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訪|狐狸引路過河,人也生了尾巴──專訪《老狐狸》導演蕭雅全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前記:新世界的第一顆鏡頭

二〇一八年,蕭雅全交出他的第三部長片作品《范保德》,並以此作獲得第二十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五年過去,他再帶來新作《老狐狸》,前作被評論為一封遞給父子關係的家書,到了《老狐狸》,蕭雅全依然寫父子。但他卻說,這兩部作品的文眼,從來都不是父子,是命運和選擇。

早在金馬首映之前,《老狐狸》已於今日秀泰影城舉辦幾次試映,八樓的影廳旁是早已乏人問津的電動遊藝間和壘球打擊場。電影開始之前,蕭雅全就站在過道的正中央看著所有人擦身經過他,沒有過多寒暄,他就只是佇立在那。

電影結束後,我從昏黃又漫著尿騷味的樓梯間離開,搭上乾淨且明亮的捷運,接著走進雨裡,轉開住處鏽蝕的紅色鐵門,再次順著年久斑駁的樓梯向上爬。那一刻我忽然在想,一直兜轉在真實與虛構裡,感覺到自己的命是橫亙在年老與新生之間的我,在踏進影院的那刻,其實是走進了蕭雅全重構的現實世界。向下看是一口天井,有點舊,一定老派,花磚間還滲著雨季不停的濕氣,裡頭混雜著一些陰翳的、不那麼愉快的真實。

我忽然感覺這樣的彎彎繞繞就和電影一樣。

如果把鏡頭拉遠一點,那將會是電影的第一顆建立鏡頭:涉世未深的青年搭上電梯,朝向深諳世事的他方,佇立其中的老狐狸就是蕭雅全,而曾經的他也和我一樣抬起頭,死盯著數字,期待往上。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彼時與此刻

訪談一開始,我問蕭雅全他眼中的舊世界和新世界最大的差異在哪?在今昔交錯的電影時空裡,改變的到底是人性還是科技?抑或是科技改變了人性,而人心又在改變時代?面對這一連串問題,他開口的第一個答案卻是:「我既喜歡又尊重我的媽媽,但她教的道理,我通常都覺得煩。」,他一面覺得煩,但沒有太多抱怨,就只是給了我一個結論。接著才談起了他連結父母一輩的部分思考,以及欲交遞給下一代的新的生存方式。

「時代的生存法則其實一直會變動,以前教的那一套倫理,現在一定不適用。接著,現在我們認為對的事情,三十年後也不見得是對的,這是生命輪轉的週期,也是人存於世時得要面對的。」

但,難道沒有不會被時代撼動的東西嗎?

片中,老狐狸(陳慕義飾)和廖泰來(劉冠廷飾)都代表著幾個時代的台灣父執輩形象。後解嚴時期,台灣經濟猛然起飛,老狐狸搭上了財富的順風車,終在逆勢裡翻轉自身階級;廖泰來則是完美地複製了上一代的安分守己,就在餐館做領班,老狐狸的詐和廖泰來的純,來自開/關的選擇。

在蕭雅全心底認為不可以,但或許已經開始撼動的東西是選擇,選擇的背後則是同理。「我想丟進社會裡討論的,其實就是同理心。五十年前有它存在的意義,而今也應當如此。只是我們在面對世界的時候,因應的方法一直在改變,現在看起來已經失落的東西,我希望它仍然存在。但我得要先釐清它形變的原因,我不能只是簡單粗暴地跟我的孩子說『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所以我得回到源頭開始梳理。」

因此,電影就得從上一輩開始說起。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動筆之前,先回望過去

蕭雅全說廖泰來的原型來自母親,可當他把劇本交給劇組之後,劉冠廷卻說像他爸爸,劉奕兒也說那是她爸爸,可侯志堅又說這是他媽媽──這時候,蕭雅全才發現,他刻下的是一個共同時代的肖像,是千百萬個廖泰來。

在看過電影後,太太告訴蕭雅全:「劉冠廷一直讓我想到很多張臉,有一個時代的臉就是這樣說話、這樣想事情、這樣要求孩子的。」,片中所建構出的八〇年代,其中的精神可以追溯至更久以前,那是世代之間不斷傳承的價值觀──你要先考慮別人,你不要去跟人家搶,你不要去傷害別人。

電影設定在 1989 年,在那之前的蕭雅全已經拍了一支由侯孝賢演唱的〈醉死臺北城〉音樂錄影帶,後面幾年,出身美術系的他以實驗錄像藝術活躍於圈內。他在藝術學校不曾領略過外面社會的法則,藝術教的總是如何找到自我、覓得思想,他們花了大把的時間討論人該如何面對自己,卻避而不談社會──好似社會是髒的,藝術需要絕對的純淨。

蕭雅全和系上同學在畢業後,普遍遇到的問題是「錢」,該如何靠藝術謀生當然是其一的煩惱,但更多的是他們不敢開口為自己談價碼——將藝術秤斤論兩,好像是褻瀆。他發現走進社會之後,所有不曾觸碰的問題都浮出水面了,「如果想保護自己的作品,我就得學會狐狸的語言。」

於是,老狐狸的形象就這樣從他碰過的千百隻老狐狸身上被提煉出來。

做作品的時候,他可以是悉心梳理自己,非得將個人美學推至極致不可的少女,可一旦作品要端出去供眾人觀看、評論,甚至定價,他就得變成強悍的母親,通曉狐狸世界的思考,學著如何和狐狸共存。

蕭雅全搭上了由狐狸引路的河,自己也長出了尾巴。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渡過河,再回望此岸

「你試著想像有一條河隔開了階級,老狐狸是從這一岸去到彼岸的人,他不是先天就待在那裡的,所以他對此岸的世界觀、思維與情感是熟悉的,只是他選擇要去對面。」

廖界(白潤音飾)和蕭雅全都想要去到更高級、更明亮的那一頭。

千禧那年,三十出頭的蕭雅全拍了《命帶追逐》,他想無視命運的存在,遂將薛西弗斯那顆一再推上卻總是滾落的巨石擊碎,把所有名為宿命的碎石改用扔的,像在挑釁。

敲碎了大石,手心的掌紋也因此消失,東清看起來是自由了。在拍完《命帶追逐》之後,好多人都說蕭雅全是宿命論者,他卻說自己是因為受夠了宿命這回事,才想拍那部片的。

「那時候我還很年輕,其實也講不清楚這一切,但在當時我的生命狀態是一群人的預言,每個人都急著和我說接下來的我會怎樣,世界會怎樣。但明明人是獨一無二的,卻被決定在一個已成定局的脈絡裡,我在當時理不清自己的想法,就像個鬧脾氣的孩子,想要醜化宿命這件事。」後來,他一直在尋找抵抗與順服之間的平衡,近二十年後,他才決定好再回答一次──命運是什麼?抵抗又是什麼?

他的順服展現在廖泰來身上,而抵抗則在老狐狸身上發生。廖界則是介在兩者之間的新生。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在寶福樓一場老狐狸和廖泰來的無聲對話裡,老狐狸將買不買房的決定權交到廖泰來手上,觀眾沒能聽見的那段話,老狐狸只說了兩句:「我答應廖界會把房子賣給你了,但這是李家的起家厝,他們也想要。」,廖泰來的決定是預料之中,於是當廖泰來真的這麼做的時候,老狐狸才笑著說:「你知道嗎?你真的沒有讓我失望。」

這場戲的安排精妙,只用了一個來回便揭示出角色間的順與不順:老狐狸並未違背他在靈堂大鬧時的篤定,也未曾想過要反悔給出去的(對廖界的)承諾,他只是在廖泰來身上看見一絲希望──他會做出利他的決定。

只是,老狐狸確實虛偽,但這有一部分是裝出來的。

「當時我們家沒有搭上那輛財富列車,以為自己還在小康的中產階級,但其實早就往下跌了,因為別人都在狂飆。不過,一夕致富的人會戴上紳士帽『彰顯』自己的品味,卻依然用紅白相間的塑膠袋裝現金。他們還是隱藏不了自己原本的顏色。」

老狐狸的媽媽是做資源回收的,在八〇年代之前這叫做「收垃圾的」,隨著政府開始重視環保,法規又還未能跟上,廢棄物便成了可以變現致富的「環保事業」。然而,成功翻身的老狐狸在餐館抽雪茄,回家抽的卻是新樂園;談生意會在餐館設宴,私底下吃的還是路邊的燒仙草。那是他還流著這一岸的血,也是他原生家庭的養成。

廖泰來的決定使得廖家未能翻轉階級,那老狐狸就真的推翻命運了嗎?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過渡中的變與不變

片中最大的改變,發生在廖界身上,而其中最關鍵的,是老狐狸給了他一個可以修理敵人的秘密。但總是選擇利己的老狐狸,為什麼願意給予?

蕭雅全給了我兩個答案:一個理性、一個感性。理性的他說那是因為這份給予並不會讓老狐狸失去任何東西,他依然可以用這個秘密去修理他的員工,而廖界可以藉此恫嚇欺負他的同學(員工的兒子)。

感性的答案,他卻說得像是一場註定。「人偶爾都會發生這種事,你會在芸芸眾生裡只看見一個人,你們會產生一種致幻的連結,對他有特別的情感,會和他說特別的話,對老狐狸來說,廖界就是這樣的存在。」,這當然還有一部分是他失去兒子的移情作用,但更多的是老狐狸發現廖界渴望成功,發現廖界喜歡「爽」,他們面對未來的目光是相似的,才讓他在明明有千百人的屬於貧窮的這一岸,只看見廖界。

因此,廖界就像擁有兩個父親──他才是真正能做選擇的人。而蕭雅全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選擇的權利。

但「選擇」也絕非只是二元對立的變好或變壞,這是蕭雅全希望在片中呈現的,這也是電影留下懸念的原因。「離開電影,回到生活經驗裡,你會發現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很多都源自於選擇,而每一種選擇又有各式不同的觀看角度,這是人心與人性的複雜。」,回到電影裡,即使兩個父親在故事揭開序幕時,已經快速地被塑造出兩相不同的人格,但順著劇情描繪,依然變得不那麼典型、簡化。

在廖界第一次決定「傷害」時,他只把老狐狸給的武器用了一半,不自覺選擇了自保,而非毀滅他人──即使廖界已經乘在老狐狸的船上,但廖泰來與他的連結仍在,於是在傷害的同時,同理心/新生也相伴而生。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世故的留白為的是溫柔

回到《老狐狸》,這正是蕭雅全帶著世故的溫柔之作。

老狐狸的偽裝、蕭雅全的世故,都是《范保德》裡所說的「故作無情,只是保護深情的方法」,而在電影/訪談的中後段,他們都輕輕地脫下了外衣。

為了表達片中不斷出現的階級,蕭雅全想找到一個實體的介質來視覺化抽象的不平等。在老狐狸和廖界對話的那場車戲裡,劇組加裝了一面單向玻璃,就放在兩個角色之間。只要玻璃兩側的光比相等,就能看見彼此;但只要亮度不平均,待在暗處的人就能隱藏起來,待在亮處的人就看不見暗面的人。

電影裡第一次出現這種不平等是林珍珍(劉奕兒 飾)對著落地窗搔首弄姿的那場戲,後來幾次是老狐狸主動搖下車窗、打破階級與廖界建立連結。直到廖界在車上播了〈鳥仔〉時,音樂先是將老狐狸拉回到十歲,在那刻,他們的階級已經平等;接著廖界拒絕承認自己與老狐狸的相像,進而說出「我不是你」、「乾我屁事」時,於是廖界變暗了,他選擇封閉自我,於是便在關係中佔了上風,老狐狸也在這一刻回到原形。

只望得見自己的老狐狸,實則是在每一次的選擇裡,將真實的情感隱藏,可在他遇見廖界後,出現了超越理性的情感,他想把這個孩子拉到他的領土來。而廖界看著坦露脆弱的老狐狸,也在選擇自己究竟要像誰多一點?或者說,蕭雅全希望廖界更像誰一些。

蕭雅全沒有回答自己的期待,在現實世界,他用留白保留了解讀的空間,就連在電影裡,他也希望自己不要成為角色的命運之神。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做創作是你試著提出主張、看法,把它加入可以被討論以達共識的過程,就像以前會說『飯一定要吃完』,現在會說『吃不完不要勉強』,這是一個達到新共識的過程,而同理心究竟有沒有意義,該不該繼續被討論也都是過程。做作品就是這樣,但我只能盡量表達,至於它會不會被討論、閱讀、影響,甚至成為共識,我做不了主,也沒有辦法去撼動,畢竟它得符合眾多人的內心需求,才有機會變成主流。」

曾經的蕭雅全或許認為,凡事都應該先依他人的思考為優先,才能消弭社會的不平等,但現在的他不再天真地認為同理心可以解決階級對立,只是依然相信:失去同理心將會擴大階級對立。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老狐狸》電影劇照/華映娛樂

在極致的溫柔之後,也擁有選擇

最後,他又跟我舉了一個例子來應證對宿命的看法,他說自己終於看透了一件事,是他這輩子不管再怎麼努力,都不會有辦法灌籃。這確實是宿命,但他沒有辦法接受因為宿命,所以人生就只能是不斷的複製。

就像回到生物學上,因為有了複製,才有突變;因為有了突變,才有改變。

他在二十年後,承認了生命的重複,卻也發現自己有選擇突變的可能性。這聽起來或許太玄奇,但在他的生命史裡,唯一可以自我決定的,便是對選擇的積極性。

電影的最後一場戲,是所有角色穿過銀幕走進現實世界、與蕭雅全在潮濕的陋巷裡擁抱的魔幻時刻,那張既喝冰水又折刀片的臉,是 Steven,也是廖界;是蕭雅全,也是包含你我的眾生相。

而在電影現世之前,蕭雅全說他做過最滿意的一個決定,是在第四版劇本加入了現在的結局,因為他想告訴孩子的不只是要擁有同理心──而是生於世,還得學會一些狐狸妖術才行。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老狐狸》專訪照/攝影 ioauue

劇照提供/華映娛樂
攝影/ioauue

!釀電影金馬六〇專題,請往此去!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年少日記》作為導演卓亦謙的首部劇情長片,橫空出世般地入圍 2023 金馬獎多項大獎,在這之前,他寫了十幾個劇本都開發不成,中間也曾想過乾脆不當編劇了,因為創作狀態還有些毛躁,生命中難以梳理的過去也纏得太緊。 說起來可能有點難受,《年少日記》的劇本原型是一封來自朋友的遺書,這份向死的意念是卓亦謙生
吳慷仁與陳澤耀在戲外,為了電影,真的什麼都拋得掉:星味、帥皮囊、食物和時間;戲裡則是為了兄弟對方,什麼也都不計較,包括尊嚴、愛情、身份證件、金錢,和人窮必惡的必然,兩個角色在困境之中,仍為彼此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我後來就只是把我的爸媽當成普通人,才理解他們當然會有懦弱、失敗的一面,雖然有些裂縫是沒有辦法被彌補的,但就像子圓一樣,我不用非得要原諒誰,爸媽和我都沒有錯。」祝紫嫣說電影裡的傷口結痂了,那些疤痕就是生命為她刻下的記憶。
楊國瑞為影中人留下了選擇的餘地,讓他們自行決定活在想像夢境裡──自我認定的夢也可以是真實,即便旁人看它虛幻,但個人的幻想何嘗不是一種真實、一條生命出路。夢境雖是將煩惱顯化,而真人的菩提與涅槃即為空無,可屬於凡人的我們並無解方,姑且就將「選擇」視為神的遊戲,也為一道。
「拍電影是很漫長的過程,比想像中還要漫長很多。它在方方面面都在考驗你的決心,是不是夠誠實?是不是夠喜歡?放棄是簡單的,堅持不是。」以這次新作《壞男孩》為例,從二〇一八年開發劇本,至今已是二〇二三年尾,五年的時光都在這裡,要堅持下去並不容易。
每一次見面,幾杯酒喝下去,什麼事都能一講再講,從晦澀恐怖的封閉時代、生命膨發的社運年代,他們聊台語復興、民歌運動,也聊台灣電影新浪潮和新世代年輕人的交棒,當然他們也訐譙政治、經濟,自戒嚴時期便踏在這片土地的他們,早已用他們的目光記錄下了世代的變化。
《年少日記》作為導演卓亦謙的首部劇情長片,橫空出世般地入圍 2023 金馬獎多項大獎,在這之前,他寫了十幾個劇本都開發不成,中間也曾想過乾脆不當編劇了,因為創作狀態還有些毛躁,生命中難以梳理的過去也纏得太緊。 說起來可能有點難受,《年少日記》的劇本原型是一封來自朋友的遺書,這份向死的意念是卓亦謙生
吳慷仁與陳澤耀在戲外,為了電影,真的什麼都拋得掉:星味、帥皮囊、食物和時間;戲裡則是為了兄弟對方,什麼也都不計較,包括尊嚴、愛情、身份證件、金錢,和人窮必惡的必然,兩個角色在困境之中,仍為彼此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我後來就只是把我的爸媽當成普通人,才理解他們當然會有懦弱、失敗的一面,雖然有些裂縫是沒有辦法被彌補的,但就像子圓一樣,我不用非得要原諒誰,爸媽和我都沒有錯。」祝紫嫣說電影裡的傷口結痂了,那些疤痕就是生命為她刻下的記憶。
楊國瑞為影中人留下了選擇的餘地,讓他們自行決定活在想像夢境裡──自我認定的夢也可以是真實,即便旁人看它虛幻,但個人的幻想何嘗不是一種真實、一條生命出路。夢境雖是將煩惱顯化,而真人的菩提與涅槃即為空無,可屬於凡人的我們並無解方,姑且就將「選擇」視為神的遊戲,也為一道。
「拍電影是很漫長的過程,比想像中還要漫長很多。它在方方面面都在考驗你的決心,是不是夠誠實?是不是夠喜歡?放棄是簡單的,堅持不是。」以這次新作《壞男孩》為例,從二〇一八年開發劇本,至今已是二〇二三年尾,五年的時光都在這裡,要堅持下去並不容易。
每一次見面,幾杯酒喝下去,什麼事都能一講再講,從晦澀恐怖的封閉時代、生命膨發的社運年代,他們聊台語復興、民歌運動,也聊台灣電影新浪潮和新世代年輕人的交棒,當然他們也訐譙政治、經濟,自戒嚴時期便踏在這片土地的他們,早已用他們的目光記錄下了世代的變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老狐狸》(Old Fox)由蕭雅全導演,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主演。
Thumbnail
這隻享負盛名的《老狐狸》在去年11月台灣公映,等了好久好久香港片商也好像沒甚麼動靜,於是今年初去台灣毒遊,趁當地戲院還未落畫就趕快去看 豈料幾個月後就看到香港上映的消息,還是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片之一……世事果然難料(?)!www (下有劇透) 故事發生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小男孩廖
Thumbnail
當故事中角色成長的內在動機不足,唯一能解釋的只剩下編導的筆鏡時,幕後的現身將會讓觀者產生與作品的距離。當作品與觀者的距離越遠,其中發生的情節就會越無關緊要,那麼不要說是共感的投射,就連要把作品用作虛構以提煉出意義都不太可能。也不太有必要了。
電影簡單直接,呈現兩種價值觀讓觀眾思考,而且美感十足,最終也沒有把故事弄得艱澀難懂⋯⋯
Thumbnail
  本片獲第6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男配角、原創電影音樂、造型設計獎,並入圍女配角、美術設計、原創電影歌曲獎,共七項。背景設定在股票從兩千點狂飆至上萬點的1989年,描述一對單親父子家庭;父親廖泰來(劉冠廷 飾)從事餐廳外場服務生,與11歲的兒子廖界(白潤音 飾)過著夢想存錢買房開理髮店的租屋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年少日記》用鄭老師的選擇告訴觀眾,脆弱的時候,如果有人仍然願意給你擁抱,傾聽你的聲音,就可能接住一個墜落的靈魂──但接住了,又能為你的人生帶來什麼?追求成功難道不對嗎?別人的失敗與我何干?斷絕同情帶來的成功是否值得?這是台灣電影《老狐狸》裡,廖界和謝老闆相遇後的人生抉擇。
Thumbnail
我不想變成跟你一樣的大人 小時候,我也總是在心裡評斷我身邊的每個大人。 當他惹我生氣難過,我希望我不要變成跟他一樣自私;當他溫柔的安撫我的情緒,我就希望能夠變成他一樣,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靈魂。 這個世界就是一本教科書,身旁的人們為我們做「示範」,而我們去「學習」。 在廖界(白潤音飾)的世界裡
Thumbnail
2024年新始,農曆新龍年倒數, 但是, 當我從《老狐狸》導演 蕭雅全口中聽到的, 『望父成龍』這個成語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老狐狸》(Old Fox)由蕭雅全導演,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主演。
Thumbnail
這隻享負盛名的《老狐狸》在去年11月台灣公映,等了好久好久香港片商也好像沒甚麼動靜,於是今年初去台灣毒遊,趁當地戲院還未落畫就趕快去看 豈料幾個月後就看到香港上映的消息,還是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片之一……世事果然難料(?)!www (下有劇透) 故事發生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小男孩廖
Thumbnail
當故事中角色成長的內在動機不足,唯一能解釋的只剩下編導的筆鏡時,幕後的現身將會讓觀者產生與作品的距離。當作品與觀者的距離越遠,其中發生的情節就會越無關緊要,那麼不要說是共感的投射,就連要把作品用作虛構以提煉出意義都不太可能。也不太有必要了。
電影簡單直接,呈現兩種價值觀讓觀眾思考,而且美感十足,最終也沒有把故事弄得艱澀難懂⋯⋯
Thumbnail
  本片獲第6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男配角、原創電影音樂、造型設計獎,並入圍女配角、美術設計、原創電影歌曲獎,共七項。背景設定在股票從兩千點狂飆至上萬點的1989年,描述一對單親父子家庭;父親廖泰來(劉冠廷 飾)從事餐廳外場服務生,與11歲的兒子廖界(白潤音 飾)過著夢想存錢買房開理髮店的租屋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年少日記》用鄭老師的選擇告訴觀眾,脆弱的時候,如果有人仍然願意給你擁抱,傾聽你的聲音,就可能接住一個墜落的靈魂──但接住了,又能為你的人生帶來什麼?追求成功難道不對嗎?別人的失敗與我何干?斷絕同情帶來的成功是否值得?這是台灣電影《老狐狸》裡,廖界和謝老闆相遇後的人生抉擇。
Thumbnail
我不想變成跟你一樣的大人 小時候,我也總是在心裡評斷我身邊的每個大人。 當他惹我生氣難過,我希望我不要變成跟他一樣自私;當他溫柔的安撫我的情緒,我就希望能夠變成他一樣,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靈魂。 這個世界就是一本教科書,身旁的人們為我們做「示範」,而我們去「學習」。 在廖界(白潤音飾)的世界裡
Thumbnail
2024年新始,農曆新龍年倒數, 但是, 當我從《老狐狸》導演 蕭雅全口中聽到的, 『望父成龍』這個成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