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哥倫比亞變成毒梟大國的兇手

2023/11/3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個主題,我想了好久,不知道該怎麼開始,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陳述比較合適,就怕說錯話、或說實話傷害到別人,不過,想了又想,還是決定打開電腦,寫下那些在腦海中不斷迴盪的想法。

沉重的日常對話

大學畢業之後,我常常去旅行,大約有三年的時間,一個人到處流浪,所以每當我回到台灣,遇見家人、朋友或是認識的人,每個人第一句話都是

:「阿你這次又從哪裡回來了啊?」

:「哥倫比亞。」

:「喔!那個毒梟大國,不是很危險嗎?你怎麼敢一個人去?」

這個對話已經不知道重覆了多少次,還每次、每個不同的人、都不約而同是一樣的回覆。老實說,每次聽到,都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那是一種,我早就知道他們會這麼回答,但聽到了還是不舒服,因為我去過哥倫比亞,所以知道現在的哥倫比亞已經很不一樣了,尤其我的另一伴和我的家人們都是哥倫比亞人,站在他們的角度,如果有人當著他們的面直說他的國家就是一個危險的毒梟大國,唉…只是想像我便直冒冷汗,如果今天沒有語言隔閡,還能這樣好無束縛的在任何一位哥倫比亞人面前說出這樣的話嗎?我不確定。說者輕鬆,聽者沉重。

兇手是誰?

哥倫比亞背負「毒梟大國」之名,已經四十年之久,過去在哥倫比亞究竟發生過什麼事情,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能夠解釋的,而講歷史又有些沉重,在把那些年代和事件真正搞清楚之前,我沒辦法向各位一一講述。所以再次重申,這篇文章僅是我個人淺見,因為在哥倫比亞生活過約兩年的時間,還有一大群哥倫比亞的家人,以及在哥倫比亞認識的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都讓我重新審視了哥倫比亞這個國家。

各位覺得讓哥倫比亞成為毒梟大國的兇手究竟是誰?是影集常客、大名鼎鼎的巴布羅艾斯科巴嗎?哥倫比亞政府?哥倫比亞游擊隊?哥倫比亞種植毒品的人?還是那些製作毒品的人?

以上的答案是否出現在你的腦海?在回答之前,請再想一想,你有覺得哪裡奇怪嗎?全部的答案都指向「哥倫比亞」本身,無論是毒梟、政府還是人民,看到這,你可能會問:「對啊!但這樣哪裡奇怪了?」

供需法則

事實上,在我還沒去到哥倫比亞之前,我也曾經這樣想,但經過兩年的當地生活的洗禮,所見所聞都使我漸漸改變了這樣的想法。

用一個我認為相當貼近生活的例子跟大家說說我的想法:例如,某水果手機,總是很搶手,很多人都搶在販售前就想盡辦法預購,而常常導致缺貨;但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水果公司也會想盡辦法將貨補齊,把手機送到消費者手上。

看到這裡,各位有看懂我說得奇怪的地方了嗎?就是大家都學過的「供需法則」,沒有消費者,哪裡來的供應商?沒有需求,哪來的供給?換句話說,我想講的就是:「沒有需要毒品的人,哪來供應毒品的人?」

正因為需要毒品的人很多,才會有供給毒品的人,而有錢買得起毒的人,事實上,很大一部份的人都來自歐美這些大家所謂的「已開發國家」。最難過的是,他們只需要花錢就能吸毒,享受他們認為「生活」的樂趣,且不需要負起相關責任,輕飄飄地過著天堂般的日子;反觀,那些需要賺錢才能勉強「生存」中南美洲國家的某一部份的人們,卻必須扛下所有與毒品有關的沉重罪責,來自國際的譴責和國家的追捕,從而深陷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地獄。

殘酷的事實還不只是這樣,在哥倫比亞這個國家背負罵名的同時,哥倫比亞無辜的人民正一個、一個的用自己的生命擔起這個重擔。像是,一般人不會想到的是,很多在偏鄉的農民其實是被槍枝指著頭部,被迫種植用來製作毒品的植物。

媒體與閱聽人

除了買毒的人之外,媒體傳播也是一個影響不小的因素。透過不斷的誇示標題來吸引流量,很多閱聽人常常被聳動的標題吸引,卻從來不看內文,又繼續把可能不正確的資訊透過閒聊或分享,從而進到另一個人耳裡,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直到積非成是。我甚至在某些平台聽過有曾經到哥倫比亞旅遊的人,把沒有求證過的資訊或消息就直接分享在網路上,當我把這些訊息告訴我的哥國家人,他們表示驚訝和失望…。在這個資訊量極為龐大的年代,作為閱聽人的我們還是要實事求是,做一個有批判性和有智慧的公民,別無知地讓自己的想法輕易被帶著走。

其實,毒品這個議題在哥倫比亞很被重視,哥國人民、政府多年來也不斷想要反轉這個刻板印象,卻不是很容易,畢竟這個議題牽扯的因素實在太多,小可以從一個小小的社區說起、大又可以大到國際之間的互動;再加上上述提到的供需法則、媒體傳播與閱聽人等等,哥倫比亞和毒梟或許脫離不了關係,但兩者絕對不是等號。

一把刀兩面刃

我個人認為,所有存在在世上的人、事、物都是一體兩面,一件事情該是甚麼樣子完全取決於你用甚麼角度去看它,最常聽到的故事就是:

講台有一個水壺,老師問學生們:「你們覺得水壺是什麼形狀?」

坐在講台正前方的學生A:「我覺得是圓柱體。」

坐在離講台最遠的學生B:「我覺得是一個點。」

站在講台後方的老師則說:「在我看來,是圓圓的一個平面。」

這三個人說的都對,那些形容都是水壺的樣子,只是他們看水壺角度不同罷了。

 

我寫這篇文章,是想提供各位一個想法:看事情可以用不同角度去看,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哥倫比亞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索和了解的地方,像是他們的自然景觀堪稱世界前三美,有高山、有海灘、有沙漠、有雨林、有草原、有彩色河、有佇立在懸崖邊的教堂、有原住民文化、有黃金傳說中的神祕城市、不同的歷史文化和美食,還有一個是只有去過哥倫比亞才能感受到的「人情味」。

 (放上幾張關於哥倫比亞的美照。)

以上說的如果你還沒聽過,或認為和「哥倫比亞」這個國家沾不上邊,強烈建議各位能動動手指,上網搜尋一下,你會看到哥倫比亞不同的樣子;又或者,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和金錢,不如自己到哥倫比亞走一遭,來一趟神秘浪漫又快樂的南美洲之旅吧!

關於答案 

我其實常常會想像自己是自己文章的讀者,曾經想過,會不會有人覺得為何我大部分都寫關於哥倫比亞的好,而不常提它的不好?可能因為我覺得已經有很多人都從它的不好去認識它,所以不希望每次提到哥倫比亞就將其聚焦在某個負面議題,彷彿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我更多的是想把關於哥倫比亞不同面貌帶給大家。

那麼,看完這篇文章,你認為究竟誰該為「讓哥倫比亞變成毒梟大國」負責呢?是毒販?是買毒的人?是媒體?是社會?也或許我們曾經都是共犯,只是渾然不知。你呢?你覺得是誰?

最後,我想說,時至今日,哥倫比亞仍有很多地方都因為毒品的議題,每天都有人不斷地在送命,他們成為那些握有權力和金錢的人把玩的玩具,我認為不應該把這件事情當作玩笑,應該重視這個議題,讓這些逝去的生命,不要白白的犧牲。因此,我做我能做的事情,把我知道的事情寫成文章,如果你看完能對哥倫比亞有多一點點的認識,又或者能改變一些些你之前對哥倫比亞的想法,那就足夠了。

謝謝每一個有看到最後的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任何想了解關於哥倫比亞的事,都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也可以到我的IG交流互動或私訊我喔!

哥倫比亞作家賈西亞•馬奎斯(García Márquez)曾說:Vivir para contarla. 活著是為了說故事。在哥倫比亞無論是自己遭遇或是聽人轉述的故事不在少數,我想透過文字記錄,關於哥倫比亞的真人真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