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還沒死 -Not dead ye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原著小說 四十我就廢 (Confessions of a Forty-Something F**k up)


前陣子生活有點不太如意


覺得最近工作還有生活有點亂套,加上最近一直不停感冒


短時間內已經第二次流感了


在養病的這幾天朋友推我看這部影集


在Disney+就可以收看了非常方便,在床上一邊養病一邊看


看到他原著小說的標題可能會聯想到是給失意中年人的安慰


其實我覺得不光是這樣 應該是


儘管人生有一些不美好的地方,沒有活成你以為會活成的樣子


但不要害怕讓誰失望


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最嚴格批判自己的人,其實就是你自己



裡面有一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角Nell


碰到爸爸要來拜訪他,他很慌張 


因為他覺得他讓家人失望了


到了中年沒錢沒房子工作不夠體面,同期已經是主管自己還是小記者


沒有成立家庭,還是單身女子,需要與人分租.... 和小時候那個意氣風發說要改變世界的


小公主根本不是同一個女兒


只好打腫臉充胖子希望大家一起幫他騙爸爸


最後事實揭曉 爸爸說:你永遠不會讓我失望的 ,只要做你想做的我永遠都以你為榮


看到這裡,真的深有所感


其實與其說害怕父母,朋友,對我們失望



不如說其實最害怕的是“自己對自己失望了”


我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一篇文章


如果12歲的自己看到現在的自己


你覺得他會下怎樣的評語呢


在這個討論文下面,大多數的人都是跟年幼的自己道歉


“對不起,現在的我可能讓你失望了”



我倒是有點不一樣的想法,與其說讓年幼的自己失望


不如說當年的自己還懷抱很多純粹的夢想


如果沒有腳踏實地的努力還有超然的運氣,很多夢想終究只是在夢中才能擁有


12歲的我努力地編織對於美好未來的憧憬


現在的我努力的面對每一個現實帶來的挑戰


當年的我很好很努力,現在的我也是


只要自己不願意倒下,沒有人可以打倒你


如果覺得自己迷失在中年的生活中了


可以看看這部劇,你不孤單,大家都是


是部喜劇,不合口味最差可以捧腹大笑一下


接下來我來看看他的原著小說



avatar-img
88會員
151內容數
喜歡讀文字,活字中毒者,不過很少分享心得,只有偶爾不定時掉落的一些碎片 很喜歡研究美食,想推薦屬於自己的私房名單,不擅長批評所以只推薦自己喜歡的店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rik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和朋友約了咖啡店喝咖啡,朋友因為工作關係會晚點來 我就先在咖啡店拿起我的KINDLE一邊看小說一邊等他 最近在看一本小說 “選擇”(Choose) 偵探小說或是驚悚小說類型的 都蠻難以推薦的 不小心就涉及謎底或重要內容,所以一直以來每次想推薦讀者們這類型的小說我都有點不知道如
其實這本書我看完好一陣子了 一直沈浸在他的餘韻中,不知道要下怎樣的心得才能說明我閱讀時的感受, 一場百年難得一見的疫情改變了好多,是我直覺的第一感想 前幾天剛在跟朋友聊到疫情期間回台灣隔離的事情 現在看來就像是好久遠以前的事情一樣 隔離在當時有很多不方便還有痛苦的事情 現在都已能一
Because Barbie can be everything We can be anything 上週和朋友一起去看了芭比的電影,終於在日本上映了。 之前在網上看到很多台灣朋友分享的評論。因為 日本上映比較晚,我上週才剛看完。 我自己周圍朋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兩極。 然
您是否曾擁有書櫃中一本特別的書,每年都要從那裡取出,重新閱讀一遍呢? 我擁有數個書櫃,其中一區專門放置我經常參考的書籍,或是在工作上經常翻閱的書籍,同時也擺放幾本我特別喜愛的著作。 其中之一就是我每年都會讀取的書籍,《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Remember Who You
近期,我在各種地方都看到這本書的推薦,天生有叛逆因子的Norika,就一直抗拒去閱讀 直到最近,我回到台灣,在誠品書店發現這本書一直被熱烈推薦。想說,旅途中的飛行時光也可以趁機閱讀一下。
最近跟一位朋友キク有了一個有趣的對話。他從知名的大學畢業,學生時代就經常代表學校出外交流,並且是學生代表。畢業後,他進入了非常知名的企業工作。他天生活潑外向,容易與人打成一片,我一直以為他現在的工作就是他的天職。 前幾天,我們本來要一起搭東京納涼船,但我不小心買錯了時間,只好約另外一位朋友
和朋友約了咖啡店喝咖啡,朋友因為工作關係會晚點來 我就先在咖啡店拿起我的KINDLE一邊看小說一邊等他 最近在看一本小說 “選擇”(Choose) 偵探小說或是驚悚小說類型的 都蠻難以推薦的 不小心就涉及謎底或重要內容,所以一直以來每次想推薦讀者們這類型的小說我都有點不知道如
其實這本書我看完好一陣子了 一直沈浸在他的餘韻中,不知道要下怎樣的心得才能說明我閱讀時的感受, 一場百年難得一見的疫情改變了好多,是我直覺的第一感想 前幾天剛在跟朋友聊到疫情期間回台灣隔離的事情 現在看來就像是好久遠以前的事情一樣 隔離在當時有很多不方便還有痛苦的事情 現在都已能一
Because Barbie can be everything We can be anything 上週和朋友一起去看了芭比的電影,終於在日本上映了。 之前在網上看到很多台灣朋友分享的評論。因為 日本上映比較晚,我上週才剛看完。 我自己周圍朋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兩極。 然
您是否曾擁有書櫃中一本特別的書,每年都要從那裡取出,重新閱讀一遍呢? 我擁有數個書櫃,其中一區專門放置我經常參考的書籍,或是在工作上經常翻閱的書籍,同時也擺放幾本我特別喜愛的著作。 其中之一就是我每年都會讀取的書籍,《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Remember Who You
近期,我在各種地方都看到這本書的推薦,天生有叛逆因子的Norika,就一直抗拒去閱讀 直到最近,我回到台灣,在誠品書店發現這本書一直被熱烈推薦。想說,旅途中的飛行時光也可以趁機閱讀一下。
最近跟一位朋友キク有了一個有趣的對話。他從知名的大學畢業,學生時代就經常代表學校出外交流,並且是學生代表。畢業後,他進入了非常知名的企業工作。他天生活潑外向,容易與人打成一片,我一直以為他現在的工作就是他的天職。 前幾天,我們本來要一起搭東京納涼船,但我不小心買錯了時間,只好約另外一位朋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好久沒打開Disney+,上次打開好像是為了追南宮珉主演的千元律師,搞笑、不按牌理出牌,又順便主持公平正義是我很喜歡的風格之一。這次要看啥呢?各種清單按來按去,看到異能Moving,才猛然想起、誒~好像有朋友在line群組裡面說她3刷,巴啦巴啦多好看,於是好奇心使然點進去看看,果然開始了就很
2023台劇影集盤點!今年台劇產量豐富、類型眾多,重磅台劇更是一波波,類型涵蓋懸疑、推理、政治、愛情劇,到底哪些必追? 來跟大家分享我今年度很喜歡的5部台劇 《模仿犯》 Netflix華語懸疑影集,3/31上映。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推理小說《模仿犯》,原著中的馬義男是豆腐店老闆,台灣版變成宮
睽違九年,「星際異攻隊」這個系列也即將在此刻劃下謝幕的里程碑。雖然就結局看來我們所孰悉的異攻隊確實消失了,但相信異攻隊的精神仍會繼續活躍於漫威宇宙中。究竟《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3(星際異攻隊3)》能否再一次給予我們驚喜與感動呢?
汪達是一個極為矛盾的存在,擁有宇宙數一數二強大的力量,可以輕易單挑薩諾斯和奇異博士,但又極度脆弱、不堪一擊,到頭來,她也只不過是一個患有重度PTSD的20來歲女孩啊。 她的心從來都很小,小到只能裝下一家人,但命運似乎從來不允許讓她實現願望。
比起違背天性和他人合作,筆者更覺得在《洛基》甚至《漫威》的故事裡,我們都不是先有本性才行事,而是在各種可能性探索自己,才有了這麼多迷人的角色,在英雄之旅漸漸成長。
最近我訂閱了Disney+,最主要的原因是想看《靈魂急轉彎》,還有最近討論度非常高的WandaVision。從去年10月開始,迪士尼的策略導向以推銷串流平台為主。在公布的100部以上電影跟影集的計劃裡, 有80 %都在Disney+上面播出。
好久沒打開Disney+,上次打開好像是為了追南宮珉主演的千元律師,搞笑、不按牌理出牌,又順便主持公平正義是我很喜歡的風格之一。這次要看啥呢?各種清單按來按去,看到異能Moving,才猛然想起、誒~好像有朋友在line群組裡面說她3刷,巴啦巴啦多好看,於是好奇心使然點進去看看,果然開始了就很
2023台劇影集盤點!今年台劇產量豐富、類型眾多,重磅台劇更是一波波,類型涵蓋懸疑、推理、政治、愛情劇,到底哪些必追? 來跟大家分享我今年度很喜歡的5部台劇 《模仿犯》 Netflix華語懸疑影集,3/31上映。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推理小說《模仿犯》,原著中的馬義男是豆腐店老闆,台灣版變成宮
睽違九年,「星際異攻隊」這個系列也即將在此刻劃下謝幕的里程碑。雖然就結局看來我們所孰悉的異攻隊確實消失了,但相信異攻隊的精神仍會繼續活躍於漫威宇宙中。究竟《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3(星際異攻隊3)》能否再一次給予我們驚喜與感動呢?
汪達是一個極為矛盾的存在,擁有宇宙數一數二強大的力量,可以輕易單挑薩諾斯和奇異博士,但又極度脆弱、不堪一擊,到頭來,她也只不過是一個患有重度PTSD的20來歲女孩啊。 她的心從來都很小,小到只能裝下一家人,但命運似乎從來不允許讓她實現願望。
比起違背天性和他人合作,筆者更覺得在《洛基》甚至《漫威》的故事裡,我們都不是先有本性才行事,而是在各種可能性探索自己,才有了這麼多迷人的角色,在英雄之旅漸漸成長。
最近我訂閱了Disney+,最主要的原因是想看《靈魂急轉彎》,還有最近討論度非常高的WandaVision。從去年10月開始,迪士尼的策略導向以推銷串流平台為主。在公布的100部以上電影跟影集的計劃裡, 有80 %都在Disney+上面播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用日記手法寫成的小說,妮兒在面對失業、外遇和失去孩子等挫折後,透過獨立租屋、接案工作、寫感恩日記等方式,帶領自己走出失敗的錯覺,並成為說出每個女性心聲的podcaster和劇作家。她的成就不是因為好運,而是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慢慢累積才能得到別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Thumbnail
一部以真實人生作為劇情主軸的故事,描寫著一般人的日常,有點像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每天的日常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但很少人把這些日常寫成小說,過了心靈雞湯的年紀,想來點不是太重口味又有點生活的小說,這本應該是好讀且合適的。 以一年的月份為度,小說開始於一個不怎麼開心的開場,確實有很多人生的難題,並
倒霉兒已經完全沒有靈感了,寫自己死了可以嗎?是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才寫自己死。如果知道自己會死,還要去寫自己死嗎?我死了誰最傷心?自然是我的父母,假若是假死呢,是不是也不能給父母知道真相呢?因為這樣不好玩。真心可以學習,在這裡沒有了,想必這種事情給人不好的感覺。 倒霉兒照了照鏡子思考:生活其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三十歲失業後的困境,以及對自我的探索和反省。作者發現自己一直在取悅別人,卻沒有真正做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文章中提到了對商業類書籍、時事和日劇的喜好,並對網飛和迪士尼➕的觀點。作者期望與同樣面臨困境的人分享他的經歷。
三十歲之前,我活的很隨俗,大家怎麼過,我就怎麼做。雖然左右逢源,無事不順,但是每天我都覺得自己很噁心!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厭惡自己,一直到下班後,才稍稍心靈平靜。那時的我,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厭世吧!不是那種厭世,一定會被動來的,我不會主動去做!然後開始站在很多事情的對立面,不再是永遠受歡迎的人,但是我開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
Thumbnail
中年人說的話年輕人都不愛聽。那是因為,因為生而為人在心裡內在對自我的質疑、對他人的懷疑、對世界的不信任!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為那個「別人口中不好的自己」!而「年紀」是我們用來在時間裡尋找,尋找自己想要成為的樣貌!然後在年紀中,尋找到好好成為自己的方式!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也許因為有年紀了,看到周遭的年輕人再回頭看看以前的自己,似乎可以看到以前的影子,當下的心情一邊是感恩,一邊是感歎;感恩周遭這些年輕人讓我檢視以前的自己,感嘆自己曾經也是在迷茫中渡過。一個年輕同事感冒了一星期,我問她有否去看醫生?她給予的答案是:「沒有!」當下的我聽了是有點不高興的,我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用日記手法寫成的小說,妮兒在面對失業、外遇和失去孩子等挫折後,透過獨立租屋、接案工作、寫感恩日記等方式,帶領自己走出失敗的錯覺,並成為說出每個女性心聲的podcaster和劇作家。她的成就不是因為好運,而是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慢慢累積才能得到別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Thumbnail
一部以真實人生作為劇情主軸的故事,描寫著一般人的日常,有點像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每天的日常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但很少人把這些日常寫成小說,過了心靈雞湯的年紀,想來點不是太重口味又有點生活的小說,這本應該是好讀且合適的。 以一年的月份為度,小說開始於一個不怎麼開心的開場,確實有很多人生的難題,並
倒霉兒已經完全沒有靈感了,寫自己死了可以嗎?是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才寫自己死。如果知道自己會死,還要去寫自己死嗎?我死了誰最傷心?自然是我的父母,假若是假死呢,是不是也不能給父母知道真相呢?因為這樣不好玩。真心可以學習,在這裡沒有了,想必這種事情給人不好的感覺。 倒霉兒照了照鏡子思考:生活其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三十歲失業後的困境,以及對自我的探索和反省。作者發現自己一直在取悅別人,卻沒有真正做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文章中提到了對商業類書籍、時事和日劇的喜好,並對網飛和迪士尼➕的觀點。作者期望與同樣面臨困境的人分享他的經歷。
三十歲之前,我活的很隨俗,大家怎麼過,我就怎麼做。雖然左右逢源,無事不順,但是每天我都覺得自己很噁心!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厭惡自己,一直到下班後,才稍稍心靈平靜。那時的我,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厭世吧!不是那種厭世,一定會被動來的,我不會主動去做!然後開始站在很多事情的對立面,不再是永遠受歡迎的人,但是我開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
Thumbnail
中年人說的話年輕人都不愛聽。那是因為,因為生而為人在心裡內在對自我的質疑、對他人的懷疑、對世界的不信任!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為那個「別人口中不好的自己」!而「年紀」是我們用來在時間裡尋找,尋找自己想要成為的樣貌!然後在年紀中,尋找到好好成為自己的方式!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也許因為有年紀了,看到周遭的年輕人再回頭看看以前的自己,似乎可以看到以前的影子,當下的心情一邊是感恩,一邊是感歎;感恩周遭這些年輕人讓我檢視以前的自己,感嘆自己曾經也是在迷茫中渡過。一個年輕同事感冒了一星期,我問她有否去看醫生?她給予的答案是:「沒有!」當下的我聽了是有點不高興的,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