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森林祕境》,找回心靈淡淡的喜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我今天早上的「看見」,鄰居家的花在藍天的背景下,真美!

這是我今天早上的「看見」,鄰居家的花在藍天的背景下,真美!

人愈來愈長大,好像愈是照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劇本活、朝著既定的目標自動化地走:上學走同樣一條路、上班騎那條最省時的路線......。我們卻在不知不覺間,把 「追趕」當成最重要的生命目標,這往往也是人們在生活中感到厭煩與壓力的來源。

數位科技的躍進,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分秒必爭,凡事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快到欲罷不能;社群平台的興起,讓我們拓展了人際圈:我們找到了許久未見的朋友,得以更親近自己喜愛的名人與志同道合的同好;甚至敢於在網路上變換多重身分,做出真實生活中不敢明目張膽而做的行為。

可是,快速的網路世界有時卻也讓我們的世界觀變得愈來愈小,小到幾乎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當凝視著那片電腦螢幕時,就彷彿看見了事情的全貌。



如何讓自己緩下來?德國詩人赫曼赫賽(Hermann Hesse)也曾思考這個問題。他認為:「人們缺乏的是喜悅,一種超脫的清醒,可以點燃生命的熱情,讓大家感覺生命是快樂的,就像歡樂的節慶一樣……」。他提出的解方是,在生活中培養「心靈淡淡的喜悅」的能力;而獲得淡淡的喜悅,就從日常生活俯拾即是的小事物觀察起。他說:

這種喜悅是那麼不起眼,在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所以,幾乎大多數人遲鈍的心靈都無法領略。它們並不耀眼,無人宣傳,而且完全免費。奇怪的是,心靈愈貧窮的人,就愈不明白最好的娛樂,往往是那些不花半毛錢的娛樂。


無獨有偶,《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The Forest Unseen)這本書,同樣是一本引領我們在忙亂的生活步調中,沉靜下來、細緻生活、培養心靈淡淡喜悅的好書。

本書作者是美國生物學家哈思克,他在觀察古往今來的文化中,發現多數文化都有「在微小的事物中尋求宇宙的真理」的現象,無論是西藏的曼荼羅、中世紀以來許多宗教人士從日常之物窺見上帝的存在,或者是那首我們都聽過的詩作:「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手中握無限/剎那即永恆」,再再彰顯著「以微知著」的重要。

身為大學學者的哈思克教授自問:在學術理論與生物知識具有豐富涵養的我,真的「看見」了森林嗎?或者,其實也只是囿於自己所鑽研的學術領域而自以為看見而已。

於是,他決定在田納西州的一處山間老生林,找一塊直徑約莫一公尺的圓形土地,作為自己修行的曼荼羅,藉著觀察一小塊土地上的任何事物,來修練自己看清整座森林面貌的珍貴能力,也於是寫成這本名為The Forest Unseen的自然觀察記錄。



哈思克教授這個觀察練習並不是新鮮事,許多國內外知名學者與生態作家,如國外寫 《沙郡年紀》的李奧帕德,或是透過國內森林專家金恆鑣老師翻譯的《種樹的男人》、環境工程學者張文亮老師的《河馬教授說故事:大自然裡的生命教育》、淩拂老師的多本自然散文如《山.城草木疏》,都在引領我們靜下心來,探索自然的奧祕。

但哈思克的練習真有意思,他以一年為期,就坐在那個屬於自己的曼陀羅,不做任何移除或增添任何事物,就只是這麼靜靜的坐著、然後觀察。一年下來,哈思克在12月31日觀察的最後一天寫著:

在這段觀察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是多麼的無知,連這裡各種生物的名稱都無法一一叫出來,更不可能對牠/它們的生活和彼此之間的關係有深入的了解。我觀察得愈久,就愈感覺自己不可能真正了解這個地方,明白它的本質。……..
一塊曼荼羅地上就存在著好幾百萬個這樣的平行世界。......想到這裡,我不知怎的竟鬆了一口氣。這個世界並非以我或人類為中心。人類從不曾參與曼荼羅地形成的過程。生命是超乎我們知上的,它讓我們將視線朝外。……我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一方面卻又頗為欣喜。

哈思克在《森林祕境》書中的反省讀來令人深受啟發,他點出幾個重點:

  1. 對於生活世界中充斥的許多「概念」,我們知道得很淺卻從不在意:對於許多概念,我們往往只知其一,或甚至只聽過、卻根本不瞭解。但不瞭解這件事,並不會對我們「活著」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習慣了習以為常,久了也就對眼前所見毫無驚奇與喜悅之感。舉例來說,前面提到的「一沙一世界」從國小作文範例就不知道看過幾次,但我們真的了解那是什麼意思嗎?我們真的有去認真體悟其中的涵義嗎?
  2.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人工的網路世界裡搜尋,卻很少看見真實的世界:這點不需多言,相信大家都很有感。因著這樣的提醒,我們也需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自己所看見的,極有可能真的很渺小、很渺小。
  3. 你生活中的每一處,都可以是一個曼荼羅:哈思克寫到: 「只要用心關注,任何地方都可以變得很美好,所以我們無須刻意去尋找一個 『純淨原始』、令人讚嘆的地方。」


是的,只要我們願意用心觀察,即使是路邊的小花小草、家中的一盆蕨類、變化多端的天空與雲朵、每次在路旁徘徊的流浪貓和狗,甚至是與我們朝夕相伴的家人、熟稔或陌生的友人,生活中每一處,都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曼荼羅。

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從「視而不見」轉為「直面看見」,生命中的unseen就因為被深深地看見了,而變得豐碩。明天,我們一起試著這麼做吧!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的世界實在太奇妙了!書的種類和內容何其豐富,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每一種事物,我們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來解惑、思考。最近,我就讀到一本滿足個人求知欲的書,書名是:《結構之書》。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每天和你共枕眠、共築家庭的人,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個人,該怎麼辦?
讀完梨木香步的《家守綺譚》,實在愛不釋手,於是又讀了一次。遇到頻率對的書,就好像認識一個談得來的新朋友,忍不住想多聊個幾句。
明茲伯格的寫作風格能夠充分整合「知識」和「幽默」,再加上他「敢說真話」的個人特質(無怪乎有「世界級的偶像破壞者」之稱啊),使得閱讀明茲伯格的著作,令人感覺格外愉快且暢快!
想要閱讀這本書,其實是從去年開始,我發現自己的聽力開始有衰退的跡象。坦白說,這件事情讓我覺得挺焦慮的。對於一個從小喜歡音樂、每天生活都需要音樂的人來說,「聽不見」可能比「看不見」還可怕!
《我擁群像》是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在書中相當稱職地引用許多微生物相關研究,拓展一般讀者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整本書架構清晰、作者頗有文采,加上譯文流暢、編輯合宜,審訂者更相當盡責地適時補充審訂註,因此即使是非專業讀者,閱讀時仍能獲得相當的樂趣。
書的世界實在太奇妙了!書的種類和內容何其豐富,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每一種事物,我們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來解惑、思考。最近,我就讀到一本滿足個人求知欲的書,書名是:《結構之書》。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每天和你共枕眠、共築家庭的人,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個人,該怎麼辦?
讀完梨木香步的《家守綺譚》,實在愛不釋手,於是又讀了一次。遇到頻率對的書,就好像認識一個談得來的新朋友,忍不住想多聊個幾句。
明茲伯格的寫作風格能夠充分整合「知識」和「幽默」,再加上他「敢說真話」的個人特質(無怪乎有「世界級的偶像破壞者」之稱啊),使得閱讀明茲伯格的著作,令人感覺格外愉快且暢快!
想要閱讀這本書,其實是從去年開始,我發現自己的聽力開始有衰退的跡象。坦白說,這件事情讓我覺得挺焦慮的。對於一個從小喜歡音樂、每天生活都需要音樂的人來說,「聽不見」可能比「看不見」還可怕!
《我擁群像》是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在書中相當稱職地引用許多微生物相關研究,拓展一般讀者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整本書架構清晰、作者頗有文采,加上譯文流暢、編輯合宜,審訂者更相當盡責地適時補充審訂註,因此即使是非專業讀者,閱讀時仍能獲得相當的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能撫平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耐煩,也能使心情放鬆。無論是上山下海,曬太陽還是享受綠蔭的芬多精,都能讓內心平靜。 走在山林的步道,沿途聽到各種蟬鳴鳥叫,因為頻率一致,反而不會覺得是一種噪音,反倒像是森林音樂會,沉澱在城市的煩雜,專心腳下的每一步,忘卻世俗煩人的瑣事。
Thumbnail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自古以來,人類只能佇立於蒼天古木之下,瞻仰大自然無盡的生命力;妒忌地看著鳥獸棲息於巨木之上,想像著它們眼中居高臨下的景色又是如何? 「尋樹的人」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團隊團隊身體力行地尋樹、攀樹。他們穿梭在台灣的森林尋找古籍、原住民耆老所說的巨木,除了拍攝巨木的等比例全身照,也為我們大來樹冠層的故事...
Thumbnail
在晨光初現的時候,我總是會去公園散步,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徑上,那種光影交錯的感覺總讓我感到生命的奇妙。在這個小天地裡,所有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都可以被溫柔化解,為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社交圈。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今天的森林感覺別於以往。   也許是因為陰雲遮天,又或者不像前陣子那樣大風吹襲。少了點光,沒了徐風,這世界便截然不同。一如既往的樹林、早已走慣的步道、習以為常的寧靜,熟悉又陌生,相似卻又難以理解言喻。還正在思考該如何放鬆摸索,有些認生地緩緩慢步時,我又碰見牠了,是曾一同悠遊於光之海洋的小小夥伴。
Thumbnail
偶爾有些老朋友會跟我抱怨,說你們荒野保護協會提倡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但是他們不管是假日爬郊山,或是退休後天天走步道健身,但是不管怎麼看,花還是花,樹還是樹,鳥還是鳥,從來沒有感受到與自然萬物的共鳴或所謂生命的流動,到底是他們沒有慧根,還是我們在唬弄他們?     對於這些朋友的質疑,我通常提供給
Thumbnail
濃密的森林環繞著溪頭,樹木參天,遮蔽了陽光,讓人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秘的秘境。在樹間漫步,聆聽著鳥兒的歌唱,感受著樹葉的沙沙聲,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這裡的生態豐富多樣,各種植物與動物在這片自然的樂園中和諧共生,展現了大自然最美的模樣。 遊走在溪頭,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來到世外桃源。這裡不僅是追求自然
Thumbnail
他開始更加敏銳地感知周圍的一切,從微風的輕拂到花朵的綻放,每一個細節都讓他感到無比的美麗和神聖。 這種感知的能力不僅僅在藝術創作中得到體現,更是在他的生活中帶來了巨大的轉變。他學會了更加珍惜每一個瞬間,感受到生命的無限價值。他不再追求表面的物質,而是尋找內心的富足和平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能撫平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耐煩,也能使心情放鬆。無論是上山下海,曬太陽還是享受綠蔭的芬多精,都能讓內心平靜。 走在山林的步道,沿途聽到各種蟬鳴鳥叫,因為頻率一致,反而不會覺得是一種噪音,反倒像是森林音樂會,沉澱在城市的煩雜,專心腳下的每一步,忘卻世俗煩人的瑣事。
Thumbnail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自古以來,人類只能佇立於蒼天古木之下,瞻仰大自然無盡的生命力;妒忌地看著鳥獸棲息於巨木之上,想像著它們眼中居高臨下的景色又是如何? 「尋樹的人」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團隊團隊身體力行地尋樹、攀樹。他們穿梭在台灣的森林尋找古籍、原住民耆老所說的巨木,除了拍攝巨木的等比例全身照,也為我們大來樹冠層的故事...
Thumbnail
在晨光初現的時候,我總是會去公園散步,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徑上,那種光影交錯的感覺總讓我感到生命的奇妙。在這個小天地裡,所有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都可以被溫柔化解,為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社交圈。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今天的森林感覺別於以往。   也許是因為陰雲遮天,又或者不像前陣子那樣大風吹襲。少了點光,沒了徐風,這世界便截然不同。一如既往的樹林、早已走慣的步道、習以為常的寧靜,熟悉又陌生,相似卻又難以理解言喻。還正在思考該如何放鬆摸索,有些認生地緩緩慢步時,我又碰見牠了,是曾一同悠遊於光之海洋的小小夥伴。
Thumbnail
偶爾有些老朋友會跟我抱怨,說你們荒野保護協會提倡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但是他們不管是假日爬郊山,或是退休後天天走步道健身,但是不管怎麼看,花還是花,樹還是樹,鳥還是鳥,從來沒有感受到與自然萬物的共鳴或所謂生命的流動,到底是他們沒有慧根,還是我們在唬弄他們?     對於這些朋友的質疑,我通常提供給
Thumbnail
濃密的森林環繞著溪頭,樹木參天,遮蔽了陽光,讓人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秘的秘境。在樹間漫步,聆聽著鳥兒的歌唱,感受著樹葉的沙沙聲,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這裡的生態豐富多樣,各種植物與動物在這片自然的樂園中和諧共生,展現了大自然最美的模樣。 遊走在溪頭,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來到世外桃源。這裡不僅是追求自然
Thumbnail
他開始更加敏銳地感知周圍的一切,從微風的輕拂到花朵的綻放,每一個細節都讓他感到無比的美麗和神聖。 這種感知的能力不僅僅在藝術創作中得到體現,更是在他的生活中帶來了巨大的轉變。他學會了更加珍惜每一個瞬間,感受到生命的無限價值。他不再追求表面的物質,而是尋找內心的富足和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