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無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我們還有一點善德,就會召來一點福應。天地無私,唯德是親。


有一位孫先生,因為讀了《了凡四訓》深受啟發,所以日夜謹記不敢稍或忘卻,平日行善積德也不遺餘力,對於自身的言行更是日日三省,不敢有一點逾越。這位孫先生四十多歲的時候考上地方官,卻因為一件案子得罪上司而丟了官。孫先生丟職,家裡也要斷炊了,他憤恨不平,心想自己一生清廉堅守善道卻無端遭罪,上天如此無情,視而不見,凡夫還能倚仗什麼。


孫先生有一天入睡,隨即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拿一本小簿子給他看,簿子上詳細記載他這輩子所做的每一件善事,大小細節皆登記在冊,那個人又給孫先生看另一本比較舊的簿子,是孫先生前世的功德簿,翻開第一頁就是最後一頁,一條功德都沒有。這個人跟孫先生說,他今生命中本就有此一劫,而且會因此丟命,上天讓其將功德轉換,大事化小,丟官保命,這是上天恩賜,不該再抱怨。


有一些人「急功近利」,行善心急,認真做了幾年好事,覺得一點感應都沒有就衍生放棄的念頭。殊不知,功不唐捐,一點一滴都由上天登記在冊,只是我們累世挖的坑洞太大,填補需要時間。有時,上天也會冥冥中將功德轉換成我們的健康福報、行車平安的福報,讓我們有健康的身體繼續行善積德,讓我們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明日還能看到太陽繼續修福修德。我們不認識上天,但是上天認識我們每一個人,以及做的每一件事。


修德修福,也是修我們的一顆心,心要堅、意要定,相信功不唐捐,相信天絕不辜負善。


#行善積德

#上達天聽

#堅定信心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少女時期尚未接觸佛法就聽過一句話,家中只要有一個人念佛,全家得平安。那時候不曉得念佛的好處,但是「得平安」這三個字已經刻在心上,那時家裡的書房有一塊小黑板,我會在黑板上寫一個大大的佛字,雖然不念佛,至少「佛」在眼前,讀書寫字睡覺都有祂盯著,冥冥中覺得踏實。
生在哪一個家庭我們不由自主,跟誰結婚看似是自由選擇其實是業力牽來的緣份,也是不由自主。生孩子,更是一種不由自主,孩子無從選擇父母,大人一樣沒有選擇。生無法選,死當然也是由不得我們,生老病死都不在掌握之中,我們究竟能掌握什麼?
世界上相同生辰的人那麼多,即使是雙胞胎,前後差五分鐘出生也是同款不同命。每個人攜帶的因緣包袱不同,命運的走法當然也就各不相同。
年中回台灣時借住在弟弟家,由於不是自己的家,加上台灣天氣熱,洗頭吹整不方便,所以都到外面髮廊處理省心省事。弟弟家附近有一間髮廊,店外招牌和店內裝潢都蠻新穎的,心想手藝應該不錯。洗了幾回,設計師抓頭的手勁適中,也不太推薦商品,我以為可以繼續洗下去。
一個人想要功成名就,就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品德不佳,做人做事就會糊塗,就會利慾薰心,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造下無邊罪,拖累家人。
老智者常說,做善事不是人人都做得來,要福報與智慧俱足。也就是說,要有同理心、有愛心,還要肯彎腰,有成人之美,也能成就別人,要有這麼多的優點才能有付出的快樂心情和意願。
少女時期尚未接觸佛法就聽過一句話,家中只要有一個人念佛,全家得平安。那時候不曉得念佛的好處,但是「得平安」這三個字已經刻在心上,那時家裡的書房有一塊小黑板,我會在黑板上寫一個大大的佛字,雖然不念佛,至少「佛」在眼前,讀書寫字睡覺都有祂盯著,冥冥中覺得踏實。
生在哪一個家庭我們不由自主,跟誰結婚看似是自由選擇其實是業力牽來的緣份,也是不由自主。生孩子,更是一種不由自主,孩子無從選擇父母,大人一樣沒有選擇。生無法選,死當然也是由不得我們,生老病死都不在掌握之中,我們究竟能掌握什麼?
世界上相同生辰的人那麼多,即使是雙胞胎,前後差五分鐘出生也是同款不同命。每個人攜帶的因緣包袱不同,命運的走法當然也就各不相同。
年中回台灣時借住在弟弟家,由於不是自己的家,加上台灣天氣熱,洗頭吹整不方便,所以都到外面髮廊處理省心省事。弟弟家附近有一間髮廊,店外招牌和店內裝潢都蠻新穎的,心想手藝應該不錯。洗了幾回,設計師抓頭的手勁適中,也不太推薦商品,我以為可以繼續洗下去。
一個人想要功成名就,就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品德不佳,做人做事就會糊塗,就會利慾薰心,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造下無邊罪,拖累家人。
老智者常說,做善事不是人人都做得來,要福報與智慧俱足。也就是說,要有同理心、有愛心,還要肯彎腰,有成人之美,也能成就別人,要有這麼多的優點才能有付出的快樂心情和意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家人沒有學佛修行,也沒做善事,一生還很多的殺業,還做殺業、淫業這些。現世子孫有很多的違緣、逆境或子孫不優秀、不出色,就知道祖業要懺悔。消一個人的業障不是一、兩件小善事可以消。「供千僧」一千多個出家人的功德來為你祈福,為你消除業障,那就很快!讓現世父母或已經捨報去世的父母,往生到比較好的境界去
Thumbnail
能夠受持習誦、常常念三千佛號的人,「是人則必歷值千佛」你就會值遇千佛,還不是值遇一尊佛。這人有多大的福慧,還可以「滅除無量阿僧祇劫的生死重罪」。有的人觀察宿世因果,過去有殺人。你說:「觀察因果不正確,過去殺人現在怎麼又投胎做人?可以當公務人員,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Thumbnail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二、吉凶轉念之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元朝至正年間山東人元自實,生來質樸魯鈍,不通文墨,但家境很富足,以祖產田地莊院之利得為生。同鄉有一個人繆材,得授福建一個官職,因缺少路費,便向元自實借了三百兩銀子(當時小康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約5兩銀子)。元自實因為同鄉交情很深,如數借給了他,也不曾向他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友人升官不成反被黑函中傷,被調至冷門單位。 還未覺醒的他,心生憎念,但我反勸他要心存感恩。 他覺得荒謬,這時還要心存感恩,難道要向那個發黑函的人道謝? 我說,不是向那個發黑函的人道謝,而是向老天,向佛菩薩道謝,讓你有這個機會消業障,否則,惡果報一直未至,就沒有機會消除業力存摺的負債,沒機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家人沒有學佛修行,也沒做善事,一生還很多的殺業,還做殺業、淫業這些。現世子孫有很多的違緣、逆境或子孫不優秀、不出色,就知道祖業要懺悔。消一個人的業障不是一、兩件小善事可以消。「供千僧」一千多個出家人的功德來為你祈福,為你消除業障,那就很快!讓現世父母或已經捨報去世的父母,往生到比較好的境界去
Thumbnail
能夠受持習誦、常常念三千佛號的人,「是人則必歷值千佛」你就會值遇千佛,還不是值遇一尊佛。這人有多大的福慧,還可以「滅除無量阿僧祇劫的生死重罪」。有的人觀察宿世因果,過去有殺人。你說:「觀察因果不正確,過去殺人現在怎麼又投胎做人?可以當公務人員,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Thumbnail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二、吉凶轉念之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元朝至正年間山東人元自實,生來質樸魯鈍,不通文墨,但家境很富足,以祖產田地莊院之利得為生。同鄉有一個人繆材,得授福建一個官職,因缺少路費,便向元自實借了三百兩銀子(當時小康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約5兩銀子)。元自實因為同鄉交情很深,如數借給了他,也不曾向他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友人升官不成反被黑函中傷,被調至冷門單位。 還未覺醒的他,心生憎念,但我反勸他要心存感恩。 他覺得荒謬,這時還要心存感恩,難道要向那個發黑函的人道謝? 我說,不是向那個發黑函的人道謝,而是向老天,向佛菩薩道謝,讓你有這個機會消業障,否則,惡果報一直未至,就沒有機會消除業力存摺的負債,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