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雜談] 為什麼總是要包裝自己的厭惡呢?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隨著選舉越來越近,許多社群越來越瘋狂的為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宣傳他們所謂正確的理念,彷彿他們所支持的對象就是一切的救星,那位救世主才能阻止房價的推升,阻止通膨的膨脹,讓你我的薪資成長,甚至讓我們得到永遠的健康、快樂。


  每每看到這樣的支持者,我心底總是五味雜陳,一則是慶幸人們並沒有他們口中對於世界那麼的絕望,畢竟在他們眼裡,他們所支持的候選人就如同耶穌一般,超凡入聖,懷抱著這樣希望的他們,口中的絕望與哀怨,肯定只是情緒失控所致,並非真心話。但他們對於其他陣營的候選人卻只有憎惡,當對方提出不錯的政見時,他們總會以各種奇奇怪怪的陰謀論,為之貼上標籤,令人嘆息的是,這些禁不起考驗的陰謀論往往成為許多人對於該候選人的既有印象,他們就是邪惡的、獨裁、霸道,是必須打倒的存在。


  撇開選舉,我們來談談生活點的話題,我們都很清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一間餐廳是否適合自己?主要還是源於自己的成長經歷與獨特的味蕾,就像是爭吵許久的"水餃到底要不要沾醬油?"、"滷肉飯的滷肉到底要不要攪拌再吃?",當一間餐廳的廚師端出來的料理,符合自己的喜好時,他基本上就能得到你的好感,儘管這間餐廳的食物並不驚豔,但若有人批判,甚至諷刺你喜好的吃法是邪魔歪道時,厭惡感便隨之而起,你會毫不猶豫的開始反擊,所幸我們心底都很清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儘管戰了起來,最後仍會點到為止,因此只要有人與自己的喜好吃法不同時,我往往會說"每個人口味不同。"就將話題打住,因為我知道若是再聊下去,肯定是臉紅脖子粗。


  感情上也是如此,許多分手的情侶往往是因為"不愛了。"而分手,但有分手過的朋友,肯定都很清楚,那只不過是自以為是的溫柔包裝,說到底我們會分手就是厭惡了對方,對,就是厭惡,而不是厭倦,有些人會因為愛而包容對方的一些難以接受的生活習慣,比方生活邋遢、慣性遲到、謊言連篇等等,這些習慣或許在當朋友的時候,我們還能忍受,但一旦走進自己的生活,那便是災難,我實在很難想像在枕頭的底下會摸到吃了一半的棒棒糖,也很難理解遲到了一個小時,居然連一句道歉解釋都沒有,最最不可思議的是上午答應我的事情,下午就立刻推翻,說到底,情侶並沒有血緣,我們的愛將會再一次次的消磨下蕩然無存,剩下的便是無法忽視的厭惡,但,就如前述,我們總會用"不愛了。"來結束這一段災難般的關係。


  "打倒邪惡的存在"、"每個人口味不同"、"不愛了",都是主觀的看法,人們無法真正的評斷他它們的對錯,任何人都可以不贊同你的想法,但都必須接受你的說法,我們以此包裝會引起嚴重後果的"我討厭XXX",而是改成這些中性的詞語,讓別人誤以為你是毫不偏頗、中立客觀,充滿理性的發言,讓旁人都認為這一切的發生都是無可奈何、順理成章。


  在社群媒體的操弄下,這些中性的話語逐漸被模糊,人們必須選邊站,不加入、沉默者,都將被歸類成敵對的一方,起初我們只是不想引起紛爭,揀選了些比較中性的詞句,但如今連這些話語都會被打成激化與分裂的原因。


  如今,我們努力的摸索更中性的詞語,又或者用更多的條件、事例,來表述自己的立場,但這終究是徒勞的,畢竟當話說出口的瞬間,你已選定了立場,任何拖辭都只是延緩人們發現你的"厭惡"。


  或許這世間的紛爭,便是由此而起,我們以為對方是中立客觀的發言,到了最後,卻驚覺他的話語是精心包裝過的厭惡,無論我們接不接受其背後的緣由,這種赤裸裸看見厭惡的反感,使我們忍不住的批評與指責,同時也在內心警惕著,下一次的發言要更加小心,揀選更巧妙的包裝。


  我們為什麼總是要包裝自己的厭惡呢?我想,我們只是不想成為被人討厭的人,但這只會使我們成為蝙蝠那樣的存在,最後落得兩頭不討好,但這又能如何抗拒呢?如果我包裝的夠好,說不定沒人可以察覺我只是厭惡了這一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銘叔的沙龍
31會員
188內容數
透過「流浪者之歌」的故事,我充分的體認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面對自我」、「認知自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活著,而非隨波逐流。或許,我的感悟,在你的眼裡很是膚淺,我的想法,在你看來太過單純,但這卻是我透過「自問」得到的答案。比起向人尋求人生解答,我更願意多點失敗,多繞點路,只為了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銘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這篇文章探討了模仿與自我認同之間的關係,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瞭盲目模仿的陷阱與找到自我認同的過程。文章的核心觀點在於:模仿他人雖然有助於成長,但過度模仿會導致失去自我。真正的成長在於理解自己的侷限,並在模仿的基礎上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探討了模仿與自我認同之間的關係,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瞭盲目模仿的陷阱與找到自我認同的過程。文章的核心觀點在於:模仿他人雖然有助於成長,但過度模仿會導致失去自我。真正的成長在於理解自己的侷限,並在模仿的基礎上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08
現代人追求效率的同時,也應重視基本功的培養。AI工具的便利之餘,更考驗著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與辨別能力。唯有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在資訊洪流中保持清晰的思緒,不被表面的快速所迷惑。
Thumbnail
2025/04/08
現代人追求效率的同時,也應重視基本功的培養。AI工具的便利之餘,更考驗著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與辨別能力。唯有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在資訊洪流中保持清晰的思緒,不被表面的快速所迷惑。
Thumbnail
2025/04/03
深陷黑暗泥沼的人,會發自內心的追求光明,但我只是月光,而非豔陽,真正的曙光終究是來自於退去泥濘的你。
Thumbnail
2025/04/03
深陷黑暗泥沼的人,會發自內心的追求光明,但我只是月光,而非豔陽,真正的曙光終究是來自於退去泥濘的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每個人對東西都有好惡,比如蔬果類,有人討厭吃青椒、茄子、香菜,卻喜歡吃蘋果、香蕉和水蜜桃;有人則是恰恰相反,每個人喜好都不一樣,那便是分別心。 人事也是如此,我們總有喜歡的人,也有特別討厭的人,遇到喜歡的人就大獻殷勤,給對方種種好處,遇到討厭的人就不說話了,也不給好臉色看,能排斥就排斥,能驅多
Thumbnail
每個人對東西都有好惡,比如蔬果類,有人討厭吃青椒、茄子、香菜,卻喜歡吃蘋果、香蕉和水蜜桃;有人則是恰恰相反,每個人喜好都不一樣,那便是分別心。 人事也是如此,我們總有喜歡的人,也有特別討厭的人,遇到喜歡的人就大獻殷勤,給對方種種好處,遇到討厭的人就不說話了,也不給好臉色看,能排斥就排斥,能驅多
Thumbnail
  隨著選舉越來越近,許多社群越來越瘋狂的為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宣傳他們所謂正確的理念,彷彿他們所支持的對象就是一切的救星,那位救世主才能阻止房價的推升,阻止通膨的膨脹,讓你我的薪資成長,甚至讓我們得到永遠的健康、快樂。   每每看到這樣的支持者,我心底總是五味雜陳,一則是慶幸人們並沒有他們口
Thumbnail
  隨著選舉越來越近,許多社群越來越瘋狂的為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宣傳他們所謂正確的理念,彷彿他們所支持的對象就是一切的救星,那位救世主才能阻止房價的推升,阻止通膨的膨脹,讓你我的薪資成長,甚至讓我們得到永遠的健康、快樂。   每每看到這樣的支持者,我心底總是五味雜陳,一則是慶幸人們並沒有他們口
Thumbnail
現在人不只希望被周邊的人喜歡,連上網留個言都希望那些陌生的網民們能認同自己,不要討厭自己。 明明不是明星,卻有顆明星的玻璃心,希望所有的鍵盤都可以對自己釋出善意,而你連他長得是圓是扁叫啥都不知道,卻希望自己可以不被那些人討厭。
Thumbnail
現在人不只希望被周邊的人喜歡,連上網留個言都希望那些陌生的網民們能認同自己,不要討厭自己。 明明不是明星,卻有顆明星的玻璃心,希望所有的鍵盤都可以對自己釋出善意,而你連他長得是圓是扁叫啥都不知道,卻希望自己可以不被那些人討厭。
Thumbnail
我 也討厭著送禮這件事情 對我來說 有時候的送禮 明面上是分享 實際上卻是吃不完的給你 你們家很多人肯定吃很快 來 給這塊餅給你們 你送了 開心了 輕鬆了 責任轉嫁了 接下來是我們焦頭爛額了
Thumbnail
我 也討厭著送禮這件事情 對我來說 有時候的送禮 明面上是分享 實際上卻是吃不完的給你 你們家很多人肯定吃很快 來 給這塊餅給你們 你送了 開心了 輕鬆了 責任轉嫁了 接下來是我們焦頭爛額了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很多人在職場上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人困擾的情況,許多找我分享的夥伴,遇到的問題都是職場人際的問題。在上一篇,我們提到面對批評要預先假設對方為善意,但假設最後證明對方就是擺明的敵意呢?那其實也不會怎樣,因為「只要是個人,你就一定會被討厭」。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很多人在職場上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人困擾的情況,許多找我分享的夥伴,遇到的問題都是職場人際的問題。在上一篇,我們提到面對批評要預先假設對方為善意,但假設最後證明對方就是擺明的敵意呢?那其實也不會怎樣,因為「只要是個人,你就一定會被討厭」。
Thumbnail
那句「被討厭的勇氣」應該改成「被喜歡的自信」才對!沒有人有力氣天天活成一個一直討厭別人的人!那很累,你也不要自己嚇自己了。
Thumbnail
那句「被討厭的勇氣」應該改成「被喜歡的自信」才對!沒有人有力氣天天活成一個一直討厭別人的人!那很累,你也不要自己嚇自己了。
Thumbnail
人类与食的关系大都如此,极少数会因为远距离或并未真正发生过而可爱,但大多数都显得荒唐而残忍。
Thumbnail
人类与食的关系大都如此,极少数会因为远距离或并未真正发生过而可爱,但大多数都显得荒唐而残忍。
Thumbnail
如同「喜歡」這種感覺一樣,現在的我認為「不喜歡」也是一種個人的權利,只是在職場上有時不得不收斂一些,我想可以把那份感覺真實地放在心底,而工作上的團隊就只是共同合作的夥伴關係而已。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喜歡同樣的事物,不喜歡同樣的某種事物,那麼個體的存在,或許就沒有所謂的獨特性可言!正因為我們的好惡不同..
Thumbnail
如同「喜歡」這種感覺一樣,現在的我認為「不喜歡」也是一種個人的權利,只是在職場上有時不得不收斂一些,我想可以把那份感覺真實地放在心底,而工作上的團隊就只是共同合作的夥伴關係而已。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喜歡同樣的事物,不喜歡同樣的某種事物,那麼個體的存在,或許就沒有所謂的獨特性可言!正因為我們的好惡不同..
Thumbnail
「討厭」或是「被討厭」在心理層面很容易產生出防禦跟攻擊的應對方式,要是常常分不清楚別人「到底是不喜歡那件事情」還是「不喜歡你這個人」就很容易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多時候應該要回頭想一下:別人搞不好連自己做了讓你感覺被討厭的事都不知道呢!你幹嘛一定要去找「被討厭的勇氣」?然後順便討厭了自己?
Thumbnail
「討厭」或是「被討厭」在心理層面很容易產生出防禦跟攻擊的應對方式,要是常常分不清楚別人「到底是不喜歡那件事情」還是「不喜歡你這個人」就很容易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多時候應該要回頭想一下:別人搞不好連自己做了讓你感覺被討厭的事都不知道呢!你幹嘛一定要去找「被討厭的勇氣」?然後順便討厭了自己?
Thumbnail
  從小似乎總被教導著,要與人和諧相處,不該和人吵架,要和大家當朋友。但現實生活中,怎可能如此完美呢?要喜歡每個人是何其的困難?怎有辦法和每個人成為朋友呢?一定會遇到一些人,彷彿是背上芒刺般惹人厭惡。有時說不出什麼具體的原因,但就是覺得不合。或許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某種氣場吧!無法調和就是無法調和,就
Thumbnail
  從小似乎總被教導著,要與人和諧相處,不該和人吵架,要和大家當朋友。但現實生活中,怎可能如此完美呢?要喜歡每個人是何其的困難?怎有辦法和每個人成為朋友呢?一定會遇到一些人,彷彿是背上芒刺般惹人厭惡。有時說不出什麼具體的原因,但就是覺得不合。或許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某種氣場吧!無法調和就是無法調和,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