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亞戈.佛特《第二大腦》:數位筆記管理法

2023/11/2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提亞戈.佛特/譯者:陳文和/出版社:城邦文化

作者:提亞戈.佛特/譯者:陳文和/出版社:城邦文化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手寫方式保存筆記,最近感覺有些力不從心,想做一些改變。

一個月前,意外接觸了申克.艾倫斯《卡片盒筆記》這本書,以卡片記錄、重組資訊,這點挺吸引我,也想嘗試看看,但實行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以手寫卡片方式進行,某些流程過於繁瑣又重複,所以想轉型成數位筆記。

近期恰好遇上obsidian這款筆記軟體,很喜歡裡面「雙鍵」功能,但初次步入數位筆記領域,有些不知所措。慶幸,又一次意外的緣分,偶然看見有人介紹PARA管理法,溯源以後,終於找到了《第二大腦》這本書。

讀完後,果真不失所望,獲益良多。現在我管理筆記也是用PARA法,思緒瞬間清晰明朗,不再有被資訊淹沒的窒息感,整個人行動力提升了不少。對筆記管理有興趣或需要的人,非常推薦自己找這本書翻翻,一定有所助益。

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大致整理,好奇這本書的人歡迎繼續看下去!

何謂第二大腦?

第二大腦為數位筆記

筆記是奠定知識的基礎,人不能記得所有的事,而筆記可以,透過篩選與萃取資訊,留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行儲存。筆記可以作為外置硬碟記囤積所需資訊,進而解放大腦,使大腦不必焦慮於記憶是否完整,是不是有什麼沒記清楚明白,抑或是遺忘了什麼,大腦可以有更多時間用於思考、創造。

而比起傳統的手寫筆記,數位筆記的優勢在於資訊標籤化,可以被檢索,進而更快搜尋出所需資訊,再加上同步儲存的功能,人們可以不限裝置、地點,到哪都可以輕鬆做筆記。

第二大腦的功能

第二大腦主要有四大基本功能:

構想具體化

筆記能將思緒化為文字,繼而使模糊籠統的想法變得清晰明確,讓構想能加以編輯、遷移,又或是重新打亂,重組構思,使之具體可見。

連接想法

創意源自於連結想法,也就是聯想

筆記能把思維各異的材料匯聚一塊,思考、聯想,找出關聯,又或是激盪新想法,進而創新。

與時俱進

創意並非一蹴而就

好的想法通常要累積,慢慢熬,才會在某一瞬間突然發現。

第二大腦便是口鍋,把所有經歷、日常素材、突發靈感……通通加入這口大鍋,慢慢攪拌,小火熬煮,隨著時間的積累,內容物越來越豐富,就能碰撞出新滋味。

強化觀點

第二大腦可蒐羅各式各樣的資訊、想法,但它主要的功能是在於形成自己的思維

要有思維,最重要便是如何表達,而表達不僅僅在於傳達資訊,而是如何詮釋資訊

例如創作,便是將資訊重組,重新詮釋,同種主題,可以有成千上萬的呈現方法。若陷入創作瓶頸,有可能只是因為素材不足,還未積累到足夠的量,無法引發質變。

如何打造第二大腦?

想要打造第二大腦,就必須進行知識管理,記憶、連結、創造是必經過程。基於此理,作者創建CODE法

CODE法主要用來輸出、生產、創造,其中C為獲取,O為組織,D為萃取,E為表達,而這四大步驟恰恰便是構建第二大腦的核心。

C:獲取

第二大腦主要由資訊支撐搭建。

資訊是生活的必須品,如同飲食,攝取需要控制,暴飲暴食只會搞壞身體,而掠取過多資訊也只會消化不良,囤積被遺忘。

所以,資訊的蒐集必須要有一套標準,知所取捨,有捨才能有得,標準如下:

  1. 個人興趣嗜好
  2. 對於現在或是未來是否有用處?
  3. 是否與自身密切相關?
  4. 是否具有啟發性?
  5. 是否能影響或是改變自身的思維模式?
  6. 是否能引起共鳴?

精選筆記內容,用自己的話寫,思考才能被外化,有易於寫作,而寫作又能促進思考,形成正向循環。

O:組織

外在環境會影響內在思維,第二大腦不僅僅只是筆記,更是一種數位環境,由自己打造的數位環境。

數位環境若是雜亂無章,要在其中找資料,進行聯想,發散思維,便會遭遇重重阻礙;若是整理得有條不紊,清晰明朗,更有利於思維運轉,要運用筆記就顯得更輕而易舉。

基於此理,作者提出PARA法。p為專案,A為領域,R為資源,最後一個A為檔案庫

資訊應依照其功用,分別放入此四個資料夾中,而不是依主題。依主題分類,只會增加分類的時間成本,且資料愈積愈多後,分類會變得更加複雜,有用的資訊將會淹沒其中。

P:專案

專案,短期的任務目標,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某目標。

在此期間內,一切對於其目標有影響的資訊,皆可放入此任務目標底下,也可創建專案啟動檢查表

專啟動檢查表可以包含:

  1. 對專案的想法
  2. 檢視有無相關筆記
  3. 搜尋檔案夾是否有遺漏資訊
  4. 將相關資料搬移到專案裡
  5. 創建專案大綱與計畫
  6. 訂定目標與成功標準
  7. 設定啟動時間

完成目標,獲得一定成果後,也可將為專案設計完成表,內容包含:

  1. 標記專案完成
  2. 將專案移至完成區
  3. 將裡頭的資訊依其效用分配到其他資料夾
  4. 將專案移至檔案庫
  5. 總結成果

依具體專案管理資訊,可以督促任務目標的進程,加強生產力,避免拖延,也可屏棄無關事物,專心致志於欲做之事上。

A:領域

領域,為長期追求的事物,沒有明確的截止日期,也沒有明確目標,但可以設定標準

以個人領域舉例,可以是烹飪、寫作、健康、理財……一切有興趣或必要的事物都可歸納至領域資料夾,也可以設個目標,譬如一個月內要學幾道菜、一天寫幾百字、每週運動幾小時、限制一個月開銷量……諸如此類。

同理,工作方面,可以是行銷、產品研發、合作與溝通……只要是長期想要關注的面向,抑或想提升的能力皆可放入領域資料夾之中。

R:資源

資源,為未來可供參考的事物

資訊包羅萬象,不一定都能容納進專案或領域資料夾內。若皆不適合放進現有的資料夾,但又覺得重要、感興趣,抑或預感有一天應該用得到,就可以放進資源資料夾封存,以備日後參考。

A:檔案庫

檔案庫,可以當成冷凍庫,任何已完成或不再感興趣的資訊皆可塞進檔案庫,做冷凍處理。

如此,資訊既不會囤積,也不會佔視線,使人分心,以後若突然有需要,也能隨時取用。

D:萃取

筆記能否在未來保存與應用,取決於可發現性

所謂可發現性,也就是資訊可以被發現的程度。若是所有訊息糾結成團,亂如麻,連個頭緒都理不出,那無論怎麼累積所需資訊都是徒勞,不能被發現的訊息跟不存在沒兩樣

萃取資訊,就是為了提升可發現性,為此,作者提出累進式摘要法

累進式摘要法,簡要來說就是逐層萃取重點。首先,把欲摘錄之字句挑出重點句加粗體;第二步,在重點句裡選出關鍵字,添上螢光色做標記;第三步,做摘要,以自己的話,用條例方式概括重點。

如此,每則筆記一眼望去,脈絡清晰可見,能節省在筆記裡搜尋資料的時間,連接資訊更是輕而易舉。

E:表達

有了輸入,就該輸出,也就是表達。

表達,是人與人思維碰撞的媒介,交流的基礎,有來有往,才能迸發出更多的奇思妙想。但好的表達談何容易,筆記與表達又有什麼關聯?

做個比喻,如果說人人都是一座孤島,那表達便是連接島嶼的橋樑,那橋梁該如何建造?

筆記,就是最好的建材。

當我們在表達,或是創造,過程裡肯定會生成許多草圖、半成品,或是用不上的靈感,作者將這些過程生成物,稱作中間產物

這些中間產物便是搭建橋樑的最佳建材,以思緒重組、再創造、統整、黏合,便能與他人產生交流、碰撞,或許會衝擊原本的思維生態,面臨浩劫;或許會誕生出更美妙,使思維生態更豐富且多元。如此,孤島最終也能變得如星系般宏偉,各自運行,照耀彼此,而熠熠生輝。

結語

第二大腦是數位筆記,也是工具,它的定位在於幫助記憶與表達,使大腦能從資訊狂浪中脫身,建立與外在世界的連結。

只要有所連結,自身思維必會受其影響。我想,使用工具也是一樣道理。

開啟第二大腦後,我感覺我的蒐集資料的方向明確許多,我知道我想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焦慮不再找上我,有種掌握住自身的真實感。

現在,我連做筆記都可以感到單純的快樂,因為我知道我正在創造自己的資產,不是為記而記,也不是為了應付他人、工作、學業,就只是為了自己。

我想,做筆記也是在構築自己吧。

2會員
6內容數
乘興書樓,乘興遨遊,題材不限,隨意記錄閱讀蹤跡,開闢一座能回味的書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