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媽媽過世了,雖然母女倆生前總是惡言相向、互相批評個沒完,但媽媽斷氣的那刻她卻忍不住趴在媽媽身上哭喊我愛你,後悔沒能在母親生前與她和解。
聽來冷血,但老實說我真心感到困惑: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各種控制、束縛、因不直率而聽來充滿惡意的語言,數十年的人生與親人的相處是那麼密不可分卻也充滿衝突與矛盾,是如何在失去母親的那一刻指認出愛?
我明白,當一個人感受到愛,那就是愛,旁人無可置喙,沒有人(尤其是與她不算熟的我)能夠反對與否認,我認為個人的感受於自己而言就是事實,沒有對錯。只是我循著本來的脈絡怎麼也走不到愛,對我而言,在真正意識到自己永遠失去與另一人的連結時感到悲傷,這樣的心情充其量只能說明,這個人對我而言很重要,但很重要、不願失去難道就等於愛嗎?心智上完全無法明白。
也許我是將自身的親子關係代入了朋友正承受的苦難。自己年少時與媽媽的難以相處,一直到近年來彼此都有了改變,才能夠自在不勉強也不用陽奉陰違地互動。回望過去,青少女時期的我大概很難想像,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夠發自內心理解媽媽的言行吧?現在的我推測當年母親也許出自不自信或沒安全感而用怒罵的方式表達、因為女兒的狀態對自己而言難以理解而不知該如何面對,遂保持尷尬而轉變成冷暴力......時代的差距並不只在社會上也在家庭之中,然而在能逐漸接近彼此、坦然對話的同時,我雖能對待她像母親也像一名獨立女性,我能說出她對我而言很重要、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與情感,但是若有人問我是否愛她?我仍然難以給出肯定的答案。
這時想起佛洛姆說:愛不是一種動作,愛是存在兩人之間。這樣講起來我好像能釋懷一些了。我很難主動「愛」她,我也不確定她是否能夠「愛」我,但如果去探尋愛的主要元素:給予、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我想我們之前的關係是有愛的吧。
回到朋友的故事,我也好似忽然明白了一些什麼。也許是在意識到母親離世的那一刻,兩人之間的關係完整了吧?由於那些言不由衷與不坦率的表達不再有機會存在了,兩人之間只剩下真實的尊重與了解,而讓朋友傷心不已的是,她再不能對母親付出給予、照顧與責任了。
也許有些遺憾的存在是注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