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哈佛中國史》的加拿大史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從研究明代入手,後來再擴至中國與世界史的關係。
前者的主題作品《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聯經出版),獲得2000年美國李文森圖書獎─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
後者的主題作品《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遠流出版),從荷蘭畫家作品入手,談四百年前的世界航海文明交流與交易。臺灣的地位與功能,也出現在書中。
《縱樂的困惑》的時代背景明朝,正處世界大航海時代。交通的便捷,觸發文明與商業的繁榮。中國的明太祖在元朝異族統治之後,卻想要回到寡國小民好管理的美好年代。
不過,為了管理方便,這倒是促成了全中國的水陸跟陸路交通,都變得無比便捷。
交通的血管,促成商業心臟的強大。大家有錢了,就官員跟讀書人還是領死薪水。所以,大家困惑了:以前是士農工商,現在有錢最大。
卜正民用,冬春夏秋四季把書分成大四塊來探討明代的發展,從瓦匠、商人、官員、妓女、織工、書商和土匪的角度,來看社會與文化。
白銀銅錢淹腳目之後,多數人追求的是社會地位的提高,而不是求取功名或學問道德高地。放到今天,就是,線下炫富,線上追求流量。
明朝用嚴刑峻罰來恐嚇老百姓,大家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然後,連官員也有應對之道來面對政府的要求,還有腐敗的誘惑。
所以,今天讀這本書的意義在哪裡呢?
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本書引經據典把歷史故事說好說清晰,實在迷人
對管理階層來說,它提醒你說,所有變化都有「漸」的過程,要注意。
創意工作者應該,從書的內容跟筆法確信,應該繼續注意多元化吸收。
對我來說,就是繼續對台灣許多歷史主題書籍封面設計的陳腐,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