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僑Line我們,她回台灣了!我們五人Line群組《咖啡嗑》終於齊了。
我們曾是同公司的同事,當時相聚,大致上是理念相近,都喜歡吃喝玩樂,嘗試新鮮事物,人員最多時有七八人,一有機會就往外跑,國内外旅遊、特色餐廳,都是我們的選擇。當時以為只有如此,才不負青春。
提起當年勇,是部色彩繽紛的塗鴉作品。在那没有Google Map導航的年代,藉著雜誌、報紙及書籍的報導,還有不知從什麼先進打探的訊息,可是一呼百應,豪氣干雲。
有一次曼曼開車,眼前是面山壁,曼曼問:「往左、往右?快說!」,莉莉說:「往左。」,琇诱說:「往右。」,曼曼說:「要撞山啦……!」
日後提到這段,曼曼誇張的說話方式搭配著肢體語言,大家還是笑到前撲後倒。
有那麼好笑嗎?不曉得!在一起聊天,就是莫名的快樂。
記得一次下班後,要去小僑的家,她家位於郊區,小僑在家遙空,曼曼說:「我們現在的右邊有條很像是產業道路,怎麼走呢?」
小僑說:「妳就往上開,開上去會經過我家。」曼曼就開上去,我們内心想,小僑家有那麼偏僻?越開越不對,已經沒有柏油路,是石頭路,視野所見,再上去就沒路了。
再打電話確認,小僑說:「走錯了!」搞笑!還好曼曼駕駛技術太好了,在夜晚没有路燈照明下,還能在路一側面昰山坡的的產業道路迴轉,否則真的要呼叫吊車了。
「走錯路、又錯了。」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旅遊模式,有驚嚇也有驚喜。
墾丁是我們熟悉的景點,一心要開拓私房景點,有次開拓到迷路,就憑方向感感覺,在晚上七點從四重溪那座山穿出來,我們繞了一小圈的海路與山路。
後來在四重溪一家看起來的小小舊舊的店,吃了驚為天人的中式、原住民美食,好吃、便宜,簡直是太賺了,這才是真正的私房景點。好吃到隔天晚上,我們又從墾丁尾殺到四重溪去吃,果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春。」
琇琇是唯一還留在原公司上班的獨苗,這次帶小女兒同行。她提了在公司27年了,是公司第78名元老。她盤點了她的部門,還有5人年資比她久,她戲稱自己還是幼齒的,真是個好部門。
她對自己讀小一的女兒說:「媽媽認識這些阿姨的時間,超過人生的二分之一。」
是啊!那麼久!我們認識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
她又提到之前工作的部門,移到她隔壁她的辦公區域,聽到他們講電話的工作内容,她冒冷汗,想摀住耳朵不要聽,身體的不適感穿透全身。她後來可以換部門,是幸運,也是她的智慧,「年輕人應該是奮發向上.....」這是至理名言,但這不適用所有人。
她所說的不適感,我是感同身受。在那單位工作,真是要身心强大,方能勝任這類工作。她的前部門上司,後來身體也不好,提早優退。你要賺公司的錢,公司要榨乾你的精、氣、神。這幾年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企業社會責任是熱門關鍵字,不知員工身心健康放在第幾位呢?
「太好了!妳們都沒化妝。」小僑看到我們所說的第一句話。這事發生在今年一月,這些年,或許她忙、或許疫情,在今年前,我們四位和小僑有十年沒見面了。
「大家都沒變。」她感慨說到。
她指的沒變,不是指外貌,是不需要拼場,一些無謂的比較,從容貌、品牌、家庭、事業、老公小孩都在比的朋友,是不會進入我們的朋友圈,也不想進吧!
小僑這次回來,表示日後會更頻繁的回國。兩個小孩長大了,不再黏著媽媽。此行還考慮是否要跨足台灣的長照產業,不愧是小僑,用不完的精力。我只想著退休,她在想著創業,我們的人生觀有多大的不同啊。
我們先去小僑家,後來去了小僑預先訂的一家知名下午茶,只能排到下午三點半。餐廳外面景致好,每種咖啡有不同風味,甜點看上去就是可口,那麼偏僻的甜點屋,那麼多人潮,全拜如今資訊發達。
現在只要東西夠好吃,就算開在田中央、深山中,只要口碑傳開,自有人潮。
我們點了六份甜點,老慣例,切成5份,大家分著吃,什麼口味都品嘗到。我們都是咖啡控,就連咖啡我們也可以分享,沿著杯緣,分著區域喝。有些人覺得不衛生,我們覺得還好,多年來,我們一向如此。
我人生大部分的吃喝玩樂,都跟這群朋友廝混。後來大家因各種原因,陸續離職,在人生的黃金年代,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有人風光無限,有人平凡打工掙錢,我也是和其中兩三位偶有連絡。我們深知要再回去共同長途旅行的日子,是回不去了。
原以為緣分已盡的友誼,拜科技所賜,建立了Line群組,才沒有在大家最忙的年齡,斷了音訊。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的line群組,沒有早午晚安圖,也甚少有拜年過節圖。只在久久沒見面時,一人響應,大家約一約,少則三人,多則五人全員到齊,吃飯、喝酒……
我們很少相聚,卻沒有生疏感,仍有說不完的話,說起以前的出遊,會有不同的版本,記憶是獨有的符號,人人有不同的詮釋。
小邱曾是我們的一員,在斷了連絡前,她曾問我:「我們是那種朋友?」我語塞。
她接著說:「我們是洒肉朋友,是只能共享樂的朋友。」她憤恨不平、失落的樣子,當時的我沒有接住她的情緒,後來她果斷地斷了所有人的聯絡。
現在,我想可以回答:「一直以來,我習慣獨自解決問題,來自我的自卑及自尊。離職後的我們,聚餐時,就像講故事般道出近況,心情也調適的差不多了。我是這樣處理。琇琇、小僑、莉莉、曼曼也是如此。
這些年或有人經歷離異、親人驟逝、手術、進加護病房、酗酒、精神上.......問題,都是下次聚餐才知曉,偶而也只是事發當時的單線詢問,並没指望對方要如何鼎力相助。
聊到過去的慘況,我們也會關心,更會的自我解嘲、調侃。人到中年,強化的能力是,把悲傷轉化成荒謬的鬧劇或喜劇。會如此,可能是我們是在職場相識的同事,已不是青春少年少女,所以習慣以整理後的情緒,去面對彼此吧!」
我想對小邱說:「在妳狀況不好的時候,Sorry!當時的我看不懂妳的無助,我知道妳是失望至極,存心斷了與我們的連繫。」
後來我們又到一家海產店用晚餐,出來時,夜幕低垂,月亮高掛,是滿月,今天是農曆十五,是個好日子,是《咖啡嗑》的小僑、曼曼、琇琇、莉莉和我的好日子。
願不在場的小邱、小德、大美,今天也是你們的好日子!
這些年下來,有五個人維持到line群組的產生也實屬不易。
什麼是友誼?是早晚的噓寒問暖?關注彼此的FB?定期的聚會?逢年過節的貼圖式的拜年?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