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錄|妳還記得芭比娃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星期陪老婆去台中市全球影城觀賞2023年推出的熱門電影《芭比》(Barbie)。這是一部由葛莉塔·葛薇(Greta Gerwig)執導和編劇的奇幻喜劇片,改編自馬特爾(Mattel)同名時尚玩具。電影的主角是芭比(Barbie)由瑪歌·羅比(Margot Robbie)飾演,以及肯(Ken),由萊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飾演,故事講述他們在經歷一場存在危機後,踏上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坦白説,拍攝得噱頭十足,劇情緊凑,聲光效果很不錯。

由於我是男性觀眾,對於歐美小女生喜愛芭比娃娃的文化背景,雖有少許認識,但對於她們深沉而纖細的心靈,坦白説,實在不甚了了。我老婆倒是看得很投入,而且興味盎然。

電影《芭比》(Barbie)上映之後,深獲歐美觀眾好評,成為2023年最賣座電影。據說全球票房已達14.4億美元,堪稱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有史以來賣座成績最佳的電影,這當然是件好消息。

芭比娃娃在歐美社會自來被視為「經典玩具」,自1959年問世以來,芭比娃娃就是時尚、美麗和夢想的象徵。芭比娃娃以多種職業和造型,鼓舞著全球小女孩去追逐想像;她是許多小女孩角色扮演和創造故事的最佳模本;芭比娃娃在歐美小女孩心目中,也確實扮演著重要的文化和情感角色。

全球領域對於芭比娃娃的評價也並不一致。有人給予高度讚揚,有人則提出嚴厲批評和質疑。正方認為:芭比娃娃是一件鼓勵想像力、創造力和自我表達的玩具,可以激發女孩們追求夢想和發展潛能。尤其芭比娃娃隨著時代的變化,展現不同外貌和時尚風格,反映社會的多元和包容性,相當程度影響了流行文化和藝術創作。

但另一方面,反方也有人批評芭比娃娃強化「性別」的刻板印象和不切實際的「身材標準」,對於女孩們的「自我形象」和「心理健康」可能造成負面影響。芭比娃娃更被指責是「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象徵,促使人們對奢華生活和奢侈品產生不切實際的渴望。

製作芭比娃娃的瑪特爾(Mattel)公司對於這些評論和爭議當然有不同的回應,馬特爾公司一方面致力㐵芭比娃娃成為一個具有正面形象的品牌,另外一方面也推出多種不同的芭比娃娃,呈現不同膚色、髮型、身型和職業,以適應小顧客們不同的要求。

這款1959年出品的玩具已度過64個年頭,是個奶奶級別的玩具,未來會以怎樣的形態繼續陪伴新世代的小女孩?會給予她們怎樣的夢想?產生什麼生活啟發?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下載自Google圖片

下載自Google圖片

下載自Google圖片

下載自Google圖片

下載自Google圖片

下載自Google圖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8.0K會員
881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30
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院長及院長助理的教授林影、韓雙艷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這是最近10年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最勇敢的政治批判。值得密切觀察。
Thumbnail
2025/04/30
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院長及院長助理的教授林影、韓雙艷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這是最近10年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最勇敢的政治批判。值得密切觀察。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芭比娃娃在歐美社會自來被視為「經典玩具」,自1959年問世以來,芭比娃娃就是時尚、美麗和夢想的象徵。芭比娃娃以多種職業和造型,鼓舞全球小女孩去追逐想像;是許多小女孩角色扮演和創造故事的最佳模本;芭比娃娃在歐美小女孩心目中,也確實扮演著重要的文化和情感角色。
Thumbnail
芭比娃娃在歐美社會自來被視為「經典玩具」,自1959年問世以來,芭比娃娃就是時尚、美麗和夢想的象徵。芭比娃娃以多種職業和造型,鼓舞全球小女孩去追逐想像;是許多小女孩角色扮演和創造故事的最佳模本;芭比娃娃在歐美小女孩心目中,也確實扮演著重要的文化和情感角色。
Thumbnail
我想很多人喊著說這是一部女性主義影片,可是在我看來,『女性主義』可能只是現實無能為力的真實世界的解藥吧。當女性可以被解放地做自己,好好當個人,追尋她的夢想、成就、能量的釋放,那這個真實又無能為力的世界才有機會前進到下一個階段;找尋意義,然後活在意義裡!
Thumbnail
我想很多人喊著說這是一部女性主義影片,可是在我看來,『女性主義』可能只是現實無能為力的真實世界的解藥吧。當女性可以被解放地做自己,好好當個人,追尋她的夢想、成就、能量的釋放,那這個真實又無能為力的世界才有機會前進到下一個階段;找尋意義,然後活在意義裡!
Thumbnail
《Barbie芭比》 英文片名:Barbie 導演: 葛莉塔.潔薇 編劇:葛莉塔.潔薇、諾亞.包姆巴赫 原著:芭比娃娃、美泰兒 配樂:馬克.朗森、安德魯.懷亞特 類型:冒險、奇幻、喜劇 上映日期:2023.07.20(台灣、香港、馬來西亞)、2023.07.21(美國、中國大陸)
Thumbnail
《Barbie芭比》 英文片名:Barbie 導演: 葛莉塔.潔薇 編劇:葛莉塔.潔薇、諾亞.包姆巴赫 原著:芭比娃娃、美泰兒 配樂:馬克.朗森、安德魯.懷亞特 類型:冒險、奇幻、喜劇 上映日期:2023.07.20(台灣、香港、馬來西亞)、2023.07.21(美國、中國大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