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愛人2】-我不了解你,但願意嘗試理解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在看綜藝《再見愛人》,在等第三季更新的時間,回去看了前兩季,發現在別人的故事裡,我能看見很多自己或家人的影子。滿好的一部綜藝,看到有網友說本來想離婚,看了之後覺得自己身邊的人好像也沒那麼糟哈哈哈哈哈。

越看越覺得,人際是一種原生家庭延伸的產物。
很有趣的畫面,夫妻口口聲聲的說著很了解對方,最後發現其實他的了解只是自以為,是出自於自己想像中的了解。
我看見我爸的影子,他也總是喜歡把:「我還不了解你嗎?」掛在嘴邊,但其實他了解的總是很片面、很主觀、很與事實不符。他對我的了解,是認為我脾氣不好、任性......,但他從來沒有嘗試去傾聽和理解,在我脾氣不好的背後是什麼原因。甚至,在他眼裡大改也沒什麼好人,無論前妻還是現任,每個孩子,他都能有許多抱怨。


先聊聊第二季,有位爭議很大的嘉賓張婉婷。
她常常在節目中歇斯底里,用著沒有邏輯的話和極快的語速,口不擇言又咄咄逼人的為了吵贏,常常都要別人為她的情緒負責。張婉婷自己很清楚,她就是會做這種事的人,歇斯底里的發瘋,把自己所有最不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因為她覺得,這樣做對方也沒有被她嚇跑,那樣她才能確定愛。每次看到她發脾氣的時候,都會有種窒息感。但後來聽到她的故事後,好像可以理解了。
小時候總是被否定,十二歲父親過世,她替媽媽處理著爸爸的後事,卻在她爸爸出殯那天,由於大人的忽視,她被反鎖在車裡。後來叔叔發現,幫她開門去見爸爸最後一面,那時的記憶在她心裡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她感覺到自己是不被需要、不被愛的。
十三歲的她離開家鄉,獨自到北京,她媽媽覺得北京大地方不會有什麼事,於是也沒多給予關心。

忽然想起,看過一個訪談,嘉賓訴說著自己原生家庭時說道:「父母不懂事,小孩就會變得懂事。」在張婉婷的故事裡,她也是這樣的吧。

我在張婉婷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

小時候,我記不清年紀,只知道很小,應該是在讀幼稚園的時候,那時已經被迫懂事。
一次媽媽出了一場車禍,她住在醫院的時間不短,而且那段期間她出現選擇性失憶,媽媽自己不記得車禍前、中、後發生了什麼,但認得去探望她的人。那時候我爸媽的婚姻已經有了裂縫,我不敢多吵鬧,只是要求陪在媽媽身邊一起睡覺。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聽到我爸輕聲跟我媽說要回去了,他抱我要回家,我醒了,但裝睡著。裝睡,因為覺得這是最不會造成其他人困擾的選項。
我懂事了,爸爸沒有。我總覺得自己很像他的一個傭人,或是什麼展示品。從小積攢的委屈和缺愛,我曾經也如同張婉婷一般,中了自己給予自己的詛咒,很無助也不知道怎麼逃脫。邊覺得自己不配美好,也不相信美好的事會降臨在自己身上;邊覺得這世界並不愛我,於是無意識的,反覆執行著自己給予的魔咒。

和張婉婷同季的另一個嘉賓蘇詩丁,她的童年也不快樂。親眼目睹了媽媽吃安眠藥後的口吐白沫,幸運的是有把命救回來。但後來父母離異,重組家庭遇到的後媽和沒血緣關係的哥哥,後媽常常指使蘇詩丁去偷拿爸爸的錢,也會帶著她到公車上偷別人錢包,甚至剝奪蘇詩丁每個禮拜的飯錢。
當看到蘇詩丁說她不怨恨任何人,甚至感謝她爸媽這麼努力的賺錢送她去讀書,也因為父親的職業讓她能在充滿音樂的環境成長,她感謝,不埋怨。

她們兩個剛好像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
也許我談不上有多了解我爸,但我從來沒有放棄嘗試理解他。
我很相信,爸媽已經給我當時他們所能給的一切,無論好的壞的。

從爸爸的成長背景和自己相處過的阿公阿嬤來理解,在屏東鄉下的農家,阿嬤沒讀書的缺憾、阿公的固執和個性,也許身教讓我爸不懂如何健康的愛,他只是以自己侷限的認知及把他接受到的東西交給我。
小時候無法選擇要或不要,只能一併接收,但現在長大了,我的人生該自己作主
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及一切美好
我選擇美好
而不是繼承那些別人加諸在我身上的累贅

能毫無情緒的想起我爸
讓我覺得現在的一切都很好:)
希望世界上每個童年需要治癒的人都能好好的愛自己

再見愛人裡面很多人都讓我覺得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之後如果我不耍廢的話再分享其他心得:)
《再見愛人》很推薦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漫游人間的沙龍
67會員
237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身體呈現的病癥是果, 來自於過去的信念、生活、習慣……種種複雜的因, 當這些因果梳理清楚的時候, 人生將更為自在而舒心。 全劇以治療傷痛、疏經理氣為經, 以療癒心靈、認識自我為緯。 看著劇中每個人物的生命經驗, 當中, 是否也有你的故事?
Thumbnail
身體呈現的病癥是果, 來自於過去的信念、生活、習慣……種種複雜的因, 當這些因果梳理清楚的時候, 人生將更為自在而舒心。 全劇以治療傷痛、疏經理氣為經, 以療癒心靈、認識自我為緯。 看著劇中每個人物的生命經驗, 當中, 是否也有你的故事?
Thumbnail
劇中的那些創傷,連同我的,相信你多少也能瞧見自己的影子,只是有沒有意識到那些創傷是如何拖垮我們身心,甚至於一步步拖垮了人生;有沒有病識感去察覺自己需要求助?不管是做諮商、看身心科,還是設法讓靈性成長。就像張琪說的:「你以為只要不去看,事情好像忘了就過了;但其實那個傷口它還是一直都在。」
Thumbnail
劇中的那些創傷,連同我的,相信你多少也能瞧見自己的影子,只是有沒有意識到那些創傷是如何拖垮我們身心,甚至於一步步拖垮了人生;有沒有病識感去察覺自己需要求助?不管是做諮商、看身心科,還是設法讓靈性成長。就像張琪說的:「你以為只要不去看,事情好像忘了就過了;但其實那個傷口它還是一直都在。」
Thumbnail
她無法靠近自己的母親…而那令她們無法靠近彼此的「結」,其實是來自共同卻無法說出口的「痛」 在張琪的心底,她想對抗的,不是那個獨自扶養她長大的母親,也不是婚姻制度或普世對於關係的價值觀;她的對抗其實是對母親的心疼,心疼母親這輩子都在為他人而活 一輩子的對抗,原來是在吶喊:母親,我希望妳快樂
Thumbnail
她無法靠近自己的母親…而那令她們無法靠近彼此的「結」,其實是來自共同卻無法說出口的「痛」 在張琪的心底,她想對抗的,不是那個獨自扶養她長大的母親,也不是婚姻制度或普世對於關係的價值觀;她的對抗其實是對母親的心疼,心疼母親這輩子都在為他人而活 一輩子的對抗,原來是在吶喊:母親,我希望妳快樂
Thumbnail
我們總是在人生的路上用掉很多時間跟家人、朋友、愛人和那些我們會遇到的人建立關係,總是這麼想要得到那些我們所在乎的人他們的認同,於是經常忘記了自己想要的、不要的,於是收斂著不去表現自己的膽怯和害怕。
Thumbnail
我們總是在人生的路上用掉很多時間跟家人、朋友、愛人和那些我們會遇到的人建立關係,總是這麼想要得到那些我們所在乎的人他們的認同,於是經常忘記了自己想要的、不要的,於是收斂著不去表現自己的膽怯和害怕。
Thumbnail
我是誰?我在乎的是什麼?我關心的是什麼?我喜歡的、討厭的是什麼?《俗女養成記2》第八帖想與大家探討的,是關於「我」,關於認識自己的課題。不論是嘉明、嘉玲還是嘉玲爸、嘉玲媽,甚至是大表姐育萱,都臨到了了解自我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我是誰?我在乎的是什麼?我關心的是什麼?我喜歡的、討厭的是什麼?《俗女養成記2》第八帖想與大家探討的,是關於「我」,關於認識自己的課題。不論是嘉明、嘉玲還是嘉玲爸、嘉玲媽,甚至是大表姐育萱,都臨到了了解自我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武志宏的著作《為何你總是會受傷》講到「真正自信的基礎,是愛;而自卑的基礎,是愛的匱乏」,我們從童年與父母的關係中學到什麼是愛,不會表達愛也不會愛的孩子,多數時候也有著不會愛的父母。
Thumbnail
武志宏的著作《為何你總是會受傷》講到「真正自信的基礎,是愛;而自卑的基礎,是愛的匱乏」,我們從童年與父母的關係中學到什麼是愛,不會表達愛也不會愛的孩子,多數時候也有著不會愛的父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