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男友的條件】如何找到合適的伴侶?#影音筆記|蹦蹦阿奇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怎麼找到「你合適」的伴侶?

有些人在找伴侶的條件中,總是會設下許多的要求門檻,然而在設定這些門檻的背後,其實有更多是對於自己的不了解。

不了解自己開出這樣的條件,很可能是因為內心的恐懼不安,所以開出這樣條件,期待找到可以託付情緒的對象。然而這樣的狀態下,即便真的遇上了符合條件的伴侶,也會在後續的相處中失去自我,無法成為獨立自我的個體。

合適的伴侶,是你們成就彼此,共同成為了更好的人。


#影音筆記

以下筆記整理自:你還年輕,怎麼找到「你合適」的伴侶?|【凱璇而歸#26】

  • 白熊效應-不要用負表述,改用正表述➡️敘述出自己要的詞彙,而不是講述自己不要的部分。
  • 當我們越年輕的時候,因為對自己認識還不夠的時候,你就需要用很多的選項跟條件,來建構起我覺得我是誰,然後我覺得誰適合我
    • 當我隨著年紀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成熟我就會發現,因為我可能比較知道,我要什麼或我不要什麼。
  • 如果你跟對方不是同種人,喜歡是相對的,那對方為什麼要喜歡你。
  • 當你把理想伴侶樣貌的他,放在玻璃櫥窗裡,去觀察、觀賞,就像你很喜歡劉德華,很喜歡的偶像明星,你把他放在舞臺上去觀察跟觀賞,跟他長在你生活裡,你確定是一樣的感覺嗎?一定不一樣。


  • 你知道自己要什麼或不要什麼很好,但是更可以去思考,那個自己判定要或不要的標準怎麼來的。
    • 如果你都是從外在去刻畫這些東西,那事實上你可能心中是想像一個,理想的偶像,不管是偶像明星還是理想伴侶,你知道完美它是放在臺上的,它是很難長在(存在)生活裡的。
  • 表面上在開他要的條件適配的條件,但是那個背後我反而覺得,他在幫自己列出一堆拒絕的理由。
    • 難道「愛」會按照計畫來嗎?➡️談論過情感的人,會知道愛從來不是按照計畫來
  • 不管在你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都要明確,只是你那個明確背後是什麼,你是因為你很清楚知道你是誰,誰長在你的生活裡 你會快樂,還是因為你很多的恐懼、害怕、缺乏。
  • 你可能一直很努力的,怕自己遇到一個不好的對象,於是你表面上開了很多好對象的條件,但是你的內在動力仍然是怕。
  • 因為他的內在是恐懼作為出發,我怕我沒有得到一個好的人,我怕我沒有辦法,透過另外一個人來證明我很好,那個內在動力的怕,跟我的內在動力是:分享跟一種成熟、圓滿,想要靠近的心情,那是不一樣的。


  • 隨著他生命的前進,人是會調整與變動的。人最大的特性跟特質就是會改變。
  • 很多人生命有很多的害怕,越年輕越容易,不是因為年輕有什麼問題,是因為年輕,本來就還在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當你有很大的害怕時候,你就會用一些,表面上感覺具體的,可被定義的 可抓住的東西,來讓自己有安全感。
    • 比如最明顯的就是年輕就會覺得只要我有錢,就可以如何,只要我事業成功就可以如何,但是當真的走過了一些生命的歷程,你會發現有錢就只能代表有錢而已,它可能讓你買一些東西,或者是在跟這個物質世界接軌的時候,你會阻礙少一點,但不等於你會快樂,不等於你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會感覺到寂寞,但是當你很有錢又很寂寞,那時候那個寂寞很可怕,會更寂寞。
  • 我其實幫自己開了拒絕接受這些身邊的人追求的理由。原因有可能是很下意識的要把自己的生命的重量,託付給另外一個人。
    • 它其實背後是恐懼,就覺得我要另外一個人圓滿我,來cover我的生命,這是一個內在矛盾。
    • 現在有族群感覺自己是個新時代女性,所以會敢開條件說我要的人,但是事實上這樣開條件,沒有真正理解自己,為什麼開這樣的條件
    • 這樣族群的內在其實仍然不是新時代女性(只是以新時代女性的行為做包裝),你仍然希望找到一個依託。因為以前傳統女性是處在被動,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思維,現在這族群則認為不行項傳統那樣,覺得自己是大女人,我要order,但自己那個order的背後動力,仍然是傳統女性的恐懼,本質上和傳統女性一樣(只是用新形式包裝)。就算真的找到了符合自己開出來條件的對象,自己仍然不會是獨立的個體。
  • 有些東西,如果你自己沒有弄懂本質,就會流於形式的做出行為表現,但其實這樣的行為背後,是有另一個真正的本因,該真正處理與面對的,是這個真正本因。


  • 我們沒辦法用純理性的思考方式來幫自己篩選對不對。
    • 其實人都不是純粹理性的,如果愛能夠用純粹理性去做,利弊的分析,能夠用這樣做決定,這世界變得非常簡單,可是這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
    • 但這本就不是人類產生的本質,如果穩定明確,那麼人類就不會有創造、也不會有適應性,從生物的觀點來說,這就是基因(#思維)的多樣化。
  • 當跨年後眾聲喧譁,彩紙往下落完的時候(#體驗了人們所追求美好、嚮往狀態),你仍然會覺得很落寞,會問我的家人在哪裡呢?
  • 我們談所謂的幸福,它是是否我們能不能在關係裡,得到一個滋養。
    • 因為如果你現在的人生仍然停留在,只要他有錢、只要他身材好就是滋養的話,(凱宇:尊重每個人的決定),你的人生、你現在的想要就在那裡。
    • 太著重在某個時間切面下的條件,例如對於外在的標準追求,覺得對方就是一定要長得多漂亮、多好看,這就是屬於某個時間切面的條件
    • 所以當太著重條件的時候,我們會忘了人是要相處的,而我們從來就不是跟一個人的靜態時間切面相處。
    • 舉例:當你認識對方,是他25歲的時候,但在你未來的人生中,對方不會只停留在剛認識的25歲,不會停留在那時候的想法、狀態,對方與我們,都會因為時間而改變,我們也不會希望對方是沒有成長的,不是嗎?
    • 人是要相處的,人與人之間的那個愛,和那個親密關係的相處,是有機的、是一直在流動的。
    • 所以如果沒有這個概念的話,很容易把你的親密關係,變成是你只想要有,或者想要給。
    • 你到底真的想要一個人好好的陪你,還是想要一個人來證明你很厲害。當自己開出伴侶條件,想篩選出可以符合這些條件的人,就是追求著「有的心態」,但追求「有的心態」背後,是來自於恐懼。
  • 聖母情結:不只是女性,男性也有。跟一個人在一起,只是為了滿足他的照顧慾望,因為透過照顧人,可以發揮自身,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 想要透過他能照顧一個人,他能夠這樣子來證明,自己是有用的、是好的。
    • 覺得不管對方的狀況多不好,我都可以把他救起來。
    • 多家庭系統裡面,很多那種無怨無悔付出的老大,為家庭犧牲的老大,很容易發生這種狀況。
    • 乎應對照只想要「有的心態」,只「想要給的心態」,這兩種看似不同的行為,背後共同的都是恐懼。
    • 只「想要給的心態」,底層還是「我怕我不是一個夠好的人」,並且有著想要交換愛的感受存在。
    • 總是要開出伴侶條件,追求「有的心態」的人,在一開始很難追求,但再實際進入關係後,時常會去了自己,產生很大的反差。
  • 有一些人說,怎麼交往之後就不一樣了?
    • 是交往之後不一樣,還是你本身的內在動力,讓這件事會發生?#如果你的內在動力是將自身恐懼、不安情緒,託付給伴侶,那交往之後看起來的改變,可能就只是因為順著內在動力,而自然的發生的。
  • 別忘了人都有他的很多不同面向,人是一個很複雜的集合。
    • 我們有我們的性格,可能內向、外向,但也有我們的特質。
    • 你喜歡的人(或你覺得想要靠近的人)也是這樣,別忘了對方有台前台後的樣子,人是複雜的聚合體。
    • 一個人真正進入到你的生活中,你會看見許多不同的面向。
    • 一樣都叫做家人,你會發現他面對哥哥一個臉,面對弟弟一個臉,面對爸爸媽媽一個臉,因為是不一樣的關係,面對阿公阿嬤又一個臉。
    • 所以很難用外在的標準條件,來框定一個人。
  • 我們要知道自己要什麼非常的重要,但是我們在開這些條件的時候,我覺得真的都要問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需要開這些條件(#更深入去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些?),那背後是恐懼,還是真的因為你足夠認識自己。
    • 「知道自己想邀請怎樣的人進入你的生命」這個動機,相比於「因為恐懼而開出條件」,然後找到能迎合你恐懼的對象,這兩者是很不一樣的。
  • 透過那些開出來的伴侶條件,認識自己。
    • 比如說我要一個溫柔善良的人,呼應了什麼?是因為希望對方好控制嗎?
    • 還是因為我知道,我希望跟他一起經營,我跟這樣的人經營生活,我相信一切會變得很美好,我知道我在人生當中,我對一些事情是努力的,而我有一個溫柔的力量,我可以分享力量,而他可以分享善良跟美好。
    • 以上就是完全不同的動力。
  • 有時候真的要問自己:你需要的那種另一半,那些條件是來補你的自尊嗎?(難道是去烘爐地補財庫是嗎?)
    • 與其是為了補自尊、補自信,你何不先把力量收回來。
    • 很可能把這些你一直對外開的這些伴侶條件的注意力,收回來後,就能將自身的自尊、自信補得很夠
    • 其實光那個補的動機,在信念上就已經意味著我們有欠缺,因為是有缺才要補


  • 當我們想跟一個很好條件的人在一起,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思是:和對方成就彼此。目的不是為了成為男神與女神般的存在,而是一起成為更好的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存在,透過這樣見證彼此
  • 我們要一段好關係,可以好好在一起的親密關係,就是一種成就彼此成為神的過程。
    • 凡人在蛻變成神的路上,我們都是從男孩女孩,慢慢長大成為男人跟女人,然後再期待大家彼此,可以在親密關係裡面成為彼此的男神跟女神。
    • 在這個心態的轉變跟角色的轉變,都有很多的過程,是需要我們跟自己好好說再見。
    • 有時候說再見它並不意味著你要推翻過去的自己,也不表示我們錯了,而是那個說再見是你為了要告別舊的自己,你才能夠有空間跟心力,去遇見更美好的自我



如果還看到這邊,有喜歡、感到共鳴,可以按下儲存📥。
或許這篇在未來會再進化,歡迎有空回來看看。
如果順手按下愛心💗,這對我是種特別的 充電效果。
⭐歡迎追蹤,會收穫更多好點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蹦蹦阿奇的餅乾
50會員
61內容數
記錄下覺得有意思的思維、想法、生活實驗心得,也有些來自閱讀、影音的觀點筆記,讓這些對我有幫助的內容,也對你能有些幫助。
蹦蹦阿奇的餅乾的其他內容
2025/02/22
文章探討在關係中,如何保有自我,並在與伴侶的互動中持續成長。內容包含:高功能狀態下關係失衡的反思、擺脫他人期待、妥協的另一種詮釋、接受並呈現完整的自我、享受平凡與孤獨、適時拉開關係距離、關係中的平衡與彈性、表達感受與理解對方,以及檢視關係是否滋養自我。
Thumbnail
2025/02/22
文章探討在關係中,如何保有自我,並在與伴侶的互動中持續成長。內容包含:高功能狀態下關係失衡的反思、擺脫他人期待、妥協的另一種詮釋、接受並呈現完整的自我、享受平凡與孤獨、適時拉開關係距離、關係中的平衡與彈性、表達感受與理解對方,以及檢視關係是否滋養自我。
Thumbnail
2025/02/19
別讓工具不夠好,成為拖延行動的理由 回顧自己的行為,發現行動卡住、想要拖延的時候,往往會尋求更新、更好的工具,來使自己有更前進的動力,但往往就此陷入在研究什麼工具最好的狀況中,最終沒有能夠有很好的產出。 舉例來說,我就會覺得自己需要找到一套好的電子筆記,來記錄下自己的思緒與創作,最好能夠再來
Thumbnail
2025/02/19
別讓工具不夠好,成為拖延行動的理由 回顧自己的行為,發現行動卡住、想要拖延的時候,往往會尋求更新、更好的工具,來使自己有更前進的動力,但往往就此陷入在研究什麼工具最好的狀況中,最終沒有能夠有很好的產出。 舉例來說,我就會覺得自己需要找到一套好的電子筆記,來記錄下自己的思緒與創作,最好能夠再來
Thumbnail
2024/11/20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轉換視角來尋找幸福與滿足感。當然,專注於自己擁有的事物可以讓我們擺脫匱乏感和不安。分享了作者的生活點滴,並認識到周圍無數的美好瞬間,讓讀者反思幸福的來源在於我們的視覺與心靈的開放。透過持續的練習,我們能發現生活中許多被忽略的美好。希望這樣的洞察能帶給讀者啟發與鼓勵。
Thumbnail
2024/11/20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轉換視角來尋找幸福與滿足感。當然,專注於自己擁有的事物可以讓我們擺脫匱乏感和不安。分享了作者的生活點滴,並認識到周圍無數的美好瞬間,讓讀者反思幸福的來源在於我們的視覺與心靈的開放。透過持續的練習,我們能發現生活中許多被忽略的美好。希望這樣的洞察能帶給讀者啟發與鼓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怎麼找到「你合適」的伴侶? 有些人在找伴侶的條件中,總是會設下許多的要求門檻,然而在設定這些門檻的背後,其實有更多是對於自己的不了解。 不了解自己開出這樣的條件,很可能是因為內心的恐懼不安,所以開出這樣條件,期待找到可以託付情緒的對象。然而這樣的狀態下,即便真的遇上了符合條件的伴侶,也會在後續的
Thumbnail
怎麼找到「你合適」的伴侶? 有些人在找伴侶的條件中,總是會設下許多的要求門檻,然而在設定這些門檻的背後,其實有更多是對於自己的不了解。 不了解自己開出這樣的條件,很可能是因為內心的恐懼不安,所以開出這樣條件,期待找到可以託付情緒的對象。然而這樣的狀態下,即便真的遇上了符合條件的伴侶,也會在後續的
Thumbnail
前陣子連續幾週分享了我真實的感情故事,當時在過程中我的腦袋突然出現一個想法: 「在感情中,比起『能夠彼此契合』,或許我們應該找得是『願意互相配合』。」 當時我把這句話分享在限動,並詢問大家是否有什麼樣的看法?有朋友回覆我,他認為前後兩者應該是類似的概念,只是詮釋的角度不同;
Thumbnail
前陣子連續幾週分享了我真實的感情故事,當時在過程中我的腦袋突然出現一個想法: 「在感情中,比起『能夠彼此契合』,或許我們應該找得是『願意互相配合』。」 當時我把這句話分享在限動,並詢問大家是否有什麼樣的看法?有朋友回覆我,他認為前後兩者應該是類似的概念,只是詮釋的角度不同;
Thumbnail
諮詢過不少個案後,總結一些類似的共通點,對於時常感嘆遇不到心中理想型的人的苦惱而產生的解方,但我要先聲明,這裡排除眼光太高以及個人因素這兩項。現今當代的人選擇對象,通常都有眼光過高,與自身條件不甚相應的現象,這種情況通常在年紀越來越大後才會將標準放低,但也有些例子是他們依然認為自己是炙手可熱的
Thumbnail
諮詢過不少個案後,總結一些類似的共通點,對於時常感嘆遇不到心中理想型的人的苦惱而產生的解方,但我要先聲明,這裡排除眼光太高以及個人因素這兩項。現今當代的人選擇對象,通常都有眼光過高,與自身條件不甚相應的現象,這種情況通常在年紀越來越大後才會將標準放低,但也有些例子是他們依然認為自己是炙手可熱的
Thumbnail
所謂的累積感情經驗,不是為了不要單身而做,而是讓你在一段一段的感情中更認識自己,A男友是什麼樣的對象,你喜歡他什麼、不喜歡他什麼?B男友又是什麼個性的人,他做什麼會讓你覺得安心、做什麼會讓你感到不安?從這些結束的感情經驗中,你其實可以好好的萃取出一個理想對象讓你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所謂的累積感情經驗,不是為了不要單身而做,而是讓你在一段一段的感情中更認識自己,A男友是什麼樣的對象,你喜歡他什麼、不喜歡他什麼?B男友又是什麼個性的人,他做什麼會讓你覺得安心、做什麼會讓你感到不安?從這些結束的感情經驗中,你其實可以好好的萃取出一個理想對象讓你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寫在開頭,開宗明義, 尋找完美伴侶的系統化做法就是「有效篩選」。 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無法接受的點, 如同很多篩子般,一步步、多層次地從大量人群中篩選, 最後得到的,自然就是我們在尋找的「完美伴侶」了。
Thumbnail
寫在開頭,開宗明義, 尋找完美伴侶的系統化做法就是「有效篩選」。 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無法接受的點, 如同很多篩子般,一步步、多層次地從大量人群中篩選, 最後得到的,自然就是我們在尋找的「完美伴侶」了。
Thumbnail
我跟他說 這是不是太神奇的事 你的人生像重新來過一般 我的人生也是按下重新鍵 這兩年的運轉快速到自己都頭暈目眩 今年年初開始渴望有自己的家 五月就搬進了心中渴望的家,有著喜歡的環境、相較於城市,能多些自然的環繞 開條件不是個驕傲的事,而是清楚自己所是的也知道自己所需的愛 只是這些條件
Thumbnail
我跟他說 這是不是太神奇的事 你的人生像重新來過一般 我的人生也是按下重新鍵 這兩年的運轉快速到自己都頭暈目眩 今年年初開始渴望有自己的家 五月就搬進了心中渴望的家,有著喜歡的環境、相較於城市,能多些自然的環繞 開條件不是個驕傲的事,而是清楚自己所是的也知道自己所需的愛 只是這些條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