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UP WEEKEND金澤會前活動

東京裏物語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2023/11/08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時隔一年,我再度重返STARTUP WEEKEND(創業週末)這個戰場,只是這次我的立場不是參加者,而是主辦單位。之前某個系列文章中也有提及STARTUP WEEKEND(這篇後半),而這次我身為工作人員,在比較有餘裕的情況下,想要好好紀錄這個讓人升壓到極致的工作坊。

這次的會場金澤未來都市創造館,是改造廢校而成的公營設施。

這次的會場金澤未來都市創造館,是改造廢校而成的公營設施。


本日工作坊:創造未來起點IDEA的方法(未来起点のアイデアの作り方)

這次事前體驗工作坊的題目我怎麼翻譯都不太順,也許讀完整段以後大家可以比較了解這個標題的意義吧?(本末倒置w)

今天引導師中本再度從東京風塵僕僕來到金澤,他開場就說明在創造新商品與服務時,有很多種不同的手法,可以用邏輯推演、客戶訪問、還有現在企業常用也常失敗的方式:以現有資源去尋找客群。

而這次未來起點的回推也是手法之一,這個工作坊有以下五個步驟。

1.想像

每個小組以文化、環境、科技為分類,想像100年後的世界。在限制時間內把每個想到的每個關鍵字各寫在一張便利貼上,寫越多越好。

2.情境

試著想像這樣的世界裡會發生什麼事?人們會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3.回推

這個問題要是反推到現代的話,會是什麼樣的狀況?

4.起點

利用最低限度的人力、資源、技術力可以設計成什麼樣的服務或是商品?

5.對話
每組上台發表並互相給予評價。


「好不容易來了卻坐在那裡滑手機不覺得太浪費了嗎?王桑你去第二組吧!」

「...欸?喔...」

就這樣我再度被迫參加了工作坊。

引導師中本的講話腔調是很像司儀的朗讀腔,講話流暢度跟活動引導流暢度都是一流的。

引導師中本的講話腔調是很像司儀的朗讀腔,講話流暢度跟活動引導流暢度都是一流的。

不管什麼工作坊,重要的都是成員。跟什麼人一起參加,會大幅影響每次工作坊的成果還有心情。我們這組的成員有一個高二的妹妹;據說現在日本高中大學教育也加入許多專案式學習與創新創業相關課程,所以參加的高中大學生們,很多比一般大人對創業更有概念,頭腦更靈活,知識量也更多。

另一個是補習班老闆,因為兒子要參加正式活動,所以先代替兒子來探探路。第三個是學校的職員,是個話超級多的阿姨,最後一個因為遲到所以沒趕上自我介紹,是個講話很慢的阿姨。

跟這些人工作起來有一種鬼打牆的感覺,這種感覺最大源頭是來自對現況認知跟資訊量的差異。我參加過兩次創業週末,本身工作有重疊到地方創生跟社會創新圈、當過專案型公務員、也自己開過公司,因此常常需要去上網搜尋或去實地造訪各類案例,偶爾也聽朋友們分享各業界的事。

因為懶惰,所以有需要才會去找資料,導致我在上述各圈裡都算很無知,但跟一般完全沒接觸過的人比,就會有知識上的差異。這種資訊量不對等,就會讓討論卡住,如果要消除資訊不平等,就要花時間跟大家解釋,但在有限的時間內是否適合讓大家吸收這些資訊?還是該就現有的資訊來推進討論?這讓我在過程中好幾次都很掙扎。

這次會前活動人跟去年一樣很少,但是正式活動報名人數已經接近30人了,身為主辦當然希望會前活動可以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前來

這次會前活動人跟去年一樣很少,但是正式活動報名人數已經接近30人了,身為主辦當然希望會前活動可以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前來


工作坊第一部分:針對技術、文化、環境三個分類,寫出100年後人類生活中的關鍵字。這題就非常考驗大家對現代社會的了解。比如全球暖化具體會影響哪些產業?少子高齡化以全球規模來看會造成什麼問題?這些東西在以前政策研修裡我看過一些官方報告還有智庫的資料,所以知道的大概會比他們多一點。另外我發現在科技方面大家更是無知,我自己不是會定期看什麼科技期刊或IT電子報的人,但就算只看日本的新聞知道的都比他們多,討論沒多久我就在想...用我的破爛日文把他們提出的某些關鍵字打槍,然後還要說明半天是一件多痛苦的事,在有限的時間裡這麼做實在不智,於是這PART我大多數選擇沈默。

工作坊第二部分:讓大家提出想解決的問題,這時更讓第一階段不完整的討論整個爆炸,因為第二階段的問題需要用第一階段的關鍵字去做衍生,所以第一階段的關鍵字要是提得太爛,對第二階段議題「想像一百年後的社會會發生什麼問題?需要什麼商品或服務來解決?」討論時就會出現一些...其實現代就在發生的情境,根本不用等到100年之後。

到第二PART我驚覺不管大家討論得怎樣,引導師都會一直把討論帶到下一個階段,要是還沒有結論,大家只能隨便決定,最後一起邁向毀滅。我們這組話多阿姨講話的習慣是不管對哪個關鍵字,或是誰的發言都可以自己開始解釋一大堆,然後幫每個人彙整做結論,老實說她超譯的部分,還有完全佔據發言時間的行為讓我覺得不太爽,另一個遲到的阿姨講話風格完全相反,很慢、沒自信、又帶不出結論,但這兩個人的共通點就是....話都是她們在講,兩個講完討論就差不多要推到下一PART了。

面對一直增加的關鍵字,停不下來的討論,想抓個時機發言都很困難

面對一直增加的關鍵字,停不下來的討論,想抓個時機發言都很困難

我一開始還在思考,是不是該試著阻止或是改變這種對話的方向,但隨著時間一步步逼緊,我開始面臨抉擇;究竟該這樣放爛下去,隨波逐流讓討論自然形成某個雖然很鳥,卻在某種程度上在組內有共識的提案呢?還是該把他們通通打槍,一個一個說明他們提出的點子光是日本或台灣都有人在做,最後一一解釋我提出的關鍵字,重開一個討論方向呢?

每次討論依照步驟,都只有3~15分鐘的時間,光聽還有掌握這些人之間發言的順序就佔了大部分時間,最後我也只能選擇隨波逐流,看著大家討論出一個我覺得已經非常多人在提供的服務。

當大家在說第三場所、媒合系統以及社群等等關鍵字時,身為一個對於場域營造跟經營略有了解的人,我實在是很想跟大家講:這些不管官營還是民營都有一堆人在做了啊!!

討論進行到最後要鎖定客群的時候,大家一直沒個定案,兩個阿姨一直以銀髮族作為對象,但包括我的另外三人明顯沒什麼興趣。這時我想到去年STARTUP WEEKEND暖場工作坊時,跟另外兩個工程師一組,我們這組提出的服務是工程師跟酒店妹的媒合服務,既然工程師總有一天要做回收業者,酒店妹總有一天要找工程師上岸,那怎麼早點幫助大家早日找到心目中的酒店妹(工程師)呢?

針對那個服務大家聊得很HIGH,標題也夠ㄎㄧㄤ ,整個討論內容很歡樂,提出的服務除了很好笑,提案也算完整,成果相較於今年我只能搖頭。

隔壁組的感覺比我們順利(看別人都比較厲害)

隔壁組的感覺比我們順利(看別人都比較厲害)

不過只是個暖場活動就可以讓我再度反省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只能說不愧是STARTUP WEEKEND。最後的評價時間引導師給的話我也印象深刻「我們互評的時間禁止誇獎對方,只能提出質疑還有批評。因為在新創圈裡大家常說,不提出問題,只會誇獎你想法的人第一種是想討好你、第二種是根本沒有好好理解你的想法。因為這世界上大家覺得很棒,沒有什麼缺點的服務,早就都有人在做了。」

很慶幸在12月正式活動的時候我已經不用再一次經歷這種靈魂拷問,就安逸地當個工作人員,看大家受苦受難吧。


我與STARTUP WEEKEND

我第一次接觸STARTUP WEEKEND是從東京剛搬到加賀時,由當時同組織主辦。雖然這幾年我對於研修、課程跟工作坊都樂此不疲,同時享受在被虐跟成長中的輪迴,但那時我對於用日文參加工作坊這件事內心充滿抵抗,除了怕聽不懂以外,更怕自己的日文能力跟不上討論。

當時原本只想旁聽的我,在同事還有市役所前輩起鬨下成為參加者,現場繳費參加了第一屆STARTUP WEEKEND加賀。三天兩夜的時間,除了一次次考驗我的日文、邏輯思考、協作能力以外,更多的疑問是“在這樣高壓的任務條件下,我究竟適合在團隊裡肩負什麼任務?”。從母語切換到日文之後,我在團隊裡的身份從以前統整意見跟帶領團隊方向,變成整理大家意見並輸出成圖並作成簡報,雖然我平面設計功力不怎麼樣,但畢竟從設計專科畢業後也待過設計公司,再爛可以贏過一些外行人,製作資料時,站在旁觀者角度,很多事反而更清晰,算是很不同的體驗,卸下了自己以前總是負責的口頭簡報跟答辯,整體壓力也少了很多。

第二次參加是去年在金澤,金澤與加賀同屬石川縣,是石川縣最大都市,在參加完第一屆STARTUP WEEKEND金澤後,我跟加賀那時一樣,自願成為義工,因為我希望在北陸可以有一個這樣充滿能量的社群,也希望能在創始階段就參與其中。

一年後的今天,我們籌備已久的STARTUP WEEKEND金澤第二屆總算成形了。

日本的STARTUP WEEKEND

STARTUP WEEKEND(以下稱創業週末)在日本是每個城市都由那個城市的團體負責主辦,經營團體的工作就是負責維持創業者社群。因為創業週末在全世界都是由義工(幫忙只提供便當)撐起,所以扛起經營任務之前要想好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不然一直無償工作會非常消磨心志。

這東西經營起來就像以前大學社團,找人、找場地、找贊助,只是成為社會人士後,難度突然變得超高,尤其是在創業週末還沒有認知度的城市舉辦,找贊助找評審還有集客真的很難,我只能說還好團隊裡的老大夠罩,拉到金澤市跟石川縣的後援(聽他說為了把這兩個政府單位名字印在海報上還要跑公文),不然後面應該更難。

疫情收束以後,全國各地又開始舉辦創業週末了,不過2024年的活動報告還沒上傳

疫情收束以後,全國各地又開始舉辦創業週末了,不過2024年的活動報告還沒上傳


一個城市要舉辦創業週末必須遵循以下步驟。

1.首先要找三個オーガナイザー(組織者)才能開始

2.決定會場(要免費的,因為參加費要付給餐費,超過的話就會超支->通常免費都是政府提供,所以創業週末也常跟政府有關)

3.尋找贊助商

贊助內容:提供厲害的創業教練、免費食物、免費住宿等等

4.尋找教練跟評審。

教練跟評審的條件:1.創業者 2.投資家 3.培育創業家的人。最少要3人

5.製作報名網頁

6.正式開始一個月前要舉辦說明體驗會

7.訂便當、寄送備品

8.佈置會場、發便當

9.活動結束後:寫結案報告、寫會計表報告

10.尋找下次幫忙經營的義工

我們現在正處於體驗會剛結束的階段。

從參加到主辦

在日本創業週末有點像全國等級的社團,雖然每個城市主辦團隊不同,但也會互相提供幫助,像這次名古屋那邊的主辦方就教我們很多東西,從會計系統、拉贊助要去哪、一直到介紹人脈,組織間橫向連結以及拉拔新團隊的風氣我都覺得很不錯。

對於我個人來說主辦活動最難的就是集客,這次我很認真打了文章用FB分享出去,也找了所有我覺得可能會參加的或是以前參加過的人,但是成效不彰。創業週末這個活動真的太高壓了,參加過的人大部分不太會想再參加,這天我跟引導師中本見面時就問他:「我在拉人來參加的時候,對方聽完我的介紹反問:『你真的有想要集客嗎?』」中本反問:「那你是怎麼介紹的?」「恩...可以在三天兩夜內經歷所有創業可能經歷到的痛苦跟煩惱,極有可能是出社會以後前所未見的高壓工作坊,無論是情緒、人際管理、專業技能、團隊協作跟專案管理都會把人壓榨到一滴腦汁都不剩。不過參加完之後自我成長的喜悅,也是其他活動完全沒辦法相比的。」我批哩啪啦說了一堆,中本聽完笑了笑說:「很好啊,如果大家是來玩的,那就失去這個工作坊的本意,而且也沒辦法有那麼好的體驗,會來參加的人原本就是熱愛在痛苦還有灰色地帶中追求那一點點成功線索的人,說到底,會想挑戰創業的人,原本就不是一般人,被拒絕也是正常啦。」

雖然聽完他的話我有被鼓勵到,但距離活動開始還有三週左右,我還是希望多拉點人來參加。

負面情緒越強會讓人越想消費,所以人們花錢在解決自己痛苦的比例遠高於讓自己快樂,所以我們設計商品時,針對“解決痛苦”會比較好。

負面情緒越強會讓人越想消費,所以人們花錢在解決自己痛苦的比例遠高於讓自己快樂,所以我們設計商品時,針對“解決痛苦”會比較好。

我們出了社會,大家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同溫層跟舒適圈,做自己擅長的工作、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穩定的生涯規劃,但有另一種人卻喜歡置身險境,挑戰極限。

"置身險境"這個詞,應該出自這兩年不知道在哪個工作坊遇到的學員。他說每過一陣子,就會想跳出習慣的圈子,去跟一些完全不認識的人做一些新的事,雖然不一定都可以很順利,但隔一段時間就想追求這種刺激。比起建立保障心理安全的環境,他更愛置身險境,在充滿風險跟未知的環境中挑戰新事物,當時討論到我好像也有這種特質,安逸久了就想去新的地方做一件沒做過的事讓自己痛苦一下,完成以後再默默覺得自己很厲害。

我覺得世界上總有這些喜歡置身險境的挑戰者們存在吧?創業週末就是為了這些人設計的絕佳舞台。


台灣的STARTUP WEEKEND

我搜尋了一下台灣的資料,在2014年的時候台北也舉辦過,但跟日本不同的是台灣好像都是由公司或是政府、學校主辦,不像日本偏社團性質,還組一個非營利團體出整合。

raw-image

看到台灣的介紹網頁,裡面提到有介紹制這東西,讓我有點驚訝,我們是找不到人,台灣是人多到還要靠介紹才能去報名,有夠厲害,不過金澤這塊才剛開始運作第二年,假以時日,希望也可以跟日本其他城市的創業週末團體一樣做到知名度跟荷包都滿滿的。

raw-image

上面這個看起來應該是政府出錢學校舉辦的,STARTUP WEEKEND這個關鍵字在台灣搜尋,也會發現很多單位在舉辦類似的工作坊,對自我成長有興趣的大家有興趣不訪去試試,我個人很推薦。

在這個充滿不定數的時代,想要培養自己面對不確定性的環境、人際關係的基礎能力,相信這個工作坊會是很好的起點。








8.9K會員
212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