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診前必懂的一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歷經我媽乳房「癌前病變」及「子宮頸原位癌」的洗禮後,讓我從中得到一些經驗,想在這篇文章裡和大家分享~(對我媽乳癌癌前病變及子宮頸原位癌發現過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我前面文章👉乳癌界的「模範生」👉破解「雙癌」魔咒)

在上上篇文章提到我媽發現乳房癌前病變的就醫過程中,醫生一開始是建議我媽先觀察半年後再回診追蹤,因為醫生認為她的乳房腫瘤屬於良性,所以不用擔心~

但,因腫瘤大小約2公分,我媽不放心,所以北上到和信醫院求診。然而,醫生看完之前的檢查報告並經過觸診後也認為良性腫瘤的機會較高,所以一樣請我媽半年後再回診即可。

沒想到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卻從良性腫瘤演變成「癌前病變」。

第二意見的價值
在這過程中,讓我得到一個經驗,就是當自己的健康出現疑慮時,「不要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到同一位醫生手上。」

當時我媽就是因為覺得這2公分大小的乳房腫瘤比一般常見良性腫瘤大一些,所以決定到第二間醫院再度確認。

當你聽完第二意見後,即使最後得到的是相同的答案,但至少是經過雙重的專業判斷。畢竟,「相同的事會因為角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

我媽發現「子宮頸原位癌」的過程中,醫生在一開始也同樣建議我媽半年後再回診追蹤。但因這次我媽有前車之鑑,所以決定進一步做自費檢查確認腫瘤性質。其實,進一步做「檢查確認」,同樣也具有第二意見的價值。

幸好,有即時發現腫瘤裡確實存在惡性細胞。事後,經過我仔細思考這個過程,得到一個結論,「或許是因為醫生經常處理到的是程度相對嚴重的疾病或癌症病人,通常是事後的治療處置占大多數,所以對於程度相對輕微且偶發的情況會稍微降低醫療標準。」

這個道理如同我們看多了程度相對嚴重的事情,回頭再看其他相對輕微的小事件,可能也會有相同的反應。由此可見,很多感受其實都是經過「比較」而來的😂


總歸一句,自己的健康自己顧💪


「機會要靠自己積極爭取,命運也只有自己能掌握。」❤️



「一旦你用積極的想法取代消極的想法,你就會開始有積極的結果。」——威利·納爾遜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幫我按追蹤+❤️支持,你的關注就是我持續分享的最大動力💪💪

raw-image


想在這兒分享我在抗癌路上遇到的各種真實又溫馨的故事,帶給大家滿滿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繼上一篇提到我媽在乳癌「癌前病變」時就即時發現並根除惡細胞的故事後。這次要和大家分享她是如何在「子宮頸原位癌」(0期)時,再度精準揪出癌細胞的過程~(想看我媽如何在「癌前病變」時超前部署的故事,請看乳癌界的「模範生」)👇👇 我媽每年都會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在我大一那年,她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
之前文章曾和大家提到小靜三陰性乳癌的故事。今天想跟大家介紹我媽成功防癌的故事,她不止定期健檢,甚至能超前部署在「癌前病變」時就揪出潛伏的癌細胞並且杜絕後患~ 不得不說,她是我見過所有癌症故事裡的「模範生」🏆(想瞭解三陰性乳癌的讀者,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癌症病房裡的暖陽)👇👇 我媽在我高一時期
繼上一篇提到同事老陳罹患肺癌末期的故事,接下來,要告訴大家老陳是如何逆轉比「癌王」還要更兇猛的小細胞肺癌~ (想知道老陳罹癌過程的讀者,可以看我前一篇文章👇👇老陳的抗癌故事) 說起癌王,多數人會聯想到胰臟癌,卻不知「小細胞肺癌」更要命。因發現時大多為晚期、惡化快、易轉移、易復發,而且過去20
繼上一篇我的同事阿偉急性心肌梗塞事件之後,辦公室有好一陣子都沒有人再揪團訂手搖飲當下午茶了🤣(想瞭解阿偉心肌梗塞故事的觀眾,可以看我前一篇文章~👇👇) 接下來,我想告訴大家,我很敬佩的一位同事-老陳的抗癌故事~ 老陳是一位屆齡退休、為人豪爽的好同事。每當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老陳都會馬
在我罹癌前,我爸對於健檢始終抱持抵死不從的態度,每當我媽拖著他要一起去健檢,他總是回答:「吼!不檢查就沒事,檢查出來要是發現什麼問題,反而過的不開心,對身體更不好~」😑 我媽最後總是一臉無奈的打消繼續說服我爸去做健檢的念頭。 然而,直到我確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之後,我爸終於開始動搖對健康檢查抵
繼上一篇提到小靜的抗癌故事,我和她,也即將在抗癌的路上出現命運的交叉點。 出院後,我們依舊保持聯絡,其實我和小靜不止年齡相仿,個性及興趣也很相似。(想瞭解小靜抗癌故事的讀者,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歐~👇👇) 小靜罹患的三陰性乳癌(第三期)因有合併腋下淋巴結轉移,所以須完成兩種化療藥物組合,
繼上一篇提到我媽在乳癌「癌前病變」時就即時發現並根除惡細胞的故事後。這次要和大家分享她是如何在「子宮頸原位癌」(0期)時,再度精準揪出癌細胞的過程~(想看我媽如何在「癌前病變」時超前部署的故事,請看乳癌界的「模範生」)👇👇 我媽每年都會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在我大一那年,她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
之前文章曾和大家提到小靜三陰性乳癌的故事。今天想跟大家介紹我媽成功防癌的故事,她不止定期健檢,甚至能超前部署在「癌前病變」時就揪出潛伏的癌細胞並且杜絕後患~ 不得不說,她是我見過所有癌症故事裡的「模範生」🏆(想瞭解三陰性乳癌的讀者,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癌症病房裡的暖陽)👇👇 我媽在我高一時期
繼上一篇提到同事老陳罹患肺癌末期的故事,接下來,要告訴大家老陳是如何逆轉比「癌王」還要更兇猛的小細胞肺癌~ (想知道老陳罹癌過程的讀者,可以看我前一篇文章👇👇老陳的抗癌故事) 說起癌王,多數人會聯想到胰臟癌,卻不知「小細胞肺癌」更要命。因發現時大多為晚期、惡化快、易轉移、易復發,而且過去20
繼上一篇我的同事阿偉急性心肌梗塞事件之後,辦公室有好一陣子都沒有人再揪團訂手搖飲當下午茶了🤣(想瞭解阿偉心肌梗塞故事的觀眾,可以看我前一篇文章~👇👇) 接下來,我想告訴大家,我很敬佩的一位同事-老陳的抗癌故事~ 老陳是一位屆齡退休、為人豪爽的好同事。每當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老陳都會馬
在我罹癌前,我爸對於健檢始終抱持抵死不從的態度,每當我媽拖著他要一起去健檢,他總是回答:「吼!不檢查就沒事,檢查出來要是發現什麼問題,反而過的不開心,對身體更不好~」😑 我媽最後總是一臉無奈的打消繼續說服我爸去做健檢的念頭。 然而,直到我確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之後,我爸終於開始動搖對健康檢查抵
繼上一篇提到小靜的抗癌故事,我和她,也即將在抗癌的路上出現命運的交叉點。 出院後,我們依舊保持聯絡,其實我和小靜不止年齡相仿,個性及興趣也很相似。(想瞭解小靜抗癌故事的讀者,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歐~👇👇) 小靜罹患的三陰性乳癌(第三期)因有合併腋下淋巴結轉移,所以須完成兩種化療藥物組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回診看化驗報告。當時我的另一半陪我回診聽報告,有人陪是很好的,有個人可以討論,釐清混亂的思緒。檢驗結果若是惡性腫瘤,醫師通常建議儘快安排手術時間。當下會依照手術前的各項檢驗初步判斷屬於第幾期,屬於乳癌的那一種分型,等手術後將取下的腫瘤化驗後會再次確認。分型要記下來,後續與醫療人員對話時常需要用到。
Thumbnail
(附上5張輪播圖,掌握子宮肌瘤的本質邏輯) 聽到子宮長東西,第一反應通常會很害怕,因為我們不熟悉所以害怕,但原來肌瘤發生率高達 20%up,是相當常見的。 ​醫生經常都會說: ❝ 它(肌瘤)如果沒惹你,就跟它和平相處 ❞ 但,如果它惹你了?分享醫師的治療邏輯,一起對子宮肌瘤的本質有更深的認識~
診斷方法 醫生會先對病人做常規檢查,詢問病人的身體狀況及母乳培養來判斷是否有感染,若乳房有異物或者腫塊的話可以透過X光及超音波檢查是否為腫瘤。 治療方法 乳腺炎不太算是很嚴重的婦科疾病,但根據狀況以及嚴重的程度還是劃分不同的治療方法: 輕微乳腺炎:可以透過口服抗生素來治療,若情況稍微嚴重的可
Thumbnail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而乳癌篩檢是發現乳癌的重要工具。你知道乳癌篩檢的重要性嗎?又有哪些篩檢方式呢?今天讓我們一次告訴你!
應該還是多問一家的......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Thumbnail
▓乳癌   我學花精諮詢時,老師說:「得乳癌的人是不愛自己。」   我開始注意周圍認識的女性親友得到乳癌的人,真的耶!都是十分熱心,犠牲頁獻,服務別人的人,服務別人是好事,也是一直在宣揚的,只是太過於服務別人、為他人費心費力的話,就會疏於照顧自己。得到乳癌是在提醒她本人,要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那是一位40歲的女士,意外發現乳癌時,已有多處轉移。因為有家庭、有小孩,突然發現罹癌,對她造成很大的衝擊。」曾令民醫師指出,「切片結果顯示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經過討論後,患者開始使用口服抗荷爾蒙治療、細胞週期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與停經針。」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回診看化驗報告。當時我的另一半陪我回診聽報告,有人陪是很好的,有個人可以討論,釐清混亂的思緒。檢驗結果若是惡性腫瘤,醫師通常建議儘快安排手術時間。當下會依照手術前的各項檢驗初步判斷屬於第幾期,屬於乳癌的那一種分型,等手術後將取下的腫瘤化驗後會再次確認。分型要記下來,後續與醫療人員對話時常需要用到。
Thumbnail
(附上5張輪播圖,掌握子宮肌瘤的本質邏輯) 聽到子宮長東西,第一反應通常會很害怕,因為我們不熟悉所以害怕,但原來肌瘤發生率高達 20%up,是相當常見的。 ​醫生經常都會說: ❝ 它(肌瘤)如果沒惹你,就跟它和平相處 ❞ 但,如果它惹你了?分享醫師的治療邏輯,一起對子宮肌瘤的本質有更深的認識~
診斷方法 醫生會先對病人做常規檢查,詢問病人的身體狀況及母乳培養來判斷是否有感染,若乳房有異物或者腫塊的話可以透過X光及超音波檢查是否為腫瘤。 治療方法 乳腺炎不太算是很嚴重的婦科疾病,但根據狀況以及嚴重的程度還是劃分不同的治療方法: 輕微乳腺炎:可以透過口服抗生素來治療,若情況稍微嚴重的可
Thumbnail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而乳癌篩檢是發現乳癌的重要工具。你知道乳癌篩檢的重要性嗎?又有哪些篩檢方式呢?今天讓我們一次告訴你!
應該還是多問一家的......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Thumbnail
▓乳癌   我學花精諮詢時,老師說:「得乳癌的人是不愛自己。」   我開始注意周圍認識的女性親友得到乳癌的人,真的耶!都是十分熱心,犠牲頁獻,服務別人的人,服務別人是好事,也是一直在宣揚的,只是太過於服務別人、為他人費心費力的話,就會疏於照顧自己。得到乳癌是在提醒她本人,要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那是一位40歲的女士,意外發現乳癌時,已有多處轉移。因為有家庭、有小孩,突然發現罹癌,對她造成很大的衝擊。」曾令民醫師指出,「切片結果顯示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經過討論後,患者開始使用口服抗荷爾蒙治療、細胞週期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與停經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