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儀式感和意義感

生活中的儀式感和意義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我每天的生活都有固定的行程,早上去晨泳、再來寫文章、練吉他和鋼琴,一下子早上就過去了,中午休息到兩三點,下午不是去健走、逛街,不然就去唱歌。

這樣的儀式感對我很重要,因為我正在做一些每天固定的事情,這些事情是我所喜歡、或對我有意義,於是就產生了意義感。

就拿工作來說,每天都去工作,好像一種儀式,可是如果你喜歡這個工作,你會愈做很高興、覺得很有意義,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工作,那你就會覺得枯燥乏味。

談戀愛也是如此,喜歡很重要,單調的事都會變得很有趣,如果不喜歡,再怎麼有趣在你心中也是無聊。

所以重點不在儀式感,而是在你喜不喜歡,如果暫時還找不到歡喜快樂的心情,每天的行禮如儀還是能替你創造意義感。

每個人每天都需要一種前進的感覺,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特質之一,所以閒散為什麼會混亂、不快樂,因為它缺少一種前進的感覺,整個生活沒有集中焦點在一個目標上面,就像沒有船舵的船隻在海上漂流,漫無目標,不知道何去何從?

規律的儀式感會讓你重新定睛在生活的海面上,重溫當初對於生活的熱情和感動。

我在生活中有許多儀式感的展現,如果出外旅遊很喜歡買當地的帽子,這樣當我戴上這帽子時我就能重溫以前快樂滿足的心情。

逛早市時一定會去買一杯粉圓,然後邊走邊喝,好像一個快樂的兒童一般,東看看、西瞧瞧,正在看大千世界中所有新奇玩意似的。

利用這樣的儀式感我聯結了過去和現在的種種感受,這有點像起火一般,最好的方式就會拿已經點燃的炭火來助燃,我是拿過去的愉悅感受來點燃當下的感覺,道理其實很相近。

因為在儀式感中,有些儀式已經自動被我們定義成快樂、希望、悲傷、難過和絕望,也因為這樣才會觸景生情。

儀式感定位了我的生活,讓我有前進的感覺,不管是游泳對身體的健康,寫作對心靈的釋放、音樂對才藝的增進或走路對意志的加強,一天走過,我總能發現自己又進步了一點點、前進了一些些,我覺得這才是人類在生活中最需要的意義感。

有些人停下腳步,不再成長,有些人往後退,呈現一種逆成長的狀態,當你和你的天性相違背,就會開始產生許多問題,不是生理、不然就是心理會出現狀況。

很多人都以為消極的不生病就是健康,其實健康是一種積極的行動,是透過努力鍛練培養出來的,跟學習很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以前剛開始學吉他的時候,每天至少練習十到二十分鐘,打籃球時罰球線投籃命中率至少每天要達到八成以上,我學東西都是靠著持之以恒的儀式感,最終學會,或達到相當的高度。

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看重生活中儀式感的原因,因為每天持續的進步,讓我對生活產生了想像和意義感,這代表的是----我將愈來愈好,環境也將因此變得愈來愈充滿希望。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4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新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天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聽到了體制化這三個字,一下子靈光一閃,豁然開朗。 原來我的人生過程中,不管是自覺或是不自覺的都在排斥體制化,努力追求屬於自我的個體化。 這並不表示我是自私的,我願意在體制化裡面認真扮演我的角色,可是當體制化侵犯到我個人的自由或原則、甚至底線時,我就會悍然拒絕,然後走向個體化的
因為個性輕鬆愛說笑,所以常常和早餐店阿姨、大姐、租片小姐,甚至麵包店妹妹混得很熟,粉絲遍及各行業、各年紀,昨天烤肉有個阿姨跑來跟我聊天,問我說:「你老婆會不會誤會!」我笑著說:「不會啊!因為你已經--過期了!」他知道我在說笑,不然鐵定翻臉! 台灣的庶民文化很特別,台語也很典雅、台語歌更是別有一番風
從小我就有點異於常人,總是和人不一樣。 這其實是因為本來想追求一致,發現怎麼演都不像,最後只好做回自己。 可是我自己是什麼樣子呢?一個內向害羞、不太敢表達自我,透過頑皮搗蛋、與眾不同來挑戰或突顯自我。 我和父母、家人的關係是疏離的,所以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在外面流浪了,流連在同學朋友的家庭之中,順
早上去晨泳時總會碰到「好為人師」,他以前是游泳教練,指導別人慣了,一看到我就說我動作那裡需要改進?該開始我尊重,後來看他愈來愈理所當然,我就秀了一手獨創的划槳式,並且委婉地跟他說我是來練習水中呼吸吐納的。 有一次他看到一個菜鳥,當場就指點了起來,還把在池子裡游泳的我當例子,所以我只要經過他們旁邊就
在很多年以前曾經看過一部籃球電影,劇情說到一個小朋友在孤兒院中,偶然地得到了一雙舊的籃球鞋,居然籃球技巧突飛猛進,過人、跳投甚至灌籃都輕而易舉,後來他才知道這雙球鞋是籃球之神--麥可.喬丹年少時穿過的舊球鞋,它的片名就叫做「小鬼魔鞋」(Like Mike)。 這部電影在一般人的想像中覺得不可能,可
在英語中有所謂的「時態」,意思是一個動作「過去」做的、「現在」做的和「未來」做的,所使用的單字是不太一樣的,不然就是大同小異。 這個邏輯很奇特,我吃飯就吃飯,還有分「過去」吃的飯、「現在」吃的飯和「未來」吃的飯嗎?其實還真的有,「過去」吃的、「現在」吃的和「未來」吃的不見得一樣。 可是如果我們把
那天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聽到了體制化這三個字,一下子靈光一閃,豁然開朗。 原來我的人生過程中,不管是自覺或是不自覺的都在排斥體制化,努力追求屬於自我的個體化。 這並不表示我是自私的,我願意在體制化裡面認真扮演我的角色,可是當體制化侵犯到我個人的自由或原則、甚至底線時,我就會悍然拒絕,然後走向個體化的
因為個性輕鬆愛說笑,所以常常和早餐店阿姨、大姐、租片小姐,甚至麵包店妹妹混得很熟,粉絲遍及各行業、各年紀,昨天烤肉有個阿姨跑來跟我聊天,問我說:「你老婆會不會誤會!」我笑著說:「不會啊!因為你已經--過期了!」他知道我在說笑,不然鐵定翻臉! 台灣的庶民文化很特別,台語也很典雅、台語歌更是別有一番風
從小我就有點異於常人,總是和人不一樣。 這其實是因為本來想追求一致,發現怎麼演都不像,最後只好做回自己。 可是我自己是什麼樣子呢?一個內向害羞、不太敢表達自我,透過頑皮搗蛋、與眾不同來挑戰或突顯自我。 我和父母、家人的關係是疏離的,所以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在外面流浪了,流連在同學朋友的家庭之中,順
早上去晨泳時總會碰到「好為人師」,他以前是游泳教練,指導別人慣了,一看到我就說我動作那裡需要改進?該開始我尊重,後來看他愈來愈理所當然,我就秀了一手獨創的划槳式,並且委婉地跟他說我是來練習水中呼吸吐納的。 有一次他看到一個菜鳥,當場就指點了起來,還把在池子裡游泳的我當例子,所以我只要經過他們旁邊就
在很多年以前曾經看過一部籃球電影,劇情說到一個小朋友在孤兒院中,偶然地得到了一雙舊的籃球鞋,居然籃球技巧突飛猛進,過人、跳投甚至灌籃都輕而易舉,後來他才知道這雙球鞋是籃球之神--麥可.喬丹年少時穿過的舊球鞋,它的片名就叫做「小鬼魔鞋」(Like Mike)。 這部電影在一般人的想像中覺得不可能,可
在英語中有所謂的「時態」,意思是一個動作「過去」做的、「現在」做的和「未來」做的,所使用的單字是不太一樣的,不然就是大同小異。 這個邏輯很奇特,我吃飯就吃飯,還有分「過去」吃的飯、「現在」吃的飯和「未來」吃的飯嗎?其實還真的有,「過去」吃的、「現在」吃的和「未來」吃的不見得一樣。 可是如果我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