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認識你的伴侶,不要忽略了解他和母親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雖然很多人都抗議,為什麼每次談什麼,都要談到和「母親」的關係?就不能放過母親嗎?那和父親的關係呢?難道就不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人格發展或關係型態嗎?

關於這個問題,對於那些不了解心理觀點及心理治療理論的人來說,真的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能說明及解釋到讓他們通透理解,但對於任何一位接觸過、了解過「依戀情感模式」或是「主客體關係理論」的人來說,就能理解為什麼談一個人的人格養成及情感發展,「母親」絕對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而且是不可輕易就被取代的人。

試想,一個母親若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取代,那麼,我們就不需要這麼重視及關切親子關係的品質和相處,也不用在生命的初期,讓孩子認識有一位重要他人名為~「媽媽」。因為有「媽媽」的存在,許多孩子可以接受父親的缺席或陌生;因為有「媽媽」的存在,孩子即使生活環境不是很好,受盡忽視或羞辱,物質生活也很貧乏,他們還是要跟著他們的媽媽,希望和媽媽不要分開,可以一直在一起....

孩子渴望母親,搜尋母親的身影,是天性。這是孩子獲得生存所需要的情感滋養和撫慰,最重要的那一個人。其重要性勝過任何一個人。

然而,母親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人性和私欲,有自己的需求和缺失,所以,即使生命有機會讓他成為母親,負有「母親」的身份和位置,也不必然因為能生,就懂了如何教養。而母親性格的展現,和在她身上具有的依戀關係模式,和情感經驗,勢必也影響了她和孩子之間會發生各種情感衝突、利益衝突、性格衝突和創造了許多互動經驗;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這些情感相處所引發的連結、摩擦、衝突、侵佔...等等各種好的壞的互動經驗,都將成為孩子最早最早期的依戀需求情感對象。不論孩子要和母親分享或討好、請求或索取...這一段最早期的關係經驗,勢必形成一個孩子的情感依戀模式的原型,也成為他未來建立親密關係過程,會出現怎樣愛恨情仇情感拉扯或羈絆的最早資料庫來源....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0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4.3K會員
224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2025/04/08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劇集中,第三代女兒金明曾經以為會和初戀男友順利的結婚。他們交往了七年,男友也一直對金明很好,他們很相愛。 愛情或許是兩人的事,但婚姻就不是兩人的事,而是兩家的事。在重視孝順(順從)的社會環境下,婚姻很難只需要相愛的兩人相處就好。 所以,一切的風雲變色,就從金明遇到男友的母親之
Thumbnail
2025/04/08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劇集中,第三代女兒金明曾經以為會和初戀男友順利的結婚。他們交往了七年,男友也一直對金明很好,他們很相愛。 愛情或許是兩人的事,但婚姻就不是兩人的事,而是兩家的事。在重視孝順(順從)的社會環境下,婚姻很難只需要相愛的兩人相處就好。 所以,一切的風雲變色,就從金明遇到男友的母親之
Thumbnail
2025/03/25
《苦盡柑來遇見你》堪稱2025年上半年絕對要看的影集。雖然敘述著1950年傳統、保守的家庭故事,但無論是愛純(母)或是金明(女兒),都有著守護家人也愛惜自己生命的勇氣。 有別於傳統家庭的母親總是抑制女兒的價值,把女兒視為和自己一樣「沒價值」「麻煩」「要小心看人臉色」「要討好他人過日」的延伸,愛純的
Thumbnail
2025/03/25
《苦盡柑來遇見你》堪稱2025年上半年絕對要看的影集。雖然敘述著1950年傳統、保守的家庭故事,但無論是愛純(母)或是金明(女兒),都有著守護家人也愛惜自己生命的勇氣。 有別於傳統家庭的母親總是抑制女兒的價值,把女兒視為和自己一樣「沒價值」「麻煩」「要小心看人臉色」「要討好他人過日」的延伸,愛純的
Thumbnail
2025/03/06
撇開人為了生存和生活,在現代要求各種條件和資本的社會中,必須竭盡所能的工作,為五斗米折腰的「活得好累」外,另一種「活得好累」的心境,大部分是因不良童年經驗而來的「童年創傷」所導致的。 童年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這段童年的經驗將會形塑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和對這世界的認知概念⋯
Thumbnail
2025/03/06
撇開人為了生存和生活,在現代要求各種條件和資本的社會中,必須竭盡所能的工作,為五斗米折腰的「活得好累」外,另一種「活得好累」的心境,大部分是因不良童年經驗而來的「童年創傷」所導致的。 童年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這段童年的經驗將會形塑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和對這世界的認知概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小孩會脾氣這麼差,肯定就是被妳影響的。」 「妳難道不知道小孩會被媽媽影響情緒嗎?為什麼妳還繼續這樣?」 母親的掌控慾 母親的話語 母親的慾望 母愛的毒性 母親的怨念 母親的關愛
Thumbnail
「小孩會脾氣這麼差,肯定就是被妳影響的。」 「妳難道不知道小孩會被媽媽影響情緒嗎?為什麼妳還繼續這樣?」 母親的掌控慾 母親的話語 母親的慾望 母愛的毒性 母親的怨念 母親的關愛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即便她是我的母親。我都期待她不只是我的母親,還能完整保有她自己。後來她都說,全世界就只有她的孩子倆會給她臉色看!我都吐吐舌頭尷尬的笑著。我想那也是她對孩子最大的包容和退讓,這應該就是愛了!
Thumbnail
即便她是我的母親。我都期待她不只是我的母親,還能完整保有她自己。後來她都說,全世界就只有她的孩子倆會給她臉色看!我都吐吐舌頭尷尬的笑著。我想那也是她對孩子最大的包容和退讓,這應該就是愛了!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