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森林祕境》,找回心靈淡淡的喜悅

更新於 2024/11/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我今天早上的「看見」,鄰居家的花在藍天的背景下,真美!

這是我今天早上的「看見」,鄰居家的花在藍天的背景下,真美!

人愈來愈長大,好像愈是照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劇本活、朝著既定的目標自動化地走:上學走同樣一條路、上班騎那條最省時的路線......。我們卻在不知不覺間,把 「追趕」當成最重要的生命目標,這往往也是人們在生活中感到厭煩與壓力的來源。

數位科技的躍進,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分秒必爭,凡事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快到欲罷不能;社群平台的興起,讓我們拓展了人際圈:我們找到了許久未見的朋友,得以更親近自己喜愛的名人與志同道合的同好;甚至敢於在網路上變換多重身分,做出真實生活中不敢明目張膽而做的行為。

可是,快速的網路世界有時卻也讓我們的世界觀變得愈來愈小,小到幾乎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當凝視著那片電腦螢幕時,就彷彿看見了事情的全貌。



如何讓自己緩下來?德國詩人赫曼赫賽(Hermann Hesse)也曾思考這個問題。他認為:「人們缺乏的是喜悅,一種超脫的清醒,可以點燃生命的熱情,讓大家感覺生命是快樂的,就像歡樂的節慶一樣……」。他提出的解方是,在生活中培養「心靈淡淡的喜悅」的能力;而獲得淡淡的喜悅,就從日常生活俯拾即是的小事物觀察起。他說:

這種喜悅是那麼不起眼,在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所以,幾乎大多數人遲鈍的心靈都無法領略。它們並不耀眼,無人宣傳,而且完全免費。奇怪的是,心靈愈貧窮的人,就愈不明白最好的娛樂,往往是那些不花半毛錢的娛樂。


無獨有偶,《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The Forest Unseen)這本書,同樣是一本引領我們在忙亂的生活步調中,沉靜下來、細緻生活、培養心靈淡淡喜悅的好書。

本書作者是美國生物學家哈思克,他在觀察古往今來的文化中,發現多數文化都有「在微小的事物中尋求宇宙的真理」的現象,無論是西藏的曼荼羅、中世紀以來許多宗教人士從日常之物窺見上帝的存在,或者是那首我們都聽過的詩作:「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手中握無限/剎那即永恆」,再再彰顯著「以微知著」的重要。

身為大學學者的哈思克教授自問:在學術理論與生物知識具有豐富涵養的我,真的「看見」了森林嗎?或者,其實也只是囿於自己所鑽研的學術領域而自以為看見而已。

於是,他決定在田納西州的一處山間老生林,找一塊直徑約莫一公尺的圓形土地,作為自己修行的曼荼羅,藉著觀察一小塊土地上的任何事物,來修練自己看清整座森林面貌的珍貴能力,也於是寫成這本名為The Forest Unseen的自然觀察記錄。



哈思克教授這個觀察練習並不是新鮮事,許多國內外知名學者與生態作家,如國外寫 《沙郡年紀》的李奧帕德,或是透過國內森林專家金恆鑣老師翻譯的《種樹的男人》、環境工程學者張文亮老師的《河馬教授說故事:大自然裡的生命教育》、淩拂老師的多本自然散文如《山.城草木疏》,都在引領我們靜下心來,探索自然的奧祕。

但哈思克的練習真有意思,他以一年為期,就坐在那個屬於自己的曼陀羅,不做任何移除或增添任何事物,就只是這麼靜靜的坐著、然後觀察。一年下來,哈思克在12月31日觀察的最後一天寫著:

在這段觀察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是多麼的無知,連這裡各種生物的名稱都無法一一叫出來,更不可能對牠/它們的生活和彼此之間的關係有深入的了解。我觀察得愈久,就愈感覺自己不可能真正了解這個地方,明白它的本質。……..
一塊曼荼羅地上就存在著好幾百萬個這樣的平行世界。......想到這裡,我不知怎的竟鬆了一口氣。這個世界並非以我或人類為中心。人類從不曾參與曼荼羅地形成的過程。生命是超乎我們知上的,它讓我們將視線朝外。……我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一方面卻又頗為欣喜。

哈思克在《森林祕境》書中的反省讀來令人深受啟發,他點出幾個重點:

  1. 對於生活世界中充斥的許多「概念」,我們知道得很淺卻從不在意:對於許多概念,我們往往只知其一,或甚至只聽過、卻根本不瞭解。但不瞭解這件事,並不會對我們「活著」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習慣了習以為常,久了也就對眼前所見毫無驚奇與喜悅之感。舉例來說,前面提到的「一沙一世界」從國小作文範例就不知道看過幾次,但我們真的了解那是什麼意思嗎?我們真的有去認真體悟其中的涵義嗎?
  2.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人工的網路世界裡搜尋,卻很少看見真實的世界:這點不需多言,相信大家都很有感。因著這樣的提醒,我們也需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自己所看見的,極有可能真的很渺小、很渺小。
  3. 你生活中的每一處,都可以是一個曼荼羅:哈思克寫到: 「只要用心關注,任何地方都可以變得很美好,所以我們無須刻意去尋找一個 『純淨原始』、令人讚嘆的地方。」


是的,只要我們願意用心觀察,即使是路邊的小花小草、家中的一盆蕨類、變化多端的天空與雲朵、每次在路旁徘徊的流浪貓和狗,甚至是與我們朝夕相伴的家人、熟稔或陌生的友人,生活中每一處,都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曼荼羅。

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從「視而不見」轉為「直面看見」,生命中的unseen就因為被深深地看見了,而變得豐碩。明天,我們一起試著這麼做吧!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的世界實在太奇妙了!書的種類和內容何其豐富,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每一種事物,我們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來解惑、思考。最近,我就讀到一本滿足個人求知欲的書,書名是:《結構之書》。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每天和你共枕眠、共築家庭的人,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個人,該怎麼辦?
讀完梨木香步的《家守綺譚》,實在愛不釋手,於是又讀了一次。遇到頻率對的書,就好像認識一個談得來的新朋友,忍不住想多聊個幾句。
明茲伯格的寫作風格能夠充分整合「知識」和「幽默」,再加上他「敢說真話」的個人特質(無怪乎有「世界級的偶像破壞者」之稱啊),使得閱讀明茲伯格的著作,令人感覺格外愉快且暢快!
想要閱讀這本書,其實是從去年開始,我發現自己的聽力開始有衰退的跡象。坦白說,這件事情讓我覺得挺焦慮的。對於一個從小喜歡音樂、每天生活都需要音樂的人來說,「聽不見」可能比「看不見」還可怕!
《我擁群像》是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在書中相當稱職地引用許多微生物相關研究,拓展一般讀者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整本書架構清晰、作者頗有文采,加上譯文流暢、編輯合宜,審訂者更相當盡責地適時補充審訂註,因此即使是非專業讀者,閱讀時仍能獲得相當的樂趣。
書的世界實在太奇妙了!書的種類和內容何其豐富,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每一種事物,我們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來解惑、思考。最近,我就讀到一本滿足個人求知欲的書,書名是:《結構之書》。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每天和你共枕眠、共築家庭的人,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個人,該怎麼辦?
讀完梨木香步的《家守綺譚》,實在愛不釋手,於是又讀了一次。遇到頻率對的書,就好像認識一個談得來的新朋友,忍不住想多聊個幾句。
明茲伯格的寫作風格能夠充分整合「知識」和「幽默」,再加上他「敢說真話」的個人特質(無怪乎有「世界級的偶像破壞者」之稱啊),使得閱讀明茲伯格的著作,令人感覺格外愉快且暢快!
想要閱讀這本書,其實是從去年開始,我發現自己的聽力開始有衰退的跡象。坦白說,這件事情讓我覺得挺焦慮的。對於一個從小喜歡音樂、每天生活都需要音樂的人來說,「聽不見」可能比「看不見」還可怕!
《我擁群像》是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在書中相當稱職地引用許多微生物相關研究,拓展一般讀者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整本書架構清晰、作者頗有文采,加上譯文流暢、編輯合宜,審訂者更相當盡責地適時補充審訂註,因此即使是非專業讀者,閱讀時仍能獲得相當的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佩特.沃克,以及譯者陳思含心理師,讓我有機會能在書店遇到這本書,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僅僅讀了一小段,我就不得不放下它,喘口氣、沉澱一下心情,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在經歷什麼,但是在現在身心已經比較健全的狀態下去回想,我當時就是經歷書中提到的「情緒重現」 (emotional fl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重讀《大森林裡的小木屋》後的感受,探討了時隔多年再看書籍的不同視角以及生活的感悟。從小女孩逐漸成為母親的過程中,書中的故事勾起了對童年和家庭的懷念,同時也引發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思考,讓人重新審視每一天的忙碌與當下的價值。
Thumbnail
收到這副牌卡不知不覺一個月就飛快地過去了,每天我都會抽一張來為自己開啟全新的一天。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我很愛的這本《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我對這本書有那麼一點點的偏愛, 除了廉恩是非常喜歡的創作者以外, 書本的內容自然也是原因。 昨天於「童里繪本洋行」聽完廉恩的分享會後, 我試圖盡量以「不爆大雷」的方式和大家分享這本書, 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這本書。 🌳
Thumbnail
世界開始變得不平靜,但還是會有人選擇關上耳朵, 假裝聽不見其他人聲嘶力竭的吶喊,假裝看不見別人的傷痛。 繼續,假裝世界如常。繼續,假裝一切都很好。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可以從環保議題來說,可以從社會議題來說, 做個有知覺的人,做個保持警醒的人, 希望這是一個能敲響社會警鐘的故事。
Thumbnail
紫兒佩佩自我療癒作家 *內容 書有圖文,圖由深耕淡水的人繪出,更有深刻的情感。文字也分由,在地的淡水老師,在地深入的觀察,讓曾在淡水生活、讀書的人們玩味,樂不可支。 從地理風貌談到與地景對話,讓您能看到這小鎮的風貌。 *心得 有故事的人和地方,最發人深省,我就是其中之一。當我年輕的時候
Thumbnail
在瑞典,每 30 個人就有 1 個人看過這本書,這是瑞典人的床頭書!達賴喇嘛看完也十分推薦說「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幫助大家遠離焦慮!
Thumbnail
阿德和小蘭原本寸步不離城市,是為了守著家等著下落不明的父母,姐弟倆不管面對多少城市中的危險與無奈,都不想為了避險而離開,只是老天爺還是給了他們一定得離開的難題,鈕扣公主(貓)帶來的生存選擇,於是阿德和小蘭相伴探險瘋狂森林,這是史凡(老鼠)提供了地圖,並大力推薦的家鄉。 而這趟瘋狂旅程,只有一張不確定
Thumbnail
在閱讀兩部名作的過程中,歸納四個微妙的共通點,這些共通點幫助讀者回首曾經經歷的青春,切開專屬於那個階段的迷惘,找到與自我、他人還有世界共存的方式。
Thumbnail
聽說臺灣某電影劇組在拍片時,選擇了位在日本的一間寺廟作為拍攝場景,當時劇組再三向廟方保證拍攝完會將場地復原,但後來差點為了一件事,廟方就會收回場地,這件事就是苔蘚。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一本在談論苔蘚的散文,是的,但並非以植物圖鑑的方式 一一介紹苔蘚,這是作者將主觀的生命體悟與客觀的學術觀察所揉合成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佩特.沃克,以及譯者陳思含心理師,讓我有機會能在書店遇到這本書,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僅僅讀了一小段,我就不得不放下它,喘口氣、沉澱一下心情,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在經歷什麼,但是在現在身心已經比較健全的狀態下去回想,我當時就是經歷書中提到的「情緒重現」 (emotional fl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重讀《大森林裡的小木屋》後的感受,探討了時隔多年再看書籍的不同視角以及生活的感悟。從小女孩逐漸成為母親的過程中,書中的故事勾起了對童年和家庭的懷念,同時也引發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思考,讓人重新審視每一天的忙碌與當下的價值。
Thumbnail
收到這副牌卡不知不覺一個月就飛快地過去了,每天我都會抽一張來為自己開啟全新的一天。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我很愛的這本《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我對這本書有那麼一點點的偏愛, 除了廉恩是非常喜歡的創作者以外, 書本的內容自然也是原因。 昨天於「童里繪本洋行」聽完廉恩的分享會後, 我試圖盡量以「不爆大雷」的方式和大家分享這本書, 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這本書。 🌳
Thumbnail
世界開始變得不平靜,但還是會有人選擇關上耳朵, 假裝聽不見其他人聲嘶力竭的吶喊,假裝看不見別人的傷痛。 繼續,假裝世界如常。繼續,假裝一切都很好。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可以從環保議題來說,可以從社會議題來說, 做個有知覺的人,做個保持警醒的人, 希望這是一個能敲響社會警鐘的故事。
Thumbnail
紫兒佩佩自我療癒作家 *內容 書有圖文,圖由深耕淡水的人繪出,更有深刻的情感。文字也分由,在地的淡水老師,在地深入的觀察,讓曾在淡水生活、讀書的人們玩味,樂不可支。 從地理風貌談到與地景對話,讓您能看到這小鎮的風貌。 *心得 有故事的人和地方,最發人深省,我就是其中之一。當我年輕的時候
Thumbnail
在瑞典,每 30 個人就有 1 個人看過這本書,這是瑞典人的床頭書!達賴喇嘛看完也十分推薦說「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幫助大家遠離焦慮!
Thumbnail
阿德和小蘭原本寸步不離城市,是為了守著家等著下落不明的父母,姐弟倆不管面對多少城市中的危險與無奈,都不想為了避險而離開,只是老天爺還是給了他們一定得離開的難題,鈕扣公主(貓)帶來的生存選擇,於是阿德和小蘭相伴探險瘋狂森林,這是史凡(老鼠)提供了地圖,並大力推薦的家鄉。 而這趟瘋狂旅程,只有一張不確定
Thumbnail
在閱讀兩部名作的過程中,歸納四個微妙的共通點,這些共通點幫助讀者回首曾經經歷的青春,切開專屬於那個階段的迷惘,找到與自我、他人還有世界共存的方式。
Thumbnail
聽說臺灣某電影劇組在拍片時,選擇了位在日本的一間寺廟作為拍攝場景,當時劇組再三向廟方保證拍攝完會將場地復原,但後來差點為了一件事,廟方就會收回場地,這件事就是苔蘚。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一本在談論苔蘚的散文,是的,但並非以植物圖鑑的方式 一一介紹苔蘚,這是作者將主觀的生命體悟與客觀的學術觀察所揉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