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往心裡深處的平民美食:讀傅士玲《台灣豬黑白切——日以繼夜的庶民美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時候有段時間,L的家族聚餐滿常去斜張橋下「活魚三十六吃」。年紀小不明白,L以為是條活大魚可以作成36種料理;讀書以後,知道「三十六」是虛數,極多之意,是店家精通多種草魚料理方式,可做生魚片,可煎可炸可蒸可湯。

享用一頭豬的獻禮

raw-image



大辣出版的這本《台灣豬,黑白切》,作者傅士玲以台灣豬為盤中食,稱豬肉和豬雜是一頭豬的獻禮──從頭到尾、裡裡外外;一豬多吃、豬盡其用。

作者不只是會說菜的老饕,他對豬事瞭若指掌。在其筆下,連結兒時農村家戶廚餘養豬,如何隨著時代變遷異動--規模稍大者成為家庭副業、專職養豬戶,甚至是發展成事業牧場。而在上下游產業鏈,從豬隻誕生、飼養,到180天長大離牧後,揀選、拍賣、電宰、分切、分送,再到黑白切店家備食、烹煮、上桌,媒體工作出身的他做足功課,各環節都有細微刻畫。

書中提到,台灣人平均每年吃掉36公斤的豬肉,但L認為,很難有人像作者食用台灣豬到愛戀成癡──他的腦海彷彿內建全豬導航圖──眼前的生肉是豬仔哪個部位,同部位前後口感又有哪些差異,他都能捉摸一清二楚。

跟著作者腳步成為黑白切行家

而對於L這樣多吃少烹飪少採買的讀者,當豬隻生理部位與肉食口感關聯還在腦袋裡打結的時候,作者除了分門別類詳實書寫,還非常貼心地把各地不同的江湖術語和美食實景放進書中裡,這樣讀者我們下次在黑白攤前,除了更可能被視為「巷仔內的」(hāng-á-lāi--ê),也更容易採買到絕佳的盤中味。

比如傅士玲寫豬雪花,「按生理結構來說,豬雪花應該是上顎肉,而非局部的牙齦而已。它的成份是膠質和軟骨素,吃起來也確實有著類似軟骨但稍微韌一點點的口感。」「北部小吃店罕見豬雪花,但南部幾乎是店頭常客。」有關挑選三層肉,他也有獨到見解:「三層肉是腹脇肉,位於豬隻腹部,延伸到前胸靠近前腿上、肩胛下方,由於腹部運動少,脂肪囤積多,肉質不夠緊實,所以好吃的三層肉要選比較靠近前腿處,而這個部位剛好也是肋排分切處。」

而能練就這番工夫,除了踏進上下游各場田野調查,再來是勤走小吃攤如自家廚房,自然可以受到店家阿嬤青睞──在待孫般怕你餓之際,連帶透露好吃秘訣。

書中大半敘述食材本色,在新鮮燙熟後拿出,盛盤蘸醬食用,這是作者說的「減法美食」;另一方面也不時帶到豬事細做,如豬皮凍、豬肺糕、藥燉豬腦,甚至成為工序繁複的餐廳菜,比如肝燉、煎豬肝、涼拌腰片,L也是開了眼界。

屏東什麼切料是你的心頭好?

這本書並沒有帶到屏東的店家,但市區知名的就是往夜市裡去切仔攤阿狗和上讚。L的口袋名單還有三湘常家,上次去終於鼓起勇氣問,原來買回家的小菜是脆管(書中提到是豬的主動脈)。

那麼,豬血軟管豬肝豬心嘴邊肉大腸小腸……你最喜歡吃哪種切料?一定要蘸什麼醬才對味?還有哪些店家口袋名單?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這時遇見了什麼
⊛書籍資訊
作者:傅士玲 Ema Fu
出版社:大辣
出版日期:2023/09/01
定價:450元

#時遇贈書
​原本L想找豬農朋友一些起寫心得文,但是他們太忙啦!因此這本書暫時放在書店,可以讓來店的朋友翻閱/消費閱讀。

而我們尋求以下交換:您願意讀完本書後,公開發表心得並Tag時遇書店、標示大辣贈書等字樣,我們願意把這本書贈送給您。有興趣的朋友,請在10/30(一)前私訊粉專表達意願,並請告知:1.您為什麼想讀這本書?2.您預計發表在哪個平台?(時遇書店粉專也可以提供發表版面)​

請提供以上說明供店長評選,我們將在11/1(三)前決定贈予的朋友。

當然,直接向我們購買本書也是OK的🤗🤗

⊛書籍提供:大辣粉絲團dala pub、大塊文化
⊛合作&圖片提供:獨書網
⊛時遇書店
𝐵𝐼́-𝐻𝑂́ 𝐵𝑂𝑂𝐾𝑆
美好生活,時時相遇
屏東市街角書店 ✕ 安靜空間
#人文|#生活|#影像|#社會
🏠屏東縣屏東市公勤街84號
☎️08-7369079
📪bihobooks@gmail.com
🔗https://www.facebook.com/bihobooks
🔗https://line.me/R/ti/p/@754xeiax

avatar-img
7會員
52內容數
開店荊棘路。記錄我在屏東披荊斬棘和貴人相助的故事。 在籌設書店的日子裡,每天利用半小時,回顧當天發生什麼事(盡量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遇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秋連假第一天,書店裡的一群人度過心靈飽滿的上午,直叫人ㄕㄡˋ不了。參與的讀友,可以利用這三天好好消化今天的收穫和肉肉。
書店新朋友樂見屏東市小角落出現了一家書店,在聊天中紛紛提出一些建議,比方說更明確的營業時間標示、網路上的積極曝光如建立Google Map商家、在書店舉辦聯誼活動(?),或是一起來做一些有趣的事。
盡力準備好把自己交出去,這個世界不會辜負有心人的。 前一篇文章是在灰心的情緒寫下的,萬分不想演變成免費開放的開幕沙龍,不過0729那天不僅來了有現場報名繳費的朋友,接著上了媒體版面也就算了,標題竟然直接出現店名!
書店7月底有場「精品畫冊製作的幕前與幕後」活動。我在月初寫好文案後,便開始針對TA分數天宣傳。原先的宣傳對象非常明確,鎖定文史同好。然而一個剛成立、默默無名的小書店,在同溫TA得不到預期的報名人數後,便採取下廣告策略。
這個月彷彿快速轉動。能靜下來寫7月第一篇文章前的幾小時,我待在裝修好的店裡,籌備細節到位,好準備營業。
這幾天在抉擇招牌樣式,閱讀了一篇《經典雜誌》在2022年出了一篇文章〈招牌是吸睛還是礙眼〉(以下簡稱〈招牌〉),我試著以這篇文章,梳理我在招牌用途上的真正需要而不是想要。
中秋連假第一天,書店裡的一群人度過心靈飽滿的上午,直叫人ㄕㄡˋ不了。參與的讀友,可以利用這三天好好消化今天的收穫和肉肉。
書店新朋友樂見屏東市小角落出現了一家書店,在聊天中紛紛提出一些建議,比方說更明確的營業時間標示、網路上的積極曝光如建立Google Map商家、在書店舉辦聯誼活動(?),或是一起來做一些有趣的事。
盡力準備好把自己交出去,這個世界不會辜負有心人的。 前一篇文章是在灰心的情緒寫下的,萬分不想演變成免費開放的開幕沙龍,不過0729那天不僅來了有現場報名繳費的朋友,接著上了媒體版面也就算了,標題竟然直接出現店名!
書店7月底有場「精品畫冊製作的幕前與幕後」活動。我在月初寫好文案後,便開始針對TA分數天宣傳。原先的宣傳對象非常明確,鎖定文史同好。然而一個剛成立、默默無名的小書店,在同溫TA得不到預期的報名人數後,便採取下廣告策略。
這個月彷彿快速轉動。能靜下來寫7月第一篇文章前的幾小時,我待在裝修好的店裡,籌備細節到位,好準備營業。
這幾天在抉擇招牌樣式,閱讀了一篇《經典雜誌》在2022年出了一篇文章〈招牌是吸睛還是礙眼〉(以下簡稱〈招牌〉),我試著以這篇文章,梳理我在招牌用途上的真正需要而不是想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就像一道道帶著濃厚香氣的家鄉味,每翻開一頁,記憶便被帶回到小時候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裡有黑豬肉的香氣、有煙霧繚繞的湯鍋、還有兒時味蕾的回憶。當我在桃園慈文國中附近的一家小攤上品嘗黑白切,隨著每一口下肚,書中的文字似乎浮現眼前,彷彿讓人再度置身於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兒時
Thumbnail
颱風天最應景的大概就是泡麵罐頭,只出門去健身一番,然後把這本說豬說得從頭到腳、淋漓盡致的散文看完,聊慰沒能大吃大喝、到處都是風災新聞的日子。 說到豬,亞洲應該是最能吃豬的地方,總聽說歐美不放血的豬肉極其腥臭,以致出國到西方總是吃牛吃羊吃魚就是不吃豬。而打趣的朋友也觀察到豬雜等內臟,在超市的擺放區是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臺灣養豬產業遭遇大規模口蹄疫疫情後,「東園食品」蔡家三姐遭受重創。這篇文章講述她如何在逆境中秉持樂觀進取的態度,與家人團隊努力打拼,在產品上皆採用非油炸方式,並融入新意與傳統,創造出多款口味獨特的產品。文章內容適合使用「食品工廠」、「臺灣伴手禮」、「臺中市獎項」等關鍵字。
Thumbnail
本身自詡為內臟狂好者,有幸室友也有一樣的「食性」,每次吃麵攤必定會點滿一桌小菜:除了滷蛋海帶基本班底外、麵腸、豬舌、豬頭皮…都整齊的排列在盤中,淋上古早味蒜味醬油再灑上一把蔥花,一口小菜搭配一口麵好滿足。
Thumbnail
來到百貨公司,朋友問吃甚麼。我逛了一圈不知道要吃甚麼。於是點了常吃的滷肉飯肉羹套餐還加燙青菜。朋友笑說我點了她想吃的,於是她去吃別種了。 滷肉飯是一道充滿了人情味的台灣小吃。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小丁,經過多道工序精心滷製而成。滷汁中混合了醬油、冰糖、米酒、五香粉等多種調料,經過長時間的熬煮,豬
Thumbnail
拜讀洪愛珠書寫蘆洲經驗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書中專文介紹在地小吃「切仔麵」店家,包括「大廟口」、「添丁」、「大象」、「和尚洲」、「鄭記豬母」、「阿三」、「阿榮」、「鴨霸」、「周烏豬」……等,此外,ptt鄉民也大推「阿郎」。  之前只去過「添丁」和「周烏豬」,五月份陸續至「大廟口」、「阿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Terminal 21的美食節上的探索。她發現了脆皮豬手,並分享了對這種新烹調方式的看法。她還談到了他在美食節上的其他發現,以及對各種食物的喜好和厭惡。
Thumbnail
曾經,住處附近一間名為「黑白切」的小吃店讓我愛上,但也在宣告歇業之後讓我有些悵然若失。 「黑白切」到底賣的是什麼?其實就是所有想得到的台灣庶民美食,舉凡切仔麵、滷肉飯、米粉湯等等,還有所有關於「豬」的各式庶民料理,都是台灣人最熟悉也熱愛的好滋味。 作者傅士玲在這本書中帶領我們穿梭大街小巷,讓
Thumbnail
店名:小饃仙肉夾饃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新中街135號 營業時間:[每天:8:00-13:00][週一公休] 有次上班時我姐姐說發現了一間叫肉夾饃的食物 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台灣的,因為印象中肉夾饃這個詞 我只有在大陸抖音看過 之後我就叫我姐姐幫我去買這一家的早餐讓我上班吃 殊不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就像一道道帶著濃厚香氣的家鄉味,每翻開一頁,記憶便被帶回到小時候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裡有黑豬肉的香氣、有煙霧繚繞的湯鍋、還有兒時味蕾的回憶。當我在桃園慈文國中附近的一家小攤上品嘗黑白切,隨著每一口下肚,書中的文字似乎浮現眼前,彷彿讓人再度置身於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兒時
Thumbnail
颱風天最應景的大概就是泡麵罐頭,只出門去健身一番,然後把這本說豬說得從頭到腳、淋漓盡致的散文看完,聊慰沒能大吃大喝、到處都是風災新聞的日子。 說到豬,亞洲應該是最能吃豬的地方,總聽說歐美不放血的豬肉極其腥臭,以致出國到西方總是吃牛吃羊吃魚就是不吃豬。而打趣的朋友也觀察到豬雜等內臟,在超市的擺放區是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臺灣養豬產業遭遇大規模口蹄疫疫情後,「東園食品」蔡家三姐遭受重創。這篇文章講述她如何在逆境中秉持樂觀進取的態度,與家人團隊努力打拼,在產品上皆採用非油炸方式,並融入新意與傳統,創造出多款口味獨特的產品。文章內容適合使用「食品工廠」、「臺灣伴手禮」、「臺中市獎項」等關鍵字。
Thumbnail
本身自詡為內臟狂好者,有幸室友也有一樣的「食性」,每次吃麵攤必定會點滿一桌小菜:除了滷蛋海帶基本班底外、麵腸、豬舌、豬頭皮…都整齊的排列在盤中,淋上古早味蒜味醬油再灑上一把蔥花,一口小菜搭配一口麵好滿足。
Thumbnail
來到百貨公司,朋友問吃甚麼。我逛了一圈不知道要吃甚麼。於是點了常吃的滷肉飯肉羹套餐還加燙青菜。朋友笑說我點了她想吃的,於是她去吃別種了。 滷肉飯是一道充滿了人情味的台灣小吃。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小丁,經過多道工序精心滷製而成。滷汁中混合了醬油、冰糖、米酒、五香粉等多種調料,經過長時間的熬煮,豬
Thumbnail
拜讀洪愛珠書寫蘆洲經驗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書中專文介紹在地小吃「切仔麵」店家,包括「大廟口」、「添丁」、「大象」、「和尚洲」、「鄭記豬母」、「阿三」、「阿榮」、「鴨霸」、「周烏豬」……等,此外,ptt鄉民也大推「阿郎」。  之前只去過「添丁」和「周烏豬」,五月份陸續至「大廟口」、「阿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Terminal 21的美食節上的探索。她發現了脆皮豬手,並分享了對這種新烹調方式的看法。她還談到了他在美食節上的其他發現,以及對各種食物的喜好和厭惡。
Thumbnail
曾經,住處附近一間名為「黑白切」的小吃店讓我愛上,但也在宣告歇業之後讓我有些悵然若失。 「黑白切」到底賣的是什麼?其實就是所有想得到的台灣庶民美食,舉凡切仔麵、滷肉飯、米粉湯等等,還有所有關於「豬」的各式庶民料理,都是台灣人最熟悉也熱愛的好滋味。 作者傅士玲在這本書中帶領我們穿梭大街小巷,讓
Thumbnail
店名:小饃仙肉夾饃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新中街135號 營業時間:[每天:8:00-13:00][週一公休] 有次上班時我姐姐說發現了一間叫肉夾饃的食物 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台灣的,因為印象中肉夾饃這個詞 我只有在大陸抖音看過 之後我就叫我姐姐幫我去買這一家的早餐讓我上班吃 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