!    對於博愛座我也有很深刻的感觸,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記憶,記得懷孕四、五
Thumbnail
博愛座是一種被動的偏見運動 「造成對立和仇恨,真的是因為博愛座嗎?」     今天「又」看見一則因博愛座而延伸出的紛爭,距離上一次博愛座的風波,明明還不到三個月,相同的事件又擠入了我們的眼簾,讓人看了好無力啊!    對於博愛座我也有很深刻的感觸,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記憶,記得懷孕四、五
Thumbnail
儘管我認為博愛座需保存,我卻認為其上方標示給身心障礙者或老弱婦孺的標誌應修改。我們不可否認,那些弱勢群體有較大的機會比一般人更需要座位,然而也不能因此以偏概全,將座位的含義制式定義化為,當他們有需要就一定得讓給他們。如此一來,「博愛座」就不再是「博愛座」,而是應將之正名為「偏愛座」。況且,年輕世代的
Thumbnail
儘管我認為博愛座需保存,我卻認為其上方標示給身心障礙者或老弱婦孺的標誌應修改。我們不可否認,那些弱勢群體有較大的機會比一般人更需要座位,然而也不能因此以偏概全,將座位的含義制式定義化為,當他們有需要就一定得讓給他們。如此一來,「博愛座」就不再是「博愛座」,而是應將之正名為「偏愛座」。況且,年輕世代的
Thumbnail
知名作家李昂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在搭乘捷運時身體不適,引發網友熱議。在台灣,博愛座議題長久以來爭議不斷,對於李昂事件,我們除了討論「博愛座」的意義之外,也可以重新思考背後兩代人對於助人的倫理觀念差異,而日本對於博愛座議題的經驗,也值得台灣參考。
Thumbnail
知名作家李昂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在搭乘捷運時身體不適,引發網友熱議。在台灣,博愛座議題長久以來爭議不斷,對於李昂事件,我們除了討論「博愛座」的意義之外,也可以重新思考背後兩代人對於助人的倫理觀念差異,而日本對於博愛座議題的經驗,也值得台灣參考。
Thumbnail
這次的博愛座事件,讓我看到長輩與青年世代之間缺乏對話以及互貼標籤。 社會上不是只有一種年輕人,也不是只有一種老人,更不是只有兩種聲音。所以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發展的。
Thumbnail
這次的博愛座事件,讓我看到長輩與青年世代之間缺乏對話以及互貼標籤。 社會上不是只有一種年輕人,也不是只有一種老人,更不是只有兩種聲音。所以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發展的。
Thumbnail
在大眾運輸上,女性/尤其年輕女性總是最容易被請託,因為我們心軟善良;卻也容易被責怪,彷彿女性就該照顧別人,同時默不作聲的男性旁觀者,卻經常厚著臉皮,置身事外。 "讓" 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不是應該,沒有強制性,必須先有這樣的共識基礎。 每個座位都可以讓座,每個人都付同樣票價,承擔同樣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在大眾運輸上,女性/尤其年輕女性總是最容易被請託,因為我們心軟善良;卻也容易被責怪,彷彿女性就該照顧別人,同時默不作聲的男性旁觀者,卻經常厚著臉皮,置身事外。 "讓" 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不是應該,沒有強制性,必須先有這樣的共識基礎。 每個座位都可以讓座,每個人都付同樣票價,承擔同樣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我一直以來,都優先坐博愛座,因為可以靠旁邊睡覺,我幾乎每天都花很多時間交通,非常需要快速充電一下!但如果我醒著或是在用手機,看見有需要被讓位的人,譬如:看起來站不穩、孕婦、臉色蒼白很累的人等等,無論是否在博愛座,我都會站起來走到其他車廂,把位子空出來,讓這個人可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我一直以來,都優先坐博愛座,因為可以靠旁邊睡覺,我幾乎每天都花很多時間交通,非常需要快速充電一下!但如果我醒著或是在用手機,看見有需要被讓位的人,譬如:看起來站不穩、孕婦、臉色蒼白很累的人等等,無論是否在博愛座,我都會站起來走到其他車廂,把位子空出來,讓這個人可
Thumbnail
現在,如果上捷運或火車,如果博愛座明顯空著,我還是會坐。我發現,許多時候,博愛座像是有刺一樣,沒人敢碰,每個人都不想因為博愛座而被攻訐或霸凌……
Thumbnail
現在,如果上捷運或火車,如果博愛座明顯空著,我還是會坐。我發現,許多時候,博愛座像是有刺一樣,沒人敢碰,每個人都不想因為博愛座而被攻訐或霸凌……
Thumbnail
上週五下午約莫三點鐘左右,我帶著孩子大包小包地抵達桃園高鐵站,不料預計搭乘的對號座車票售罄,於是只能購買自由座去月台排隊碰碰運氣。 看著一班班高鐵列車進站,幾乎每個自由座車廂都是全滿,我心中一沉告訴女兒:「等一下應該不會有座位了,我們要先站著,等有人下車才可能有位置坐。」 很幸運地,輪到我們要搭
Thumbnail
上週五下午約莫三點鐘左右,我帶著孩子大包小包地抵達桃園高鐵站,不料預計搭乘的對號座車票售罄,於是只能購買自由座去月台排隊碰碰運氣。 看著一班班高鐵列車進站,幾乎每個自由座車廂都是全滿,我心中一沉告訴女兒:「等一下應該不會有座位了,我們要先站著,等有人下車才可能有位置坐。」 很幸運地,輪到我們要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