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孩子 FOMO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兒福聯盟於今年2月22日公布「台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調查」(*1)結果發現,有超過8成兒少曾有社群恐慌狀況。此份調查於2021年11月10日至12月08日間,以實體問卷進行施測,調查對象為國中七、八、九年級以及高中(職)一至三年級在學學生,共回收1818份問卷。調查顯示,兒少最常使用社交平台,依序為Messenger(80.4%)、Instagram(77.5%)、Facebook(72.9%)以及LINE(72.2%),都有超過7成的使用率,其次則為兒少社群流行的新興平台,像是抖音(55.1%)、Zenly(33.3%)等。此外,有66%的兒少認為「在網路上交朋友比在現實生活中交朋友容易」,使得兒少對網路社群使用的黏著度越來越高。

這份研究調查讓我們更了解台灣兒少使用網路的現象,以好奇和同理去親近理解孩子的數位生活。舉例來說,我的觀察是他們渴望跟人連結,在其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的需求,轉移到網路世界裡,是因他們想在社群媒體和網路遊戲去和人取得聯繫及互動,用好玩、有趣的方式使用社群去營造正面的印象。因此,學習怎麼交朋友,建立健康的數位友誼,也許是我們可以和孩子做多一些討論的,像是如何準備在數位與真實世界建立健康關係,了解線上和離線時的差異,面對衝突時可以怎麼處理,或是能否清楚知道自己的界限,如何用隱私設定來處理個人資訊及自我保護等等,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為何,他們如何操作,來做進一步的討論及規範。

我聽國高中生或是大學生常說他們的困擾,像是「時常忍不住想滑IG,看到同學分享的動態或照片,覺得自己有些比不上,心情受影響有些沮喪,但卻又忍不住想知道其他人正在做什麼」,或是「很怕錯過同學們的新資訊與訊息,也擔心沒參加到朋友們的聚會,錯失彼此之間可聊的話題,因而常常感到焦慮不安,但又難以停下來去做自己的事情」。而兒福聯盟指出,調查顯示已有86.9%兒少曾有任一項FOMO狀況,遠高於美國成人比例69%,也有23%孩子表示因社群恐慌有產生像孤單、自卑等負向情緒。

你聽過FOMO這個名詞嗎?由作家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 J. McGinnis)在2004年哈佛商學院的校刊中提出「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為FOMO(*2),係指認為他人擁有的經歷比你的還要令人滿足而產生的焦慮感;社群網站經常使前述認知受到嚴重誇大。

書中提到FOMO 並非一種新的現象,其實可能發生在個人的心理、人際、投資到求職等層面,例如「擔心別人比自己擁有更多很棒的經驗」、「擔心錯過與朋友見面的機會,會感到困擾」、「渴望和他人保持聯繫,以避免錯過重要事情」、「容易陷入與他人比較的挫敗感」,於是可能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顯而易見的影響是生活作息及自我價值感低落。當發現自己或兒少可能有上述狀況時,先別慌張,鼓勵回到自身,關注自己想些什麼,透過數息或其他方式,先安頓穩定情緒後,再與自己或兒少討論,擬定目前雙方可接受的計畫,減低其網路使用時間與內容及設定,逐步調整,也可隨時觀看身心的變化,適時給自己及孩子一些鼓勵及肯定。

Photo by By Monster Ztudio

備註:

1. 兒童福利聯盟(2022)。2022臺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FoMO)現象調查。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331

2. 派屈克.麥金尼斯(2020)。《錯失恐懼:從心理、人際、投資到求職,讓10億人深陷的焦慮陷阱》。商周出版。

#黃淑美諮商心理師

#兒盟調查:兒少網路社交行為

#FOMO錯失恐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成材不成癮的沙龍
4會員
28內容數
2022/12/23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近日關於網紅管教打小孩受到社會局關切的議題,也在父母圈中引起蠻多的討論。有時候我也會接到家防單位的邀請,去瞭解與協助一些因打傷孩子的家長上親職的課程或晤談。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可能並非常常動手打孩子,有時是因為累積情緒一段時間,突然大爆發,或者是孩子的狀態實在無法管控
Thumbnail
2022/12/23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近日關於網紅管教打小孩受到社會局關切的議題,也在父母圈中引起蠻多的討論。有時候我也會接到家防單位的邀請,去瞭解與協助一些因打傷孩子的家長上親職的課程或晤談。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可能並非常常動手打孩子,有時是因為累積情緒一段時間,突然大爆發,或者是孩子的狀態實在無法管控
Thumbnail
2022/11/14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2022/11/14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2022/11/07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2022/11/07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懶人包?點進去」「欸你知道最近那個Joeman持有大麻被抓嗎?」「加入稍後觀看」「做到這N件事,同事主管想討厭你都難」「看到通知,點進去」「哇朋友都在參加音樂節,我也要去」 這些事情也充斥在你的日常生活嗎?如果有!歡迎繼續往下收看此篇文章,有可能可以幫助你了解或緩解這些症狀!
Thumbnail
「懶人包?點進去」「欸你知道最近那個Joeman持有大麻被抓嗎?」「加入稍後觀看」「做到這N件事,同事主管想討厭你都難」「看到通知,點進去」「哇朋友都在參加音樂節,我也要去」 這些事情也充斥在你的日常生活嗎?如果有!歡迎繼續往下收看此篇文章,有可能可以幫助你了解或緩解這些症狀!
Thumbnail
【第58集主題】如何駕馭自己的心智? 本集聲音筆記選書:《練習的心智》 對節目內容有興趣,想看文字稿和精美【手感筆記】, 歡迎到【方格子】平台找“小倉鼠”! ⭐️ 壯大心智!很重要,但是具體如何做? ⭐️【先認識】干擾心智發展的來源! ⭐️快學會,成為【訓練有術的馬伕】! ⭐️日復一復,卻期待
Thumbnail
【第58集主題】如何駕馭自己的心智? 本集聲音筆記選書:《練習的心智》 對節目內容有興趣,想看文字稿和精美【手感筆記】, 歡迎到【方格子】平台找“小倉鼠”! ⭐️ 壯大心智!很重要,但是具體如何做? ⭐️【先認識】干擾心智發展的來源! ⭐️快學會,成為【訓練有術的馬伕】! ⭐️日復一復,卻期待
Thumbnail
在一個選擇很多很多的世界裡,我們似乎沒有因為可以擁有那麼多的選擇而安心,反而是因為擁有很多錯過的機會而焦慮。 如果我們能為事物排出優先順序,把心力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努力消除資訊不對等所帶來的幻象,並依據預定的標準來汰除選項,將可以大大精簡決策過程,克服FOMO和FOBO給人生帶來的困擾。
Thumbnail
在一個選擇很多很多的世界裡,我們似乎沒有因為可以擁有那麼多的選擇而安心,反而是因為擁有很多錯過的機會而焦慮。 如果我們能為事物排出優先順序,把心力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努力消除資訊不對等所帶來的幻象,並依據預定的標準來汰除選項,將可以大大精簡決策過程,克服FOMO和FOBO給人生帶來的困擾。
Thumbnail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也稱社群恐慌症
Thumbnail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也稱社群恐慌症
Thumbnail
FOMO 讓我們被社群綁架,無法好好生活。社群上的你和真實世界的你真的這麼密不可分嗎?錯過一則好友限時動態就代表不夠義氣嗎?找回主導權,找回自己的注意力,居然是一件這麼奢侈又難以達成的事?
Thumbnail
FOMO 讓我們被社群綁架,無法好好生活。社群上的你和真實世界的你真的這麼密不可分嗎?錯過一則好友限時動態就代表不夠義氣嗎?找回主導權,找回自己的注意力,居然是一件這麼奢侈又難以達成的事?
Thumbnail
不論是成人或者青少年,在當今資訊爆炸講求效率的時代,無可避免的高度依賴社群媒體,從與親友保持聯繫、打發時間、跟上潮流到閱讀新聞時事等。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確實打造了一個方便不受地域阻礙的空間。
Thumbnail
不論是成人或者青少年,在當今資訊爆炸講求效率的時代,無可避免的高度依賴社群媒體,從與親友保持聯繫、打發時間、跟上潮流到閱讀新聞時事等。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確實打造了一個方便不受地域阻礙的空間。
Thumbnail
你聽過FOMO這個名詞嗎?由作家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 J. McGinnis)在2004年哈佛商學院的校刊中提出「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為FOMO(*2),係指認為他人擁有的經歷比你的還要令人滿足而產生的焦慮感;社群網站經常使前述認知受到嚴重誇大。
Thumbnail
你聽過FOMO這個名詞嗎?由作家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 J. McGinnis)在2004年哈佛商學院的校刊中提出「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為FOMO(*2),係指認為他人擁有的經歷比你的還要令人滿足而產生的焦慮感;社群網站經常使前述認知受到嚴重誇大。
Thumbnail
你聽說過FOMO這個詞嗎?這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 指的是「錯失恐懼」也可以稱為「社群恐慌症」,最早在2000年的一篇學術文章就出現過,近年則又再次開始被討論;症狀是一種患得患失所產生持續性的焦慮。
Thumbnail
你聽說過FOMO這個詞嗎?這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 指的是「錯失恐懼」也可以稱為「社群恐慌症」,最早在2000年的一篇學術文章就出現過,近年則又再次開始被討論;症狀是一種患得患失所產生持續性的焦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