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當正餐?簡單吃的美國食習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某天虎公子放學回家,興奮的跟啊喵分享今日午餐--

🐯:「今天中餐吃起司醬淋餅乾欸!很好吃耶~我們可以自已做嗎?」

🐱:「午餐吃餅乾?只有餅乾喔!這樣會飽嗎~』

🐯:「還有一小碗沙拉啊,這樣吃起來超飽的,把餅乾當正餐很特別耶~」

這麼說來,啊喵還的確在聖莫尼卡海灘看到過專門賣醬汁淋餅乾的小餐車欸!那時還覺得這種東西會有人買嗎XD

賣淋醬餅乾的路邊攤,餅乾種類還不少~醬汁也有不同口味的(圖/躲貓貓)

賣淋醬餅乾的路邊攤,餅乾種類還不少~醬汁也有不同口味的(圖/躲貓貓)

在美國住了一個多月,啊喵發現美國的飲食非常快速簡單,一般家庭會準備不少即食品或半熟冷凍食品,烹飪時以微波、烤、炸、煎為主,再搭配煮湯或醬汁類的罐頭,往往準備一頓飯花不到一小時,比起台菜常用的蒸煮炒燉省時省力許多~

這樣以味道相配的食材組合在一起製作而成的餐點,味道當然是不錯,但總覺得少了使用不同烹飪方式而產生的那種層次香😅

習慣三明治、漢堡當中餐的美國學校沒有微波爐,如果想幫小屁妹準備中式餐點,只能弄些飯糰、涼麵之類的(圖/躲貓貓)

習慣三明治、漢堡當中餐的美國學校沒有微波爐,如果想幫小屁妹準備中式餐點,只能弄些飯糰、涼麵之類的(圖/躲貓貓)

近年來,美國的速食文化有越來越「登峰造極」的趨式,許多美國人逐漸正餐「零食化」,前陣子疫情衝擊讓零食銷售量大增,再加上原物料上漲,相對正餐、零食更顯得便宜方便,同時零食生產商也不斷推出主打營養健康的新產品,比如植物肉做的洋芋片、或是薰衣草及洋甘菊混合而成的助眠麥片,甜點餅乾如今不再只有解嘴饞的功能,而是已經可以放上餐桌、成為飽餐一頓的主食囉!

這樣的飲食文化雖然好像稍微缺少美食三要素--色、香、味裡的「香」,取而代之的好處是省時省力,實在太適合這隻在家就是想耍廢的喵啦🤩

既然做個起司醬再買包餅乾就能當一餐,當然要努力把這樣的「簡餐」學起來,立馬做個最洋春的嚐嚐~~

材料:鮮奶油200ml、奶油適量、起司片5片、墨西哥玉米餅想吃多少拿多少(圖/躲貓貓)

材料:鮮奶油200ml、奶油適量、起司片5片、墨西哥玉米餅想吃多少拿多少(圖/躲貓貓)

鮮奶油200ml倒入鍋中,小火煮熱,加入適量奶油、起司片5片不斷攪拌直到融化(圖/躲貓貓)

鮮奶油200ml倒入鍋中,小火煮熱,加入適量奶油、起司片5片不斷攪拌直到融化(圖/躲貓貓)

淋上墨西哥玉米餅,完成!!(圖/躲貓貓)

淋上墨西哥玉米餅,完成!!(圖/躲貓貓)

淋上墨西哥玉米餅,完成!!(圖/躲貓貓)

淋上墨西哥玉米餅,完成!!(圖/躲貓貓)

藉著起司片本身的鹹味、香濃的奶味,又乾又沒味道的原味玉米餅瞬間有了靈魂~滑潤順口的原味香脆讓虎公子&小屁妹一口氣嗑掉半包玉米片直呼好飽好飽,雖然比不上外面賣的好吃,在家不想開伙的時候填飽肚子還是綽綽有餘🤤

飲食習慣中美差很大,中式的精燉細煮提供用餐者好好享用溫暖美味的一餐,撫慰每個疲累的靈魂和空虛的胃;

美式的速食主義講求的是效率,快速解決了肚子餓的生理需求,有的是更多的時間,或是繼續未完成的工作、或是為了興趣理想努力,甚至什麼都不做的好好休息一番,滿血後繼續為了生活而戰。

不管身在何處,因地調整出最適合自已當下狀況的用餐模式,才能天天開心舒服的享受吃飯時光喔!😊


❦⧑ About躲貓貓 ⧒❦ 

啊喵臉書聊聊天

啊喵IG看看圖

啊喵文章大雜燴

啊喵優兔隨意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非賢君子-avatar-img
2023/10/14
真的,我認識的美國朋友,他的晚餐就是幾塊餅乾,沾上好吃的莎莎醬,跟我說這就是他的主食,當時,我心想,這樣吃的飽嗎?後來證實,這樣真的可以當一餐,畢竟,一包餅乾的熱量夠抵一份餐點的份量。不得不說,現在的飲食環境正在產生巨大的變化呢。🤔
希珞饅鰻-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15
還好我吃飯向來不正常不太挑食 只要吃得飽就行但是有些人真的不行沒吃飯會覺得吃不飽⋯(雖然明明很飽了)
avatar-img
希珞饅鰻.樂食小簿
44會員
53內容數
沒有什麼遠大抱負,只想當個分享吃喝玩樂、偶爾寫寫內心世界的人間過客。人生沒有想像中那麼長,希望在這網路世界的小角落紀錄下快樂回憶,還有曾經觸動心弦的那個瞬間。歡迎大家以文會友,閱讀彼此。
2025/02/24
日式炸物吃到飽「串家物語」每一串都是一小口,可以一次吃好幾種食材,油炸時間約3分鐘,現炸現吃香酥脆,好吃又好玩,超級適合帶小孩一起享用,是個讓小孩放下手機、大人可以安心吃飯的好地方~
Thumbnail
2025/02/24
日式炸物吃到飽「串家物語」每一串都是一小口,可以一次吃好幾種食材,油炸時間約3分鐘,現炸現吃香酥脆,好吃又好玩,超級適合帶小孩一起享用,是個讓小孩放下手機、大人可以安心吃飯的好地方~
Thumbnail
2024/10/14
西洋鬼節沒假放,但有美食可以讓人搗蛋同樂!超可愛幽靈餅乾、鬼怪蛋糕,吸血鬼黑風格冰淇淋,期間限定的飲料優惠,主打秋季食材美味南瓜餐,又是各家業者力拼創意的時候啦~快來為忙錄的工作生活準備一點驚喜吧!
Thumbnail
2024/10/14
西洋鬼節沒假放,但有美食可以讓人搗蛋同樂!超可愛幽靈餅乾、鬼怪蛋糕,吸血鬼黑風格冰淇淋,期間限定的飲料優惠,主打秋季食材美味南瓜餐,又是各家業者力拼創意的時候啦~快來為忙錄的工作生活準備一點驚喜吧!
Thumbnail
2024/10/13
一直知道納豆是種亦正亦邪的食物,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益生菌等營養,還能抗氧化、保健血管,然而刺鼻的氨氣味跟拉絲黏稠口感,可不是人人都買單。納豆究竟味道如何?讓躲貓貓告訴你~
Thumbnail
2024/10/13
一直知道納豆是種亦正亦邪的食物,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益生菌等營養,還能抗氧化、保健血管,然而刺鼻的氨氣味跟拉絲黏稠口感,可不是人人都買單。納豆究竟味道如何?讓躲貓貓告訴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年初回台灣一趟,我帶了很多蔥麵包、菠蘿麵包跟鹽可頌回美國。因為經過四年半的觀察,這些普通的東西,台灣真的做得出奇地好!
Thumbnail
今年初回台灣一趟,我帶了很多蔥麵包、菠蘿麵包跟鹽可頌回美國。因為經過四年半的觀察,這些普通的東西,台灣真的做得出奇地好!
Thumbnail
今天是來到美國的第42天,第一次吃到中/美式以外的異國食物!!好開心呀~
Thumbnail
今天是來到美國的第42天,第一次吃到中/美式以外的異國食物!!好開心呀~
Thumbnail
許多美國人逐漸正餐「零食化」,反映的不止是飲食習慣更加精簡,還有疫情、物價上漲的民生樣態。
Thumbnail
許多美國人逐漸正餐「零食化」,反映的不止是飲食習慣更加精簡,還有疫情、物價上漲的民生樣態。
Thumbnail
這麼瘋狂的東西,到底行不行得通啊?讓他佔據這麼多的熱量扣打有值得嗎?是能讓人彷彿沒有明天般爽喝的飲料還是只是一杯甜膩的濃稠液體?我實在太想知道答案了(難道你們不想嗎?)
Thumbnail
這麼瘋狂的東西,到底行不行得通啊?讓他佔據這麼多的熱量扣打有值得嗎?是能讓人彷彿沒有明天般爽喝的飲料還是只是一杯甜膩的濃稠液體?我實在太想知道答案了(難道你們不想嗎?)
Thumbnail
我是寶拉Paula,之前在西班牙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帶了一些零食分享給朋友,那時也順便請他們給我一點回饋,來跟大家分享。 封面圖片來源:Photo by Nico Smit on Unsplash
Thumbnail
我是寶拉Paula,之前在西班牙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帶了一些零食分享給朋友,那時也順便請他們給我一點回饋,來跟大家分享。 封面圖片來源:Photo by Nico Smit on Unsplash
Thumbnail
沒想到!這個餅乾麵團,吃起來好愉快喔…其實簡單來說它的味道就是餅乾,也就是奶油、糖與澱粉結合的美妙滋味,再加上迷你巧克力豆,味道上再怎麼樣都很討喜,令人意外的是口感!吃起來有點沙沙酥酥的很微妙,因為沒有烤過,所以不會有吸了濕氣又軟掉的洩氣感,有點難形容這種「不乾」又「不濕」的口感。
Thumbnail
沒想到!這個餅乾麵團,吃起來好愉快喔…其實簡單來說它的味道就是餅乾,也就是奶油、糖與澱粉結合的美妙滋味,再加上迷你巧克力豆,味道上再怎麼樣都很討喜,令人意外的是口感!吃起來有點沙沙酥酥的很微妙,因為沒有烤過,所以不會有吸了濕氣又軟掉的洩氣感,有點難形容這種「不乾」又「不濕」的口感。
Thumbnail
做這道菜真的很輕鬆,整條上桌,旁邊放把牛排刀,要吃的人自己切片。我覺得只要可以讓煮飯的人省事的料理就是好料理。剛出爐的美式肉餅鹹香多汁,不乾澀也不膩口,而且很有飽足感。
Thumbnail
做這道菜真的很輕鬆,整條上桌,旁邊放把牛排刀,要吃的人自己切片。我覺得只要可以讓煮飯的人省事的料理就是好料理。剛出爐的美式肉餅鹹香多汁,不乾澀也不膩口,而且很有飽足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