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動畫,
有餘音繞樑的歌曲、天馬行空的情節,
但更重要的是故事當中所蘊含的寓意,
值得深深咀嚼、回味、省思~
I wish I could be the perfect daughter, but I come back to the water no matter how hard I try....
每次聽到這句歌詞,我的眼淚就會不爭氣地落下....
我的爸爸是民國38年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灣的軍人,
我的媽媽是印尼華僑,跟爸爸相差近20歲。
當我到了逐漸懂事的國小三年級時,
在家裡翻到戶口名簿,
爸爸、媽媽的名字上面竟然寫著養父、養母,
而我看著我生父、生母的名字,知道那是我每次過年會去拜訪的親戚....
這對小時候的我打擊很大!
我為什麼會被領養?
生父母的家境看起來還不錯,
是覺得已經有兩個女兒,所以不需要第三個女兒嗎?
是因為我的養父母沒辦法生育,所以跟生父母要了我嗎?
我小心翼翼地稍微問了一下養父母這件事,
但他們卻否認並且不想提到此事,
讓我只能默默地把這件事壓抑在我的心中,
並且說服自己「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好像就是因為這樣,
造就我害怕被拒絕、想要討好別人的個性....
加上我爸算是滿嚴格的,可能是因為軍人出身吧~
讓我不敢隨便違逆爸爸的管教。
但爸爸還是有慈愛的一面,
所以我在家可以是一個獨生女小霸王,
但在外面我就變得非常懦弱羞怯。
小時候我比較喜歡爸爸,
因為覺得媽媽比較沒有知識水準,
風俗習慣也跟台灣人有差異,
我甚至會欺負媽媽,
把滿肚子的氣出在媽媽身上....
爸爸在我升高二那年的暑假
因為心肌梗塞突然過世了,
我非常難過。
辦完喪事及所有程序之後,
我就陷入在網路中,從黑夜直到白天盯著電腦,
甚至可以兩、三天不睡覺。
媽媽也非常難過。
在我考上警專搬離家後,
媽媽逐漸把房子堆滿東西。
過去我很生氣地想要丟掉沒用的物品,
但媽媽非常生氣且執著,
讓我只能任由她把房子塞滿,填補內心的空洞。
爸爸過世之後,我開始懂得珍惜媽媽,
但因為個性、習慣的差異,讓我沒辦法待在她身邊太久,
唯有偶爾的聯絡,才不至於衝突爭吵。
害怕被拒絕的那個乖小孩,
在心中築起一道又一道的高牆,
把所有情感封印在自己的內心當中,
我變成了一個冷漠、內心孤僻的人,
雖然表面上還是與大家和顏悅色地相處....
每當看迪士尼動畫(很多部都有)提到有關
「傾聽內心的呼喚」、
「釋放心中的自己」、
「跨出心裡的城牆」之類的橋段,
內心的那個小孩就會開始大放悲鳴....
以前不懂為什麼自己會突然落淚,
但現在很喜歡哭出來的感覺。
情緒總要找到出口,
不能積累在心裡和身體,會生病的。
在找《How Far I'll Go》的資訊時,
才發現這首歌的中文版
歌詞竟然改寫成跟信仰相關,
也許是上天在引導我吧....
想到聖經當中一段話....
傳道書 3:1-11 RCUV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每一事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丟石頭有時,撿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抱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存有時,拋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沉默有時,說話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戰爭有時,和平有時。
這樣,做事的人在他所勞碌的事上得到甚麼益處呢?我觀看上帝給世人的擔子,使他們在其中勞苦: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恆安放在世人心裏;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測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