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有《縱樂的困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主編《哈佛中國史》的加拿大史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從研究明代入手,後來再擴至中國與世界史的關係。

前者的主題作品《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聯經出版),獲得2000年美國李文森圖書獎─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

後者的主題作品《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遠流出版),從荷蘭畫家作品入手,談四百年前的世界航海文明交流與交易。臺灣的地位與功能,也出現在書中。

《縱樂的困惑》的時代背景明朝,正處世界大航海時代。交通的便捷,觸發文明與商業的繁榮。中國的明太祖在元朝異族統治之後,卻想要回到寡國小民好管理的美好年代。

不過,為了管理方便,這倒是促成了全中國的水陸跟陸路交通,都變得無比便捷。

交通的血管,促成商業心臟的強大。大家有錢了,就官員跟讀書人還是領死薪水。所以,大家困惑了:以前是士農工商,現在有錢最大。

卜正民用,冬春夏秋四季把書分成大四塊來探討明代的發展,從瓦匠、商人、官員、妓女、織工、書商和土匪的角度,來看社會與文化。

白銀銅錢淹腳目之後,多數人追求的是社會地位的提高,而不是求取功名或學問道德高地。放到今天,就是,線下炫富,線上追求流量。

明朝用嚴刑峻罰來恐嚇老百姓,大家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然後,連官員也有應對之道來面對政府的要求,還有腐敗的誘惑。

所以,今天讀這本書的意義在哪裡呢?

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本書引經據典把歷史故事說好說清晰,實在迷人

對管理階層來說,它提醒你說,所有變化都有「漸」的過程,要注意。

創意工作者應該,從書的內容跟筆法確信,應該繼續注意多元化吸收。

對我來說,就是繼續對台灣許多歷史主題書籍封面設計的陳腐,唾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立亨的李想世界的沙龍
24會員
171內容數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今天閱讀主編《哈佛中國史》的加拿大史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所寫的《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對一般讀者、管理階層、創意工作者的啟示是什麼?
Thumbnail
今天閱讀主編《哈佛中國史》的加拿大史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所寫的《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對一般讀者、管理階層、創意工作者的啟示是什麼?
Thumbnail
中國曾經掀起一股說史熱潮,明代史事與重要人物成為熱門話題,相關影視、小說、電影、電視劇也大量出現,於是社會上冒出一堆明粉、明迷……
Thumbnail
中國曾經掀起一股說史熱潮,明代史事與重要人物成為熱門話題,相關影視、小說、電影、電視劇也大量出現,於是社會上冒出一堆明粉、明迷……
Thumbnail
岡本隆司這本中國史就是這樣的著作!他不僅將中國歷史放進世界歷史脈絡,而且格外關注氣候變遷、中國與其他地區的交流(貿易、技術輸入/輸出等)如何推動中國歷史的發展,並多大程度形塑現今中國的面貌。他在這本書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說法,在此條列出來,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岡本隆司這本中國史就是這樣的著作!他不僅將中國歷史放進世界歷史脈絡,而且格外關注氣候變遷、中國與其他地區的交流(貿易、技術輸入/輸出等)如何推動中國歷史的發展,並多大程度形塑現今中國的面貌。他在這本書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說法,在此條列出來,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シリーズ 中国の歴史 ④「陸海の交錯 明朝の興亡」
Thumbnail
シリーズ 中国の歴史 ④「陸海の交錯 明朝の興亡」
Thumbnail
世上最美好之事,莫過於理解一切。—柏拉圖 若說只有西方傳統具備廣博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那就太莫名所以了。事實上,中國古代典籍《中庸》便曾表達「廣博學習」的意含,而且不只如此,除了「博學」之外還有「博物」;至於博學之人則被稱作「博士」。這些概念於西元前五到二世紀便在中國出現了。
Thumbnail
世上最美好之事,莫過於理解一切。—柏拉圖 若說只有西方傳統具備廣博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那就太莫名所以了。事實上,中國古代典籍《中庸》便曾表達「廣博學習」的意含,而且不只如此,除了「博學」之外還有「博物」;至於博學之人則被稱作「博士」。這些概念於西元前五到二世紀便在中國出現了。
Thumbnail
(站標:讀《如水赴壑》──名為民族國家史的「中國」故事)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769 熟知的人都知道我不太買新書,曾被反問:「那你自己出書還要別人買哦。」但是我並不是完全不買新書,而是會挑那些我迫不及待想閱讀,以及透過消費這行動支持的
Thumbnail
(站標:讀《如水赴壑》──名為民族國家史的「中國」故事)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769 熟知的人都知道我不太買新書,曾被反問:「那你自己出書還要別人買哦。」但是我並不是完全不買新書,而是會挑那些我迫不及待想閱讀,以及透過消費這行動支持的
Thumbnail
     當你看到我的標題時,你可能會感到很奇怪。我既然想跟你分享這一系列的書籍,就代表我是真心覺得這本書還不錯,但又為什麼我會跟你說這一個章節不需要看呢?別急!姑且看下去就知道了。
Thumbnail
     當你看到我的標題時,你可能會感到很奇怪。我既然想跟你分享這一系列的書籍,就代表我是真心覺得這本書還不錯,但又為什麼我會跟你說這一個章節不需要看呢?別急!姑且看下去就知道了。
Thumbnail
國內有些文人,不問歷史真相,只求向當今聖主表忠,見「逆賊」之名就美化之,結果就鬧出一堆笑話,貽羞至今。
Thumbnail
國內有些文人,不問歷史真相,只求向當今聖主表忠,見「逆賊」之名就美化之,結果就鬧出一堆笑話,貽羞至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