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領人才供不應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04人力銀行在2023年9月的最新統計,今年每個月約有2000個綠領工作機會,近10年來成長近7倍,而且預估往後的需求也會愈來愈高。

這是來自全世界的減碳趨勢,從今年10月起,歐盟「減碳邊境調整機制」試行上路,受管制的產品必須購買碳權憑證或繳碳稅才能進入歐盟各國,同時已有許多國際大品牌訂下期程,承諾淨零碳排,因此這些產品的上下游供應鏈必須跟進,不只節能減碳,還要做到淨零碳排,換句話說,幾乎所有企業不久的將來都要面對一個很困難的挑戰,不減碳就做不了生意,你做不到淨零碳排會被做得到的企業給淘汰。

因此,節能減碳已不再只是道德訴求,而是攸關生存的行動,在這樣的時代需求下,綠領人才在全世界都是供不應求的。

綠領人才的範圍包括很廣,以工程師而言,會以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森林、環境變遷、大氣科學……等為專業主軸,其他如能源管理工程師,綠色植栽相關的園藝、營造工程及繪圖設計也都算數,另外也需要社會科學、法律及財經背景這些具國際產業與政策分析人才,此外也有很多跨領域的新需求,比如循環經濟、水足跡、碳足跡的盤查,都是新的專業,目前有不少學術或實業界也推出許多訓練課程來培養人才。

後面附上一篇我2010年在國語日報專欄上寫的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綠領工作是未來僅存的工作機會。

 

          綠領工作是未來僅存的工作機會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說:「承諾一個乾淨能源的未來,我們可以創造許許多多的新工作。」歐巴馬在金融風暴中就任總統時,也宣布將傾全力投入低碳社會的建構,並且認為將創造出無數的新綠領工作。

聯合國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光是太陽能、風力和生質能產業,到二○三○年將增加兩千萬個工作機會。美國的研究也指出,到二○三○年美國每四個工作者,就有一位會是綠領工作者;臺灣則預估,綠領從業人員將有百萬人以上。

面對後石油時代,高漲的運輸成本勢必會大幅逆轉過去三十年來的貿易自由化,將會回歸到區域化,亦即生存的基本需求必須能夠自給自足,可以說是回到部落經濟,因此,每個國家如何掌握自家資源,並且生存在低碳的社會,將變成國家永續發展的關鍵。

我們可以預測,未來的每個工作,包括食衣住行育樂,一定都會轉變成綠領工作;換句話說,綠領工作是未來僅存的工作機會。所以每個人都必須思考與定位自己的專長與工作,重新學習新的知識與能力,否則很快就會被時代給淘汰。

比如,歐洲已通過將要求能源使用產品的生態設計,美國也在草擬能源清潔法案,都將要求進口產品必須列舉碳含量(碳足跡),超過標準則課徵高關稅,甚至禁止進口。

對於建構低碳社會,首先要從檢視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對能源使用的狀況開始。這些年出現一個新興熱門行業,也就是能源技術服務產業,主要的工作是協助客戶節約能源,並用客戶省下的電費來支付改善空調效能的支出。也就是說,企業不必花錢購買新設備、支付新空調系統的費用,而是用省下的電費折抵這些設備與技術的服務費用,創造雙贏。

的確,節能省能是一門好生意,省能所創造出來的能源與開發新的再生能源同樣重要。

國內從事能源技術服務最久的是綠色生產力基金會,近幾年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正在積極培訓相關的專業人才。新北市市政府去年起也在社區大學開課,培訓低碳規劃師,協助社區規劃,執行自己的低碳目標;並與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合作,成立社區低碳診所,有減碳醫師駐診,配備一百多種儀器,免費為一百戶以上的住宅社區把脈開藥方。兩年來,低碳醫生已診斷過一百八十多個社區。

臺灣現階段可以吸納最多就業人口的,大概是強調健康永續的綠色新農業,這也是臺灣農業未來的出路,尤其目前的有機農業,只占總耕地不到百分之二,而化學肥料是溫室氣體最重要的來源,如何全面轉型將是努力的目標。另一方面,行銷綠色農業需要更多專業,要突破既有產銷體系的龐大結構,就必須由知識來引領,打造一個農村的資訊平台,把新的專業知識、資金與社會人脈帶進農村。

目前眾多的休耕農地,是否能夠用來生產生質能源,比如油麻菜籽、向日葵、大豆等高含量的植物,其中的油麻菜籽與向日葵有著壯觀的黃色花海,還可以促進在地的觀光旅遊呢!相對於石油,生質能源取之不盡,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與造成的其他空氣汙染,又遠低於石油與媒碳。

除了飲食,住宅的改善也將是需求眾多的綠領工作,綠建築所需材料的發明與生產,從建築物的外面到裡面,大大小小的材料、設備,從硬體到軟體,充滿無數新的可能,也需要非常多不同層次與種類的人才投入。

比如,是否可以利用結構與設計的改變降低對能源的使用?主張藍色經濟的比利時科學家鮑利,成立零排放研究創造基金會,認為當下的綠色經濟是用生物學來解決環境生態的瓶頸,但是在生物界每一件事都有例外,並不符合商業的真正需求。而藍色經濟是以物理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物理學一切按著定律運行,例如熱空氣往上走,蘋果熟了往下掉,結果可以預期,也符合商業的廣泛使用。

鮑利觀察到高高立在地上的白蟻窩,不管外面多熱多冷,蟻窩始終保持攝氏二十六度,濕度六十一度,不需用任何耗能設備。牠們是怎麼做到的?答案是利用物理定律,熱空氣往上流動,白蟻利用許多通路來控制空氣流通。

另外,鮑利也發現,斑馬黑白相間的條紋交互作用會產生氣流,可以讓身體的表面溫度降低攝氏十度。白色會反光,可以降溫;黑色會吸光,可以增加表面溫度。所以,白條上方的空氣比黑條上方的空氣涼,黑條的熱氣上升和白條的冷空氣形成壓力差,就會產生氣流。

像這樣不用化學物料,不必消耗能源的設計方式,有待各種領域的人才去發現與設計。更重要的是,除了蓋新的綠建築,對於數以千萬倍的舊建築物之改善,更需要眾多綠領的專業人員去施作。

低碳社會除了建築物外,還有整個都市規劃的重新調整與改善,亟需大量的人才,甚至營造人與自然相處的空間,也需要很多生態研究與解說人員。

再加上我們日常使用的任何產品,都必須重新設計。這些綠色生產、綠色產品設計,都是新的綠色商業,也都需要新的人才。比如,我們需要全新的觀念來從事任何產品的設計,美國建築師麥唐諾與德國化學家布朗嘉就提出「從搖籃到搖籃」的理念,相對於從「搖籃到墳墓」,也就是商品使用後就丟棄的形態,提倡產品在設計之初就能考慮到能夠讓產品再度使用,是另外一個產品生命週期的開始,不會產生任何不必要、無法處理的廢物,如同大自然一般,所有東西都是循環的,在數十億年生生不息的自然生態體系中,沒有任何廢物的產生;一個生命的死去,是創造出另一個生命的來源。

面對劇烈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用全新的思惟與全新的人才應付未來的挑戰。但我們在綠領人才的培訓上,卻遠遠跟不上世界的需求,因為綠領人才最重要的是跨領域與異業整合的能力,以目前臺灣學校教育的結構,很難培養這樣的人才。

我們必須非常努力,因為時間真的不太多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2023/10/09
有人回到“車諾比”事故現場 發現周遭無人的環境已經恢復成自然的森林 並且生意盎然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恢復生機 節目主持人稱:大自然有自我修護的能力 我聽了笑得很心虛 這麼說人類果真是破壞地球的始作俑者 這人口還在向百億前進 不知道地球還能撐過多久的蹂躪?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根據中央社去年10月的報導,2023年1月至5月,綠領人才的月均工作數達到2,000個,相較於10年前的282個,增長了6.5倍。這樣的成長反映出市場對綠領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而且這些職缺中有一半是不限科系的。那麼,什麼是ESG?最近到底在紅什麼?在企業做永續的職位實際上有什麼工作要做呢?
Thumbnail
根據中央社去年10月的報導,2023年1月至5月,綠領人才的月均工作數達到2,000個,相較於10年前的282個,增長了6.5倍。這樣的成長反映出市場對綠領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而且這些職缺中有一半是不限科系的。那麼,什麼是ESG?最近到底在紅什麼?在企業做永續的職位實際上有什麼工作要做呢?
Thumbnail
104人力銀行在2023年9月的最新統計,今年每個月約有2000個綠領工作機會,近10年來成長近7倍,而且預估往後的需求也會愈來愈高。 這是來自全世界的減碳趨勢,從今年10月起,歐盟「減碳邊境調整機制」試行上路,受管制的產品必須購買碳權憑證或繳碳稅才能進入歐盟各國,同時已有許多國際大品牌訂下期程,
Thumbnail
104人力銀行在2023年9月的最新統計,今年每個月約有2000個綠領工作機會,近10年來成長近7倍,而且預估往後的需求也會愈來愈高。 這是來自全世界的減碳趨勢,從今年10月起,歐盟「減碳邊境調整機制」試行上路,受管制的產品必須購買碳權憑證或繳碳稅才能進入歐盟各國,同時已有許多國際大品牌訂下期程,
Thumbnail
永續管理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和資格。以下是一些必備技能和資格: 環保法規和標準 永續管理師需要瞭解環保法規和標準,以確保企業的永續戰略符合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 環境影響評估和生命週期評估 永續管理師需要掌握環境影響評估和生命週期評估等工具,以幫助企業識別並降低環境風險。 溝通和協作能力
Thumbnail
永續管理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和資格。以下是一些必備技能和資格: 環保法規和標準 永續管理師需要瞭解環保法規和標準,以確保企業的永續戰略符合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 環境影響評估和生命週期評估 永續管理師需要掌握環境影響評估和生命週期評估等工具,以幫助企業識別並降低環境風險。 溝通和協作能力
Thumbnail
  新加坡早在2022年的《未來經濟技能需求》(Skills Demand for the Future Economy)報告確定了綠色經濟、數位經濟和照顧經濟作為未來發展的增長引擎。這將帶來新的職位、改變現有職位內容並產生新的技能需求。綠色經濟的部分提供了對台灣未來發展綠色經濟的啟發。
Thumbnail
  新加坡早在2022年的《未來經濟技能需求》(Skills Demand for the Future Economy)報告確定了綠色經濟、數位經濟和照顧經濟作為未來發展的增長引擎。這將帶來新的職位、改變現有職位內容並產生新的技能需求。綠色經濟的部分提供了對台灣未來發展綠色經濟的啟發。
Thumbnail
永續發展以及關注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減碳行動,近年來已成為顯學中的顯學。我是在1994年籌備荒野保護協會時開始注意到這個議題,離1992年聯合國第二屆環境與發展會議(俗稱地球高峰會議)提出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也才二年,當時跟別人提到永續發展,聽得懂的人並不多,不像現在,任何機構單位,不管提什
Thumbnail
永續發展以及關注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減碳行動,近年來已成為顯學中的顯學。我是在1994年籌備荒野保護協會時開始注意到這個議題,離1992年聯合國第二屆環境與發展會議(俗稱地球高峰會議)提出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也才二年,當時跟別人提到永續發展,聽得懂的人並不多,不像現在,任何機構單位,不管提什
Thumbnail
"永續管理師"一定是過年讓長輩搞不清楚的職業。 更難的是解釋碳資源管理師阿! 準備讓在場的所有人眼神空洞吧~
Thumbnail
"永續管理師"一定是過年讓長輩搞不清楚的職業。 更難的是解釋碳資源管理師阿! 準備讓在場的所有人眼神空洞吧~
Thumbnail
當就業市場對於綠領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時,產、官、學界都準備好因應趨勢了嗎?永續人才應該具備什麼能力與態度?身為大專院校的學生而如何順應潮流,學習永續的思維呢?或許可以從學習資訊、產業資訊、職缺資訊三大資訊來源來更瞭解永續趨勢。
Thumbnail
當就業市場對於綠領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時,產、官、學界都準備好因應趨勢了嗎?永續人才應該具備什麼能力與態度?身為大專院校的學生而如何順應潮流,學習永續的思維呢?或許可以從學習資訊、產業資訊、職缺資訊三大資訊來源來更瞭解永續趨勢。
Thumbnail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Thumbnail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Thumbnail
倘若數位轉型帶來新的經濟物種是比特幣、NFT與元宇宙,那什麼是綠色經濟的新物種?「碳權」就是其一。 當一夕致富的NFT案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我緊盯著螢幕上碳權的曲線圖,它以10倍的漲幅氣勢,在全球品牌前仆後繼應允碳中和之際,企業友人正等待我告知,如何用碳權來做避險與投資。
Thumbnail
倘若數位轉型帶來新的經濟物種是比特幣、NFT與元宇宙,那什麼是綠色經濟的新物種?「碳權」就是其一。 當一夕致富的NFT案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我緊盯著螢幕上碳權的曲線圖,它以10倍的漲幅氣勢,在全球品牌前仆後繼應允碳中和之際,企業友人正等待我告知,如何用碳權來做避險與投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