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綜藝《再見愛人》,在等第三季更新的時間,回去看了前兩季,發現在別人的故事裡,我能看見很多自己或家人的影子。滿好的一部綜藝,看到有網友說本來想離婚,看了之後覺得自己身邊的人好像也沒那麼糟哈哈哈哈哈。
越看越覺得,人際是一種原生家庭延伸的產物。
很有趣的畫面,夫妻口口聲聲的說著很了解對方,最後發現其實他的了解只是自以為,是出自於自己想像中的了解。
我看見我爸的影子,他也總是喜歡把:「我還不了解你嗎?」掛在嘴邊,但其實他了解的總是很片面、很主觀、很與事實不符。他對我的了解,是認為我脾氣不好、任性......,但他從來沒有嘗試去傾聽和理解,在我脾氣不好的背後是什麼原因。甚至,在他眼裡大改也沒什麼好人,無論前妻還是現任,每個孩子,他都能有許多抱怨。
先聊聊第二季,有位爭議很大的嘉賓張婉婷。
她常常在節目中歇斯底里,用著沒有邏輯的話和極快的語速,口不擇言又咄咄逼人的為了吵贏,常常都要別人為她的情緒負責。張婉婷自己很清楚,她就是會做這種事的人,歇斯底里的發瘋,把自己所有最不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因為她覺得,這樣做對方也沒有被她嚇跑,那樣她才能確定愛。每次看到她發脾氣的時候,都會有種窒息感。但後來聽到她的故事後,好像可以理解了。
小時候總是被否定,十二歲父親過世,她替媽媽處理著爸爸的後事,卻在她爸爸出殯那天,由於大人的忽視,她被反鎖在車裡。後來叔叔發現,幫她開門去見爸爸最後一面,那時的記憶在她心裡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她感覺到自己是不被需要、不被愛的。
十三歲的她離開家鄉,獨自到北京,她媽媽覺得北京大地方不會有什麼事,於是也沒多給予關心。
忽然想起,看過一個訪談,嘉賓訴說著自己原生家庭時說道:「父母不懂事,小孩就會變得懂事。」在張婉婷的故事裡,她也是這樣的吧。
我在張婉婷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
小時候,我記不清年紀,只知道很小,應該是在讀幼稚園的時候,那時已經被迫懂事。
一次媽媽出了一場車禍,她住在醫院的時間不短,而且那段期間她出現選擇性失憶,媽媽自己不記得車禍前、中、後發生了什麼,但認得去探望她的人。那時候我爸媽的婚姻已經有了裂縫,我不敢多吵鬧,只是要求陪在媽媽身邊一起睡覺。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聽到我爸輕聲跟我媽說要回去了,他抱我要回家,我醒了,但裝睡著。裝睡,因為覺得這是最不會造成其他人困擾的選項。
我懂事了,爸爸沒有。我總覺得自己很像他的一個傭人,或是什麼展示品。從小積攢的委屈和缺愛,我曾經也如同張婉婷一般,中了自己給予自己的詛咒,很無助也不知道怎麼逃脫。邊覺得自己不配美好,也不相信美好的事會降臨在自己身上;邊覺得這世界並不愛我,於是無意識的,反覆執行著自己給予的魔咒。
和張婉婷同季的另一個嘉賓蘇詩丁,她的童年也不快樂。親眼目睹了媽媽吃安眠藥後的口吐白沫,幸運的是有把命救回來。但後來父母離異,重組家庭遇到的後媽和沒血緣關係的哥哥,後媽常常指使蘇詩丁去偷拿爸爸的錢,也會帶著她到公車上偷別人錢包,甚至剝奪蘇詩丁每個禮拜的飯錢。
當看到蘇詩丁說她不怨恨任何人,甚至感謝她爸媽這麼努力的賺錢送她去讀書,也因為父親的職業讓她能在充滿音樂的環境成長,她感謝,不埋怨。
她們兩個剛好像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
也許我談不上有多了解我爸,但我從來沒有放棄嘗試理解他。
我很相信,爸媽已經給我當時他們所能給的一切,無論好的壞的。
從爸爸的成長背景和自己相處過的阿公阿嬤來理解,在屏東鄉下的農家,阿嬤沒讀書的缺憾、阿公的固執和個性,也許身教讓我爸不懂如何健康的愛,他只是以自己侷限的認知及把他接受到的東西交給我。
小時候無法選擇要或不要,只能一併接收,但現在長大了,我的人生該自己作主
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及一切美好
我選擇美好
而不是繼承那些別人加諸在我身上的累贅
能毫無情緒的想起我爸
讓我覺得現在的一切都很好:)
希望世界上每個童年需要治癒的人都能好好的愛自己
再見愛人裡面很多人都讓我覺得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之後如果我不耍廢的話再分享其他心得:)
《再見愛人》很推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