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次要,然而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受傷,故而我存在》洪朴凱西,二十張出版,2023。

《我受傷,故而我存在》洪朴凱西,二十張出版,2023。

在過去,人們鼓勵我寫出自己的亞裔經驗,可是我還是得用白人詩人可能書寫的方式去寫——與其說是模仿一位白人詩人,我其實更像是在模仿一位在概念上模仿亞裔詩人的白人詩人。
金明美第一次讀我的詩作時說:「你為什麼要模仿別人的語言模式?」我說:「我不知道。」她說:「你對語言最早的記憶是什麼?寫一首源自回憶的詩給我。」


我讀過一個關於薪資的研究:在同樣的工作環境和內容之下,員工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所有人的年薪都調高,但該位員工卻是所有員工裡薪資最低的一位;二是所有人的年薪都減少,但該位員工卻是所有人薪資最高的一位。

理想上而言大家應該都會選前者吧,但實際狀況是研究數據大半選了後者。

理由很簡單,那是種相對的比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群眾之中是特別受到重視的,就算是在更惡劣的環境裡,也希望自己是貧民中的貴族。

在美國的非白人族群們也遇到相同的情形,書中描繪的是除了白人之外,其他種族移民也在下層相互傾軋,排序,順從於美國文化和語言,即使會遭受羞辱也要想盡辦法往上爬,盲目地讓自己「更好」,也許和其他非白人族群的他者劃出界線,展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卻也因為這樣的馴服順從,讓自我消失在這個國家裡。

懷抱著美國夢,或是憧憬自由的人們身到此處,卻在各種語境裡「消失」(不是「被消失」)。消失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其他族群或少數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想法不符多數的理解範圍,感知能力不對稱,因此被指稱這些感受的表述是「次要的」、「不重要而被抹除的」、「你自己想像出來的吧」,或是批評為「不知感恩、有攻擊性」(聽起來很熟悉對吧,跟「年輕人就是不知足」很像吧)。

另一種消失,就是上面說的對反側。為了讓自己靠近語言權力核心,讓所表達的事物能夠跨進「合理」的範疇裡,於是背棄的原本要表達的真實,順從了多數的語境,讓自己成為「多數所想像的少數」。

書寫或表達不該是讓人自由嗎?站在台上的喜劇演員沒有遁辭,沒有遮罩,他無可避免地承認自己的少數者身分,於是只能運用那些被指稱他者的詞彙(像是開頭的歧視族群名詞)反過來玩弄,並諷刺自陳:「我到八歲前都是個孩子,然後就成了黑鬼。」此邏輯跳接的哏有效,卻也在笑中令人深省。

而文學也是如此嗎?在作者的反思中,過往有色人種作家所書寫的種族創傷故事都有所限制,將創傷私人化、病理化,並且時空設定在與世隔絕的家庭內,讓這樣的痛苦跟美國或白人無涉,好讓讀到此書的讀者感到事不干己,卻能從中攫取自己所需的感動。少數者感受要如何表達才能「既符合傷痛原始的模樣」,又能「說服不平等結構的其他多數:我所感知的就是現狀」。你我都知道次要而微小的感受不是不重要,但訴說時如鯁在喉的原因為何?會不會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向多數妥協的共犯,或是工具?

洪朴凱西求學時被老師點醒一件事:詩歌的形式電路不是仰賴你說了什麼來充飽電力,而是你沒說出來的話。詩歌就像一張網,其中捕捉到的是各種結巴、猶豫,而非完美成形的語句,而且關注沉默本身既是一種詰問的過程。以在大屠殺中失去家人的猶太裔的國詩人保羅.策蘭為例:

他在兩種狀態之間巡航:訴說的不可能,以及在這種不可能中尋找媒介來訴說。

為了符合多數所需,把個人經驗轉譯成多數的版本是必要的嗎?還是沉默跟難以辨讀本身就是一種政治、一種行為藝術、一種訴說?我想到的跟譯者後記的陳千武老師類近,是那些跨越語言的一代詩人群們:


聲音/杜潘芳格(1967)

不知何時,唯有自己能諦聽的細微聲音,
那聲音牢固地,上鎖了。

從那時起,
語言失去了出口。

現在,只能等待新的聲音,
一天又一天,
嚴肅地忍耐地等待。


夜曲/林亨泰(1955)

喋不休的 我的筆
我的筆 該擱置的時候
ㄧ……ㄦˋ……ㄙㄢ……
ㄨˇ……ㄕˊ……ㄧˋㄅㄞˇ……

聽聽
那些我心臟之跳動的深落於
死寂之中的活生生的聲音
ㄧ……ㄦˋ……ㄙㄢ……
ㄨˇ……ㄕˊ……ㄧˋㄅㄞˇ……

聽聽
那些繼續不斷地來尋找我的
那些活生生的鳴動著的聲音

或者是現代主義之下的「不說的說」、「言此意彼」。

書名《Minor Feelings》說的,那是這些沉默/沉沒吧。

然而我總是要回想自己的書寫,以及當自己以為看到文字頗具挑釁意味時該如何思辯?在多元文化潮流退去,而又逐漸變得單一跟極化的此刻,似乎都得更有耐心、放下被規訓好的品味閾值,仔細判讀表達與不表達其背後的訴說和意圖。


avatar-img
55會員
70內容數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的其他內容
 溝通的藩籬,同理之艱難,我總懷疑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可行性。但在能力所及之處往彼此靠近,也許是人類少數珍貴特質之一,而創作遂是訴說與傾聽的方法。
 我想她才是那種真正細心的人,比方她的盆栽她的鳥,以及最近豢養的小貓,常常說「自己沒辦法處理這些東西啦」。其實,不是無法,而是因為知道承擔責任之重,如果照顧不好,就深怕會像她自己筆下的小說人物那樣,左邊一個缺口,右邊一道裂痕。
 一個作家會隨著人生階段不同而關注不一樣的事物,但也有可能終其一生都在處理同一個/多個主題。比方當我們談到商禽就會想到各種禽類,提到張愛玲便是美麗與破敗的併軌,提到赫拉巴爾就是底層與珍珠。  文學作品裡的重複性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何以值得一寫再寫?
 一篇故事的開頭可能有千萬種寫法(相信我,絕對會有寫作者會耗費大量心力整理自己閱讀過的東西然後歸納出他覺得有用的幾類)
 在小說寫作裡,作者會決定小說敘事者的聲線光譜明顯或晦澀不明,有的作者會試圖隱去敘事者的身形,或是盡力保持一種冷淡疏離的口吻。
 〈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可能是需要點歷練才能從那些平淡無奇的事件裡看出一些意義的——至少我念研究所時沒看懂,可能是比較蠢的關係。
 溝通的藩籬,同理之艱難,我總懷疑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可行性。但在能力所及之處往彼此靠近,也許是人類少數珍貴特質之一,而創作遂是訴說與傾聽的方法。
 我想她才是那種真正細心的人,比方她的盆栽她的鳥,以及最近豢養的小貓,常常說「自己沒辦法處理這些東西啦」。其實,不是無法,而是因為知道承擔責任之重,如果照顧不好,就深怕會像她自己筆下的小說人物那樣,左邊一個缺口,右邊一道裂痕。
 一個作家會隨著人生階段不同而關注不一樣的事物,但也有可能終其一生都在處理同一個/多個主題。比方當我們談到商禽就會想到各種禽類,提到張愛玲便是美麗與破敗的併軌,提到赫拉巴爾就是底層與珍珠。  文學作品裡的重複性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何以值得一寫再寫?
 一篇故事的開頭可能有千萬種寫法(相信我,絕對會有寫作者會耗費大量心力整理自己閱讀過的東西然後歸納出他覺得有用的幾類)
 在小說寫作裡,作者會決定小說敘事者的聲線光譜明顯或晦澀不明,有的作者會試圖隱去敘事者的身形,或是盡力保持一種冷淡疏離的口吻。
 〈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可能是需要點歷練才能從那些平淡無奇的事件裡看出一些意義的——至少我念研究所時沒看懂,可能是比較蠢的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到底是誰挪用了黃色臉孔? 「我很討厭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裡,大家會根據某個人的膚色,告訴他們應該寫什麼,又不該寫什麼,難道一個黑人作家不能寫一本白人當主角的小說嗎?」 這是一個探討代言權、文化遺產歸屬、創作倫理、挪用與認同的現代出版故事。 不能不說,匡靈秀年紀輕輕就有暢銷作品《巴別塔學院》問世,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苦苦來了,他指著我對我說:有了嗔恚,如何實行報復?我回答說:我報復誰?我只是不喜歡民族主義,我自然要做的就是一個最好的人,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把你削弱,你可能就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苦苦思考:民族主義不對嗎?這是一個太愛自己的民族?絕對不是一個最好的人! 我對苦苦說:在魔慈系統做次生人就是不要去殺人,對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小說家金英夏說:「我覺得作家不是去確認事實、尋找引用依據的人,而是應該代替大眾去切身感受的人。」 而這樣的感受摻雜著許多複雜的因素,也可能同時存在看似矛盾的兩種結果,就如同「失去」與「得到」可能先後來到,亦可能相互伴隨,無所謂「失去」即是悲傷的代名詞,而「得到」也可能迎來另一場風暴。 《只有
Thumbnail
透過近於「挖出黑歷史」的方式,全書簡要地帶領讀者認識這批「詩人群」,同時揭露了詩人在「紙本」之外的另一面。當中的議題有許多延伸討論的空間,比如楚影在臉書與文學論壇間「活動模式與效果」的差異、陳允元「被遺忘的孔雀獸」究竟是「被遺忘」還是集結時的「刻意捨去」等,這些現象在網路時代都值得進一步探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到底是誰挪用了黃色臉孔? 「我很討厭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裡,大家會根據某個人的膚色,告訴他們應該寫什麼,又不該寫什麼,難道一個黑人作家不能寫一本白人當主角的小說嗎?」 這是一個探討代言權、文化遺產歸屬、創作倫理、挪用與認同的現代出版故事。 不能不說,匡靈秀年紀輕輕就有暢銷作品《巴別塔學院》問世,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苦苦來了,他指著我對我說:有了嗔恚,如何實行報復?我回答說:我報復誰?我只是不喜歡民族主義,我自然要做的就是一個最好的人,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把你削弱,你可能就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苦苦思考:民族主義不對嗎?這是一個太愛自己的民族?絕對不是一個最好的人! 我對苦苦說:在魔慈系統做次生人就是不要去殺人,對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小說家金英夏說:「我覺得作家不是去確認事實、尋找引用依據的人,而是應該代替大眾去切身感受的人。」 而這樣的感受摻雜著許多複雜的因素,也可能同時存在看似矛盾的兩種結果,就如同「失去」與「得到」可能先後來到,亦可能相互伴隨,無所謂「失去」即是悲傷的代名詞,而「得到」也可能迎來另一場風暴。 《只有
Thumbnail
透過近於「挖出黑歷史」的方式,全書簡要地帶領讀者認識這批「詩人群」,同時揭露了詩人在「紙本」之外的另一面。當中的議題有許多延伸討論的空間,比如楚影在臉書與文學論壇間「活動模式與效果」的差異、陳允元「被遺忘的孔雀獸」究竟是「被遺忘」還是集結時的「刻意捨去」等,這些現象在網路時代都值得進一步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