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愛人2】-我不了解你,但願意嘗試理解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在看綜藝《再見愛人》,在等第三季更新的時間,回去看了前兩季,發現在別人的故事裡,我能看見很多自己或家人的影子。滿好的一部綜藝,看到有網友說本來想離婚,看了之後覺得自己身邊的人好像也沒那麼糟哈哈哈哈哈。

越看越覺得,人際是一種原生家庭延伸的產物。
很有趣的畫面,夫妻口口聲聲的說著很了解對方,最後發現其實他的了解只是自以為,是出自於自己想像中的了解。
我看見我爸的影子,他也總是喜歡把:「我還不了解你嗎?」掛在嘴邊,但其實他了解的總是很片面、很主觀、很與事實不符。他對我的了解,是認為我脾氣不好、任性......,但他從來沒有嘗試去傾聽和理解,在我脾氣不好的背後是什麼原因。甚至,在他眼裡大改也沒什麼好人,無論前妻還是現任,每個孩子,他都能有許多抱怨。


先聊聊第二季,有位爭議很大的嘉賓張婉婷。
她常常在節目中歇斯底里,用著沒有邏輯的話和極快的語速,口不擇言又咄咄逼人的為了吵贏,常常都要別人為她的情緒負責。張婉婷自己很清楚,她就是會做這種事的人,歇斯底里的發瘋,把自己所有最不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因為她覺得,這樣做對方也沒有被她嚇跑,那樣她才能確定愛。每次看到她發脾氣的時候,都會有種窒息感。但後來聽到她的故事後,好像可以理解了。
小時候總是被否定,十二歲父親過世,她替媽媽處理著爸爸的後事,卻在她爸爸出殯那天,由於大人的忽視,她被反鎖在車裡。後來叔叔發現,幫她開門去見爸爸最後一面,那時的記憶在她心裡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她感覺到自己是不被需要、不被愛的。
十三歲的她離開家鄉,獨自到北京,她媽媽覺得北京大地方不會有什麼事,於是也沒多給予關心。

忽然想起,看過一個訪談,嘉賓訴說著自己原生家庭時說道:「父母不懂事,小孩就會變得懂事。」在張婉婷的故事裡,她也是這樣的吧。

我在張婉婷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

小時候,我記不清年紀,只知道很小,應該是在讀幼稚園的時候,那時已經被迫懂事。
一次媽媽出了一場車禍,她住在醫院的時間不短,而且那段期間她出現選擇性失憶,媽媽自己不記得車禍前、中、後發生了什麼,但認得去探望她的人。那時候我爸媽的婚姻已經有了裂縫,我不敢多吵鬧,只是要求陪在媽媽身邊一起睡覺。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聽到我爸輕聲跟我媽說要回去了,他抱我要回家,我醒了,但裝睡著。裝睡,因為覺得這是最不會造成其他人困擾的選項。
我懂事了,爸爸沒有。我總覺得自己很像他的一個傭人,或是什麼展示品。從小積攢的委屈和缺愛,我曾經也如同張婉婷一般,中了自己給予自己的詛咒,很無助也不知道怎麼逃脫。邊覺得自己不配美好,也不相信美好的事會降臨在自己身上;邊覺得這世界並不愛我,於是無意識的,反覆執行著自己給予的魔咒。

和張婉婷同季的另一個嘉賓蘇詩丁,她的童年也不快樂。親眼目睹了媽媽吃安眠藥後的口吐白沫,幸運的是有把命救回來。但後來父母離異,重組家庭遇到的後媽和沒血緣關係的哥哥,後媽常常指使蘇詩丁去偷拿爸爸的錢,也會帶著她到公車上偷別人錢包,甚至剝奪蘇詩丁每個禮拜的飯錢。
當看到蘇詩丁說她不怨恨任何人,甚至感謝她爸媽這麼努力的賺錢送她去讀書,也因為父親的職業讓她能在充滿音樂的環境成長,她感謝,不埋怨。

她們兩個剛好像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
也許我談不上有多了解我爸,但我從來沒有放棄嘗試理解他。
我很相信,爸媽已經給我當時他們所能給的一切,無論好的壞的。

從爸爸的成長背景和自己相處過的阿公阿嬤來理解,在屏東鄉下的農家,阿嬤沒讀書的缺憾、阿公的固執和個性,也許身教讓我爸不懂如何健康的愛,他只是以自己侷限的認知及把他接受到的東西交給我。
小時候無法選擇要或不要,只能一併接收,但現在長大了,我的人生該自己作主
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及一切美好
我選擇美好
而不是繼承那些別人加諸在我身上的累贅

能毫無情緒的想起我爸
讓我覺得現在的一切都很好:)
希望世界上每個童年需要治癒的人都能好好的愛自己

再見愛人裡面很多人都讓我覺得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之後如果我不耍廢的話再分享其他心得:)
《再見愛人》很推薦看!!

avatar-img
67會員
237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而在那天,她就知道她錯了。 錯不在於自己的定義,而是在於自己為什麼那時要不聽爸媽的話。 那時的她們什麼都不懂,也還不會反抗,甚至不知道她們的爸媽是怎樣的樣貌。而也因為這件事,她們知道了那些不會出現在童話故事裡,血淋淋的黑暗現實。
"看來張叔叔比較了解妳" "可不是嗎?懷南總是不相信我的方法" "我想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想妳參與,這裏面很複雜" "可能吧"赤霞的臉上有一些哀戚 張其光完全說對了,事情反正說開了,赤霞根本就完全不在乎秦懷南的反應。秦懷南為了瘟疫早出晚歸,回到家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就算想和
這是一個關於親人、陌生人、愛與和解的故事。與母親長期失和的兒子在母親罹患失智症後該如何重新面對兩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三明治媽的多重宇宙》這本書提到了許多關於長照家庭的人間鬼故事,主要照顧者在承受照顧病人的壓力的同時,還要應對各種來自親戚的壓力與批評,提醒讀者如果不是在照顧現場,則應尊重主要照顧者並給予最大的支持。
善良小歌妹聽到內在聲音:我只是想看原作者怎樣演化我,次生父親如果不愛我,我的效應就沒有了。你有思考過次生父親是一個傻瓜,他為什要你這個次生女兒?聽到這裡,這難道才是真實的我?不!這不是真實的我,是原作者在搞怪。我說:他要我這個女兒是因為他要化解次生愛情,他的傻瓜政策可以一行。 善良小歌妹聽到內在聲
Thumbnail
55年前的媽媽,不是國色天香,沒有家產靠山,既不識字、性格又不好相處,竟然陸續有3段婚姻關係,甚至與第2、3任皆無子嗣,但能被接納。 沒有繼親問題?比從嬤嬤身上更感受到愛?一般人都很難相信吧!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而在那天,她就知道她錯了。 錯不在於自己的定義,而是在於自己為什麼那時要不聽爸媽的話。 那時的她們什麼都不懂,也還不會反抗,甚至不知道她們的爸媽是怎樣的樣貌。而也因為這件事,她們知道了那些不會出現在童話故事裡,血淋淋的黑暗現實。
"看來張叔叔比較了解妳" "可不是嗎?懷南總是不相信我的方法" "我想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想妳參與,這裏面很複雜" "可能吧"赤霞的臉上有一些哀戚 張其光完全說對了,事情反正說開了,赤霞根本就完全不在乎秦懷南的反應。秦懷南為了瘟疫早出晚歸,回到家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就算想和
這是一個關於親人、陌生人、愛與和解的故事。與母親長期失和的兒子在母親罹患失智症後該如何重新面對兩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三明治媽的多重宇宙》這本書提到了許多關於長照家庭的人間鬼故事,主要照顧者在承受照顧病人的壓力的同時,還要應對各種來自親戚的壓力與批評,提醒讀者如果不是在照顧現場,則應尊重主要照顧者並給予最大的支持。
善良小歌妹聽到內在聲音:我只是想看原作者怎樣演化我,次生父親如果不愛我,我的效應就沒有了。你有思考過次生父親是一個傻瓜,他為什要你這個次生女兒?聽到這裡,這難道才是真實的我?不!這不是真實的我,是原作者在搞怪。我說:他要我這個女兒是因為他要化解次生愛情,他的傻瓜政策可以一行。 善良小歌妹聽到內在聲
Thumbnail
55年前的媽媽,不是國色天香,沒有家產靠山,既不識字、性格又不好相處,竟然陸續有3段婚姻關係,甚至與第2、3任皆無子嗣,但能被接納。 沒有繼親問題?比從嬤嬤身上更感受到愛?一般人都很難相信吧!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