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問題在經濟!地方創生要先創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賺不了錢、買不了房、結不了婚、不敢生小孩,對未來沒有希望....四不一沒有,提出的是事實,解決方法是什麼呢?所有問題的根源不都在經濟嗎?若是在家鄉能收入穩定、開銷又小,不就能賺到錢嗎?不要北漂、南漂、不要擠在都會區,不就沒有買房的需求嗎?生活安定、沒有壓力,結婚不就理所當然嗎?而結了婚生小孩更是必然,誰不希望小孩能在安安穩穩的環境中快樂地長大?生活有目標、願望不難達成、還有為下一代奮鬥的理由,對於未來又怎會沒希望呢?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問題的根節就是,政府要讓人民活得下去啊!要能夠好好地活下去呀!地方創生在台灣已經5年了,照理說一個5歲的小朋友,應該要會跑會跳會說會鬧了,而放眼看看現在台灣政府正在推廣的地方創生,讓地方活了嗎?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免費活動只為了拍照留念吧?又是變成了地方青年的個人創業補助案了吧?當初羅列的134地方鄉鎮,哪一個鄉鎮的人均GDP增加了?青年回來了?新生幼兒增加了?產業發達了?


日本把地方創生當成救國方針,集中資源、創立平台、成立服務團隊、不分中央和地方的公務員捲起袖子協助地方找DNA永續發展;台灣的地方創生,看起來中央有一本規劃完善的計劃案及逐年增加的專款、各部會也都找得到地方創生的專案名稱,每年公告了不少洋洋灑灑的補助案,大案小案撒滿地,也養活了不少關係好的專案執行公司,而真正的在地青年呢,2019年之後134鄉鎮新成立公司或組成團隊的在地青年呢?他們都活得好嗎?每個人都已經喚醒了地方的創生了嗎?老人家有事做了嗎?已經找到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了嗎?當地的市區鄉鎮公所沒事做嗎?一個返鄉的年輕人能夠抗起一個鄉鎮數千數萬人的創生工作嗎?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台灣的地方創生一直在往錯的方向走,或許有人發現方向不對,但,沒人敢說也沒有勇氣回頭,政府還是一直繼續往錯的方向走...地方創生沒有結案的時候~除非地方消滅,不需要拍照比讚寫結案報告,每個階段只有目標達成的數字,最簡單的評估標準就是地方的人活得好嗎?收入增加了嗎?地方產業振興了嗎?找到永續發展的模式了嗎?日本第二個5年的地方創生已進階到挖掘人的價值讓每個人有事做、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SDGs)落實在每天的生活中、並且大量運用數位工具努力國際化;台灣的地方創生也即將邁入第二個5年,在這關鍵時刻,真的語重心長地呼籲政府,尤其是政策規劃的國發會,回頭吧,回頭看看每個地方鄉鎮的人民要什麼?把人民能夠活下來當成第一要務!當政策規劃的人能夠真正地面對問題,就會看到人民的困境;再仔細面對問題,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笨蛋,問題在經濟!地方創生要先創活。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2023/11/30
一針見血👍
avatar-img
喬以思的沙龍
42會員
669內容數
地方創生的重點在於創活, 活得下去才能生生不息! 在微微時代,讓自已活得自在! 每個人只做自己專精的一件事, 只要串聯,越在地越國際,因為小所以大。
喬以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8
新北市平溪區截至2024年底,14歲以下人口僅佔約3.68%,已經有好幾個里連續幾年都沒有新生嬰兒,65歲以上人口佔約34.23%,是臺灣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鄉鎮市區,依現有數據看,預估20年內老化率將達 70%....,嗯,平溪區公所看到現在的窘況了嗎?新北市政府有什麼對策嗎?中央在第一批的地方創生
Thumbnail
2025/01/18
新北市平溪區截至2024年底,14歲以下人口僅佔約3.68%,已經有好幾個里連續幾年都沒有新生嬰兒,65歲以上人口佔約34.23%,是臺灣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鄉鎮市區,依現有數據看,預估20年內老化率將達 70%....,嗯,平溪區公所看到現在的窘況了嗎?新北市政府有什麼對策嗎?中央在第一批的地方創生
Thumbnail
2025/01/10
都會地區需要地方創生嗎?人類環境因生活方式與需求的不同而形成了都會與鄉村的差別,人越多的地方,遺留下文化的產物也會越多,相對地對自然的破壞也會越大;在發展的過程裡若沒有計劃性地保護及保存,等到再回頭已經破壞無存,從自己的居住環境看整個地球環境,道理相同。都會的發展就是如此,今天來聊聊台北市大安區,這
Thumbnail
2025/01/10
都會地區需要地方創生嗎?人類環境因生活方式與需求的不同而形成了都會與鄉村的差別,人越多的地方,遺留下文化的產物也會越多,相對地對自然的破壞也會越大;在發展的過程裡若沒有計劃性地保護及保存,等到再回頭已經破壞無存,從自己的居住環境看整個地球環境,道理相同。都會的發展就是如此,今天來聊聊台北市大安區,這
Thumbnail
2025/01/05
基隆火車站一出來,在基隆港西岸看得到KEELUNG地標的地方就是基隆市中山區,這個在清朝雍正時期就已經有漁民築魚寮聚居的小城鎮,是基隆創建市街之始,也是基隆漳州人的發源地,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祖先在這裡代代相傳300年了。 基隆市中山區基本資料: .總面積為10.52公平方公里,有24里,5
Thumbnail
2025/01/05
基隆火車站一出來,在基隆港西岸看得到KEELUNG地標的地方就是基隆市中山區,這個在清朝雍正時期就已經有漁民築魚寮聚居的小城鎮,是基隆創建市街之始,也是基隆漳州人的發源地,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祖先在這裡代代相傳300年了。 基隆市中山區基本資料: .總面積為10.52公平方公里,有24里,5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賺不了錢、買不了房、結不了婚、不敢生小孩,對未來沒有希望....四不一沒有,提出的是事實,解決方法是什麼呢?所有問題的根源不都在經濟嗎?若是在家鄉能收入穩定、開銷又小,不就能賺到錢嗎?不要北漂、南漂、不要擠在都會區,不就沒有買房的需求嗎?生活安定、沒有壓力,結婚不就理所當然嗎?而結了婚生小孩更是必然
Thumbnail
賺不了錢、買不了房、結不了婚、不敢生小孩,對未來沒有希望....四不一沒有,提出的是事實,解決方法是什麼呢?所有問題的根源不都在經濟嗎?若是在家鄉能收入穩定、開銷又小,不就能賺到錢嗎?不要北漂、南漂、不要擠在都會區,不就沒有買房的需求嗎?生活安定、沒有壓力,結婚不就理所當然嗎?而結了婚生小孩更是必然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元素是地方.人.就業;亦即要讓地方上的人有工作、留在地方工作;而且不是一個人有工作,而是一群人有事做;只要人可以活下來,地方就會生生不息。 要讓地方上的一群人一起工作,除了尋找在地DNA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共識。而以台灣人的民族性來說,要讓一群人團結合作、形成共識一起工作向來是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元素是地方.人.就業;亦即要讓地方上的人有工作、留在地方工作;而且不是一個人有工作,而是一群人有事做;只要人可以活下來,地方就會生生不息。 要讓地方上的一群人一起工作,除了尋找在地DNA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共識。而以台灣人的民族性來說,要讓一群人團結合作、形成共識一起工作向來是
Thumbnail
小朋友在地方創生的角色是甚麼?~是主角!~地方創生是為了給小朋友留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為什麼要地方創生?為的是要重新找出地方的活力,讓地方能夠延續下去。日本自2007年起人口總數一路往下滑,至今已減少300萬人.在2014年8月前總務大臣增田寬也出書"地方消滅論"引起廣泛討論與爭辯,內容是日本有
Thumbnail
小朋友在地方創生的角色是甚麼?~是主角!~地方創生是為了給小朋友留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為什麼要地方創生?為的是要重新找出地方的活力,讓地方能夠延續下去。日本自2007年起人口總數一路往下滑,至今已減少300萬人.在2014年8月前總務大臣增田寬也出書"地方消滅論"引起廣泛討論與爭辯,內容是日本有
Thumbnail
我們其實是該把責任這兩個字,努力放回社會當中,其實就是做該做的事情,你是什麼職業就去做什麼,不想就不要做。但各位有沒發現,有不少人沒意識到這點,把職業應負的責任去除,最後變成是社會來擔?
Thumbnail
我們其實是該把責任這兩個字,努力放回社會當中,其實就是做該做的事情,你是什麼職業就去做什麼,不想就不要做。但各位有沒發現,有不少人沒意識到這點,把職業應負的責任去除,最後變成是社會來擔?
Thumbnail
近日來,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的生育率不斷降低,死亡人數節節升高,因次戲稱在台灣是「生不如死」。
Thumbnail
近日來,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的生育率不斷降低,死亡人數節節升高,因次戲稱在台灣是「生不如死」。
Thumbnail
回來之時,先端詳我所生活的地方,畢竟書上沒有教。
Thumbnail
回來之時,先端詳我所生活的地方,畢竟書上沒有教。
Thumbnail
說白一點,就是這類方法要是有用,可以有效紓解台灣各大小企業缺工的問題,早就解決了。就是因為沒有想像中的有效,甚至是無效,才會弄到今天這樣。
Thumbnail
說白一點,就是這類方法要是有用,可以有效紓解台灣各大小企業缺工的問題,早就解決了。就是因為沒有想像中的有效,甚至是無效,才會弄到今天這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