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札記─〈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

張愛玲在《天才夢》中的開頭,無疑是我內心那個孵了十八年的夢,赤裸裸地攤在陽光下,迫著我睜大眼睛直視,那灘早已化作惡臭爛泥的夢魘。

我不是天才,卻做著一個浮誇膨脹的天才夢。當童年狂妄自大的夢想隨著青春的凋零逐漸腐敗褪色,我在迷惘中覺醒過來,發現自己除了浮誇的夢,一無所有。

從我兩三歲起,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帶有一種自以為是,我記得唸幼稚園時,無論是同齡的還是更小的孩子,總是很聽從我的話,乖順從不反抗,像是愚笨無知的子民一般圍繞在我身邊,學校有活動和表演時,我總是能自然而然地得到中心位置,縱使曾經有人有過微小的一點反抗,我只需要耍點小聰明,用一點心計,用一點話術,便可以輕輕鬆鬆擺平。

我是高高在上,享受頂上陽光照亮的國王,在我那快樂偉大的王國裡。所謂「眾星拱月」,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童年的我,一直天真的如此深信著。

上了國中以後,在頭角崢嶸,相互競爭,殺紅了眼,人人都往補習班,補教名流趨之若鶩的校園內,我下了課便回家看卡通。追星,看小說,逛街是我的課餘行程。小考前一堂下課才翻開書本背閱,段考必定是考前一天才開始複習,五六個科目,不足兩小時唸完,卻是競爭激烈的明星學校裡的校排名前三十。我看見同學眼瞳內熊熊燃燒的欣羨,自負著,狂妄著,彷彿自己注定是要如此光鮮亮麗的。

青少年時期的我,年少輕狂的自大著,以為這世界永遠屬於我,不費吹灰之力便唾手可得的良好成績,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優秀比賽得獎紀錄,宛如夏日明亮的太陽般理所當然,理直氣壯。渺小如沙粒的我,卻做著無限膨脹擴大到望不見盡頭的浮誇夢。

升上高中以後,我變本加厲繼續作夢,只要一想到自己的青春即將邁入尾聲,我便不甘心地非要洋洋灑灑在青春扉頁上彩滿繽紛,我對自己徘徊在一百名上下的校排名成績極不滿意,搶破頭也想參加比賽,拔得頭籌,甚至野心勃勃地企圖將社團大刀闊斧地改革一番,做出亮眼精彩的成績來。

然而,我做不到。

我慢慢意識到,那些曾經我以為自己表現多麼優秀的事,在高中校園內,只是平凡罷了。用浮誇的理想搭建起來的紙牌屋,在那裡面的我,即使知道終究會摔倒,到底會坍塌,也想再多待一會兒,就那麼一會兒,繼續著這浮誇的白日夢。看著像是枯萎花瓣般片片剝落的美夢的碎片,那時心底的一角,有什麼正在逐漸崩潰。自我厭惡著,被自己狠狠拋棄的十六歲,十六歲,那個最青春美好如盛夏光年的十六歲,我卻一點一滴在潰爛,躲在陰暗濕冷的廁所角落,我茫然瞪著兀自閃爍光芒,微微震動的手機。

「看醫生,好嗎?」

「只是談一談而已。」

早已成為行屍走肉的我,並不害怕,然而要我望進等在門外的母親,那一雙載不動更多愁緒的疲憊眼睛,似乎還是太痛苦了。

太過浮誇美麗的夢,彷彿翅翼凋敝破碎的蝴蝶,縱使曾經輝煌華麗,飄飄然墜落後,卻什麼也抓不住。

終於,我頹然倒下。

嚴重的身心失調讓我與死神擦肩而過。一個月以後,大病初癒回到學校的我,成天恍恍惚惚地眺望著,遠方操場上,為即將到來的校慶準備啦啦隊比賽的班上同學,那熱情活力,青春洋溢的光影在他們年輕健康的面頰上躍動,就像是我曾經做過的一個美夢。我一時興起,轉過身子,勉強學著動作,依樣畫葫蘆地試著跳了一小段他們方才的動作,間歇紊亂的腳步聲迴盪在空無一人的教室內,空洞地如此虛浮落寞,我愣了一愣,聽著身後窗外操場上陣陣歡笑和打鬧聲,遙遠地彷彿是另一個世界,那個我曾經尋尋覓覓追求的夢,在名為「自負」的厚實磚牆的那一頭,無聲地嘲笑我。

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翻開那泛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徹底崩塌的,我浮誇的天才夢,在化為一抔塵土後,連同我的青春一同埋葬了。我驀然想起曾經聽過的一場演講,台上的講師說,人生只需用四個字便能一言以蔽之─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

思及至此,我在我徒留一片破碎空白的浮誇夢青塚上頭,獻上了一朵笑嫣嫣的花。


avatar-img
3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第一章   夢想的開場 我是一名女國中生──沈芊芊,我天生得靠吃藥,才能穩定情緒!從小,在進入國中前,我早就料到了,以我的個性!絕對會被全班討厭!因此,我的朋友大多是別班的! 直到有一天,我的朋友夏昭昭問了我一個問題。 昭昭好奇的問:「芊!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肯定的回答:「當然是設計師或是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女孩從小學到成年所經歷的困難挑戰,不斷選擇,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回首高中時期,因憂鬱症困擾,經常缺席課堂,學業成績不佳。然而,背後是她努力面對種種困難,偽裝著笑容勉強度日。若看見她的努力和不懈奮鬥,或許會對她有更多的理解和原諒。這篇文章向高中時期的曉致敬,表達了對她的理解和支持。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第一章   夢想的開場 我是一名女國中生──沈芊芊,我天生得靠吃藥,才能穩定情緒!從小,在進入國中前,我早就料到了,以我的個性!絕對會被全班討厭!因此,我的朋友大多是別班的! 直到有一天,我的朋友夏昭昭問了我一個問題。 昭昭好奇的問:「芊!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肯定的回答:「當然是設計師或是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女孩從小學到成年所經歷的困難挑戰,不斷選擇,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回首高中時期,因憂鬱症困擾,經常缺席課堂,學業成績不佳。然而,背後是她努力面對種種困難,偽裝著笑容勉強度日。若看見她的努力和不懈奮鬥,或許會對她有更多的理解和原諒。這篇文章向高中時期的曉致敬,表達了對她的理解和支持。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