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懂的ESG解析!永續專家給搶進綠領人才者的建議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根據中央社去年10月的報導,2023年1月至5月,綠領人才的月均工作數達到2,000個,相較於10年前的282個,增長了6.5倍。這樣的成長反映出市場對綠領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而且這些職缺中有一半是不限科系的。那麼,什麼是ESG?最近到底在紅什麼?在企業做永續的職位實際上有什麼工作要做呢?如果想搶進綠領,又需要哪些特質和條件?成為綠領會是文組人的新出路嗎?

我們特別邀請了一位在企業永續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家—盈潔,用最白話易懂的方式跟我們分享他的經驗和見解。

Podcast更好聽:linktr.ee/hsienyi



來賓介紹
盈潔,目前在知名科技業專職從事企業永續的工作。她從大學畢業後就進入這個領域,職業生涯橫跨了國際社團法人、金融業和科技業;一路走來,始終專注於永續發展。
盈潔在大學時期主修動物科技,研究所則轉向生態工程。畢業後進入一家跨國NGO,專注於將國外的永續發展方法和資訊引入台灣的企業界。那時候,永續發展還不如現在這麼受關注,家人甚至對她的工作內容一無所知。隨後,盈潔轉到金融業,並在最近加入了科技業。她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見證了企業永續從默默無聞到備受關注的轉變。

企業永續如同身而為人的需求金字塔

企業永續,或是現在正在浪頭上的ESG,即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用一個比較好理解的方式解釋,就像是我們身而為人都有溫飽的需求,企業也有賺錢養活自己跟員工的需求;當我們能溫飽之後,就開始有各方期待跟需求出現,例如幫助弱勢、自我實現、幸福快樂或是在變動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等等,這就是企業永續的概念。

綠領人才的角色— 翻譯蒟蒻

身為企業永續的工作者,非常強調需具備與多方利益相關者溝通的能力。因為需要理解NGO、政府和企業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需求和語言,並在各方之間搭建橋梁,因此綠領人才就像是翻譯蒟蒻一樣,要能夠在不同角色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確保企業能夠應對各種挑戰並滿足各方期待。

ESG的起源與發展

企業永續的概念最早源於企業社會責任(CSR),特別是在應對國際供應鏈中的問題,例如童工和環境污染。這些議題引發NGO和大眾對企業行為的關注,促使企業開始重視自己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力。

台灣的ESG興起轉捩點來自於一連串的社會事件和政府的推動,例如幾年前發生的地溝油事件和高雄氣爆災難,這些事件引發了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進一步規定特定產業或一定資本額以上的企業必須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因而推動了如今幾乎是整體企業在永續發展方面的投入。

而ESG這三個字便是一種幫助投資者和大眾理解企業永續發展狀況的分類與溝通方法。E代表環境(Environment),S代表社會(Social),G代表治理(Governance),這三個方面涵蓋了企業在永續發展中的三個主要的考量因素。

跨入綠領領域的建議

參加坊間的證照班可以幫你快速架構起重點知識的框架,但在這個領域,累積實戰經驗又更顯重要。如果你想要跨入永續領域,且是在校學生,除了可以選修相關課程之外,建議可以主動參與企業實習和研究專案。如果你是已在職場的人,也可以爭取公司相關專案,或是透過協助撰寫永續報告書來累積實務經驗。

報告書不只是寫作

ESG報告書不只是寫寫就好,這是一個複雜且需要多方面合作的過程,因為報告內容需要大量數據和實際行動來支持,所以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人,不僅要能夠撰寫報告,更有挑戰性的還是推動企業內的實際行動(一年還要比一年做得更好),以及具備整合和擷取數據。

文組畢業生翻身的機會?重點在於「夠了解自己」

不管是文組還是理工科都有轉職永續工作的機會,因為企業永續的工作範疇很大,只要能找到自己優勢能貢獻之處,就可能有你的舞台,重點在於你是否夠了解自己的長處。

從文組畢業的學生,如果擁有優秀的溝通能力、文本理解和寫作能力,能夠有策略性的推動企業改變,那也不失為一個翻身成為搶手人才的機會。

ESG還會紅多久?

企業永續的需求不只是來自於某個特定角色,而是整個世界趨勢。隨著社會趨勢的不斷變化,盈潔認為ESG領域需求短期間還會持續存在,也會跟著趨勢變動變得更複雜,帶來更多挑戰與機會。

想要聽更多專家盈潔的分析,和他個人落實ESG的小故事,歡迎收聽Podcast:linktr.ee/hsienyi


職涯諮詢師李宜芳分享各種職涯與生涯規劃乾貨,喝杯咖啡聊聊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