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存在許多奇特鳥類的國度,在世人眼中是座大型的島嶼,分為北島與南島。但很少人真正了解這座大島的真面目。這數十年以來累積的地質與海深測量研究資料顯示,紐西蘭島四周海面下圍繞著海底高原(如:坎貝爾高原)、山脊(如:諾福克海嶺)、地塹等,其範圍約在海底等高線2500公尺之上,且這些海面下區域所採集到的岩石與紐西蘭陸地上的火成岩成分吻合,其他方面也符合大陸地殼的定義,因此認定紐西蘭正位於一個大陸板塊之上,於1995年由布魯斯·盧延迪克(Bruce Luyendyk)稱之為西蘭大陸(Zealandia)。
西蘭大陸面積約為4百90萬平方公里,有超過90%的面積位於海平面之下。它與隔壁的澳洲大陸由卡托海槽(Cato trough)做分隔,海槽深度3600公尺,底部為海洋地殼。彼此之間存在的海洋地殼代表紐西蘭不屬於澳洲大陸地殼抬升形成的島嶼。西蘭大陸起源於岡瓦納超大陸的南半球一小部分邊緣。約在1.7億年前非洲-南美大陸逐漸從岡瓦納大陸分離。經過4千萬年,印度連同馬達加斯加分離,隨後非洲與南美大陸拉開形成大西洋。直至約8千萬年前(白堊紀晚期),西蘭大陸從岡瓦納大陸分裂出來,並與澳洲和南極洲分開,塔斯曼海(Tasman sea)在此期間形成,完全分離的過程長達2千萬年,西蘭大陸大部分地區也隨之淹沒。
由於西蘭大陸曾與澳洲和南極洲毗鄰,因此有著共同的過去(中生代岡瓦納大陸物種)。西蘭大陸物種存在部分當時岡瓦納大陸物種的後代,而分裂後的地理隔離也產生了特有物種,幾維鳥、恐鳥(已滅絕)、聖巴坦斯哺乳類(已滅絕)(Saint Bathans mammals)等。
在古新世初期,紐西蘭的生態系統剛從恐龍滅絕中恢復,倖存的物種逐漸佔據空缺的生態位,由於當時西蘭大陸多為低窪地區、沼澤、淺海,故發現過該時期的企鵝(巨鳥企鵝;Kumimanu)與許多種海鳥的化石。
漸新世的恰特期,西蘭大陸海面上的陸地面積曾達到最小值,是現今紐西蘭面積的四分之一。曾有人推測這時期大陸大致上都被海水所淹沒,原有的陸地生物皆滅絕,爾後所有原生物種是漸新世之後才越過海洋到此定居,但根據化石研究,幾維鳥、恐鳥、刺鷯等鳥類的祖先皆為大陸分離前就存在,表示該時期依然存在部分陸地。不過藉由粒線體DNA的分析,發現此時期的鳥類出現過基因瓶頸(genetic bottleneck),意味著當時這些物種的族群數量因為陸地的減少而減少許多。
中新世之後紐西蘭南島的阿爾卑斯斷層開始形成南阿爾卑斯山,南島的班諾克本群(Manuherikia Group)發現了聖巴坦斯動物群,有小型哺乳動物和鱷魚,而恐鳥、原無翼鳥(Proapteryx)和古代刺鷯(Kuiornis)的化石也是位於此處。
到此大家對西蘭大陸有了些認知,它不是浸沒在海洋的大陸碎片,而是一片連貫的大陸,面積與印度相當。這塊大陸被埋沒的古生物化石可能不亞於其他大陸,然而紐西蘭鮮少有非鳥恐龍化石的發現,期盼未來能夠在此大陸上發現更多的古生物化石。有機會我也願意向大家介紹西蘭大陸曾經生存過哪些古生物。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1. Mortimer, N . et al. (2006). Zealandia: Earth’s Hidden Continent.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 Mortimer, N. (2008). Zealandia. GNS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