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心布施,果報難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清淨心布施,果報難量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大莊嚴論經》,在《大正藏》第 4 冊 279 頁下欄到 280 頁上欄。

行布施不在於所布施的物品是多是少,它的殊勝處在於是否有清淨的信心,即使只有布施兩枚錢,所得到的果報也是難以衡量的。

曾聽說有一個女人來到晝闇山,看到大家在山裡舉辦無遮大會,不論在家出家、凡夫聖者、卑賤尊貴,一律平等布施供養。

那時,這個女人在會場中乞食,親眼見到僧眾,心中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忍不住讚歎說:「善哉!聖僧!就如大海,是眾多寶藏聚集之處;大家都想要供養僧寶;可是,我竟然一貧如洗,沒有任何財物可以供養。」

說完之後,又摸遍自己全身上下,實在是什麼都沒有,於是再想:「啊!先前曾經在糞堆中找到兩枚銅錢。」於是,她就拿著這僅有的兩枚銅錢供養僧眾。

當時,僧眾中的上座比丘已證得阿羅漢果,能預知人心,而這位上座比丘時時保持正念、正知,察覺到這個女人具有深厚的信心,為了使她增長更多的功德,不等寺院中統理僧事的維那宣布,便站起來親自誠懇地為這位女人祝福祈願,並對大眾僧說:「各位大德僧!請聽我說!」接著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這個女人的心意,即使是大地及大海中所有的寶物,全部都能供養僧眾(在她的心來看,都能夠供養僧眾)。好好地用心觀察,為了修福而修道,希望能讓妳獲得解脫道,永遠脫離貧窮之苦。」

女人聽了之後,心中生起強大的信心:「就像法師所說的,我做了難行之事,與布施一切的錢財珍寶並沒有兩樣(雖然她只是供養了兩枚銅錢,但是她的心量跟布施一切的珍寶並沒有兩樣)。」一種感傷與喜悅交集的心情頓時湧上心頭,於是五體投地頂禮歸依大眾僧,然後,將兩枚銅錢放在上座比丘面前,淚流滿面地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但願我生生世世中,能永遠脫離貧窮,常得歡樂,喜慶合集,不再和親友別離。我現在供養僧眾的果報,只有佛能瞭解,由於這樣的功德,得以快速地實現我的願望。所種下微小的善心,願能於此身中迅速地生起善根。」

女人下山後,來到一棵樹下坐著,樹蔭停留沒有移動,在樹蔭的上方,還有一片白雲覆蓋著。當時的國王因為夫人剛過世,外出散心,一眼看到白雲覆蓋樹蔭下的女人,生起愛戀之心,便將女人帶回王宮內,立為第一夫人。

女人心想:「之前我許的願,如今已稱心如意了。」便對國王說:「請準備豐盛的寶物及供養品,帶到晝闇山上供養僧眾,將這些寶珠瓔珞等種種財物,拿來布施。」

可是,這次上座比丘並沒有為第一夫人祝福祈願。於是,大家感到很好奇便問:「之前她還是貧賤女人的時候,雖然只有布施兩枚銅錢,上座比丘您還親自站起來為她祝福祈願;現在她成了國王的夫人,以珍寶瓔珞等種種財物布施,為什麼您反而不為她祝福祈願呢?」

這時,上座比丘對大眾僧說:「先前我為她祝福祈願時,並不是為了她所供養的財物,而是擔心這位女人心念雜亂,所以為她祝福祈願。」接著便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不是供養的錢財多,就能獲得大果報;只有殊勝難得的善心,才能獲得大果報。

這位女人之前布施時,將所有的一切全部捨出用來布施,這份心意的功德,只有佛的智慧才能瞭解,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如今雖然她所供養的財寶很多,卻不如當時發心的十六分之一。

如果以雜亂、污濁的心念布施,就像那些做買賣的商人,想要以少量的財物換取巨大的回報。

布施的財物雖然少,但若布施的心意殊勝廣大,未來所獲得的果報也是無量的。

就像阿育王以清淨心拿小堆的土供養佛;也像舍衛城裡的窮女人,以飯漿(飯漿,其實就是洗米的水,洗米水),以飯漿供養迦葉尊者一樣,所供養的都不是很貴重的物品。

不過,阿育王前生布施小小的土堆,而之後卻得到統御大地的果報;窮女人布施飯漿,得到投生天界的大果報。即使布施的物品很少,但是心意清淨廣大,得到的果報也是非常大的。

就好像一件潔白乾淨的衣服,以一滴油滴在上面,污垢油膩會逐漸擴散、增長。

又像是油滴到水中,油滴雖然微小,卻能遍布在池水上。

所以,應當知道:心念殊勝,果報才會廣大。」

這個經中有提到阿育王的前生,那時候他還是個小孩子,有一天遇到佛與阿難外出托鉢,這小孩子他很恭敬地拿一些土堆要放在鉢裡面。阿難尊者說:「你怎麼拿土堆放在鉢裡面?這個鉢是要來盛飯吃的啊!」佛知道這小孩子的發心很清淨,說:「給他布施。」就是因為阿育王的前生他有清淨的布施,而之後他統一了印度,就是經所說的,雖然布施小土堆,但是得到統御大地的果報。

這窮女人真的是非常窮,如果有人在洗米,把洗米水往外倒的時候,她就拿個破瓦罐來盛接,有時候接不到,經常都沒有飯吃。但是迦葉尊者說:「沒有關係!這洗米水也好。」她很恭敬地布施,而後來得到生天的果報。

這個故事的含意主要是說,並不是在財物的多少,而是在心的清淨與廣大。

我們大家一起共勉!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的:鼓聲不如好名聲!你再怎麼打鼓,傳的距離有限;但是如果為善的話,口耳相傳,那可以傳得很遠。特別是持戒,有清淨的戒香,甚至還能夠傳達到天上。 另外,人不斷地追逐名利、權力,卻不一定追得到啊!
說到「數量」,除了「物品的數量」之外,「心量」與業報也很有關係。如有一貧女,傾其所有換得一盞小油燈供佛,結果其他富有人家供佛的油燈都熄滅了,唯獨貧女這盞油燈還在燃燒。從「物質」的量上來看,油燈及油的量都很小;可是從「捨心」的量來看,貧女的心量比富裕人家的心量大多了,所以她所得的果報也大。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這個故事主要有幾個提示,就是說我們看到別人受苦的時候,不要起嫌恨心。自己要好好反省:如果我沒有起慈悲心,或者說沒有防範未然的話,說不定將來也會得到這樣的果報。就是我們思考要能夠想得深遠,自己有類似的毛病,應當要趕快消除,好好對治,要把握時光。
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的:鼓聲不如好名聲!你再怎麼打鼓,傳的距離有限;但是如果為善的話,口耳相傳,那可以傳得很遠。特別是持戒,有清淨的戒香,甚至還能夠傳達到天上。 另外,人不斷地追逐名利、權力,卻不一定追得到啊!
說到「數量」,除了「物品的數量」之外,「心量」與業報也很有關係。如有一貧女,傾其所有換得一盞小油燈供佛,結果其他富有人家供佛的油燈都熄滅了,唯獨貧女這盞油燈還在燃燒。從「物質」的量上來看,油燈及油的量都很小;可是從「捨心」的量來看,貧女的心量比富裕人家的心量大多了,所以她所得的果報也大。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這個故事主要有幾個提示,就是說我們看到別人受苦的時候,不要起嫌恨心。自己要好好反省:如果我沒有起慈悲心,或者說沒有防範未然的話,說不定將來也會得到這樣的果報。就是我們思考要能夠想得深遠,自己有類似的毛病,應當要趕快消除,好好對治,要把握時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印經之所以功德殊勝,在於三施具足。以金錢印經,乃「財布施」;經典乃佛陀宣說正法,造印流通者,具足「法布施」;有緣人接觸經典,因而破迷歸覺,此乃「無畏施」。故為最圓滿的布施功德。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此經道出 延命地藏菩薩的深弘誓願及無邊功德,若能虔誠念誦此經、憶念菩薩名
Thumbnail
很多人想做普施、做施食,但是很多人因為在國外,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信仰,還有傳統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想要在國外做普施成就這個功德、跟當地的鬼神結善緣,或用佛法來利益他,這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有一個「虔誠心」,虔誠心就是應該無所求。心完全沒有半點所求,這麼樣地清淨很難做到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導讀:   【
Thumbnail
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資財智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行布施救度一切貧匱的眾生。《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救度一切貧匱母......聖救度母我敬禮。」什麼叫「貧匱」?資財貧,第二個比較嚴重叫「精神貧」。「資財」是世間上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車、沒有得吃,或身體不好等本錢比較不夠
Thumbnail
                                                                                                         雜寶藏經卷第六 佛說有七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印經之所以功德殊勝,在於三施具足。以金錢印經,乃「財布施」;經典乃佛陀宣說正法,造印流通者,具足「法布施」;有緣人接觸經典,因而破迷歸覺,此乃「無畏施」。故為最圓滿的布施功德。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此經道出 延命地藏菩薩的深弘誓願及無邊功德,若能虔誠念誦此經、憶念菩薩名
Thumbnail
很多人想做普施、做施食,但是很多人因為在國外,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信仰,還有傳統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想要在國外做普施成就這個功德、跟當地的鬼神結善緣,或用佛法來利益他,這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有一個「虔誠心」,虔誠心就是應該無所求。心完全沒有半點所求,這麼樣地清淨很難做到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導讀:   【
Thumbnail
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資財智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行布施救度一切貧匱的眾生。《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救度一切貧匱母......聖救度母我敬禮。」什麼叫「貧匱」?資財貧,第二個比較嚴重叫「精神貧」。「資財」是世間上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車、沒有得吃,或身體不好等本錢比較不夠
Thumbnail
                                                                                                         雜寶藏經卷第六 佛說有七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