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看原住民族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論壇,從「還我土地」到「國土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時間:12/1(五)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三樓 法學院演講廳

主題:從「還我土地」到「國土計畫」:原住民族土地自治的願景與挑戰

演講後的啟發

這次很有榮幸能參與第六屆原住民族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論壇與會,透過各大學各個科系教授與相關人員的分享,讓我對於原住民土地政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但因為時間關係只能聽到前兩個場次「場次一:規劃高權與民族自治的實踐」與「場次二:原鄉規劃與文化特性的展現」,透過兩個場次、四位引言人與兩位與談人得分享,讓我從一個原住民土地政策的局外人能夠認識現況、瞭解問題並展望未來發展,期待在往後我也能參與其中,為相關法規的進展進一份力。


印象深刻的議題與講者:

「土地所有權制度」+「社會經濟結構」+「人腦」=侵蝕原住民族土地

在這次的分享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位與談人的回應,兩個場次的四位引言人林佳和副教授、吳勁毅局長、陳巧筠規劃師、林嘉男助理教授都將其長時間的研究成果濃縮在短短20分鐘的分享,知識量非常龐大,對於一個大三的學生要馬上思考並進行回覆並不是非常容易,但透過與談人的回覆,能幫助我釐清想法,並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回應。其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的辛年豐副教授提及:當原住民族土地遇上漢人的土地所有權時,其實是「土地所有權制度」+「社會經濟結構」+「人腦」=侵蝕原住民族土地,幫我們總結了林佳和副教授與吳勁毅局長針對規劃高權與民族自治的實踐所提出的見解,從原住民族自決、諮商同意權、參與到國家單方面決定,這是一個土地治理光譜,我們都希望能達到原住民自決,也就是光譜的最左邊,期待包括土地權與治理權等的所有權利都能被還給族人,但如同林秉勳分署長在場次二的與談回覆到的:當族人的土地治理權已經被政府拿走多年,現在透過轉型正義等方式要回給族人是好事,但面對著個重大變革對治理已不熟悉的族人要如何與政府合作?如何應對規劃適合自己的法律?面對這個情況,我認為學者與政府官員可以如何協助部落,達成真的的土地自治也是需要討論並擬定相關策略的。


反思:如何整合部落的聲音?

這次與談的主題「原住民族土地自治的願景與挑戰」剛好能與我在九月參與由官大偉老師所主持的原住民知識、現代科學與永續發展跨域對話工作坊做回應,在那次的工作坊中,我擔任子議題 — — 坡地利用組的紀錄,在與會過程,政府官員、學術教授與部落族人也多次提及「國土計畫」的議題,並期望能集合政府、學術、族人的見解為原住民族土地自治的願景提出新的解方,但最後的結論卻沒有想像中樂觀,因為要了解並匯集部落的聲音是很困難的,參與的來義部落族人也提及,如果沒有「洗衣精」「醬油」等實際禮品吸引,要在部落招開課程、會議幾乎不太有人參與,在這種民意匯聚不容易的情況下,要將如何以部落作為單位,創造因地制宜的族群空間與相關法規也會面臨到更大的挑戰,因此,我認為我們應先透過教育讓部落族人認知到他們擁有的權利,並鼓勵族人參與公共事務,最終才能達成推動原住民土地自治的願景。


論壇照片

論壇照片

論壇照片

論壇照片

研討會時程

研討會時程


研討會照片與時程

各種閱讀材料的心得,包含電影、文章、期刊、書籍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詩,是最精練的語言,也是最精練的文學創作,每個字句都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將情感與思想注入詩句,讓人能透過很短的文字了解深遠的含義,透過欣賞以上三首少數民族的作品,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一首詩的生命力,尤其是少數民族在經歷了這麼多苦難後所產出的創作,更加深了詩句力量。
湖口好客文創園區的參訪給予我一場豐富的文化之旅,透過各個展區的生動呈現,我更深入地認識了客家文化的多元面向,也感受到這片土地上居民對於傳統價值的珍愛和秉持。這次的參訪讓我對於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發了我對於自身文化的反思與回顧。 心得: 在這個周日,我有機會到新竹參訪了湖口好
這次的心得分享我想著重於場次七的「從傳播與數據數位化的角度看在地連結」,身為一位受過民族學訓練的人文社會學生,除了系上課程培養對社會議題的敏銳度以外,我也修習傳院開設的課程如傳播概論、社群媒體行銷等,培養自身數位分析與資訊傳播能力,更重要的是,我曾上過劉慧雯教授開設的通識課程「媒體素養」,也是這次
故事背景從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切入,當時台灣被白色恐怖的肅殺氛圍所籠罩,雖然已經不像是二二八事件時期會以武力鎮壓,但卻是換種方式以「再教育」知名實行思想改造與各種凌遲,並迫使許多無辜人名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例如「參加叛亂組織」等,而這些「思想犯」被送往號稱火燒島的綠島,在電影後的紀錄片中,當
透過這齣電影,我們也能更加認識所謂的戲劇文學,廣義的戲劇指話劇、歌劇、戲劇的總稱,而狹義的戲劇文學則專指話劇劇本,目前多以廣義定義為主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我們將戲劇視力為文學作品,那戲劇應當具備一般敘事作品的共同要求,例如塑造典型形象與深刻的主題描述,以《五朵金花》來說,我們可以從個性溫潤大方
「我嘎達梅林以大義為重,願意與官府調和,條件只有一個,把土地還給百姓。」這是在大火之戰贏了之後嘎達梅林說的一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嘎達梅林的信仰和抗爭精神,與對於百姓自由的堅決。 「我領頭起義,不是為了錢財,不是為了官位,而是給百姓自由。」電影最後,王爺假意談和,嘎達梅林明知這場談
詩,是最精練的語言,也是最精練的文學創作,每個字句都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將情感與思想注入詩句,讓人能透過很短的文字了解深遠的含義,透過欣賞以上三首少數民族的作品,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一首詩的生命力,尤其是少數民族在經歷了這麼多苦難後所產出的創作,更加深了詩句力量。
湖口好客文創園區的參訪給予我一場豐富的文化之旅,透過各個展區的生動呈現,我更深入地認識了客家文化的多元面向,也感受到這片土地上居民對於傳統價值的珍愛和秉持。這次的參訪讓我對於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發了我對於自身文化的反思與回顧。 心得: 在這個周日,我有機會到新竹參訪了湖口好
這次的心得分享我想著重於場次七的「從傳播與數據數位化的角度看在地連結」,身為一位受過民族學訓練的人文社會學生,除了系上課程培養對社會議題的敏銳度以外,我也修習傳院開設的課程如傳播概論、社群媒體行銷等,培養自身數位分析與資訊傳播能力,更重要的是,我曾上過劉慧雯教授開設的通識課程「媒體素養」,也是這次
故事背景從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切入,當時台灣被白色恐怖的肅殺氛圍所籠罩,雖然已經不像是二二八事件時期會以武力鎮壓,但卻是換種方式以「再教育」知名實行思想改造與各種凌遲,並迫使許多無辜人名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例如「參加叛亂組織」等,而這些「思想犯」被送往號稱火燒島的綠島,在電影後的紀錄片中,當
透過這齣電影,我們也能更加認識所謂的戲劇文學,廣義的戲劇指話劇、歌劇、戲劇的總稱,而狹義的戲劇文學則專指話劇劇本,目前多以廣義定義為主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我們將戲劇視力為文學作品,那戲劇應當具備一般敘事作品的共同要求,例如塑造典型形象與深刻的主題描述,以《五朵金花》來說,我們可以從個性溫潤大方
「我嘎達梅林以大義為重,願意與官府調和,條件只有一個,把土地還給百姓。」這是在大火之戰贏了之後嘎達梅林說的一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嘎達梅林的信仰和抗爭精神,與對於百姓自由的堅決。 「我領頭起義,不是為了錢財,不是為了官位,而是給百姓自由。」電影最後,王爺假意談和,嘎達梅林明知這場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臺中一中學校參與了教育部112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的兩場課程,旨在改善校園族群友善和素養。其中一個課程是人權教育研習,旨在教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權概念。另一個課程則是原住民族教育主題的多元選修課,旨在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藉由這些課程,提升學生的族群友善和素養,並消除校園中的歧視事件。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邀請「全民原教推展系列」,瞭解原住民自媒體與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主發聲突破微歧視。不管是站在人前對大家自我揭露講故事,或是帶著都市長大的原民孩子回部落種小米,這些都是原住民青年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建立認同、營造理解的過程。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2024年臺灣大選結果反映了原住民族對政府政策的期望和執行情況。樂鍇老師指出,雖然民進黨在原住民族政策上取得成績,但未免落實政見仍是一大課題。政治追求期望越高,失望也將越大。反映出政策期待與落實度對國家和原住民族關係的重要性,需要持續檢視和監督。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臺中一中學校參與了教育部112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的兩場課程,旨在改善校園族群友善和素養。其中一個課程是人權教育研習,旨在教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權概念。另一個課程則是原住民族教育主題的多元選修課,旨在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藉由這些課程,提升學生的族群友善和素養,並消除校園中的歧視事件。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邀請「全民原教推展系列」,瞭解原住民自媒體與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主發聲突破微歧視。不管是站在人前對大家自我揭露講故事,或是帶著都市長大的原民孩子回部落種小米,這些都是原住民青年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建立認同、營造理解的過程。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2024年臺灣大選結果反映了原住民族對政府政策的期望和執行情況。樂鍇老師指出,雖然民進黨在原住民族政策上取得成績,但未免落實政見仍是一大課題。政治追求期望越高,失望也將越大。反映出政策期待與落實度對國家和原住民族關係的重要性,需要持續檢視和監督。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