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認識你的伴侶,不要忽略了解他和母親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雖然很多人都抗議,為什麼每次談什麼,都要談到和「母親」的關係?就不能放過母親嗎?那和父親的關係呢?難道就不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人格發展或關係型態嗎?
關於這個問題,對於那些不了解心理觀點及心理治療理論的人來說,真的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能說明及解釋到讓他們通透理解,但對於任何一位接觸過、了解過「依戀情感模式」或是「主客體關係理論」的人來說,就能理解為什麼談一個人的人格養成及情感發展,「母親」絕對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而且是不可輕易就被取代的人。
試想,一個母親若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取代,那麼,我們就不需要這麼重視及關切親子關係的品質和相處,也不用在生命的初期,讓孩子認識有一位重要他人名為~「媽媽」。因為有「媽媽」的存在,許多孩子可以接受父親的缺席或陌生;因為有「媽媽」的存在,孩子即使生活環境不是很好,受盡忽視或羞辱,物質生活也很貧乏,他們還是要跟著他們的媽媽,希望和媽媽不要分開,可以一直在一起....
孩子渴望母親,搜尋母親的身影,是天性。這是孩子獲得生存所需要的情感滋養和撫慰,最重要的那一個人。其重要性勝過任何一個人。
然而,母親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人性和私欲,有自己的需求和缺失,所以,即使生命有機會讓他成為母親,負有「母親」的身份和位置,也不必然因為能生,就懂了如何教養。而母親性格的展現,和在她身上具有的依戀關係模式,和情感經驗,勢必也影響了她和孩子之間會發生各種情感衝突、利益衝突、性格衝突和創造了許多互動經驗;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這些情感相處所引發的連結、摩擦、衝突、侵佔...等等各種好的壞的互動經驗,都將成為孩子最早最早期的依戀需求情感對象。不論孩子要和母親分享或討好、請求或索取...這一段最早期的關係經驗,勢必形成一個孩子的情感依戀模式的原型,也成為他未來建立親密關係過程,會出現怎樣愛恨情仇情感拉扯或羈絆的最早資料庫來源....
母親,是我們第一個情感依戀,並且身心共生的重要對象。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0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11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貶低自己換來友誼或任何關係,都是不健康的。 誇大自己、抬高自己,來控制或壓制關係,也一樣是不健康的。 這樣的關係,可能會因為一時的各取所需,而勉強形成,但日子久了,還是會走到山窮水盡,分道揚鑣。
要讓自我的自尊安穩,不任由他人的損害及抨擊,就需要注意是否能護衛自我的情感心理空間。也就是,你有獨立的情緒感受歷程,能允許自己有個體的感受和想法,這些都不需得到他人認同才能存在。 同時,不因情緒界限混淆、鬆散,讓他人的情緒輕易就能侵入到你的內在空間,佔據你的心理、影響你的生理....
你是不是常常自己默默地就擔心起來?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自己哪裡出錯?害怕哪裡有問題自己卻不知道? 如果是這樣,那麼,你的自尊屬於低自尊的狀態,不僅對自己很難肯定和認同,還不自覺的總是懷疑自己....
低自尊狀態的人,無時無刻不處在焦慮與惶恐中。他渴望的是外界的肯定與贊同,好舒緩自己總是懷疑自己不好的那份不安。在任何情況下,低自尊者得到一句批評(其實只是建議或個人評語),即便是具有建設性的評論,聽在自尊者耳裡,也會成為一句句否定及批評的敵意攻擊....
為什麼人的成長,一定要從痛苦及驚嚇的挫折後,才能開始呢? 為什麼人類的生活,不能從誕生後就永保安康、無缺無乏、幸福美滿呢? 若是真的如此,那人根本無從覺醒,無法從這一個被塑造及制約的世界清醒過來,探究自我存在的本質,又何來成長可言呢?
六種人格原型,象徵的是我們一生的人格成熟過程必須歷經的轉化課題。從一個剛剛誕生在這世界上的天真者開始,我們歷經幻滅的打擊與挫折,在一種因為現實殘酷存在而深感痛苦的磨練下,不得不面對自己這個個體若要活下去的命定任務和課題。
貶低自己換來友誼或任何關係,都是不健康的。 誇大自己、抬高自己,來控制或壓制關係,也一樣是不健康的。 這樣的關係,可能會因為一時的各取所需,而勉強形成,但日子久了,還是會走到山窮水盡,分道揚鑣。
要讓自我的自尊安穩,不任由他人的損害及抨擊,就需要注意是否能護衛自我的情感心理空間。也就是,你有獨立的情緒感受歷程,能允許自己有個體的感受和想法,這些都不需得到他人認同才能存在。 同時,不因情緒界限混淆、鬆散,讓他人的情緒輕易就能侵入到你的內在空間,佔據你的心理、影響你的生理....
你是不是常常自己默默地就擔心起來?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自己哪裡出錯?害怕哪裡有問題自己卻不知道? 如果是這樣,那麼,你的自尊屬於低自尊的狀態,不僅對自己很難肯定和認同,還不自覺的總是懷疑自己....
低自尊狀態的人,無時無刻不處在焦慮與惶恐中。他渴望的是外界的肯定與贊同,好舒緩自己總是懷疑自己不好的那份不安。在任何情況下,低自尊者得到一句批評(其實只是建議或個人評語),即便是具有建設性的評論,聽在自尊者耳裡,也會成為一句句否定及批評的敵意攻擊....
為什麼人的成長,一定要從痛苦及驚嚇的挫折後,才能開始呢? 為什麼人類的生活,不能從誕生後就永保安康、無缺無乏、幸福美滿呢? 若是真的如此,那人根本無從覺醒,無法從這一個被塑造及制約的世界清醒過來,探究自我存在的本質,又何來成長可言呢?
六種人格原型,象徵的是我們一生的人格成熟過程必須歷經的轉化課題。從一個剛剛誕生在這世界上的天真者開始,我們歷經幻滅的打擊與挫折,在一種因為現實殘酷存在而深感痛苦的磨練下,不得不面對自己這個個體若要活下去的命定任務和課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是一種特定形式的愛。 因為條件嚴苛且單一,這一種偏執往往在大眾的眼裡視為一種瘋狂的愛 也因為這樣的描述,會很熟悉地在熱戀的戀人身上看到。 是在母親期待裡誕生和長大的孩子。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是一種特定形式的愛。 因為條件嚴苛且單一,這一種偏執往往在大眾的眼裡視為一種瘋狂的愛 也因為這樣的描述,會很熟悉地在熱戀的戀人身上看到。 是在母親期待裡誕生和長大的孩子。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