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與放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淨空老法師說,對於自己命中沒有的,很希望得到,那叫慳貪。對於自己擁有的,捨不得給別人,那叫慳吝。有人問祂老人家,有沒有辦法對治,祂回說,「唯有布施。」


布施的另一層意義就是「放下」,送出去。放下貪欲心,放下已經擁有的,給出去即是布施,即是放下,即是破煩惱,清淨心隨之而來,自利利他。


有一個富家千金,十分貪戀自己的外貌和衣著,每隔數月便要「進廠維修」,維持容貌在最佳狀態。這位千金的行頭多到需要兩間大尺寸的衣帽間才擺得下,卻捨不得送任何一咖包包或是一件衣物去慈善二手拍,每一個都是最愛。自己擁有很多,卻捨不得給別人,慳吝成性,導致煩惱滋生,擁有越多越煩惱,煩惱越多越慳吝,自尋煩惱即是如是。


有慳貪症的人,布施,可以放下對「貪」的欲望。有慳吝症的人,布施,可以放下對「捨」的煩惱。比如,有一些人房子太多,要請人管理、請人打掃,出租遇到奧客破壞要訴訟要上法院,種種煩惱族繁不及備載。有的人,只有一間房子,自住安心,沒有煩惱,把多餘時間拿來做公益,賺福報又賺清淨心,這才是真快樂。


清淨心才是人間富貴,欲與貪使我們淪陷,使我們煩惱增生,使我們擁有了還是不滿足不快樂。


#去慳貪

#破慳吝

#減法人生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淨空老法師講以前的僧人行苦行,沿路托缽,一天二食,意志堅定,也不貪舒服,日日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幾年之後成就非凡。反過來說,如果每天把僧人照顧得好好的,讓他吃好睡暖每日供養滿滿,這種護持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容易起懈怠心、名利心,是一種毀滅,毀僧修行。
記得以前的小學老師都會這樣鼓勵學生,「每個人各有優點,要善用自己的優點幫助別人。」現在的我,對這句話有更深的感想。生活總是這樣,一邊修心一邊頓悟,悟出來的一點一滴都是收獲。
有些人,走過寺廟,就算沒有進廟參拜,也會在門口駐留數秒雙手合掌以示虔敬。又或是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們看見至聖先師的雕像要脫帽敬禮表示尊敬。還有上課下課都要起身喊老師好、謝謝老師,這些基本且尋常的禮貌在在顯示學校對品德教育的看重,所以小學生對於尊師重道的義理已經在生活中實踐了。
一位在街頭賣口香糖的阿香婆婆,八十六高齡了,因為上了年紀,體力不佳,有時賣著賣著就坐在椅凳上睡著了。捧場的客人大都是年輕學子,不然就是上班族,年輕人看到阿香婆婆猶如看到自家阿嬤,不免因為移情作用而心生憐憫。
有些情侶或夫妻,總是喜歡問對方,我跟你媽同時掉到水裡,要先救誰? 問這種問題通常是女生,只為了被男人看重。然而,這樣的問題,是對自己的不看重,也不尊重對方,對老人家猶如燃了一把愚昧的氣燄,自輕也輕人。
有一個女人,平時不太跟鄰居朋友熱絡,生活很單純,每天起床就是顧家、顧先生、顧公婆、顧小孩。這個女人,菜也做得普普通通,倒很合公婆胃口,她也擅長煮小孩跟先生愛吃的那幾道菜,反正一、三、五輪著煮,先生小孩一樣吃得開開心心。
淨空老法師講以前的僧人行苦行,沿路托缽,一天二食,意志堅定,也不貪舒服,日日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幾年之後成就非凡。反過來說,如果每天把僧人照顧得好好的,讓他吃好睡暖每日供養滿滿,這種護持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容易起懈怠心、名利心,是一種毀滅,毀僧修行。
記得以前的小學老師都會這樣鼓勵學生,「每個人各有優點,要善用自己的優點幫助別人。」現在的我,對這句話有更深的感想。生活總是這樣,一邊修心一邊頓悟,悟出來的一點一滴都是收獲。
有些人,走過寺廟,就算沒有進廟參拜,也會在門口駐留數秒雙手合掌以示虔敬。又或是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們看見至聖先師的雕像要脫帽敬禮表示尊敬。還有上課下課都要起身喊老師好、謝謝老師,這些基本且尋常的禮貌在在顯示學校對品德教育的看重,所以小學生對於尊師重道的義理已經在生活中實踐了。
一位在街頭賣口香糖的阿香婆婆,八十六高齡了,因為上了年紀,體力不佳,有時賣著賣著就坐在椅凳上睡著了。捧場的客人大都是年輕學子,不然就是上班族,年輕人看到阿香婆婆猶如看到自家阿嬤,不免因為移情作用而心生憐憫。
有些情侶或夫妻,總是喜歡問對方,我跟你媽同時掉到水裡,要先救誰? 問這種問題通常是女生,只為了被男人看重。然而,這樣的問題,是對自己的不看重,也不尊重對方,對老人家猶如燃了一把愚昧的氣燄,自輕也輕人。
有一個女人,平時不太跟鄰居朋友熱絡,生活很單純,每天起床就是顧家、顧先生、顧公婆、顧小孩。這個女人,菜也做得普普通通,倒很合公婆胃口,她也擅長煮小孩跟先生愛吃的那幾道菜,反正一、三、五輪著煮,先生小孩一樣吃得開開心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切善惡的根本是自己的心,應當捨棄惡心劣意,生起慈心善意。「貪心」,概括而言指的是對別人所擁有的人、事、物等產生非分之想,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例如:貪財、貪名、貪他人之配偶、貪他人的工作成果…...。貪心的過患極為嚴重!很多人常會因為一念的貪心,而失去分寸與做事的準則,犯下無法挽回的錯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清淨心布施,果報難量 行布施不在於所布施的物品是多是少,它的殊勝處在於是否有清淨的信心,即使只有布施兩枚錢,所得到的果報也是難以衡量的。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Thumbnail
這一位很恭喜你,憂鬱症、躁鬱症都好了。你說:「還有殘餘,常常起負面等那一些。」這就是要修行,要修好心,修行不要修到僵化。比如修放生,「我要戒殺護生。今天要出放生的錢,我捐一千元希望這一切的如母有情都能離苦得樂。」把這一份祝福透過一千元的布施,一直到真的生靈都解脫,而且得到佛法的利益為止
Thumbnail
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資財智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行布施救度一切貧匱的眾生。《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救度一切貧匱母......聖救度母我敬禮。」什麼叫「貧匱」?資財貧,第二個比較嚴重叫「精神貧」。「資財」是世間上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車、沒有得吃,或身體不好等本錢比較不夠
Thumbnail
如何對治嫉妒?凡夫也可以利益眾生,例如:對眾生生起一剎那的饒益心,想方設法令他人心生歡喜,令一個眾生的心轉向正法,成辦一分善法也懂得迴向有情,總而言之,一切所做的善事皆是以利眾為基點而做,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私自利之心。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切善惡的根本是自己的心,應當捨棄惡心劣意,生起慈心善意。「貪心」,概括而言指的是對別人所擁有的人、事、物等產生非分之想,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例如:貪財、貪名、貪他人之配偶、貪他人的工作成果…...。貪心的過患極為嚴重!很多人常會因為一念的貪心,而失去分寸與做事的準則,犯下無法挽回的錯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清淨心布施,果報難量 行布施不在於所布施的物品是多是少,它的殊勝處在於是否有清淨的信心,即使只有布施兩枚錢,所得到的果報也是難以衡量的。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Thumbnail
這一位很恭喜你,憂鬱症、躁鬱症都好了。你說:「還有殘餘,常常起負面等那一些。」這就是要修行,要修好心,修行不要修到僵化。比如修放生,「我要戒殺護生。今天要出放生的錢,我捐一千元希望這一切的如母有情都能離苦得樂。」把這一份祝福透過一千元的布施,一直到真的生靈都解脫,而且得到佛法的利益為止
Thumbnail
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資財智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行布施救度一切貧匱的眾生。《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救度一切貧匱母......聖救度母我敬禮。」什麼叫「貧匱」?資財貧,第二個比較嚴重叫「精神貧」。「資財」是世間上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車、沒有得吃,或身體不好等本錢比較不夠
Thumbnail
如何對治嫉妒?凡夫也可以利益眾生,例如:對眾生生起一剎那的饒益心,想方設法令他人心生歡喜,令一個眾生的心轉向正法,成辦一分善法也懂得迴向有情,總而言之,一切所做的善事皆是以利眾為基點而做,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私自利之心。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