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製造食物、消費食物的方式,對於人類這個物種是有害的,製造食物的人摧毀了我們的環境,大量的添加物則摧毀我們的身體,多數人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攝取營養,只是受到商業活動洗腦,越來越多人,要吃越來越多東西,食物產業鍊也就賺越來越多錢。人們不僅生病,也喪失獨立性,被社經地位牽著鼻子走。不需要食物的人,是自由的,不必承擔任何社經壓力,我們正在挑戰資本主義體系,最終,會引爆政治性影響。」————《餓之必要》1’19~1’23
看到《餓之必要》(Club Zero, 2023)的電影名稱,肯定會好奇,為何「挨餓」是種必要呢?英文名稱也令人疑惑,「零社團」是期待達到什麼零指標呢?
在英國鄉間的一所昂貴私立高中,來了位思想前衛又認真教學的新老師,諾瓦克小姐,她帶來新時代的思想,並且徹底實踐在課堂與日常。諾瓦克是位虔誠的新時代靈性主義者,深信意識決定論,她教導學生專注與堅定意志,讓內心一切所思所想,都能顯化落實於現實世界。
諾瓦克帶領孩子們省思當今資本主義世界的種種問題,尤其是關於飲食之惡。意識到資本主義帶給環境與人體的極大傷害,孩子們逐漸由邪惡的飲食環境覺醒,決定參與諾瓦克老師為他們設計的革命性飲食理論。
老師帶領孩子們進入靜坐冥想,並以此精神融入三餐,進行「有意識的飲食」,讓孩子們由飲食依賴進入「零卡」需求,甚且不再懼怕飢餓而能獨立於飲食之外。孩子們認同諾瓦克老師的理念,也都進化成理想飲食實踐者,以身作則倡導飲食革命,並期待以此達到政治性的翻轉與改變世界。
確實,我們一定都明瞭,當前在資本主義推波助瀾的飲食環境下,飲食工業已經為人類與生態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例如對於牛肉的放縱與依賴,致使畜牧業產生大量甲烷汙染,更別提農藥與添加物對於土地和生物的傷害。
只是,光靠「不吃」,真能實踐飲食革命與政治翻轉嗎?
《餓之必要》的導演潔西卡.賀斯樂(Jessica Hausner)擅長透過故事與鏡頭,進行冷靜清晰的推論,讓觀眾理解到一個理想主義在推向極致之後的荒謬與危險。
也就是說,如果把諾瓦克老師提倡的各種要求——例如有意識的飲食、注意食品工業對於地球的傷害、以及人類貪婪無度的過度消費等等——個別分開來檢視時,我們肯定都能認同且願意跟隨。
但是,當她將這套理論毫無轉圜餘地,而全部一股腦兒地灌入未成年少男少女正在學習判斷且正直叛逆的純潔心靈,並且(無心地)將他們洗腦成「食物與吃都是罪惡」時,會不會讓我們不禁毛骨悚然,且無法預測故事將會發展到哪種地步?
「我不餓,我不需要吃。這是奇蹟。」
「錯,這才不是什麼奇蹟。這根本是一場災難。」(《餓之必要》1’19’’)
「奇蹟」也是在賀斯樂電影中常見的檢視與思索,什麼是奇蹟、真有奇蹟、奇蹟來自於哪個神、是否真的有神、其奇蹟又如何顯化?
除了在《餓之必要》,賀斯樂的《奇蹟渡假村》(Lourdes, 2009)肯定是部關於「奇蹟」的精彩辯論。同樣是在一個清靜陽光的歐洲鄉下,有位年輕女孩因為癱瘓,只能坐在輪椅。她跟著家人來到奇蹟渡假村,一邊疑惑上帝的存在,卻一邊又期待奇蹟降臨。與此同時,人們見證令人興奮的奇蹟存在,卻也同時見證莫名其妙的悲劇並行。奇蹟以各種形式顯化,只是,到底神的奇蹟顯化原則,又是什麼呢?
如果你已經厭倦好萊塢幾乎千篇一律的電影公式,而嚮往二十世紀歐洲電影的創新與實驗,《餓之必要》肯定能夠撩起你的觀影樂趣,同時逼迫你的警醒與思考。賀斯樂的電影獨具風格,仿若希區考克在寧靜中的突來惡夢,總能在恬靜中讓人直視人性深谷,也能在節慶中感受死亡與黑暗的迫近。
賀斯樂是位典型的歐陸文青導演,透過多重主題(而非單單只有政治正確的主題),以故事、畫面與音樂,進行探討與驗證,刺激觀眾重新省思,重新檢視人類社會在不同層面的既定觀念——奇蹟、信仰、飲食、信念、快樂、虛假等等。賀斯樂真是很懂使用驚悚扎醒人的腦洞大開。
高雄電影節 Kaohsiung Film Festival
時間¦ 10.07-10.22
官網¦
購票¦
◎ 早鳥優惠票價直到 10/6 23:59
◎ 導演焦點:潔西卡賀斯樂
《奇蹟渡假村》上映時間:
2023/10/09 (一) 16:00
2023/10/17 (二) 18:30
《餓之必要》上映時間:
2023/10/09 (一) 18:40
2023/10/19 (四)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