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系列#5 FOMO 害怕錯過的焦慮

2023/11/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前言

「懶人包?點進去」「欸你知道最近那個Joeman持有大麻被抓嗎?」「加入稍後觀看」「做到這N件事,同事主管想討厭你都難」「看到通知,點進去」「哇朋友都在參加音樂節,我也要去」

這些事情也充斥在你的日常生活嗎?如果有!歡迎繼續往下收看此篇文章,有可能可以幫助你了解或緩解這些症狀!

🔍 FOMO的面向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這一詞,是源自於2004年,作家帕特裡克 J.麥金尼斯(Patrick J. McGinnis)在哈佛商學院的雜誌The Harbus中,發表了題為《麥金尼斯的兩個FO:哈佛商學院的社會理論》(McGinnis' Two FO's: Social Theory at HBS)的文章,在其中Patrick提及了FOMO和另一個關聯的情況——FOBO,即對更好的選擇之存在的恐懼(Fear of a Better Option),他在文章中提到了這兩種恐懼在哈佛商學院社交生活中的作用。在這篇文章中,尼爾希望從目前接觸到的面向跟範圍,來探討FOMO這個現象,如何從投資領域延伸到資訊焦慮,最後觸及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對於錯過的恐懼。

📈 投資的FOMO

尼爾第一次正式接觸到這個時,則是在約兩年前聽股癌的 Podcast時得知的。當時的理解是在「投資領域」中的「錯失恐懼症」,總是對於自己這次沒有買某一支股票的選擇感到恐懼,相當擔心這支在未來會突飛猛進,自己到時候會後悔。而確實,在「新手」在踏入投資的領域時,很常會有像是初次踏入賭場一樣的心情,總覺得有很多「機會」在等著自己,深怕自己錯失任何一個「大賺一筆」的機會,因此這種「一夕致富」的心態,會激發人的飢渴。然而這樣的飢渴,加上市場的不確定性,伴隨而來的則是「害怕錯過的焦慮」。

👥 社群恐慌症

除了上面所說的投資領域,其實FOMO一詞本來一開始指涉的,就是社交生活上的恐懼。而近年來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讓我們能更明確感受到,資訊爆炸的時代中,人們對社交的依賴有多嚴重。以下是被記載在維基百科的一段文字:「根據一項在美國和英國進行的調查,多數成年的被稱為 Y世代 的18~34歲的年輕人稱由於害怕錯失什麼,可以對任何事情表示同意;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說深入了解話題或者新的興趣耗盡了他們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此外,錯失恐懼症是增加 社交媒體 的使用的動機之一,人們不停地使用社交媒體使得他們不能專心在教室里學習或駕駛汽車。另外,錯失恐懼症可能會讓人養成包括不停查看郵箱和社交媒體更新在內的不健康的上網習慣,使得人們不能在現實生活的社交互動中有充分的參與。」

🌐 資訊焦慮

在20年前,就業人士可能每天早上買/訂報紙,然後花一些時間把前一天發生的事情稍微了解一下,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然而現在,這個手機打開就有各種「新聞」、「文章」、「課程廣告」的時代,每天的生活可能是,一早起來打開手機,檢查所有的訊息跟Email,打開自己訂閱的電子報,甚至打開Google/Facebook/YouTube/Instagram,各式各樣的資訊直接倒進你腦中小小的水池中,並溢出。有時候你焦慮,有時候你甚至因大量的資訊而 overwhelmed,常常不知道自己接下來一步要做什麼。「哇這個東西在特價」「欸這個課程好像很有用」「哇原來這世界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啊」,或許更方便的資訊流通,確實可以讓人們獲取知識的速度大增,卻也伴隨著「因資訊過多,反而擔心自己沒看到的資訊很重要」的焦慮。

💊 如何面對FOMO

我們可以看到,這10年來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地剝奪了人們的注意力,也將社交價值過度的建立在難以掌握的時代潮流之上。這樣的大環境已很難被改變,而尼爾認為,我們要做的事情,應該是重新思考:「我究竟需要這些資訊嗎?」尼爾將我們人如何去「應用資訊」進而去「獲取資訊」的機制,用兩種可能較好理解的角度切入。

  1. 我們每一天都在「做選擇」,而資訊/知識,是幫助我們做出「更正確」決定的因素。
  2. 我們都有想達成的「目標」,而資訊/知識,是幫助我們找到方向、規劃,並執行的重要因素。

而尼爾發現我們在FOMO的時候,不管是投資、社交,甚至整個廣泛的資訊焦慮,都有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清楚目標」所造成的。試想一下,今天你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是「買房子」,那你可能就會把子目標設定為「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能存到錢付頭期款,以及後續負擔房貸」、「尋找適合的房子,學習一些房地產知識,讓自己在價格比較好的時機買入」,又或者是「學習理財投資,將自己現有的資產最大化,同時不需承擔過大的風險」。如此一來,你每天看到各種資訊,像是「最近去XXX的機票很便宜」、「日幣現在很便宜」、「最強簡報課程,讓客戶第一次就愛上你」、「60天學會Python」時,就會比較清楚的知道,比起花時間去了解這些資訊,你更應該把你的時間跟專注力投注在「提升工作能力」、「管理相關的知識」等能幫助你在職場上提升自我價值的資訊,又或者去主動涉略房產、投資相關的知識,貨比三家並分析之。

ℹ️ 小撇步

或許有些正處於資訊焦慮的人正想著「欸欸重點呢,有沒有懶人包」「講那麼多,所以我到底該怎麼做?」「白痴,看你文章廢話一堆我不如去看那些圖文並茂的文章」

真拿你沒辦法…(多拉A夢語氣),我只好找找百寶袋裡面有沒有可用的道具…(翻找翻找)

尼爾:「吾日三省吾身腦波控制儀!!」
大雄:「這…是什麼鬼道具?」
尼爾:「戴上這個道具,你每天起床跟睡前,都會被強迫要回顧或思考,你今天要做什麼/你今天做了什麼,是否有往你的目標前進?」
大雄:「還有沒有簡單一點的道具?」
尼爾:「智障型手機!」
大雄:「痾,哪有人在用這個啦。」
尼爾:「將你的手機換成這個道具,你會減少掉非常多選擇App跟資訊管道的時間喔!每天也不用為著IG上胖虎小夫又玩什麼新玩具而焦慮喔!」
大雄:「我再給你一次機會,尼爾A夢,我看你是不想要吃銅鑼燒了喔!」
尼爾:「(流口水)啊啊啊好啦!最後一個道具…一般的魔鏡!」
大雄:「…這是怎樣,我可以像問ChatGPT一樣問他任何問題嗎?」
尼爾:「這個鏡子很神奇喔!他雖然不會回答,但可以照出你現在的笨樣子呢!」
大雄:「尼爾A夢!我要X了你!」

抱歉更多廢話了哈哈哈哈哈,總之尼爾在這邊提供三個自己會用的小撇步。

  1. 撥出自我對話的時間:去反省自己整天所作所為是否被外界資訊引導,還是有掌握自己人生的主控權?
  2. 避開資訊氾濫來源:App通知都不開,沒事手機面向下(開啟勿擾模式),利用番茄鐘提醒自己專注在一件事。
  3. 照鏡子:雖然看起來很沒用,但實際上多看看自己,而不是一直看向外界,有助於建立更穩定的自我。

💬 結語

這時代的我們,身處資訊洪流,無處可避。因此唯有持續看清自我,認知到只有自己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將使用跟接收資訊的主導權拿回來。
資訊焦慮將不再是屬於你的現象,而是那些尚未找到人生方向的人,他們的詛咒。

後記

抱歉尼爾其實在寫這篇的時候,還是犯了FOMO的老毛病,擔心有沒有更多有關FOMO的文章自己沒看過。但仔細想想,X的這就只是我自己在寫的破文章,能把自己想表達的寫出來才是最重要的,當中的乾貨程度就不應該是我要追求的了。轉念一想之後…嘿嘿,資訊焦慮掰掰!

這是尼爾想一邊紀錄自己的職涯路徑,一邊也蒐集朋友/同事/前輩/在講職涯的創作者們的經驗與意見。尼爾想用第一人稱讓你代入探索,而非第二人稱視角帶給你職涯上的建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