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與學生時期的朋友L小姐見面。前陣子她換了工作,在目前任職的公司工作剛滿兩個月,我本身懂一點占卜,還記得求職期間,她因為求職的事情拜託我占卜好多次,但是找到工作之後,她好像沒有因此變得比較快樂。
職場的人際關係和適應問題依舊讓她鬱鬱寡歡。趁著研究所放暑假,我到她居住的城市找她玩,很悠閒自在的一段時光,但只要提到工作上的事,她的情緒明顯變得低落。
「要是不用工作,也有錢賺就好了。」這句話快變成L小姐的口頭禪。
雖然暫時回歸學生身分,我還是忍不住點頭附和。
S小姐是我在網路上認識很久的筆友,剛認識的時候,我們都是學生,話題無不圍繞在課業和興趣上面,後來我們前後步入社會之後,學生時期單純的煩惱被職場複雜的煩惱取代,如今,S小姐最常和我聊的話題就是何時要辭了現在的工作。
L小姐和S小姐的狀態讓我想起了我第一份工作,我在大學四年級下學期剛好碰到疫情大爆發,原本要赴中國江蘇實習被迫取消,礙於當時系上規定,四年級下學期所有學生都必須要校外實習,由於疫情大爆發時逢年假,原定年假結束,我就要到中國實習,系上又規定我在年假結束前找到新的實習。
最終,我在家人的幫助下到家人任職的公司實習,後來結束實習後,我通過內部轉正考試,繼續留在原單位工作。
那一年的實習和工作時間,我陷入很嚴重的自我懷疑和職業倦怠,每天醒來都覺得自己活著只是為了打卡上班下班,然後領著不算差也不算好的薪水,剛好身旁的大人觀念比較傳統,那時期儘管無數動過辭職的念頭。
但得到的總是「你還年輕,這份工作都還沒摸熟,多做個幾年上手就會比較順了。」、「現在工作那麼難找,妳在這裡待遇不差,幹嘛辭職?」等回應,尤其當時正是疫情嚴峻的時期,市場景氣委靡更是成了長輩勸我打消念頭的理由。
現在回頭去看我當時每天寫的工作日誌,還能看到我反覆自問要不要離職,還有自我鼓勵的字句。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意識到「舒適圈」這個詞的威力和可怕。
當時,我深深體驗到當一個人待在一個所有人都與自己想法不同的圈子,要堅持自己的初衷與想法,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和勇氣。尤其那些反對的聲音是出自對自己很重要的人口中之時。
後來我還是離職了,至今,我還記得接手我的工作的同事,一個年紀只大我兩三歲的女生,聽到我要離職一事,她的反應很大。
「為什麼要離職?外面工作又不好找。」她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著我。
我的第一份工作壓力並不大,職場人際關係單純,工作內容也不複雜。但要我說的話,大概就是缺乏了意義感。
回想當時,我最大的恐懼就是想到我未來的人生就在這樣子度過。
佛洛伊德說,人有生之本能與死之慾求。
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才華洋溢,再怎麼一無是處的我們,終究都只是人。想好好活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光是想活下去,是不夠的。
生之本能包含的是活下去,還有創造新的生命力,新的可能性。
清楚為何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清楚努力之後呢?我的人生會有何不同、對我未來的求職有什麼幫助、還是他人對我的看法會因此變好?
興許當時時因為有了這層次的思考,我才真正跳脫厭世又無助的迴圈。
幾個禮拜前,S小姐在訊息上說道。
「我真的好不想工作,但我需要薪水養活自己,每天都覺得好煩。人家不是很怕意外或是天災嗎?我倒是希望我明天早上一出門就遇到意外,這樣我就不用上班了,下輩子我也不想當人了。生而為人是對上輩子的懲罰吧。」
她的訊息讓我想到,我曾在工作日誌上寫下這麼一句話:「如果可以,我希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偶爾又對人生感到厭倦時,我的內心時不時會浮起那段話。
「不過,我的卡債還沒繳完。之前代購的漫畫還沒看,還有我去年購買的線上課程到現在都還沒上完,我要找時間來上。」
在我打這篇文章的時候,S小姐又傳來了新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