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沖煮:一下淡、一下酸!?你大概沒有把握好咖啡豆和水的比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們很常在開課的第一堂,詢問學員為什麼會想來上咖啡課程,很常遇到以下的回覆:

「煮咖啡,咖啡豆有時候後沖煮很酸,但同一批豆子下一次沖煮卻又很淡?」
「我都有用咖啡湯匙抓定量,但是一下很苦,一下又很酸」

其實煮咖啡,主要是學習2件事情-萃取率和濃度

咖啡豆沖煮,最需要注意萃取率與濃度

咖啡豆沖煮,最需要注意萃取率與濃度

咖啡萃取率和濃度有什麼不同?

要了解濃度前,我通常會先說明萃取率。

咖啡豆的成分,並不是100%適合飲用,甚至,可以飲用的部分遠少於不可以(不適合)喝的部分;一般來說,咖啡內可以喝的部分大概只有18%-22%之間,很少吧!

▶咖啡萃取率,決定咖啡的風味特色

萃取,指的是把咖啡內的東西弄出來飲用。剛剛也提到只有18%-22%才是適合飲用的東西,而這類的物質多半是親水性物質與親油性物質,親水性的有有機酸、胺基酸、咖啡因、香氣醇類物質(濕香氣)。親油性的物質就有聚合物、褐色色素之類的。

萃取率可以用單一顆咖啡豆來思考,萃取率越高,就會溶出越多物質,尤其高分子的物質。萃取率是咖啡沖煮非常需要學習的。

不同的萃取率,讓咖啡有不同的風格。假設,你可以控制的話,萃取率18%-22%當作是刻度,選擇18%萃取率的咖啡,可能就會有比較清爽的口感、酸度較明亮、花香調性可能較強烈的咖啡;反之選擇22%的萃取率,就有可能是黏稠度較,風味比較圓潤,酸度比較沒這麼尖銳。萃取率高低,可以讓咖啡的風味呈現不同的風貌。

▶咖啡濃度可透過經驗找到適合你自己的強度

很多人認為喝起來太淡、太濃、風格太強烈,想到的是萃取率的問題,常用研磨度和水溫調整,其實通常不是,反而是濃度的問題。

什麼是濃度呢?濃度是一杯的概念,也就是一杯咖啡中有多少咖啡溶出物。雖然萃取率高低會多少影響到一些濃度的數據,但是自己沖煮咖啡的方式,通常變化不大,所以濃度我們通常用一杯當中有多少咖啡豆來思考。濃度在精品咖啡時代,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叫做粉水比例,也就是咖啡豆重量vs.水重量的比例。例如你打算用20g的咖啡粉,沖煮比例是1:15,則總水量就用300cc。

沖煮時,咖啡濃度理想的比例?該怎麼計算?

濃度的計算方式,依據過去的理化科學,理論應該要用咖啡豆的重量/(咖啡豆重+水的重量),但是我們並不是真的要計算出一個物理學的精確%數,而是要尋找我們容易記憶與比對的數據,所以可以直接用粉/水的比例,會輕鬆很多,也會簡單很多。

這個數據可以透過沖煮經驗得來,所以只要抓定你喜愛的強度,在這樣風格的豆子,我們就可以延續這個比例。這個比例沒有絕對的正確的數字,不過有適口的建議範圍。

你可透過簡易的杯測、法國壓、甚至美式咖啡壺等簡易沖煮的方式,找到你喜愛的強度。若你沒有心思去測試,可以試試看『1:15』。也就是20g的咖啡粉,用總水量300cc沖煮,若覺得風格上太過強烈,則可擴充到1:17,若覺得太淡,則可以調整到1:13-1:14。

以台灣人常用的沖煮比例,大約是1:13~1:16,在這個範圍內,應該會很快就找出適合自己的咖啡比例喔。

不過,切記,不要用咖啡測量湯匙當作準則。那是一個體積的概念,堆疊高度看起來類似,但其實會有2g以上的誤差,尤其你使用的若是像衣索比亞這種小豆子,和曼特寧18目以上的大豆子,你就會發現差距很大。這個差距會導致原本你要沖煮1:15,15g 咖啡豆vs 225cc的水,若變成18g咖啡豆vs 225cc的水,比例就從完全改變,其實應該要270cc的水,才會是相同的濃度,這兩個強度就會是天壤之別。

沖煮時的手法也會影響咖啡的風味與口感唷

沖煮時的手法也會影響咖啡的風味與口感唷

沖煮的咖啡豆和水的比例,是否一成不變?

通常我們在計算這個個水的比例,會是以整體沖煮的水量來計算,也就是15g的咖啡豆,我使用的沖煮總水量會是225cc,而不是以沖煮出來的最後咖啡水量。當然每個咖啡師有不同的考量,不過如同我們前面所說明的,他不是一成不變,所以都是跟自己的沖煮法做比較,選擇自己可以評估、喜愛的方式即可

以前,我也曾經以沖煮出來的咖啡水量來計算,但改成以總水量的原因,一來是來自於杯測的經驗,我透過杯測知道自己喜愛的咖啡比例,杯測就是把水倒入咖啡,並不管咖啡粉吸水量多少;二來,每隻豆子的吸水量並不同,尤其中度、深度烘焙的豆子,更會吸水,所以實際得到一杯的咖啡,用的總水量會比沖煮中淺烘焙來的多。這也就是我改成以我用的總水量的原因。

不過,咖啡粉水比例,是一個很屬於自己經驗的數據。只是多半在1:13-1:16,你就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數據,我通常用1:15做為開端,若覺得偏淡,就微調到1:14,反之則到1:16,就很快找到自己喜愛的沖煮比例。

記得準備一個電子磅秤,你的咖啡風格就馬上可以穩定下來。不過記得,這個數據會隨著烘焙度、研磨度而有所不同,也不用死守著一定得這個數據不可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咖啡綠的豆子沙龍
12會員
34內容數
我們熱愛咖啡,並專注於打造獨一無二的新鮮烘焙咖啡豆。我們對大自然充滿熱情,不僅關注天然資源,更熱衷於咖啡的獨特風味。此外,我們堅持進行毒物快篩檢測,確保您品嚐到最健康、最美味的咖啡。歡迎加入咖啡綠的咖啡探險隊,一起探索咖啡豆的無限可能性,發現更多有趣的故事!
2024/02/21
當我們提起哥倫比亞,你可能會想到熱情的桑巴舞、豐富的文化遺產,或是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但對我來說,哥倫比亞的魅力在於它的咖啡。作為一名咖啡愛好者,我對這個國家的咖啡產區和品種充滿了好奇。今天,我要帶你一起走進哥倫比亞的咖啡世界,探索這些令人著迷的咖啡品種和它們獨特的風味。
Thumbnail
2024/02/21
當我們提起哥倫比亞,你可能會想到熱情的桑巴舞、豐富的文化遺產,或是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但對我來說,哥倫比亞的魅力在於它的咖啡。作為一名咖啡愛好者,我對這個國家的咖啡產區和品種充滿了好奇。今天,我要帶你一起走進哥倫比亞的咖啡世界,探索這些令人著迷的咖啡品種和它們獨特的風味。
Thumbnail
2024/02/19
瓜地馬拉的咖啡豆在臺灣歷史悠久,發展迅速且味道受到國際注目。這篇文章將帶你從瓜地馬拉的火山到國際舞臺,探索咖啡豆的成長歷程,獨特風味特性以及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Thumbnail
2024/02/19
瓜地馬拉的咖啡豆在臺灣歷史悠久,發展迅速且味道受到國際注目。這篇文章將帶你從瓜地馬拉的火山到國際舞臺,探索咖啡豆的成長歷程,獨特風味特性以及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Thumbnail
2023/12/28
「水果怪獸系列」的咖啡豆帶來多變的水果風味,您將品嘗到鳳梨、百香果、萊姆、花果香等多種風味,酸甜交織,餘韻迷人綿長。這款咖啡的美味讓我們驚艷不已,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份驚喜分享給所有咖啡愛好者。
Thumbnail
2023/12/28
「水果怪獸系列」的咖啡豆帶來多變的水果風味,您將品嘗到鳳梨、百香果、萊姆、花果香等多種風味,酸甜交織,餘韻迷人綿長。這款咖啡的美味讓我們驚艷不已,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份驚喜分享給所有咖啡愛好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很常在開課的第一堂,詢問學員為什麼會想來上咖啡課程,很常遇到以下的回覆: 「煮咖啡,咖啡豆有時候後沖煮很酸,但同一批豆子下一次沖煮卻又很淡?」 「我都有用咖啡湯匙抓定量,但是一下很苦,一下又很酸」 其實煮咖啡,主要是學習2件事情-萃取率和濃度 !
Thumbnail
我們很常在開課的第一堂,詢問學員為什麼會想來上咖啡課程,很常遇到以下的回覆: 「煮咖啡,咖啡豆有時候後沖煮很酸,但同一批豆子下一次沖煮卻又很淡?」 「我都有用咖啡湯匙抓定量,但是一下很苦,一下又很酸」 其實煮咖啡,主要是學習2件事情-萃取率和濃度 !
Thumbnail
我們時常會聽到消費者嫌咖啡太酸,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手沖咖啡的多種層面,尤其是酸度和風味之間的關係。您將學到如何通過調整一些簡單的參數,來實現完美的咖啡口感與風味。 ▋ 咖啡的多重層面:酸度和風味 咖啡的風味是一個多層次的體驗,其中酸度是其中一個關鍵元素。酸度並不意味著咖啡味道酸澀或刺激
Thumbnail
我們時常會聽到消費者嫌咖啡太酸,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手沖咖啡的多種層面,尤其是酸度和風味之間的關係。您將學到如何通過調整一些簡單的參數,來實現完美的咖啡口感與風味。 ▋ 咖啡的多重層面:酸度和風味 咖啡的風味是一個多層次的體驗,其中酸度是其中一個關鍵元素。酸度並不意味著咖啡味道酸澀或刺激
Thumbnail
手沖3大重點與實作,讓大家在家輕鬆手沖,享用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 1.挑選自己喜歡風味的咖啡豆 2.注意咖啡的「濃度」 3.注意咖啡的「萃取率」
Thumbnail
手沖3大重點與實作,讓大家在家輕鬆手沖,享用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 1.挑選自己喜歡風味的咖啡豆 2.注意咖啡的「濃度」 3.注意咖啡的「萃取率」
Thumbnail
托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與業界專家的長期研究。我們已經知道咖啡的沖煮並非是一種玄學,而是一個單純的物理現象。讓我們來放下各種需要「苦練」的動作、手法與流派,使用基本的科學數據,來沖出一杯好咖啡吧。
Thumbnail
托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與業界專家的長期研究。我們已經知道咖啡的沖煮並非是一種玄學,而是一個單純的物理現象。讓我們來放下各種需要「苦練」的動作、手法與流派,使用基本的科學數據,來沖出一杯好咖啡吧。
Thumbnail
咖啡沖煮六要件 咖啡要怎麼沖煮? 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 應該依照所使用咖啡豆, 加上環境、器材等條件來決定。 真的要探究所有的變因與可能性,實際上有點複雜。 但若單純想喝到一杯好的咖啡,也沒有那麼的困難。 來寫寫一些合理、常常有效的基本條件。提供愛好者們參考,曾經上過課的學生也可以當成補充教材。
Thumbnail
咖啡沖煮六要件 咖啡要怎麼沖煮? 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 應該依照所使用咖啡豆, 加上環境、器材等條件來決定。 真的要探究所有的變因與可能性,實際上有點複雜。 但若單純想喝到一杯好的咖啡,也沒有那麼的困難。 來寫寫一些合理、常常有效的基本條件。提供愛好者們參考,曾經上過課的學生也可以當成補充教材。
Thumbnail
早晨一杯好的咖啡會影響你一天的心情,但是怎樣才是好喝的咖啡,濃烈、幽香、爽口、苦澀、酸味,每個人的標準就有好幾百種,就比如咖啡萃取程度,想必在手沖愛好者都會好奇,一杯好喝咖啡到底要萃取多少?
Thumbnail
早晨一杯好的咖啡會影響你一天的心情,但是怎樣才是好喝的咖啡,濃烈、幽香、爽口、苦澀、酸味,每個人的標準就有好幾百種,就比如咖啡萃取程度,想必在手沖愛好者都會好奇,一杯好喝咖啡到底要萃取多少?
Thumbnail
我個人的心得是,多喝多想,不管是喝別人的還是喝自己的,調整上要相信自己的味嗅覺,因為每個人所使用的設備都有所不同,所以千萬不要去抄別人的參數,可以參考,但對咖啡要有自己的喜好及想法。
Thumbnail
我個人的心得是,多喝多想,不管是喝別人的還是喝自己的,調整上要相信自己的味嗅覺,因為每個人所使用的設備都有所不同,所以千萬不要去抄別人的參數,可以參考,但對咖啡要有自己的喜好及想法。
Thumbnail
咖啡萃取示意圖 Hello,大家好我是蟹老闆。經過上一篇文章的介紹,我們對於研磨度有了初步的認知。研磨度影響著咖啡粉的表面積大小。而表面積的大小又影響著甚麼呢?咖啡的"萃取"。但好與不好的萃取定義是甚麼?咖啡師或沖煮老手們在沖煮時,又怎麼去理解萃取這件事情呢?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咖啡萃取示意圖 Hello,大家好我是蟹老闆。經過上一篇文章的介紹,我們對於研磨度有了初步的認知。研磨度影響著咖啡粉的表面積大小。而表面積的大小又影響著甚麼呢?咖啡的"萃取"。但好與不好的萃取定義是甚麼?咖啡師或沖煮老手們在沖煮時,又怎麼去理解萃取這件事情呢?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