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利用運算思維加速工作效率—以擬定公司加班政策為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不是教你如何寫程式,也不是教你怎麼使用Chatgpt)

你有沒有想過,一樣是8小時,為什麼同事總可以處理很多事情?而你每天都要加班,結果還總是不盡人意呢?過去你可能會合理化說,是因為自己經驗不足、工作方法有待加強,或是時間管理不佳。這些當然都是很重要的工作技能,但依據我自己的觀察,高效與無效工作者的關鍵差異是 — 思維能力

「快思慢想」一書中提到人有兩個思考系統,系統1與系統2

系統1指的是直覺與本能,系統2指的是理性思考。系統1常常會偽裝成系統2來欺騙我們,誤以為受過比較多的教育就擁有系統2的思維能力。大部分的人在工作時其實都是用系統1,透過過去經驗來解決工作遇到的任務。只使用系統1工作的缺點:

  • 把每次工作都當成是單一個案來處理,沒有辦法一次解決很多問題,把業務規模化。
  • 只要遇到工作流程上沒有的就卡關,特殊的狀況就是找主管決策。

工作時需要問題解決、資訊判斷、邏輯思考等其實是系統2的層次。而運算思維就是最好的系統2補強方式。

什麼是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 其實就是運用電腦科學的基本概念進行問題解決、系統設計與行為理解的思維模式,而學習運算思維讓我們能擁有像電腦科學家面對問題時的思維能力。

或許過去我們沒有聽過運算思維,但實際上我們已經在做運算思維。

AI時代與運算思維


以「擬定公司加班政策為例」來說明運算思維對於人資工作者的應用

例如老闆如果一大早丟給你說:「昨天工程師加班到很晚,你去擬一個方案」,你會怎麼進行呢?

如果你應該有一半以上的機率回復老闆說:「加班費就按照勞基法的方式計算就好了,哪有什麼方案」。這樣的話你應該就是利用系統1的方式在工作,就是未來將AI被取代的一群人。

要如何透過運算思維來回應老闆這個問題呢?

分解問題:拆解問題,降低複雜度

工程師加班到很晚這個問題太籠統了,我們應該進一步去拆解這個問題,讓問題的複雜性降低並且有清楚的定義。拆解問題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按照問題的本質、發生的時序、處理的邊界、MECE 原則等。拆解問題的同時,其實也在了解現況。

例如這個個問題,我們可以去拆解:是那些部門或是職位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在什麼情況發生加班? 是幾點到幾點開始加班,加班到幾點? 加班後有什麼影響,拆成數個子問題後釐清狀況。

模式識別:找出規律,提早預測

運算思維很重要的一點是自動化重複性任務,提升效率。你當然不可能老闆交辦一次你就設計一個方案,這樣不累死自己才怪。因此模式識別的能力就是觀察這個問題有沒有相似的情形、是否具有規律性、是否未來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讓我們可以把單一的問題解決擴展到對於特定情形、類型、屬性的對象。

例如我們詢問後發現,某部門的工程師是為了修復A系統的問題而晚上12點之後加班。那我們在擬定方案的時候就必須去思考,那往後會不會持續遇到A系統要修復的問題。另外如果未來B系統、C系統遇到加班狀況,是不是可以一併適用?  所以我們可以定義,這個方案可以只要是未來修復系統產生的半夜加班都可以適用。把單一方案普遍化成特定情形的解決方案,而不會只適用於這次的情形。

抽象化:過濾雜訊,提升解決效率

抽象化主要是過濾雜訊,提升問題解決的效率。為何工作者會沒有效率的工作,其實就是在思考的時候沒有辦法過濾雜訊,而把所有的情形都考量進去。所有的情形都想處理,就等於是所有都沒處理,導致自己的思維能力負荷不了崩解。

抽象化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思考什麼是不變 、什麼是可變、什麼是重要、什麼是不重要,聚焦在解決問題的關鍵的訊息上

例如設計這個方案時,一定有很多人會來問:我不是工程師也可以適用嗎?我如果不是修復系統也可以適用嗎?我8點加班也可以適用嗎?如果你把所有的情境都想要考量進去,那這個方案就會變得很複雜,不易統籌與規範。

透過抽象化,析出「修復系統」,所以就算不是工程師,但跟工程師一起修復系統,就可以納入適用。這個方案是為了晚上12點之後加班的補償,析出「半夜」,所以即便是修復系統,但12點之前的加班就不適用。我們就可以抽象化為:修復系統同仁半夜加班方案。

抽象化還有幾個概念很有趣,就是封裝、繼承與介面。

  • 封裝就是獨立成為一個物件。「修復系統人員半夜加班方案」從多個加班費計算的公司政策來說,就是一個獨立的物件。
  • 繼承指的是結構不變,可重複利用。所以方案還可以演衍伸成「修復系統人員例假日加班方案」,替換部分的屬性就好而不用重新設計。
  • 介面指的是可擴充事物功能的規格,如果之後設計的同仁不需要知道細節,只要遵守方案設計的規則,就可以擴充為「什麼職位+做什麼事+在什麼時候的加班方案」。

演算法:透過步驟,展開流程

演算法不一定是程式設計,演算法是解題思路,包含定義了明確的初始狀態、輸入條件、有限步驟、最後輸出的工作流程,重點是這個流程可以重複的產生。

因此完成了方案擬定後,就是設計工作流程。例如規定加班結束後(狀態),加班人員要提供什麼表單資訊 (輸入)、人資依據加班方案計算 (有效步驟)、最後得出該次加班的加班費 (輸出)。所以之後不管是10個或100個工程師、加班了10次或100次,都不必一個一個問、每次加班每次問,只要按照「修復系統人員半夜加班方案」,都可以馬上解決這個問題。


原本10個人問10次需要花我100分鐘的時間,透過運算思維設計的方案我可能只需要寄一封信+計算加班費5分鐘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額外還獲得工程師的滿意度以及老闆的肯定,省下大把時間我還可以去做其他專案或是上網看資料、甚至休息喝一杯咖啡。思維能力就是你跟別人差距的原因。

avatar-img
128會員
129內容數
HR Lab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是每季績效面談的時間,我與每位夥伴回饋了上一季的OKR執行狀態。幾次下來,我發現夥伴們都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務,也嶄露更多成長的潛力。因此,我將回饋焦點放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可以提升的面向,而不是執行進度或是遭遇困難的討論。當主管交辦任務給你時,你其實也可以選擇在每個任務中都能夠學習與成長
員工意見應該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員工意見是雙面刃,最近看到員工意見演變成勞資雙方的衝突真的很可惜。這年頭大家都在做雇主品牌,好像要成為人人喜歡的完美的企業,已經很努力但還是有負面的評價真的會很無力。
要隨時保持高校工作的狀態真的不容易,今年的最大目標就是要在工作狂的模式下仍然可以維持身心的平衡。身心平衡的概念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也很多書、文章在談,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情緒的覺察程度沒這麼高,都要透過生理回饋才能覺察自己的狀態。
前陣子引起新創圈熱烈討論的是,某家公司驚人地運用ChatGPT,成功優化人資的計薪流程,並簡化人資編制3人。這是現實中的創新案例。而你知道嗎?你也可以成為工作中的「流程殺手」,優化人資流程,提高效率,不需要依賴程式碼或AI。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方法。
以前我總覺得最棒的團隊就是明星隊,每個人的能力超強,指引一點就懂,各個高績效,我說A計畫大家就照著執行。第一次接任主管時,一位績效就不高的員工提了離職,我暗自心想,平常不配合我的終於自己走了吧......
據說去年HR最頭疼的除了招募之外,就是雇主品牌。也許聽過、知道雇主品牌,但卻不知道怎麼做、從哪裡著手。趁著過年連假的時間,整理了一下自己這兩年來的經驗與心得,近8000字經營雇主品牌的思維、策略以及具體計畫,一步一步引導你讓雇主品牌落地,希望能對想經營雇主品牌的朋友有所幫助!!
最近是每季績效面談的時間,我與每位夥伴回饋了上一季的OKR執行狀態。幾次下來,我發現夥伴們都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務,也嶄露更多成長的潛力。因此,我將回饋焦點放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可以提升的面向,而不是執行進度或是遭遇困難的討論。當主管交辦任務給你時,你其實也可以選擇在每個任務中都能夠學習與成長
員工意見應該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員工意見是雙面刃,最近看到員工意見演變成勞資雙方的衝突真的很可惜。這年頭大家都在做雇主品牌,好像要成為人人喜歡的完美的企業,已經很努力但還是有負面的評價真的會很無力。
要隨時保持高校工作的狀態真的不容易,今年的最大目標就是要在工作狂的模式下仍然可以維持身心的平衡。身心平衡的概念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也很多書、文章在談,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情緒的覺察程度沒這麼高,都要透過生理回饋才能覺察自己的狀態。
前陣子引起新創圈熱烈討論的是,某家公司驚人地運用ChatGPT,成功優化人資的計薪流程,並簡化人資編制3人。這是現實中的創新案例。而你知道嗎?你也可以成為工作中的「流程殺手」,優化人資流程,提高效率,不需要依賴程式碼或AI。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方法。
以前我總覺得最棒的團隊就是明星隊,每個人的能力超強,指引一點就懂,各個高績效,我說A計畫大家就照著執行。第一次接任主管時,一位績效就不高的員工提了離職,我暗自心想,平常不配合我的終於自己走了吧......
據說去年HR最頭疼的除了招募之外,就是雇主品牌。也許聽過、知道雇主品牌,但卻不知道怎麼做、從哪裡著手。趁著過年連假的時間,整理了一下自己這兩年來的經驗與心得,近8000字經營雇主品牌的思維、策略以及具體計畫,一步一步引導你讓雇主品牌落地,希望能對想經營雇主品牌的朋友有所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別再只會亂下Prompt了啦!學會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不論你的工作是軟體工程師、PM,掌握思維鏈都能大幅增加你的生產力,而且有機會能解構複雜問題,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再逐一擊破! 我們都知道大型語言模型可能會有幻覺的問題,常常是在一本正經的說幹話,但你知道其實有一種技術,可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加班往往被認為是高效率的象徵但實際上,掌握科學的時間管理和系統化的工作方法,完全可以在8小時內高效完成任務,避免不必要的加班。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的系統化方法,幫助你輕鬆實現高效工作,不再依賴加班! 不加班也能有效率!掌握8小时内完成工作的系统化方法 圖/來自紅人學院引薦提供 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演算法思維在工作中的應用,通過日常生活的例子,將演算法的步驟與工作中的問題解決過程進行比較。從資料蒐集到預測成效,均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作者分享自身的學習與實踐經驗,希望能啟發讀者在職場上運用演算法思維來解決問題,並提升工作效率和決策能力。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如何將工作效率提升200%的方法,主要的關鍵是「計畫」。建議將至少80%的時間用於思考執行流程,僅有20%的時間用於實際執行。作者提到現在有很多AI工具可用,因此製作自己的AI工作流是必要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生等同於一種商業模式,成功依賴於能力、效率和槓桿的結合。反思微軟加班文化,強調在追求高效勤奮時需平衡工作、健康與家庭。作者提倡「刻意練習」,同時警示勤奮應在個人承受範圍內,以保持生活的全面性和意義。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別再只會亂下Prompt了啦!學會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不論你的工作是軟體工程師、PM,掌握思維鏈都能大幅增加你的生產力,而且有機會能解構複雜問題,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再逐一擊破! 我們都知道大型語言模型可能會有幻覺的問題,常常是在一本正經的說幹話,但你知道其實有一種技術,可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加班往往被認為是高效率的象徵但實際上,掌握科學的時間管理和系統化的工作方法,完全可以在8小時內高效完成任務,避免不必要的加班。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的系統化方法,幫助你輕鬆實現高效工作,不再依賴加班! 不加班也能有效率!掌握8小时内完成工作的系统化方法 圖/來自紅人學院引薦提供 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演算法思維在工作中的應用,通過日常生活的例子,將演算法的步驟與工作中的問題解決過程進行比較。從資料蒐集到預測成效,均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作者分享自身的學習與實踐經驗,希望能啟發讀者在職場上運用演算法思維來解決問題,並提升工作效率和決策能力。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如何將工作效率提升200%的方法,主要的關鍵是「計畫」。建議將至少80%的時間用於思考執行流程,僅有20%的時間用於實際執行。作者提到現在有很多AI工具可用,因此製作自己的AI工作流是必要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生等同於一種商業模式,成功依賴於能力、效率和槓桿的結合。反思微軟加班文化,強調在追求高效勤奮時需平衡工作、健康與家庭。作者提倡「刻意練習」,同時警示勤奮應在個人承受範圍內,以保持生活的全面性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