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E學校 樂玩科技(一) 旋轉發射

THE ONE學校 樂玩科技(一) 旋轉發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衛星大戰早已開打,從太空中的星鏈如何佈局,一路打回地面的發射技術。

目前把衛星送上太空,大抵都是採用高耗能與高污染的火箭來載送,但既然「擲遠」競賽可以有標槍,也可以有鐵餅和鏈球;那火箭發射是不是也不一定都要學標槍,而是可以像鐵餅、鏈球,透過快速旋轉之後,讓火箭射出?

這不是未來科技,由Google和Air Bus資助設立的一家新創公司 SpinLaunch,已經在2021年10月22日試射成功。他們利用一部「離心機」將一個3公尺長的試射彈高速旋轉到時速8047公里後,於1毫秒內噴射至離地數萬英尺高。

raw-image



NASA已和該公司簽約,合作開發新一代的「太空彈射系統」,如果成功,每次發射成本將僅為50萬美元,約台幣1451萬元;而目前SpaceX的獵鷹9號一次發射費用則是6000萬美元,約台幣17億4000萬元。

究其原理,其實就是「向心力」與「離心力」(只是一種虛擬力)的操作。對學校治理的啟示是:「向心力越強,離心力越大」。

很多學校的課程圖像是由「核心團隊」建構,但常常是「核心團隊」內聚力越來越強,和教師群體的距離卻越來越遠;最後開發的結果不被大家認同與接受。

學校有「核心」團體(包括親師生),相對就會有很多「非核心」人士,很多人就會被沿「切線」方向甩出去!

反過來,如果我們想讓團體中的「搗蛋者」走人,千萬不要耍詐玩陰,應該正向積極地凝聚團體向心力,當向心力夠強時,就可以把他們甩入無垠的太空中。

avatar-img
李惠銘AMG的沙龍
86會員
10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創作不再是直觀感知與自然本質的對話;鑑賞不再是以身體經驗理解秩序與結構的過程;所有的藝術可能就會逐漸式微吧! 當然,藝術本來就是人類對自然的觀察、體驗與感受,隨著時代進展,可以有各種進行式,包括AI式、吉卜力式。 就像咖啡有義式和美式。 然而,美國咖啡原本也有著香醇口感,只是60年代咖啡豆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但是學校不能滿佈監視器,也沒有司法檢調與軍警,但是一有突發事件,就要負完全責任:包括學校應該是快樂天堂、教師都是聖哲賢人,校長則是全能的天神。 學校教育被如此賦予重任,其實也是榮幸之至,而且現在有AI幫忙,眾所期待的那個安全無害的快樂校園,就更可能實現了! 首先,當然還是多元課
教育部門應該也要設「外傷重症中心」,因為我們一直在玩「魷魚遊戲」~456人自相殘殺到僅剩一人的遊戲。 遊戲的潛規則就是,從小學到明星國中、第一志願高中到頂大,都是一路篩檢與淘汰的過程。班排不夠,還要校排第一;學生和學校都是要「考上第一」或「第一考上」,才會被看到。平常大家都說不要「第一」,只要「唯
如果創作不再是直觀感知與自然本質的對話;鑑賞不再是以身體經驗理解秩序與結構的過程;所有的藝術可能就會逐漸式微吧! 當然,藝術本來就是人類對自然的觀察、體驗與感受,隨著時代進展,可以有各種進行式,包括AI式、吉卜力式。 就像咖啡有義式和美式。 然而,美國咖啡原本也有著香醇口感,只是60年代咖啡豆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但是學校不能滿佈監視器,也沒有司法檢調與軍警,但是一有突發事件,就要負完全責任:包括學校應該是快樂天堂、教師都是聖哲賢人,校長則是全能的天神。 學校教育被如此賦予重任,其實也是榮幸之至,而且現在有AI幫忙,眾所期待的那個安全無害的快樂校園,就更可能實現了! 首先,當然還是多元課
教育部門應該也要設「外傷重症中心」,因為我們一直在玩「魷魚遊戲」~456人自相殘殺到僅剩一人的遊戲。 遊戲的潛規則就是,從小學到明星國中、第一志願高中到頂大,都是一路篩檢與淘汰的過程。班排不夠,還要校排第一;學生和學校都是要「考上第一」或「第一考上」,才會被看到。平常大家都說不要「第一」,只要「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