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十二個想死的少年,在其中一人的召集之下,來到廢棄醫院集體自殺。這個召集人設下一個規定,就是要全部的人討論過都同意才可以執行。這原本應該是簡單的事情,十二個人都想死,全部投同意就可以集體自殺了。可是現場不知道為什麼出現一具屍體,在場的十二個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在這樣的情形下,有些人投下了不同意票,討論也因為這樣得不斷地進行下去。電影的最後,大家選擇了不自殺,要一起活下去。
透過這部片,想要跟大家分享:
1. 要幫助想自殺的人,要能夠先看到他的痛苦
想自殺的人,一定是生命中有些情境讓他感到痛苦,而這些痛苦在某個當下超出他所能負荷的程度。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情境和痛苦,包括:一位不斷被霸凌到想死的少年 (2 鈍感) 、一位被霸凌到受不了而殺死對方的少年 (9 代償) 、一位因為喜歡的偶像自殺而選擇自殺的少女 (3 狂愛) 、一位不想繼續當沒有自我的偶像而選擇自殺的少女 (4 虛像) 、一位認為是自己害哥哥變成植物人而充滿罪惡感的少女 (12 罪惡感) 、一位母親以自己不乖為由強迫自己吃藥的少年 (8 軟弱) 、一位得到癌症快要死掉的少年 (5 絕望) 、一位得到皰疹的少女 (11 慾望) 、一位害怕被母親叫人殺死的少年 (10 憎惡) 、一位被父親拋棄的少女 (6 偏愛) 、一位至親都選擇自殺,自己想知道原因的少年 (1 實驗) 、一位認為自己有權利決定要不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少女 (7 復仇) 。
在角色的設定上,這部影片也是有巧思,安排了很多的互補。這樣的互補,讓他們成為彼此在自殺路上的挑戰。他們想自殺的原因受到了挑戰,要自殺的動力就變得比較弱。
2. 人們選擇活下來的原因:真實的連結和理解
真實的連結和理解是讓他們活下來重要的原因!和他人連結這件事,可以紓緩人在關係之中的痛苦。在關係中沒有任何連結的孤獨,讓我們痛苦。當我們擁有連結的時候,我們的痛苦就減輕了許多。一開始的連結就只是大家都想要自殺。後來在對話的過程中,他們開始理解彼此。這些是更加深刻的連結。
3. 因為有理解,所以能夠尊重他人真實的痛苦
影片其中有一段少女說自己想自殺是因為得到了皰疹,其中幾個人有點驚訝,皰疹不是絕症,為什麼會想自殺?可是後來都沒有再說話,因為他們都理解對方很痛苦,這樣的理解建立在大家都是想自殺才來到這邊。就是不論他的痛苦看起來多微不足道,可是這樣的痛苦讓她來到這裡,選擇要自殺。這其實有共通性的存在,也就是這些人背後的連結。
這其實也反映了一件事,就是痛苦是沒有辦法比較的!每個人的痛苦都是真實的痛苦,你覺得不痛苦的事情,可能別人覺得很痛苦。你覺得很痛苦的事情,可能別人覺得沒什麼。可是痛苦是主觀的,你覺得痛苦就是痛苦。當我們否定了對方的痛苦,其實就失去了和對方連結的機會。我們在親子或伴侶關係上也時常見到這樣的狀態,這其實是很可惜的事情!
最後祝福大家的痛苦都能夠被理解,也能夠和他人有深刻的連結!
-----------------------------------------------------------------------------------
更多影劇分析可以看這裡《用心看電影:走進影劇中你我的心裡》
想要看更多張銓諮商心理師寫的心理相關文章嗎?可以到《文章刊登平台及列表》尋找跟妳 / 你有關的文章喔!
假如妳 / 你願意依個人自身能力贊助心理創作者,讓更多人得到幫助,可以點選《在諮商中與美好相遇贊助連結》,選擇適合妳 / 你的方案,感謝妳 / 你可以讓善意傳遞出去!
P.S.本文曾授權給《Mood Deer》網站使用、圖片取自《yamMovie電影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