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小曉》:成為完整的自己有多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薇芳(陳意涵飾)是女人,卻不是母親,這是我在觀影時最直白的感受。

故事流過了她,反而帶我看到了身為寂寞女人的掙扎,而不是身為人母的糾結。她似乎只想當女人而非成為母親。之所以壓抑,是因為人妻和人母的雙重身分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海報上的題字寫的是:「如果沒有妳,我是不是能做自己。」。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真的有越來越完整嗎?

小曉(林品彤飾)的故事是在不倫關係中持續揭開的,她的媽媽在婚姻以外的關係裡,反而更努力地盡到身為人母的責任,或是說,這段不倫的關係反而幫助她成為了更好的母親。倫理長綱的界線似乎不再只是直直一條線,反而像毛線團般,糾纏著這個女人的不同面向。

我最近常常在思考,愛本該是最有包容性的情感,愛情卻是最排他的一種愛,兩人世界裡總容不下一粒沙子。但,電影中混亂的三角關係難道就不是愛嗎?眾人如缺角的圓,相互補上彼此的缺口,而愛就在老師、媽媽、女兒之間艱難地流動,他們在社會體制外尋找自己呼吸的空間。

雖說他們是因為各有缺口,才能彼此填補這個三角形的關係,但這世界上真的有如此健康又完整的人,可以像完美的圓一樣,不需要他人來填補自己嗎?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我的另一半最近和我分享了他在 Eliot Page 的自傳《佩吉男孩》裡看到的一段關係,他問我:「 Page 愛上了一個有另一半的女明星,女明星的另一半明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卻還是對 Page 很好,為什麼三角關係裡可以沒有傷害?」,我想這是因為愛是流動的,當我們被擱置許久的某個面向被好好接住時,我們似乎也更有勇氣去愛了。在兩人關係裡,我們是不可能完全愛著彼此所有的面向的,這時如果其他面向可以被他人接住,我們也才能成為更完整的自己吧?

回到電影,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小曉在最後告訴老師「她不會選你的啦!」,媽媽誰都不會選,老公、戀人她都選擇不表態,這樣的三角關係扶著她成為一個女人,也能繼續愛著女兒。與其說這是母女的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女人在諸多社會給予的角色框架之間拉扯,尋找自己的旅程。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我的母親曾經是在三角關係中受傷的一方,但反觀我的成長過程,每當我有穩定的對象時,我反而拼命地想出軌,這些在我腦中細小的觸手,總是在脆弱的時刻偷偷地爬出來佔據我的理智。為什麼渴望成為傷害媽媽的女人呢?我厭惡這樣的自己。我曾經自暴自棄地決定要捨棄慾望,這樣就不會引來任何關係以外的凝視。只要放掉那些不被愛的面向,就能正常地活下去了吧?可儘管如此,我還是一次次沒有例外地喜歡上了關係以外的人,就像身上綁著彈力繩,越是否認自己的情感,就是在逃避那些未曾被接住的自己;越逃,反作用力越大,永遠還是得回過頭來面對自我。

我不知道薇芳這個角色的過去,只是看著她隨著劇情的推動,一次次地在生活的夾縫中生存。故事中,只有一台鋼琴象徵著她曾經的天地,可是卻被婚姻惡狠狠地剝奪。在我看來,她並未厭惡自己的外表,反而是大方地繼續展示自己的美麗──和我做了相反的選擇,她義無反顧地踏入了和老師的關係。看電影時,我只是一直在想,為什麼曾經有機會的我沒有那麼做?反而只敢躲在自己的文字背後梳理著情緒。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我相信我們的情緒就像水一樣,許多人試圖抵擋浪潮,但或許,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衝浪,看著海浪會帶我們去到哪裡,並找到浮在水面不被淹沒的方法。電影的第一幕,小曉在泳池裡試圖放鬆自己,浮在水面上,可能這就是導演想要傳達的,身為過動症的孩子,她是如何載浮載沉,辛苦地適應這個世界。而充滿耐心的老師,確實讓小曉成功地浮在水面上一陣,如同生活中的小曉也曾短暫地擁有過一小段安穩的校園生活。

原以為老師對小曉的特別關愛會引起母親的嫉妒,但導演卻做了細膩的處理。尤其老師摟著小曉的那場戲,他的手或許帶了點情慾,但薇芳說的卻不是「妳離老師遠一點」,而是「媽媽也想跟妳玩啊」。如果以不倫關係中的女人來看薇芳,或許她真的會吃醋,但我想她從頭到尾都不覺得自己深陷不倫,畢竟真正該負起責任的丈夫遠在歐洲,現在有了老師補上心底的空缺,或許也讓她有了力氣繼續寫完這張名為母親的考卷。

電影結尾,薇芳由背後環抱小曉的動作,就像是當時懷胎生下孩子的那刻,而前面的鋪墊仿若都是為了成就此刻──這是她最堅強也最脆弱的模樣。她在犧牲與得到之間,落空或是被承接,都是為了成為完整的自己。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raw-image

!釀電影金馬六〇專題,請往此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6.0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2023/12/27 19:25 誠品電影院 伯特利身心診所王仁邦醫師/萬國律師事務所林發立律師 包場 映後出席影人:監製王小茵、導演靳家驊、女主角林品彤   首先感謝 @伯特利身心診所 王仁邦院長邀請,參加這場導演與演員於誠品電影院的映後包場。 曾經在診所服務過的我,看到電影中熟悉的場景
Thumbnail
2023/12/27 19:25 誠品電影院 伯特利身心診所王仁邦醫師/萬國律師事務所林發立律師 包場 映後出席影人:監製王小茵、導演靳家驊、女主角林品彤   首先感謝 @伯特利身心診所 王仁邦院長邀請,參加這場導演與演員於誠品電影院的映後包場。 曾經在診所服務過的我,看到電影中熟悉的場景
Thumbnail
《小曉》絕對是今年最令人驚喜的一部台灣電影,除了兩位女主角林品彤和陳意涵繳出的精彩演出外,導演靳家驊對於影像與故事節奏的精準掌握也讓人相當驚艷,儘管很可惜的金馬入圍七項僅奪下最佳女角一獎,但在我心中,《小曉》是今年最好的一部國片。
Thumbnail
《小曉》絕對是今年最令人驚喜的一部台灣電影,除了兩位女主角林品彤和陳意涵繳出的精彩演出外,導演靳家驊對於影像與故事節奏的精準掌握也讓人相當驚艷,儘管很可惜的金馬入圍七項僅奪下最佳女角一獎,但在我心中,《小曉》是今年最好的一部國片。
Thumbnail
有過某個片刻,在家的樓下,拿出裝在口袋裡的鑰匙,準備插入鑰匙孔。 你的手幾乎是自動化的轉動,重複熟悉到不能熟悉的,打開家門的動作。 腦子裡想著的卻是,真不想回家。電影小曉,就讓我想到這樣的情緒。   而在一個讓人不想回去,因孩子過動而瀕臨破碎的家中,重建一個家中之家,是可能的嗎?   有
Thumbnail
有過某個片刻,在家的樓下,拿出裝在口袋裡的鑰匙,準備插入鑰匙孔。 你的手幾乎是自動化的轉動,重複熟悉到不能熟悉的,打開家門的動作。 腦子裡想著的卻是,真不想回家。電影小曉,就讓我想到這樣的情緒。   而在一個讓人不想回去,因孩子過動而瀕臨破碎的家中,重建一個家中之家,是可能的嗎?   有
Thumbnail
2021年,年僅8歲的林品彤在《美國女孩》中飾演善解人意的小女兒,雖然戲份不多,但角色的貼心特質也足夠令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今年不過才12歲的她,更以《小曉》晉升金馬獎最年輕的影后,只是這次她在電影中成了人們眼中的「Trouble girl」,與陳意涵合作揭露過動症兒童與家屬所面臨的家庭、社會困
Thumbnail
2021年,年僅8歲的林品彤在《美國女孩》中飾演善解人意的小女兒,雖然戲份不多,但角色的貼心特質也足夠令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今年不過才12歲的她,更以《小曉》晉升金馬獎最年輕的影后,只是這次她在電影中成了人們眼中的「Trouble girl」,與陳意涵合作揭露過動症兒童與家屬所面臨的家庭、社會困
Thumbnail
故事流過了她,反而帶我看到了身為寂寞女人的掙扎,而不是身為人母的糾結。她似乎只想當女人而非成為母親。之所以壓抑,是因為人妻和人母的雙重身分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海報上的題字寫的是:「如果沒有妳,我是不是能做自己。」。
Thumbnail
故事流過了她,反而帶我看到了身為寂寞女人的掙扎,而不是身為人母的糾結。她似乎只想當女人而非成為母親。之所以壓抑,是因為人妻和人母的雙重身分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海報上的題字寫的是:「如果沒有妳,我是不是能做自己。」。
Thumbnail
在徐曉芬身上,很是驚訝的看見了屈服於傳統價值的自己。 竟隱然覺得結了婚的女人,沒能將家庭、子女乃至於伴侶放在自己之前,是會在心中起些疙瘩的事。一直以為自己活得很是自己,活得很能擺脫過往那些對性別設下的框架,看著戲劇才發現,原來自己並沒有那麼勇敢。
Thumbnail
在徐曉芬身上,很是驚訝的看見了屈服於傳統價值的自己。 竟隱然覺得結了婚的女人,沒能將家庭、子女乃至於伴侶放在自己之前,是會在心中起些疙瘩的事。一直以為自己活得很是自己,活得很能擺脫過往那些對性別設下的框架,看著戲劇才發現,原來自己並沒有那麼勇敢。
Thumbnail
給最近不能四處旅行的你,四段生命的錯落,既相互牽引又獨立開花,閱讀過程像是走過一場很特別的生命經驗的旅行,久久不能忘懷。
Thumbnail
給最近不能四處旅行的你,四段生命的錯落,既相互牽引又獨立開花,閱讀過程像是走過一場很特別的生命經驗的旅行,久久不能忘懷。
Thumbnail
《不完美的她》以女性為主軸, 如實演出透由女人之間的關係, 延續自我拼湊,所形成的世界。 當媽媽以犧牲的方式保護女兒, 女兒經驗到的是沈重的不配得, 深信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負擔, 因為放棄真實的犧牲不是愛。
Thumbnail
《不完美的她》以女性為主軸, 如實演出透由女人之間的關係, 延續自我拼湊,所形成的世界。 當媽媽以犧牲的方式保護女兒, 女兒經驗到的是沈重的不配得, 深信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負擔, 因為放棄真實的犧牲不是愛。
Thumbnail
一個畢了業閑居在家,靠文字賺錢,有一餐沒一餐的女孩,一個死了夫徘徊在室,靠丈夫遺產,有一餐沒一餐的女人,她們是兩個女人,一個家庭,你以為她們會相互扶持,相互哺育,但是她們的爭執卻無一日休止,這樣的題材理應令人心煩,在中國女導演楊明明的手上,卻變成了一齣詼諧的雙簧,然而成也雙簧,敗也雙簧。
Thumbnail
一個畢了業閑居在家,靠文字賺錢,有一餐沒一餐的女孩,一個死了夫徘徊在室,靠丈夫遺產,有一餐沒一餐的女人,她們是兩個女人,一個家庭,你以為她們會相互扶持,相互哺育,但是她們的爭執卻無一日休止,這樣的題材理應令人心煩,在中國女導演楊明明的手上,卻變成了一齣詼諧的雙簧,然而成也雙簧,敗也雙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