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就是對自己溫柔 《悲傷復原力》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by Pexels

photo by Pexels

現實生活中總有避免不掉的失落要面對。接納,就是對自己溫柔。


  

小時候是繪本拯救我、給予我力量,也是一直陪伴著我長大的好朋友,所以一直到長大了,心裡的那份感動也很想要分享給每個人。

  

幾年前我寫了自己的第一本繪本故事,以自己的親身親歷寫給失親小孩的繪本,因為我曾因罕病,有二次在人生的旅程中,差一點提前下車的經歷。

  

以前曾聽說人在瀕死前,會浮現人生的跑馬燈,但我的那二次並沒有,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兒子,全是兒子的一切,我無法想像剛來到這世上只有四年、還在探索、還需要照顧的孩子失去母親的以後......那令我恐懼和悲傷不已。

  

那次經歷讓我有了許多改變,與其維持和等候,我想將心裡欲傳遞給孩子的寫下來送給他,告訴他另一個世界不一定是深不見底和恐懼的,說不定有很多種的可能,因為我們所在的世界,或許並不是只有這一個也說不一定。

   

因為沒有人死而復生來告訴我們——到底在心跳停止之後的一切,會是怎樣的世界呢?

  

雖然我們很忌諱談生離死別,或是總是嚴肅,雖然那也是真的,不過在孩子的世界中,我們不一定要一板一眼,我們或許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生死這件事。

  

所以,我的第一個故事誕生了,不過那並不是完全悲傷的故事,而是雖然會悲傷,但卻充滿想像和有趣的故事,我想著自己寫的故事或許也能成為孩子內在的力量,尤其是現實世界中美好與殘酷是共存的。

  

我們不可能要求老天不下雨,但我們一定可以找到躲雨的所在。

  

但對於自己寫的這個故事,其實很想出版也想投稿,不過不知道為何,目前就是還無法像我在自己的故事頻道裡公開,或許我還需要些信心、勇氣......,我不知道是什麼,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我似乎又更往前邁進了些。

  

啊!其實我是想要分享《#悲傷復原力》這本新書的,不過為何我忍不住想說這些,其實也是因為《悲傷復原力》說的是一位母親,也是一位心理學博士,痛失愛女後在走過分離崩解的悲傷後,寫下的復原力,希望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幫助更多的人。

  

我不知道正在閱讀此篇文章的你,對於生離死別議題是否因為忌諱而滑開,但如果你還願意繼續讀下去,我不能保證些什麼,不過我確信在我們面對無法改變的世界中,你所能做的一定會再今天之前再更多一點,不論是為自己或是為所愛的人。

  

又一次共時性的相遇:之前我剛好在Netflix隨意瀏覽電影想要暫時溜進電影裡,剛好瀏覽到《#勇抱大地》,看了簡介後就決定按下播放鍵,電影中的女主角在痛失丈夫和愛子後所面臨和經歷的傷痛之旅。隔週我就遇見這本書。

  

女主角說了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所有的人都希望你快點好起來,這讓我感到更痛苦。」我想大家一定也有感觸,不論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困難,身旁的人一定都希望你「快點」好起來,快點「振作」起來。

  

雖然你深知他們大部份帶著善意和關心的,但是「快點」像是反作用力一樣,把你和這個世界推得更遠了。

  

主流的面對悲傷建議通常抱持著「一定可以」怎麼做或是往更神聖的方向前進,我不是說這樣行不通,而是很多時候,我們可以不必「一定」要強迫自己去做些什麼,或是刻意避開些什麼,才能在傷痛裡復原。

  

承認仍會悲傷,但也能夠繼續好好生活,保持身心健康。我覺得這樣的邏輯,才比較符合我們的生理發展!

  

就像歐文.亞隆坦然地寫下,在面對愛妻瑪麗蓮在離世後所經歷的傷痛,他曾經不解為何自己會在痛失愛妻後極度需要自慰,這讓他很困惑也懷疑自我,不過最後他終於得知需要自慰的原因,是因為想要證明「活著」。

  

還有,經歷過大屠殺喪親的倖存者維克多.法蘭可,以及納爾遜.曼德拉,他們並非聖人不會悲傷,或是內在強大到可以立刻克服創傷的,這些都是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試煉中獲得、甚至是內化的復原力。

  

如同《悲傷復原力》作者露西.霍恩博士同樣是此領域的專家,但她也需要在一次次的試煉中獲得一點一點的復原力。

  

要擁抱生命,別礙於你所失去的而喪失你所擁有的。是露西.霍恩博士在經歷失去愛女後,重新思索面對和化解悲傷所敦促自己的話。我覺得充滿力量同時也極具挑戰,但這就是展開復原之旅的開端。

  

現實生活中總有避免不掉的失落、創傷要面對。很煩,也真的很討厭。

  

但這就是現實,如同我們常會覺得「不公平」,但認清這世界本來就沒有公平,也沒有天長地久,那麼我們才能在痛苦中感受到顫抖是好好活著感受,而接納其實是對自己溫柔。

  

  

喜歡和大家分享閱讀,某些書或是某些心裡的想法感受,有時不是一天或一篇文章就能表達完全的,我的分享沒有特別SOP,就是順著自己的心然後認真去實現,即使是來自出版社的邀約也是。

  

今天也一樣,沒有一定的流程,就是想要先「啟動」和「重溫」一些我們原本以為自己所知道的事。

  

今日,未完待續。

  

明天,我們一起展開《悲傷復原力》的旅程,敬請期待。

  

《#悲傷復原力》

作者: 露西.霍恩  Lucy Hone PhD

譯者: 吳煒聲

出版社:采實文化




歡迎你贊助與支持我的文字書寫。感謝你的停留與閱讀。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字,請給我一個鼓勵的愛心或追蹤、分享喔!


謝謝陪伴我們的那些故事。即使長大了,也不要忘了我們仍然是個孩子。祝福你的每一天都能夠在紛擾裡找回平靜和溫柔自在。



在這裡可以搜尋微微的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微微說故事:微微的原創晚安故事


慢下來,才能看見與理解孩子,而我們也能在「慢」裡找回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裝萌賣傻不需要喝醉   「在我的異想世界裡不需要看人臉色」    《The Little World of Liz Climo》又是一個多繞一個轉角而拾獲的新書。一開始被可愛的字體和動物們吸引,但翻開後發現卻讓人會心一笑。    一頁不多不少就是上下二張圖,搭配簡單的對話文字,還有動物們的
別以期待的心去看心靈雞湯並祈求能夠獲得幸福和安定 萬物自有不同的豐盛等著我們,路邊的一片葉子、一朵枯萎的花,甚至是不起眼的石頭,也都經歷過一番徹骨。 《自我的追尋》    佛洛姆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他思考整合各派系學的互動問題,而不是以二元對立方式去展開分析
要世界變好之前需要每個人做出努力 「紛亂的世界猶如核彈一個接著一個爆,批判與檢視未曾停過」      生命不一定要是有框有架的圓滿,全看自己如何去創造和理解。    《意義的呼喚》是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克的自傳。我對心理學有極高的興趣,但不侷限於哪個學派,畢竟每個學派都不是百分之百完美,也
放下自我膨脹_承認現實的自己是平凡的_你必定會獲得無價之寶。 「萬物在大自然的安排下有自己的生命脈輪慢慢轉動著」   今晚的故事《原來的你最棒了》是《麵包小偷》作者柴田啟子的最新續作,翻譯者是林謹瓊,由 #采實文化出版。    《原來的你最棒了》說的是什麼樣的故事呢?    博
愛並不需要你與眾不同 「當我能夠展露自己的脆弱時......」    這不是新書了,記得之前我也曾在粉專上分享過《男孩、鼴鼠、狐狸與馬》,好多讀者回覆也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    我並不會天天或是經常從書架上拿下來閱讀,但書裡的文字和每個人物總是會在某些時刻出現,然後輕敲著你的心門,
幸福在那個瞬間是可以自己決定的,而『那個瞬間』沒有所謂的時刻表,當她來臨時,你一定會知道。   一直很喜歡手寫文字與手帳,因為書寫用完了好多支筆,每當筆的墨水被自己用完時,空的筆管在短時間都會捨不得丟,畢竟它們也陪著我和自己對話了好長的日子,是有著革命情感的陪伴,也是一種紀念。   
裝萌賣傻不需要喝醉   「在我的異想世界裡不需要看人臉色」    《The Little World of Liz Climo》又是一個多繞一個轉角而拾獲的新書。一開始被可愛的字體和動物們吸引,但翻開後發現卻讓人會心一笑。    一頁不多不少就是上下二張圖,搭配簡單的對話文字,還有動物們的
別以期待的心去看心靈雞湯並祈求能夠獲得幸福和安定 萬物自有不同的豐盛等著我們,路邊的一片葉子、一朵枯萎的花,甚至是不起眼的石頭,也都經歷過一番徹骨。 《自我的追尋》    佛洛姆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他思考整合各派系學的互動問題,而不是以二元對立方式去展開分析
要世界變好之前需要每個人做出努力 「紛亂的世界猶如核彈一個接著一個爆,批判與檢視未曾停過」      生命不一定要是有框有架的圓滿,全看自己如何去創造和理解。    《意義的呼喚》是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克的自傳。我對心理學有極高的興趣,但不侷限於哪個學派,畢竟每個學派都不是百分之百完美,也
放下自我膨脹_承認現實的自己是平凡的_你必定會獲得無價之寶。 「萬物在大自然的安排下有自己的生命脈輪慢慢轉動著」   今晚的故事《原來的你最棒了》是《麵包小偷》作者柴田啟子的最新續作,翻譯者是林謹瓊,由 #采實文化出版。    《原來的你最棒了》說的是什麼樣的故事呢?    博
愛並不需要你與眾不同 「當我能夠展露自己的脆弱時......」    這不是新書了,記得之前我也曾在粉專上分享過《男孩、鼴鼠、狐狸與馬》,好多讀者回覆也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    我並不會天天或是經常從書架上拿下來閱讀,但書裡的文字和每個人物總是會在某些時刻出現,然後輕敲著你的心門,
幸福在那個瞬間是可以自己決定的,而『那個瞬間』沒有所謂的時刻表,當她來臨時,你一定會知道。   一直很喜歡手寫文字與手帳,因為書寫用完了好多支筆,每當筆的墨水被自己用完時,空的筆管在短時間都會捨不得丟,畢竟它們也陪著我和自己對話了好長的日子,是有著革命情感的陪伴,也是一種紀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媽媽,我夢到哥哥復活了!⋯」對於失去至親、失去孩子的母親來說,向悲傷罷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能稍微將悲傷轉為思念,也可能因為某個思念的情緒一湧而上全然潰堤。▪️如果你也需要處理悲傷,或者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一個被家庭糾葛困擾的小女孩,後知後覺下才體會母愛的重要。故事以離婚案例為藍本加以創作。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2023年年底時,一位母親因為陪讀,壓力大到身體不適,從那天起,孩子的變化使她發覺,孩子保持原本的樣子就好,真正需要拯救的是『你自己』!一本非常療癒的書,將「孩子帶來的焦慮」轉變為「我自己的幸福」的方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媽媽,我夢到哥哥復活了!⋯」對於失去至親、失去孩子的母親來說,向悲傷罷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能稍微將悲傷轉為思念,也可能因為某個思念的情緒一湧而上全然潰堤。▪️如果你也需要處理悲傷,或者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一個被家庭糾葛困擾的小女孩,後知後覺下才體會母愛的重要。故事以離婚案例為藍本加以創作。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2023年年底時,一位母親因為陪讀,壓力大到身體不適,從那天起,孩子的變化使她發覺,孩子保持原本的樣子就好,真正需要拯救的是『你自己』!一本非常療癒的書,將「孩子帶來的焦慮」轉變為「我自己的幸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