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末日下的毀滅之美,少女們在世界盡頭的旅行日常-《少女終末旅行》觀後感

【漫畫】末日下的毀滅之美,少女們在世界盡頭的旅行日常-《少女終末旅行》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少女終末旅行》動畫視覺圖

《少女終末旅行》動畫視覺圖

我很不安,世界這麼大,我怕自己會什麼都不知道就消失了,……可是握著小尤的手在黑暗中爬那座樓梯時,我覺得自己跟世界好像合而為一了。《少女終末旅行》第47回-終末

我有時會思考,世界是如此廣袤無垠,尤其站在高處望向城市,看見如螻蟻般的人穿梭在人行道,亦或者是望向滿天繁星之時,所見的每一點亮光都是一個恆星,便會體會人的渺小脆弱、生命的稍縱即逝,彷彿一切的所作所為都毫無意義。

直到不久前看《少女終末旅行》這本漫畫時,這種強烈的虛無感又再度出現,然而卻讓我感受到一種確定世界結局的毀滅之美,如此安詳又平和。

raw-image



簡介

《少女終末旅行》是漫畫家つくみず,2014年於網路漫畫網站《水母Bunch》上連載的漫畫(一共6冊,已完結),後被WHITE FOX動畫工作室改編成動畫,並於2017年開始播放。

故事講述在地球的未來,因戰火而造成的崩壞世界中,兩位少女千都(チト)與尤莉(ユーリ)駕駛著半履帶摩托車旅行在荒廢的都市,不斷尋找燃料、補給品的故事。

途中也遇到了同樣倖存的人類、人工智慧,以及與人類殘存的文明相遇。和許多末日題材一樣,屬於反烏托邦的日常系漫畫。

尤里與千都 / 來源:動畫

尤里與千都 / 來源:動畫

半履帶摩托車 / 來源:動畫

半履帶摩托車 / 來源:動畫


畫風與漫畫構圖

我很喜歡つくみず老師利用線條描繪出一個充滿瓦礫、建物殘骸的大地,天空被塵土、雪所覆蓋的末日世界。

利用黑白明暗之間的平衡的畫面、空間透視手法打造出一個遼闊、舒服又安詳的場景,各類元素如機械、水泥牆、鐵欄杆、水管、流水、星空、人物等相互平衡。


つくみず老師的X (推特):

𓆟(@lililjiliijili)さん / X (twitter.com)


加上作畫時抖動的線條,簡單可愛的人物畫風,讓整部作品充滿濃濃的手繪風格。

在看漫畫時,我會一邊聽著動畫的BGM一邊閱讀,一下子就會沉浸在其中的世界。


廢墟美學

廢墟往往吸引人,不論是《尼爾:自動人形》中雜草叢生的廢墟都市,還是《最後生還者》中危機四伏的公路場景,除了建築物支架、鋼骨所露出的結構美學,我想更多的是讓人引起回憶的鄉愁感,並與過去人類文明痕跡的觸摸,彷彿告訴著我們,這些都是曾經生活過的人,也像是一種對話,對過去祖先的理解與擁抱。

《尼爾:自動人形》中的荒廢都市

《尼爾:自動人形》中的荒廢都市

而在《少女終末旅行》中,尤其當千都與尤莉在圖書館與美術館的廢墟探索時,看到那些藝術品的美之動人,書籍所保留的智慧之廣闊,對比兩位渺小的人類,悲傷感油然而生,也給人一種世事無常,對滅亡之物的嘆息。

圖書館中的大量藏書/少女終末旅行-第6卷

圖書館中的大量藏書/少女終末旅行-第6卷



終末

在漫畫劇情的最後,千都與尤莉走向都市的最頂端,發現那裡什麼都沒有,同時兩人失去了所有的物品,包括那部一路上陪伴著她們旅行的摩托車,身為地球上僅存的兩位人類,結局理應導向死亡,且伴隨的是人類文明的滅亡。

「之後再想吧。」一句話,卻是作者所留下的開放性結局。

「之後再想吧。」

「之後再想吧。」

或許,也正是因為體會世界如此之大,才能放下羞恥心,以及對事物的過份執著,想到這裡,頓時覺得很自在,活在當下,享受自己所處的境遇,陪伴身旁的所愛之人,欣賞這世界的美麗。

因為,當落入追尋生命的意義時,才發現那裡頭是一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

「甚麼嘛,這種事情早一點讓我知道好嗎?」

raw-image



如果你繼續去尋找幸福是由什麼組成的,那你永遠不會找到幸福。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義,你永遠不會生活---卡繆。




 


avatar-img
shokle 沙龍
23會員
17內容數
我是shokle ,平時喜歡畫畫、電玩,在這邊分享一些我所熱愛的事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hokle 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薩爾達傳說》系列續作,《薩爾達傳說 智慧的再現》承襲了2D薩爾達俯視角箱庭世界的遊戲元素,只不過再歷經了38年後,薩爾達公主第一次擔任玩家操作的主角,終於在這一次海拉魯流氓——林克成為了被拯救的對象。
《建築為何重要 Why Architecture Matters》是作者保羅 · 高柏格向社會大眾介紹如何欣賞建築並闡述建築本質的一本書。透過作者對於建築相關知識的廣泛涉獵,安排從「意義、文化、符號」角度切入,再討論「挑戰與舒適」、「物件與空間」等主題,最後以「記憶、時間、地方營造」的公共社會意
少女「春」在斑馬線面前醒來,遇見了會說話的紅綠燈「195」。失去閱讀能力和記憶的她,透過觸摸物品,似乎能夠讀取它們的過去。在紅綠燈的幫助下,她想起了與「老師」之間的對話,於是,無盡的黑夜中,開始了尋找老師的旅程...
作為《薩爾達傳說》系列續作,《薩爾達傳說 智慧的再現》承襲了2D薩爾達俯視角箱庭世界的遊戲元素,只不過再歷經了38年後,薩爾達公主第一次擔任玩家操作的主角,終於在這一次海拉魯流氓——林克成為了被拯救的對象。
《建築為何重要 Why Architecture Matters》是作者保羅 · 高柏格向社會大眾介紹如何欣賞建築並闡述建築本質的一本書。透過作者對於建築相關知識的廣泛涉獵,安排從「意義、文化、符號」角度切入,再討論「挑戰與舒適」、「物件與空間」等主題,最後以「記憶、時間、地方營造」的公共社會意
少女「春」在斑馬線面前醒來,遇見了會說話的紅綠燈「195」。失去閱讀能力和記憶的她,透過觸摸物品,似乎能夠讀取它們的過去。在紅綠燈的幫助下,她想起了與「老師」之間的對話,於是,無盡的黑夜中,開始了尋找老師的旅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