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原諒我,但是請你不要忘記我-從【可可夜總會】談家人間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選這部片?

  這部片很適合用來談家庭的各種議題,不論東方或西方文化都有的議題。家庭規則的議題、家庭忠誠的議題、原諒家人的議題。也可以看到死亡焦慮的議題。

這部片大概在講什麼?

  講一個孩子(米格爾)很喜歡音樂,卻出生在禁止音樂的家庭。這個家庭禁止音樂,一切都是因為這個孩子的曾曾祖父是一個音樂家,可是為了讓這個世界的人們都能夠聽音樂,所以選擇了離家,留下曾曾祖母一個人扶養女兒,也就是米格爾的曾祖母。曾曾祖母一個人要扶養小孩,非常地辛苦。她選擇做鞋子來扶養小孩,也決定了從此之後家裡面不能夠出現音樂

  可是米格爾喜歡音樂,他想要成為音樂家。在成為音樂家的路上誤打誤撞進入了亡靈世界,在裡面所發生的事情。(一開始誤會歌神是自己的曾曾祖父,後來發現自己的曾曾祖父是另外一個人)。


談家庭規則

  每個家庭都有一些規則,電影裡面米格爾家裡的規則是不能夠出現音樂。這樣的規則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同樣的,在進行家族諮商的時候,也可以發現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則。有一些家庭的規則是:一定要尊敬長輩,長輩說什麼都是對的。有一些家庭的規則是:不能夠表現出情緒。這些規則都其來有自,像是不能夠出現音樂,其實是曾曾祖母不願意家人再一次承受家人分離以及一個人面對生活的痛苦,看似強硬的規則,背後是很深層的愛。同樣的,一定要尊敬長輩的家庭規則,看起來很霸道,背後其實是長輩承擔著家族興亡的責任,這樣做能夠讓整個家庭延續下去。不能夠表現出情緒的家庭規則,也看起來不符合人性,背後是讓家庭暫時脫離情緒風暴,以維持家人正常生活的信念。


談家庭忠誠

  談家庭規則,一定要談到家庭忠誠。為什麼這些家庭規則能夠延續下去?很重要的是,我們對於家庭的忠誠。我們不斷地延續家庭規則,以維持對家庭的忠誠。因為家庭對於人太重要了,所以我們會對家庭保持忠誠。有時候甚至會忽略了自己的需要。這邊想要談到的,並不是不要保持對家庭的忠誠,而是有時候可以有一點彈性。剛才談到的那些規則背後都隱含著善意,可是太過於僵化的規則,會讓人在多變的生活中遇到阻礙。區辨什麼時候適合,什麼時候不適合,對於我們的生活是有幫助的。


談原諒家人

  家人也是人,活生生的人,會犯錯的人。家人的錯誤讓我們很痛苦,可是當我們沉浸在憤怒中,這樣的痛苦就好像被延長了。我們這麼痛苦,怎麼原諒家人?那些外遇的、拋家棄子的,我們怎麼原諒他們?電影裡面提到了一個很不錯的角度。我們可以不要原諒他,但是不需要忘記他。被記得,就是存在的方式。還有另外一個角度是我們可以不要原諒他,但是可以幫助他。這個部分就一定要談到我以前社工系的武自珍老師談伴侶關係的時候提到的,幫助彼此的概念。當我們承認彼此不完美,需要對方的幫助,比我們在關係裡面不斷地用自己的期待來要求對方好多了。接受人性的不完美,反而能夠減少很多關係裡面的衝突,真的一起度過多變的人生。

 

談死亡焦慮

  電影裡面有另外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部份。就是在亡靈的世界裡面,能夠被記得,才能夠存在。從存在主義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角度看,這其實展現出人們對於死亡的焦慮。亞隆在凝視太陽這本書裡面提到,能夠緩解死亡焦慮的方法之一是漣漪效應,就是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對於其他人有影響,知道這樣的影響傳遞出去,自己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就能夠比較不焦慮。想一想那些你對他人的影響,是很美的一件事。


  最後,我相信大家對於家人是又愛又恨,這一點都不奇怪,這只是再一次證明了你是人,你的家人也是人。想要改善家庭關係,可以從瞭解家庭開始。電影可以協助大家反思自己的家庭關係,也許能夠從中發現一點改變的契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諮商中與美好相遇
40會員
57內容數
張銓諮商心理師的部落格。在妳/你看不到自己的美好時,讓我告訴妳/你,我所看到的,妳/你本來就擁有的內在的、真實的美好!。合作邀約可來信:realcounselorcc@gmail.com
2023/10/31
  十二個想死的少年,在其中一人的召集之下,來到廢棄醫院集體自殺。這個召集人設下一個規定,就是要全部的人討論過都同意才可以執行。這原本應該是簡單的事情,十二個人都想死,全部投同意就可以集體自殺了。可是現場不知道為什麼出現一具屍體,在場的十二個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在這樣的情形下,有些人...
Thumbnail
2023/10/31
  十二個想死的少年,在其中一人的召集之下,來到廢棄醫院集體自殺。這個召集人設下一個規定,就是要全部的人討論過都同意才可以執行。這原本應該是簡單的事情,十二個人都想死,全部投同意就可以集體自殺了。可是現場不知道為什麼出現一具屍體,在場的十二個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在這樣的情形下,有些人...
Thumbnail
2023/10/31
  電影的開場是老公談到自己離婚過,他跟現任老婆約定好,結婚三年後要好好確認是不是還想要跟彼此繼續過下去。他抱持著忐忑的心情回家,不知道老婆會說什麼,結果一打開門,就看到老婆倒在地上,身上沾滿鮮血,一動也不動。他緊張得要死,正要打給119的時候,老婆睜開眼,喊了一聲"阿"。先生...
Thumbnail
2023/10/31
  電影的開場是老公談到自己離婚過,他跟現任老婆約定好,結婚三年後要好好確認是不是還想要跟彼此繼續過下去。他抱持著忐忑的心情回家,不知道老婆會說什麼,結果一打開門,就看到老婆倒在地上,身上沾滿鮮血,一動也不動。他緊張得要死,正要打給119的時候,老婆睜開眼,喊了一聲"阿"。先生...
Thumbnail
2023/08/21
  說實話,我本來不看好這部片的。我原本要去看《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第一章》,到了戲院才發現第三方網站的時間是錯的!於是我當機立斷,到附近另外一家戲院,看《逃出寧靜海》這部片。我心想,來電影院就是要用大螢幕看大畫面(我三年沒有進戲院了...),這部片至少有地球和月球的景可以看,就去看看吧!   
Thumbnail
2023/08/21
  說實話,我本來不看好這部片的。我原本要去看《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第一章》,到了戲院才發現第三方網站的時間是錯的!於是我當機立斷,到附近另外一家戲院,看《逃出寧靜海》這部片。我心想,來電影院就是要用大螢幕看大畫面(我三年沒有進戲院了...),這部片至少有地球和月球的景可以看,就去看看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那本難唸的經,燒了吧。 試試撰寫武俠或言情小說,迷人又可愛。
Thumbnail
家中那本難唸的經,燒了吧。 試試撰寫武俠或言情小說,迷人又可愛。
Thumbnail
家族系統排列的核心若是愛,就是對所發生的一切事件說「Yes」、「我同意」,將能連結到更大的可能,並且得到愛的品質與能力,在這狀況裡,即使他不愛我,我還是可以愛他的。 家族排列是發現即使生命中有苦難,也可以發現苦難背後有更大的訊息、有愛。
Thumbnail
家族系統排列的核心若是愛,就是對所發生的一切事件說「Yes」、「我同意」,將能連結到更大的可能,並且得到愛的品質與能力,在這狀況裡,即使他不愛我,我還是可以愛他的。 家族排列是發現即使生命中有苦難,也可以發現苦難背後有更大的訊息、有愛。
Thumbnail
為什麼選這部片?   這部片很適合用來談家庭的各種議題,不論東方或西方文化都有的議題。家庭規則的議題、家庭忠誠的議題、原諒家人的議題。也可以看到死亡焦慮的議題。 這部片大概在講什麼?   講一個孩子(米格爾)很喜歡音樂,卻出生在禁止音樂的家庭...
Thumbnail
為什麼選這部片?   這部片很適合用來談家庭的各種議題,不論東方或西方文化都有的議題。家庭規則的議題、家庭忠誠的議題、原諒家人的議題。也可以看到死亡焦慮的議題。 這部片大概在講什麼?   講一個孩子(米格爾)很喜歡音樂,卻出生在禁止音樂的家庭...
Thumbnail
祂們告訴她專注在自己身上,去療癒與轉變自己與母親互動時的創傷與情緒,讓自己的狀態與能量更加穩定,協助母親憶起曾經自己的美好,那麼她便會成為這個戲劇的主角,由她自身的改變,周圍的人們必然要配合她一起上演一段全新的戲碼,而按照她照顧自己、愛自己與平靜的狀態,創造一個新的未來。
Thumbnail
祂們告訴她專注在自己身上,去療癒與轉變自己與母親互動時的創傷與情緒,讓自己的狀態與能量更加穩定,協助母親憶起曾經自己的美好,那麼她便會成為這個戲劇的主角,由她自身的改變,周圍的人們必然要配合她一起上演一段全新的戲碼,而按照她照顧自己、愛自己與平靜的狀態,創造一個新的未來。
Thumbnail
我們聽過好多「沉浸式」的這個跟那個展覽或劇場, 好像讓人「泡」在某種情境之中,就是什麼了不起的體驗。 如果,讓你沉浸在無邊際的悲傷或困惑呢?
Thumbnail
我們聽過好多「沉浸式」的這個跟那個展覽或劇場, 好像讓人「泡」在某種情境之中,就是什麼了不起的體驗。 如果,讓你沉浸在無邊際的悲傷或困惑呢?
Thumbnail
《可可夜總會》的盛大背後所乘載的不只是「親情」二字,皮克斯想帶出的是更複雜的哲學命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被後人記得」是否就是所謂的終極意義?以亡靈作為主幹,本片不僅滿足了觀者對於死後世界未知的探索欲,同時也不將答案說死,請觀影人自由心證、對號入座──這次我們不僅要談「死」,甚至還要高調談「死」。
Thumbnail
《可可夜總會》的盛大背後所乘載的不只是「親情」二字,皮克斯想帶出的是更複雜的哲學命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被後人記得」是否就是所謂的終極意義?以亡靈作為主幹,本片不僅滿足了觀者對於死後世界未知的探索欲,同時也不將答案說死,請觀影人自由心證、對號入座──這次我們不僅要談「死」,甚至還要高調談「死」。
Thumbnail
也許這會比較像一篇給家長的信。
Thumbnail
也許這會比較像一篇給家長的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